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刊于1922年, 月刊
主编 :杨经绥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001-5717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1951/P
国内邮发代号 :2-113
国外发行代号 :M 78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1988, 62(1).
摘要:综合分析世界各地区,特别是扬子地台和西伯利亚地台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中的早期骨骼化石,可以看出早期骨骼动物的演化可自老至新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Anabarites-Protohertzina动物群,相当于扬子地台梅树村阶的Anabarites-Protohertzina带和西伯利亚地台马内凯阶的A.trisulcatus带和P.cristata带。第二阶段为早期直管螺形类和软体类动物群,相当梅树村阶Paragloborilus-Siphogonuchites带和托莫特阶Aldanocyaihus Sunnagintcus带。第三阶段为早期软舌螺形类和拉普沃斯壳类动物群,相当梅树村阶的Sinosachitos带及托莫特阶D.regularis带和D.lenaicus带。早期骨骼动物演化的三个阶段可作为洲际对比的标志。
1988, 62(1).
摘要:据原岩建造差异,华北地台北部的早前寒武纪地层可划分为西部的稳定地层区及东部的活动地层区。通过地层或构造不整合关系,主要变质热事件等,将两区地层分别厘定为中太古界阜平超群,又分为陈庄群与湾子群(稳定区)。中太古界迁西群(活动区)。地层上限年龄均为2800Ma。上太古界五台超群又分为龙泉关群、石咀群及台怀群(稳定区)。上太古界遵化群、单塔子群及朱丈子群(活动区)。地层上限年龄均为2500Ma。并对上述地层进行了对比。对稳定区的下元古界滹沱超群则调整为高凡群、豆村群、东冶群和郭家寨群。其中高凡群上限年龄为2350Ma,东冶群上限年龄为1850Ma,郭家寨群上限年龄(长城系下限年龄)为1700Ma。
1988, 62(1).
摘要:从分析西华山钨矿脉在三维空间的构造形态的变化特征,说明该矿脉的雁行构造是形成于应力方位转变,使完整矿脉发生分裂,而不同于剪切带中的雁行断裂。由于矿脉的分布受岩性界面控制,以及在岩性界面附近产生应力方位的旋转,从而导致了矿脉在接近岩性界面时产生雁行构造。矿区内由于界面产状的变化而引起矿脉雁行型式的变化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构造现象。雁行构造还显示了相邻矿脉在扩展中的变化特征。
1988, 62(1).
摘要:在沉积作用地球化学研究中,利用氢、氧同位素资料探讨沉积物的形成环境和物质来源,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是对南极半岛西部海域中9个站位所采集的海底表层沉积物,分离出粘土组分做了氢、氧同位素分析,并根据这些分析结果和粘土矿物成分资料,通过统计图解判别了该海区的粘土组分主要为陆源碎屑物质,即由南极半岛陆源区岩石在大气降水参与作用下地表风化或浅成蚀变形成的产物。但其中至少有一部分蒙脱石是由海底喷发火山物质或陆源火山碎屑在海水参与作用下形成的海相自生矿物。上述统计判别结果与粘土矿物学研究所得出的看法是一致的。
1988, 62(1).
摘要:华南地区的产铀花岗岩可分为两种类型:同熔型和改造型。笔者对与这两种类型花岗岩有关的铀矿床进行了较系统的氢、氧、碳、硫和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在成矿与成岩年龄、成矿溶液性质与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差别。笔者认为,与同熔型花岗岩类有关的铀矿床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与改造型花岗岩有关的铀矿床虽然在空间上与产铀花岗岩关系密切,但这类矿床的形成则是与华南断块运动的拉张作用有关。
1988, 62(1).
摘要:锡多金属矿床是南岭地区最重要的锡矿矿床类型。国内外许多研究者都认为该类矿床是陆壳物质重熔形成的花岗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成因上与改造型(S型)花岗岩类有关。笔者根据南岭地区6个与锡多金属矿床有关的花岗岩体的地质背景、岩石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锶、氧同位素组成,提出该类型含矿花岗岩是由下部地壳原有的中—基性火山岩和少量陆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经过40—50%分离结晶作用产生的酸性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属壳-幔源型花岗岩类(接近于B.W.Chappell和A.J.R.White的Ⅰ型花岗岩,明显不同于与钨、锡、铌、钽、稀土矿床有联系的S型花岗岩)。
1988, 62(1).
摘要:华北地块南缘的上震旦统顶部的罗圈组,对研究华北及扬子区大地构造、古地理、古气候及区域地层有重要意义。但其成因历来有争论。根据它底部大规模的冰溜面、具落石构造的冰湖纹泥层、含各种冰成漂砾的杂砾岩及反映冰进冰退周期的冰川沉积序列等特征,证明它是冰川事件的产物,而不是泥石流堆积。在剖面中原生冰碛岩是基本的;重力流沉积则是冰碛物被改造再沉积的产物,应称为冰成重力流沉积。
1988, 62(1).
摘要:本文研究了层状结构边坡体中,相对弱透水层对其中地下水运动的作用。在这类边坡体中,当地下水位整体下降,且相对弱透水层的渗透性小于相邻透水层一定倍数时,则不同渗透性地层内的水位下降速度不一致,最终就会造成垂直剖面上水位的不连续现象。对这种现象的形成过程,文中提出了一个在垂直二维剖面上的有限元近似模拟方法,并用于一个实际例子的计算。结果表明,在层状结构边坡体中,相对弱透水层的存在对其中的地下水位分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计算结果也证实了所提出的有限元模拟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创刊于1922年, 月刊
主编 :杨经绥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001-5717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1951/P
国内邮发代号 :2-113
国外发行代号 :M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