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学期刊网

页岩气专辑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国内外页岩气研究进展及山东省页岩气资源潜力
    张增奇 田京祥 张春池 程光锁 孙伟清 孙斌 梁吉坡
    2012, 28(10):1-6.
    [摘要](192)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当前国际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页岩气资源勘查开发备受世界瞩目;全球页岩气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分布在北美、中亚和中国、拉美、中东和北非、前苏联地区;近年来随着开采和利用技术的不断进步,美洲、欧洲、亚洲国家对页岩气的勘查开发正在形成热潮。中国页岩气资源丰富,对页岩气的区域勘查研究越来越多,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总体上中国页岩气的研究和勘查尚处于起步阶段,同时中国的开发技术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结合山东省不同类型富含有机质泥页岩的具体特点和国内外页岩气勘查经验,初步认为山东省具有一定的页岩气形成条件,山东省页岩气远景区地层主要为新生代古近纪济阳群和五图群及官庄群,中生代早白垩世莱阳群,古生代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和石盒子群;在综合考虑页岩的赋存层位、页岩成气潜力和页岩气开发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山东省页岩气潜力区为:济阳坳陷区、临清坳陷区、胶莱坳陷区和黄县(龙口)凹陷以及鲁西南潜隆起区,其中济阳-临清坳陷地区页岩气潜力较好。
    2  页岩气含气量和页岩气地质评价综述
    李玉喜 乔德武 姜文利 张春贺
    2011, 30(2).
    [摘要](19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页岩气为源岩区油气聚集,属于源岩滞留气.以游离和吸附状态为主存在.富有机质页岩含气量是页岩气资源评价和有利区优选的关键参数.页岩有机质含量和地层的压力、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页岩的含气量.含气量的确定方法主要有解吸和测井方法.开展页岩气地质评价,除舍气量参数外,还要研究地层和构造特征、岩石和矿物成分、储层厚度争埋深、储集空间类型、储集物性、岩石力学参数、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区域现今应力场特征、流体压力、储层温度、流体饱和度、流体性质等其它参数.发展有效的系统集成方法,综合分析、评价页岩气资源潜力和预测有利区,目前也在不断探索之中.
    3  世界页岩气研究概况及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
    姜福杰 庞雄奇 欧阳学成 郭继刚 金聪 霍志鹏 王庆
    2012, 19(2):198-211.
    [摘要](19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页岩气系指泥岩或页岩在各种地质条件下生成的、已饱和岩石自身各种形式的残留需要、进入了排烃门限但尚未完全排出的以吸附、游离及溶解等多种形式残留于泥页岩内部的天然气资源。随着北美、欧洲和亚洲等地区页岩气勘探程度不断加大,对页岩气的储集特征、成藏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但页岩气研究仍存在许多问题,如"页岩气"概念没有科学地表达出页岩油气资源的科学内涵;页岩气的成因机制不清且缺乏行之有效的判别标准;页岩气分布发育模式不明且缺乏统一的预测方法。针对当前对页岩气的认识,本文依据源岩残留烃临界饱和量及其钻采过程中温压下降而释放油气的比率等参数,对中国页岩气资源进行了预测。
    4  由北美页岩气勘探开发看我国页岩气选区评价
    赵靖舟 方朝强 张洁 王力 张新新
    2011, 26(2):1-7,110,117.
    [摘要](21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对页岩气进行商业性勘探开发的国家.2009年,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更是取得了惊人成就,页岩气产量接近900×108 m3.页岩气快速勘探开发使得美国天然气储量增加了40%.加拿大是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对页岩气投入勘探开发的国家,勘探开发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东北部中泥盆统Horn River盆地与三叠纪Montney页岩,近年来又逐渐扩展到了其他省份.分析北美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特点与成功经验,对比我国页岩气形成的地质条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1)页岩气是一种潜力巨大、近期可实现经济勘探开发的现实资源,应引起勘探开发决策的高度重视;(2)页岩气是一种广分布、低丰度、易发现、难开采的自生自储连续型非常规低效气藏,其勘探开发需要先进的技术、严格的成本控制、优惠的税收扶持政策以及考虑必要的环境保护;(3)我国页岩气形成的地质背景比北美地区复杂,页岩气的选区评价需要建立适合我国页岩气形成地质条件特点的标准.
    5  页岩气储层岩石物理性质
    董丙响 程远方 刘钰川 易新斌 杨柳 吴玲妍 王蓓
    2013, 28(1).
    [摘要](19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页岩气储层评价标准,概括了页岩矿物组成研究方法及测井响应特征,详细分析了页岩气储层岩石物理性质,给出了页岩孔隙度计算公式,提出了页岩气赋存流动新模型及运动机理,并给出了页岩脆性计算方法,将页岩划分为脆性页岩和塑性页岩,为水力压裂设计提供依据.
    6  唤醒沉睡的页岩气
    高慧丽
    2010, 0(4):60-61.
