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祁连高压变质带流体活动和构造演化
中图分类号:

P542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北祁连高压变质带经历了多期变质- 变形作用,至少可以划分出4个变质- 变形阶段。在 678.95 Ma形成榴辉岩时,由于温压较高,气-液流体大量逸出,而硅酸盐熔体不断出现。后期少量CO_2、H_2O等沿着构造产生的裂隙渗透注入。古板块俯冲至抬升过程,不同地段发生碰撞而产生蓝闪片岩(447~362 Ma)时,也主要发生脱挥发组分反应。在古板块抬升回返时期(400~380 Ma),由于地体的隆起引起内部裂隙空间的增加,有易于流体渗透聚集,参与了矿物“添流体”的退变质作用,从而发生以水化为主的反应,作为流体参与的矿物合成反应均与CaCl_2-NaCl-H_2O组成有关。在后来逆冲构造下(<380 Ma),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刘斌,沈昆.2002.北祁连高压变质带流体活动和构造演化[J].地质学报,76(4).
.2002.[J]. Acta Geologica Sinica,76(4).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