
创刊于1922年, 月刊
主编 :杨经绥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001-5717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1951/P
国内邮发代号 :2-113
国外发行代号 :M 78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3, 87(4):441-452.
摘要:苏北盆地南部的高邮凹陷,是一古近纪半地堑式断陷盆地。其中发育了近东西向、北东东向与北北东向三套断裂系统。高邮凹陷基底存在着印支期前陆变形所形成的北东东向逆冲断层与晚侏罗世北北东向左行平移断层。古近纪期间该凹陷处于近南北向拉伸的区域伸展应力状态,近东西向断层就是在此应力作用下新生的正断层。高邮凹陷边界上总体北东东向的真①断层、吴①断层与柳菱断层皆是追踪北东东与北北东向两组基底断层而发育的,并以前者为主。它们呈现为右行平移正断层活动,因而真①断层派生了三条左阶雁列状的真②断层。凹陷中、西部大量出现的北东东向断层,一方面是由于南、北边界上北东东向断层影响了局部应力状态,另一方面也有部分是复活的基底断层。凹陷内部北北东向断层皆为复活的基底断层,以活动早、规模小为特征。高邮凹陷各类基底断层的复活方式包括直接复活断层、派生雁列状断层、断续分布断层与连接断层。高邮凹陷断裂系统的形成机制表明,区域应力状态与基底断层是决定断陷盆地内断裂系统方位与活动方式的两个关键因素,基底断层的作用与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宋博 , 闫全人 , 向忠金 , 陈辉明 , 马铁球 , 杨广元
2013, 87(4):453-473.
摘要:凭祥中三叠世盆地位于印支地块与华南地块碰撞拼合的缝合带内,记录了沿华南地块南缘展布的古特提斯分支洋盆俯冲闭合、印支地块与华南地块碰撞拼合的过程。本文通过大比例尺实测地质剖面,详细测量了凭祥盆地沉积相序及其组合变化,分析了不同相序的沉积环境及其物源,并探讨了盆地构造属性。结果表明,凭祥盆地主要充填有深水盆地相、浊积扇相和三角洲相等不同环境的沉积物。中三叠世期间盆地呈现为一系列因碰撞拼合作用形成的构造高地间夹深谷的岩相古地理面貌。深水盆地相以发育大套深灰色泥页岩和裹夹碎屑流沉积为特征,碎屑流沉积发育于构造高地陡坡一侧。浊积扇相以发育槽模、正粒序、爬升波纹层理、包卷层理、双向交错层理、透镜状层理、平行层理为特征。三角洲相以发育大型板状交错层理、潮沟、厚层透镜状砂体和砖红色泥岩为特征,类似发育于俯冲汇聚环境下的牙买加型扇三角洲,可能发育于构造高地缓坡一侧。沉积作用分析表明,主要存在碎屑流、浊流等重力流作用,并识别出底流作用。古水流分析表明存在向南和向北两个方向的物质搬运。岩相学特征表明盆地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物源为再旋回造山带或碰撞造山带。本文研究结果认为:凭祥盆地是一个伴随古特提斯分支洋盆俯冲闭合而被强烈改造的残余弧前盆地,时空上与之相配套是北泗组岛弧型流纹斑岩。该弧盆系统可能于晚二叠世末开始发育,中三叠世末结束沉积充填,暗示印支地块和华南地块最终于中三叠世碰撞拼合。
柴凤梅 , 夏芳 , 陈斌 , 卢鸿飞 , 王恒 , 李军 , 严玉圃
2013, 87(4):474-485.
摘要:对北山地区坡一和罗东含铜镍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铂族元素研究表明,两个岩体的铂族元素(PGE)总量较低,PPGE较IPGE富集,原始地幔标准化模式呈正斜率,均较原始地幔亏损,具Ir和Rh的弱负异常。较低的Pd/Ir比值表明岩石主要受岩浆作用控制,后期热液作用影响不明显。两个岩体的原生岩浆均为MgO 含量较高的PGE不亏损的拉斑玄武质岩浆,较高的Cu/Pd、Ti/Pd比值表明岩浆在演化过程中发生了硫化物的熔离。罗东岩体早期矿物相(橄榄石、铬铁矿)的分离结晶作用对岩浆中的硫达到饱和具有重要的贡献,而坡一岩体该作用对硫化物熔离的贡献不明显。坡一和罗东岩体的R值表明两岩体均具有达到中型Ni矿床的潜力。
夏昭德 , 王垚 , 姜常义 , 凌锦兰 , 夏明哲 , 郭娜欣
2013, 87(4):486-497.