    [摘要](11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不断攀升的能源需求和日益增大的能源压力,让非常规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资源潜力大、开采寿命长、生产周期长,这让天然气家族中的新成员——页岩气在北美大陆上大放异彩,也引起了我国的重视和关注。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大伟表示,加强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和勘探开发,对于改变我国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和勘探开发格局,甚至改变整个能源结构,缓解我国油气资源短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  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与华北煤系页岩气储层特征差异
    孙彩蓉 唐书恒 魏建光
    2017, 26(3).
    [摘要](170)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我国海相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相比之下,煤系页岩气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以贵州凤冈区的海相页岩和沁水盆地的煤系页岩为例,通过干酪根类型、总有机碳含量、矿物组成、孔隙等四方面进行储层特性对比,分析海相页岩气储层和煤系页岩气储层差异,查明不同沉积环境下页岩气储层特点,为煤系页岩气的进一步勘探开发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两者既有相似又有所区别:海相页岩和煤系页岩干酪根类型存在明显差异,前者以Ⅰ型、Ⅱ型为主,后者主要为Ⅲ型干酪根;海相页岩较煤系页岩总有机碳含量和脆性矿物含量高;两者均发育有机质孔,且以中孔(2~50nm)为主,低温氮气吸附曲线都为Ⅳ型,但海相页岩孔隙比表面积较高。加之煤系页岩单层厚度薄,连续性差,因此对煤系煤岩的勘探开发不能完全照搬海相页岩的开发模式,可以考虑与煤层气致密砂岩气一起勘探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开采。
    8  页岩气储层研究新进展
    蒲泊伶 董大忠 牛嘉玉 王玉满 黄金亮
    2014, 0(2):98-104.
    [摘要](11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随着页岩储层研究的不断深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和认识,主要体现在对页岩储层孔隙空间类型、储层物性控制因素以及页岩气预测与评价3方面。主要的认识有:①页岩储层中的纳米孔隙及微裂缝是重要的储集空间;②矿物组成是影响储层储集性能及产能的重要因素,黏土矿物含量是影响页岩气吸附性及孔隙大小的主要因素,而脆性矿物可以有效改善储层物性并提高压裂的成功率;③有机质含量和热成熟度是影响页岩储层有机质纳米孔隙发育的关键因素;④基于页岩岩性精细划分,可以根据页岩储层岩性及岩相层段预测有利层段;⑤提出了利用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对页岩储层进行研究的理念。这些成果和认识推动了页岩气储层研究的步伐,但仍存在许多科学难题尚未解决。
    9  页岩气资源
    2012, 0(5):20.
    [摘要](10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页岩气是主体上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泥岩、高碳泥岩、页岩及粉砂质岩类夹层中的天然气,它可以生成于有机成因的各种阶段天然气主体上以游离相态(大约50%)存在于裂缝、孔隙及其它储集空间,以吸附状态(大约50%)存
    10  页岩气成藏条件及中国页岩气勘探风险
    郝情情 孙雨 左银辉
    2013, 34(3).
    [摘要](17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分析了页岩气的成藏要素(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储集层孔隙及埋深等条件)及各要素与含气量之间的关系后发现,应在页岩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于0.5%、有机质成熟度大于0.4%、有机质生烃形成的孔隙和裂缝较发育的地区寻找有工业价值的页岩气藏.页岩气储集层具有测井曲线自然伽马值高、体积密度值低、电阻率值高等特征.中国页岩气勘探应重点考虑页岩储集层孔隙(裂缝)发育、储集层埋深大和钻采技术薄弱等风险因素.
    11  页岩气保存机制探讨
    范明 俞凌杰 徐二社 杨振恒 张文涛 刘伟新
    2018, 0(1).
    [摘要](12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常规天然气与页岩气在储集空间上的本质差别就是孔径或孔隙结构的差异。根据四川盆地涪陵焦石坝地区页岩埋藏史、含气量、生产数据及解吸气同位素分馏这4方面资料,指出页岩气是以单个或多个有机质碎片所形成的连通孔隙网络为单元被保存在页岩中,毛管压力与静水压力是页岩气孔隙压力的保存机制,因此页岩的富气程度不受构造形态或圈闭的控制。构造活动对页岩气保存条件的破坏主要决定于构造升降对静水压力破坏及地质应力对页岩页理面的破坏程度,水平挤压条件下层理面张开所引起的毛管封闭能力下降,导致页岩气散失。而断层往往是应力释放区域,使页理面不会受到进一步的破坏,相反可能对下盘起到保护作用,成为页岩气的有利勘探目标。根据毛管力原理可进一步估算页岩气的可采收率,从而为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12  世界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我国页岩气发展展望
    张所续
    2013, 22(3).
