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ue 1,1982 Table of Contents
    Select All
    Display Type: |
    • 中国的三叠系

      1982(1).

      Abstract (1900) HTML (0) PDF 10.80 M (116) Comment (0) Favorites

      Abstract:自赵金科等发表了建国头十年中国三叠系总结以来,中国三叠系的调查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主要是:(1)区域性三叠系的考察和调查加强了;(2)各区域三叠系的生物地层分类,包括菊石带、底栖动物(双壳类、腕足类)组合等全国性或大区域性的年代地层分类单位初步确立;(3)界线地层学、特别是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研究,取得一定的成

    • 论三叉笔石科(新科)的分枝方式及笔石体的复杂化

      1982(1).

      Abstract (1615) HTML (0) PDF 4.68 M (108) Comment (0) Favorites

      Abstract:三叉笔石科(新科)(Tridensigraptidae fam. NOV. )是笔者新建立的一个科,它包括两个属,即Tridensigraptus Zhao和Triaenograptus T. S. Hall,前者是笔者1964年建立的属,发现于浙江衢县;后者是霍尔建立的属,发现于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这两个属有什么区别,它们的分枝方式及笔石体的复杂化,建立新科的依据等,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 蓟县雾迷山组微化石

      1982(1).

      Abstract (1576) HTML (0) PDF 4.11 M (97) Comment (0) Favorites

      Abstract:前寒武纪真核生物的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证据评价问题,已成为当前国际上地质古生物学家激烈而持久争论的焦点。克劳德(P. E. Cloud)等根据大气层中多量氧的积累开始于18—20亿年这一间接资料,推论需氧的真核生物只能出现在20亿年之后的观点,从理论上给了人们以重要的启迪。近年来,前寒武纪微古生物学取得了较大进展,诸如澳大利亚苦泉组(Bitter Springs Formation)中属于红藻或绿藻显示减数分裂的四分孢子化石Eotetrahedrion princeps和显示真菌形态的Eomycetopsis等;美国加里福尼亚东部贝克泉组(Beck Spring Formation)

    • 云南昆明附近震旦纪及早寒武世微古植物群及其地层意义

      1982(1).

      Abstract (1840) HTML (0) PDF 3.88 M (103) Comment (0) Favorites

      Abstract:前寒武纪及早古生代微古植物的研究,近20余年来在世界许多国家发展很快,尤其在前寒武纪地层的研究中已成为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国在利用微古植物进行前寒武纪地层研究工作中,无论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已获得一定进展,但早古生代微古植物的研究成果报道还很少。1976年以来,笔者曾数次在云南昆明附近之王家湾及筇竹寺采集震旦系及下寒武统微古植物样品,进行系统研究,获得丰富的资料。其研究结果,曾在1979年3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孢粉学术会议上予以报道。这些材料,对探讨我国震旦与寒武系的分界和寒武系的内部划分、以及生物界的进化均有一定意义。现草成此文,以资讨论。

    • 均衡异常与地壳结构

      1982(1).

      Abstract (1657) HTML (0) PDF 5.52 M (97) Comment (0) Favorites

      Abstract:许多资料研究证明地球非常接近均衡状态,这是由于地球内部有一层低强度的软流圈,上面的岩石圈发生弯曲或断裂而达到均衡。均衡补偿面深度和岩石圈强度是决定均衡的两个重要参数。均衡异常包含了动态信息,它反映了由于地壳运动产生的对静力平衡的偏离,因此研究均衡破坏可以了解地球内部发生的作用并获得有关新构造运动的信息。根据均衡异常的局部分量和区域分量还可以提供地壳和地幔密度横向不均匀性的分布情况。

    • 中太平洋西部海底沉积物中的宇宙尘研究

      1982(1).

      Abstract (1780) HTML (0) PDF 4.26 M (88) Comment (0) Favorites

      Abstract:一、导言 1978—1979年,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船在执行联合国组织的首次全球大气试验(FGGE)过程中,在西太平洋赤道海域进行了海底沉积物的表层取样与柱状取样。后来,我们在对取回的样品进行矿物学研究时,从中发现了一些微小球粒,通过各种研究确认它们为宇宙尘。

    • 冀东迁安县娄子山英榴易熔岩的研究

      1982(1).

      Abstract (1524) HTML (0) PDF 5.22 M (94) Comment (0) Favorites

      Abstract:1978年,作者在野外调查期间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变质岩。根据其中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铁铝榴石和易熔石(eulite)将它定名为英榴易熔岩。该英榴易熔岩作为整合的层产在我国河北省东部迁安县娄子山早太古代迁西群中,出露范围为长1—2公里和宽数十米。它的上、下围岩分别为黑云母-石榴片麻岩(局部含蓝晶石)和二辉石麻粒岩。这类岩石长期被误认为榴辉岩。它虽与榴辉铁橄岩有些相似,但后者主要造岩矿物之一应是铁橄榄石。

    • 贵州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磷块岩的矿石结构及其地质意义

      1982(1).

      Abstract (1757) HTML (0) PDF 4.09 M (115) Comment (0) Favorites

      Abstract:我们在总结贵州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磷块岩的成矿规律过程中,注意研究了此磷块岩的矿石结构,初获如下基本认识: 1.此磷块岩具深刻反映其生因环境的“凝胶-颗粒”结构。据此可细微地划分它们的沉积岩相和古地理环境。 2.该磷块岩的结构,为海相磷块岩的“海源胶体化学聚沉-盆内颗粒再沉积”的生因机制和滨线沉积条件,提供了重要信息。 3.海相磷块岩的结构与碳酸盐岩的结构,既类似又有异。因此,在研究海相磷块岩的结构时,虽可引用碳酸盐岩的若干观点,但却应另建模式。

Chief Editor:HOU Zengqian

Governing Body: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ganizer: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start publication :1922

ISSN:ISSN 1000-9515

CN:CN 11-2001/P

  • Most Read
  • Most Cited
  • Most Downloaded
Press search
Search term
From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