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2年2月3日,中国地质学会在北京成立。从此,中国地质科技工作者在自己的组织———中国地质学会的团结带领下,积极投身到科技救国、民族振兴的伟业中。能源矿产是国家资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命脉,中国经济腾飞,离不开能源矿产的有力支撑和保障。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开发矿业就成了党中央最关心的大事。我国石油地质学家在中西部油气勘探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陆相生油理论,发现了大庆、胜利和渤海湾等一系列油田,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
油气资源是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我国油气资源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比例中偏低,而对外依存度极高。202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比例中,煤炭占比56.2%、石油占比17.9%、天然气占比8.5%、非化石能源17.4%,相当于发达国家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水平,与国家能源结构宏观调控目标差距较大。近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迅猛增长,2022年石油消费总量7.1亿吨,国产2.05亿吨,对外依存度 71.2%; 天然气消费总量3663亿立方米,国产2178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41.2%。我国继2017年成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之后,2018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天然气进口国。
-
沉积盆地是地球岩石圈表面相对长时期沉降并接受沉积物充填的区域。沉积盆地是地史上地球系统各圈层内外地质动力相互共同作用的产物,是油气聚集的场所。沉积盆地也是探讨地球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生物演化与环境变迁的理想场所。因此,沉积盆地成为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
21 世纪以来是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与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高度融合时期,油气勘探对象也从常规走向非常规,从浅层走向深层—超深层,由浅水走向深水。深反射地震、高精度三维地震、超万米钻机、高温高压物理化学模拟实验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使得油气勘探向深层—超深层和深水领域拓展。近些年,我国的深层和超深层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塔里木、四川等盆地 6500~8000m 的地层陆续获得油气重大发现,揭示了中国超深层巨大的油气资源前景,也推动了我国海相超深层油气地质理论的发展(贾承造等,2023; 刘可禹等,2023; 罗晓容等,2023; 汪泽成等,2023)。页岩水力压裂技术突破成功地将早期页岩油气概念转为工业性油气开采,开辟了非常规油气勘探的新领域。我国南方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建成了涪陵、威荣、威远、长宁、昭通等页岩气区,实现了商业化开发(宋岩等,2023; 朱如凯等,2023)。因此,在聚焦深层—超深层、非常规、深水等未来勘探接替领域时更需要突破诸多基础科学问题,为油气勘探开发和领域拓展提供理论支持。在盆地形成演化方面,更要加强盆地动力学研究,基于地球系统的定量数值和物理模拟,综合考虑板块背景、构造变形、地表过程、气候、热效应和流体活动等多种因素,再现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动态过程(程丰等,2023; 吴磊等,2023); 在变形定量分析理论方面,要深化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临界楔理论和盐构造理论研究,发展三维定量变形分析方法及其三维构造建模技术、构造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技术和基于三维构造恢复的裂缝预测技术(贾东等,2023; 尹宏伟等,2023)。在盆地沉积学研究方面,更要侧重“源-渠-汇”系统和细粒沉积,基于质量守衡的沉积物体积估算和沉积过程数值模拟,实现层序格架和沉积要素约束的烃源岩与储集体分布的更准确预测; 在盆地充填过程理论方面,需要开展不同构造成因盆地的充填过程对比与盆山过程的源-汇分析,发展多元源-汇分析与定量化盆地分析(梁文栋等,2023; 孟中玙等,2023; 潘应娣等,2023; 闫兵等,2023; 张志杰等,2023)。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海量古地理数据不断积累,需要精细重建高分辨率地质时间的全球动态古地理演化历史,利用新技术实现高效、准确的数字活动古地理重建(侯明才等,2023)。
-
一百年来,中国地质学会充分发挥学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协调一代又一代地质科技工作者为报效祖国,毅然投身艰苦卓绝的油气资源勘探事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新时代,根据国家“三深”探测要求,油气勘探领域向深层—超深层、非常规、深水等未来勘探接替领域进军,中国地质学会也将为这些勘探接替领域的重大发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
参考文献
-
程丰, 彭景臻, 王林, 郭召杰. 2023. 大陆岩石圈挠曲背景下盆山耦合研究进展与展望. 地质学报, 97(9): 2927~2938.
-
贾承造, 张水昌. 2023. 中国海相超深层油气形成. 地质学报, 97(9): 2775~2801.
-
侯明才, 陈安清, 任强, 钟瀚霆, 李志林, 刘少峰, 肖倚天, 李海鹏, 伍新明, 姜莉莉, 马超, 林成发, 郑栋宇, 尤加春, 孙晓明, 遆鹏, 王瀚, 张蕾, 程汉. 2023. 综合古地理重建的数字智能化趋势与方法进展. 地质学报, 97(9): 2956~2974.
-
贾东, 杨树锋, 尹宏伟, 李一泉, 吴晓俊, 解国爱, 励音骐. 2023. 褶皱冲断带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进展. 地质学报, 97(9): 2896~2913.
-
梁文栋, 胡修棉. 2023. 现代河流沉积物碎屑及矿物组分研究新进展. 地质学报, 97(9): 2975~2991.
-
刘可禹, 杨鹏, 杨海军, 刘建良, 宋雅雅, 魏心卓. 2023. 重新审视深层油气成藏模式: 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地质学报, 97(9): 2820~2841.
-
罗晓容, 杨海军, 王震亮, 张立强, 张立宽, 雷裕红, 周路, 张宝收, 严一鸣, 曹斌风, 刘志达. 2023. 深层—超深层碎屑岩储层非均质性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 地质学报, 97(9): 2802~2819.