摘要:位于新疆北山地区的漩涡岭岩体是一堆晶层理发育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岩体。岩石类型主要有纯橄岩、橄长岩、橄榄辉长岩和辉长岩等。主要的造岩矿物有橄榄石、辉石、斜长石、铬尖晶石,岩相学特征表明岩浆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橄榄石、尖晶石、斜长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结晶次序依次为橄榄石+尖晶石→斜长石→辉石,表明结晶时压力较低。漩涡岭岩体的纯橄岩中橄榄石的Fo高达90.1,这不同于新疆北部黄山岩带、喀拉通克岩体群以及甘肃金川岩体的橄榄石Fo组成,利用橄榄石最高Fo值估算得到漩涡岭岩体的母岩浆的Mg#为0.73~0.75,岩浆的液相线温度高达1330~1350℃,其岩浆为高温高Mg的苦橄质岩浆,这为塔里木东北部二叠纪地幔柱活动提供了新的证据。
董毅 , 刘显凡 , 邓江红 , 任科法 , 李春辉 , 赵甫峰
2013, 87(4):498-514.
摘要:阿热岩体呈NNE方向展布于义敦岛弧带中甸弧南端,与相邻格咱断裂方向一致。岩体主要发育有角闪闪长玢岩、辉石闪长玢岩、含辉石角闪闪长玢岩及石英闪长玢岩。本文根据岩体内斑晶分布特征,选择角闪闪长玢岩、辉石闪长玢岩及含辉石角闪闪长玢岩及其析离体中的角闪石和单斜辉石进行岩相学及矿物化学研究,其结果显示岩体中角闪石及单斜辉石均分为高Mg#及低Mg#两类,角闪石及辉石均发育与岩浆混合作用相关的不平衡结构,存在同源异相岩浆混合作用,分异结晶作用不明显;成岩岩浆与三叠纪俯冲的甘孜-理塘洋壳板片有关,俯冲过程中板片脱水形成的流体及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与地幔楔交代是其岩浆形成的重要机制,其岩浆过程主要受构造应力控制,由不富水或局部富水岩浆向富水岩浆演化,具高MgO及SiO2/Al2O3向低MgO及SiO2/Al2O3演化的特点;角闪石温度压力估算结果显示先形成的低Mg#角闪石结晶压力远大于高Mg#角闪石。根据岩浆侵位的构造、压力环境及其动力学背景,我们认为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过程中由于中咱地块西侧的羌塘地块于中三叠时期(~230Ma)开始向东挤压碰撞,在此过程中洋壳板片可能发生断离,导致该区背景构造挤压应力在228~219Ma期间先增大后变小。
2013, 87(4):515-524.
摘要:西准噶尔吾尔喀什尔地区萨吾尔山组上亚组的火山岩为一套浅海相中基性火山碎屑岩夹火山熔岩,对其内安山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其形成年龄为391±3Ma。本区火山熔岩都呈现出大离子亲石元素(K、Rb、Cs、Sr、Ba)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Hf)明显负异常等典型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但玄武安山岩(SiO2=52.9%~55.3%)与安山岩(SiO2=62.01%~62.41%)之间具有明显不同的(La/Yb)N比值(分别为3.5~8.0、21.4~23.6),暗示它们具有不同的源区,偏基性的玄武安山岩的源区主要为被俯冲带流体不均一交代的地幔楔橄榄岩,而安山岩则具有类似于埃达克质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为俯冲洋壳板片于榴辉岩相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
2013, 87(4):525-541.
摘要:新疆阿吾拉勒山西段是伊犁石炭-二叠纪裂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该区下二叠统典型的双峰式玄武岩-流纹岩组合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岩石整体高Na2O、高Al2O3、低TiO2、富碱。玄武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LREE和P,亏损高场强元素Th、U、Ta、Nb。粗面斑岩和流纹斑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LREE、高场强元素Th、Zr、Hf,亏损Ta、Nb、Sr、Ti和P。玄武安山玢岩的蛛网图与粗面斑岩和流纹斑岩较为一致,但少量元素的特征与玄武岩相似。玄武岩浆来源于弱亏损地幔,并受到了下地壳物质的混染,而玄武安山玢岩、粗面斑岩和流纹斑岩则可能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双峰式火山岩的形成可能与上地幔玄武岩浆的底侵作用有关。裂谷演化导致的陆相火山活动持续到早二叠世晚期达到顶峰,中二叠世以后,构造环境由拉伸转为挤压,裂谷演化趋于终止。该区石炭纪末-早二叠世的裂谷活动与整个天山地区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背景具有一致性。
李青 , 李胜荣 , 张秀宝 , 张林杰 , 赵毅 , 赵夫旺 , 刘洋
2013, 87(4):542-553.