-
孟中玙, 王建刚, 李伟桐. 2023. 新特提斯洋打开于晚三叠世? ———印度大陆北缘沉积响应. 地质学报, 97(9): 3024~3042.
-
潘应娣, 胡修棉, 马安林, 梁文栋. 2023.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同碰撞海沟盆地砂岩物源分析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地质学报, 97(9): 2992~3005.
-
宋岩, 李卓, 姜振学, 刘达东, 唐相路, 张昆, 唐令. 2023. 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保存机理及模式. 地质学报, 97(9): 2858~2873.
-
汪泽成, 赵文智, 黄士鹏, 赵容容, 姜华, 江青春, 刘伟, 谢武仁, 黎荣. 2023. 中国小克拉通构造分异与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富集规律. 地质学报, 97(9): 2842~2857.
-
吴磊, 杨惠童, 张永庶, 张军勇, 魏岩岩, 黄凯, 曹冯威, 葛梦佳, 叶雨晖, 陈琰, 唐建超, 林秀斌, 肖安成, 陈汉林, 杨树锋. 2023. 新生代柴达木盆地与周缘造山带的构造耦合. 地质学报, 97(9): 2939~2955.
-
闫兵, 贾东, 赖文, 王毛毛. 2023. 走滑断层相关源-汇体系演化的砂箱物理模拟实验. 地质学报, 97(9): 3043~3055.
-
尹宏伟, 贾东, 汪伟, 李长圣, 徐雯峤, 杨庚兄, 贺婉慧. 2023. 数值模拟在沉积盆地褶皱冲断构造变形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地质学报, 97(9): 2914~2926.
-
张志杰, 周川闽, 袁选俊, 曹正林, 陈星渝, 万力, 成大伟. 2023.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源-汇系统与古地理重建. 地质学报, 97(9): 3006~3023.
-
朱如凯, 张婧雅, 李梦莹, 蔡毅, 吴松涛, 刘畅, 张素荣, 康缘. 2023. 陆相页岩油富集基础研究进展与关键问题. 地质学报, 97(9): 2874~2895.
-
参考文献
-
程丰, 彭景臻, 王林, 郭召杰. 2023. 大陆岩石圈挠曲背景下盆山耦合研究进展与展望. 地质学报, 97(9): 2927~2938.
-
贾承造, 张水昌. 2023. 中国海相超深层油气形成. 地质学报, 97(9): 2775~2801.
-
侯明才, 陈安清, 任强, 钟瀚霆, 李志林, 刘少峰, 肖倚天, 李海鹏, 伍新明, 姜莉莉, 马超, 林成发, 郑栋宇, 尤加春, 孙晓明, 遆鹏, 王瀚, 张蕾, 程汉. 2023. 综合古地理重建的数字智能化趋势与方法进展. 地质学报, 97(9): 2956~2974.
-
贾东, 杨树锋, 尹宏伟, 李一泉, 吴晓俊, 解国爱, 励音骐. 2023. 褶皱冲断带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进展. 地质学报, 97(9): 2896~2913.
-
梁文栋, 胡修棉. 2023. 现代河流沉积物碎屑及矿物组分研究新进展. 地质学报, 97(9): 2975~2991.
-
刘可禹, 杨鹏, 杨海军, 刘建良, 宋雅雅, 魏心卓. 2023. 重新审视深层油气成藏模式: 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地质学报, 97(9): 2820~2841.
-
罗晓容, 杨海军, 王震亮, 张立强, 张立宽, 雷裕红, 周路, 张宝收, 严一鸣, 曹斌风, 刘志达. 2023. 深层—超深层碎屑岩储层非均质性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 地质学报, 97(9): 2802~2819.
-
孟中玙, 王建刚, 李伟桐. 2023. 新特提斯洋打开于晚三叠世? ———印度大陆北缘沉积响应. 地质学报, 97(9): 3024~3042.
-
潘应娣, 胡修棉, 马安林, 梁文栋. 2023.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同碰撞海沟盆地砂岩物源分析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地质学报, 97(9): 2992~3005.
-
宋岩, 李卓, 姜振学, 刘达东, 唐相路, 张昆, 唐令. 2023. 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保存机理及模式. 地质学报, 97(9): 2858~2873.
-
汪泽成, 赵文智, 黄士鹏, 赵容容, 姜华, 江青春, 刘伟, 谢武仁, 黎荣. 2023. 中国小克拉通构造分异与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富集规律. 地质学报, 97(9): 2842~2857.
-
吴磊, 杨惠童, 张永庶, 张军勇, 魏岩岩, 黄凯, 曹冯威, 葛梦佳, 叶雨晖, 陈琰, 唐建超, 林秀斌, 肖安成, 陈汉林, 杨树锋. 2023. 新生代柴达木盆地与周缘造山带的构造耦合. 地质学报, 97(9): 2939~2955.
-
闫兵, 贾东, 赖文, 王毛毛. 2023. 走滑断层相关源-汇体系演化的砂箱物理模拟实验. 地质学报, 97(9): 3043~3055.
-
尹宏伟, 贾东, 汪伟, 李长圣, 徐雯峤, 杨庚兄, 贺婉慧. 2023. 数值模拟在沉积盆地褶皱冲断构造变形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地质学报, 97(9): 2914~2926.
-
张志杰, 周川闽, 袁选俊, 曹正林, 陈星渝, 万力, 成大伟. 2023.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源-汇系统与古地理重建. 地质学报, 97(9): 3006~3023.
-
朱如凯, 张婧雅, 李梦莹, 蔡毅, 吴松涛, 刘畅, 张素荣, 康缘. 2023. 陆相页岩油富集基础研究进展与关键问题. 地质学报, 97(9): 2874~2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