摘要:河北省灵寿县西石门石英脉型金矿位于华北地台太行隆起区之南东部的阜平矿集区,与该区石湖大型金矿受不同断裂控制。黄铁矿是矿床的主要载金矿物,以4个世代产出于黄铁矿-石英阶段(I)、石英-黄铁矿阶段(II)、多金属硫化物阶段(III)和石英-碳酸盐阶段(IV)等4个成矿阶段,其中,石英-碳酸盐阶段的黄铁矿十分稀少。本矿段黄铁矿单晶热电系数变化范围为-328~341μV/℃,从早期到晚期,4个世代的黄铁矿热电系数离散性先增大再减小,石英黄铁矿阶段(II)离散性最大。从黄铁矿-石英阶段(I)至石英-碳酸盐阶段(IV),黄铁矿热电导型的变化规律是P
周红英 , 李怀坤 , 耿建珍 , 苏文博 , 相振群 , 崔玉荣 , 张健 , 李惠民
2013, 87(4):554-564.
摘要:陕西省西乡县汉南杂岩望江山岩体辉长岩中含有丰富的锆石——从600kg辉长岩样品中分选出结晶良好、内部结构简单、成因和年龄单一、Hf同位素比值均一的锆石7g,锆石粒度多为0.2-0.3mm。分别在三个不同实验室利用三种方法对该锆石样品进行了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了在误差范围内完全一致的年龄:819.8 ± 2.5 Ma(LA-ICP-MS)、821.7 ± 1.7 Ma(LA-MC-ICPMS)和822.1 ± 4.5 Ma(SHRIMP)。在国内4个权威实验室对该锆石进行了Lu-Hf同位素测定,获得了在误差范围内完全一致的176Hf/177Hf同位素比值——全部421个测试点加权平均值为0.282535 ± 0.000003(2σ)。采样点岩体规模巨大,露头良好,岩石新鲜,交通方便。该锆石样品满足作为Hf同位素测定标样的各方面的指标,可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Hf 同位素测定标样。Hf同位素测定标准物质的研制,是测定获得准确可靠的Hf同位素数据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
王奎峰 , 李文平 , 杨德平 , 孙斌 , 梅惠呈 , 贾三石
2013, 87(4):565-576.
摘要:山东省铜矿床的系统归纳和研究目前还没有,本文根据大量已有山东省铜矿的科研成果及国土资源储量利用现状大调查的部分成果,详细地分析了山东省铜矿资源基本状况、时空分布和不同矿床类型铜矿床特征。依据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划分出了斑岩型、矽卡岩型、似层状热液交代型、热液裂隙充填型、陆相火山岩型、基性超基性岩性6种铜矿床类型,其中,斑岩型、矽卡岩型、似层状热液交代型是山东省铜矿床的主要类型,其余类型多为其它矿种的伴生铜矿,中生代燕山期是山东省铜矿的主成矿期,并系统研究说明了每种矿床类型的典型矿区矿床特征,结合铜矿资源形成地质背景和时空分布特征及矿产资源规划,划分出了邹平-淄博、莱芜、沂南、五莲-胶南、栖霞-牟平-荣成等5个成矿远景重点勘查区域。
2013, 87(4):577-590.
摘要:207铀矿床位于龙首山成矿带西部,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主要出露下元古界龙首山群变质岩和中条期伟晶状白岗岩。区域构造线呈北西-南东向。矿床铀矿化主要受岩体和断裂构造控制。铀矿化具有明显的多期次特点。铀矿化年龄是1750Ma,显示了相当小的矿岩时差。矿床具有花岗岩型铀矿床的一般特征。文章在阐述207铀矿床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溶液来源及成矿物质迁移途径,建立了矿床铀成矿模式。认为207矿床铀成矿是受区域地质背景控制的特定时空域内的客观产物,区域富铀地层是成矿的物质基础,成矿溶液源自岩浆水,岩浆及期后热液是铀迁移的载体,铀成矿模式强调了花岗岩成岩过程是成矿物质的富集过程。
2013, 87(4):591-596.
摘要:通过对采自河北宽城地区串岭沟组上部火山凝灰岩锆石的U-Pb SHRIMP定年,首次获得河北宽城地区中元古代串岭沟组沉积年龄为1621±12 Ma,结合近年来华北地区一系列SHRIMP锆石 U-Pb年龄数据,探讨该地区地层柱的年代学标定。为中国地层委员会对前寒武纪地层年表进行重新标定,即长城系(Ch, 1.8~1.6 Ga),提供了河北宽城地区中元古代地层新的数据。
创刊于1922年, 月刊
主编 :杨经绥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001-5717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1951/P
国内邮发代号 :2-113
国外发行代号 :M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