    [摘要](19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世界页岩气非常丰富.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国页岩气资源居世界前十位.目前美国和加拿大是页岩气规模开发的两个主要国家,由页岩气引发的“绿色能源革命”正在向全球蔓延.页岩气成为北美天然气供应的重要来源,并引起全球天然气供应格局的重大变化.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也受到极大重视.通过深入开展全国性页岩气资源调查、开展科技攻关、加强国际合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措施,大大缩短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的发展过程,推动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
    13  页岩气开采机理研究进展
    陈天宇
    2014, 23(6):14-18.
    [摘要](177)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美国页岩气开采历程表明准确认识页岩气开采机理是页岩气得以成功开采的关键,文章深入分析了页岩气开采机理中储层概念化物理模型、页岩气开采理论模型、页岩气开采模拟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得出以下结论:①我国页岩气开采机理的正确认识必须首先建立适合中国页岩气储层岩石微观结构的物理模型;②中国含气页岩储层埋深较大,其所处的应力环境较为复杂,页岩气储层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地应力变化均发生变化,中国页岩气开采机理的研究必须考虑地应力的影响;③需结合中国含气页岩储层的实际情况,基于适合中国页岩气开采机理的理论模型,发展相应页岩气开采的数值模拟技术。
    14  北美页岩气研究及对我国下古生界页岩气开发的启示
    肖贤明 宋之光 朱炎铭 田辉 尹宏伟
    2013, 38(5).
    [摘要](19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北美近10 a来对构造较简单、中-高成熟度(Ro<3.0%)、埋藏较浅地层(<4 000 m)页岩气的形成、赋存与富集机理、评价方法与核心区预测作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并实现了页岩气的大规模工业开发.我国南方下古生界成熟很高(Ro=2.5%~4.0%)、构造改造强烈、现埋藏深度差异大,对于这套地层的页岩气的评价,缺乏相关理论与方法.为规避风险、获得效益,需以北美页岩气研究为借鉴,针对其地质地球化学特点,在广泛开展相关基础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页岩含气量的现场测试技术与原地气量的定量评价体系,评估勘探开发示范区页岩的资源潜力,确定页岩气的主控因素,为实现我国南方下古生界页岩气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与方法基础.
    15  专家谈页岩气
    2009, 0(5).
    [摘要](12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国际事业部中加石油中心主任韩华尽管我国天然气生产开发仍处在早期阶段,但在未来几年内很有可能面临北美现在所面临的常规天然气产量持续性递减问题。因此,中国天然气工业重心向非常规天然气转移只是时间问题。
    16  北美页岩气研究及对我国下古生界页岩气开发的启示
    肖贤明 宋之光 朱炎铭 田辉 尹宏伟
    2013, 38(5):721-727.
    [摘要](162)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北美近10 a来对构造较简单、中-高成熟度(Ro<3.0%)、埋藏较浅地层(<4 000 m)页岩气的形成、赋存与富集机理、评价方法与核心区预测作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并实现了页岩气的大规模工业开发。我国南方下古生界成熟很高(Ro=2.5%~4.0%)、构造改造强烈、现埋藏深度差异大,对于这套地层的页岩气的评价,缺乏相关理论与方法。为规避风险、获得效益,需以北美页岩气研究为借鉴,针对其地质地球化学特点,在广泛开展相关基础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页岩含气量的现场测试技术与原地气量的定量评价体系,评估勘探开发示范区页岩的资源潜力,确定页岩气的主控因素,为实现我国南方下古生界页岩气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与方法基础。
    17  贵州页岩气源岩特征及页岩气勘探远景分析
    杨瑞东 程伟 周汝贤
    2012, 23(2):340-347.
    [摘要](17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贵州在地质历史时期长期处于海洋沉积环境,特别是缺氧沉积环境发育,形成多层位黑色泥页岩。根据黑色泥页岩分布范围及厚度,主要划分出震旦系陡山沱组、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奥陶系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中泥盆统罐子窑组—火烘组、下石炭统大塘组、二叠系栖霞组—龙潭组。页岩气烃源岩具有层位多、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成熟度高等特点。同时,根据页岩气烃源岩分布、厚度、有机质含量、成熟度等综合分析,划分出有利的页岩气成藏区,即武陵褶皱、黔中—黔北、南盘江紫云—册亨页岩气有利发育区,并认为南盘江坳陷的册亨—望谟一带是最有利的页岩气勘探远景区。
    18  页岩气开发综述
    张东晓 杨婷云
    2013, 34(4):792-801. DOI: 10.7623/syxb201304023
    [摘要](180)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中国页岩气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目前中国尚未实现页岩气的工业开发,对页岩气综合评价、采出机理、开采技术的研究还不成熟。基于前期研究及文献调研,对国内外页岩气的研究进展以及美国页岩气开发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探讨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评估页岩气资源是开发的第一步,分析了决定页岩气开发潜力的各个参数;2深入研究页岩气的采出机理对开展数值模拟和指导压裂设计有重要意义,总结了页岩气的复杂开采机理及流动模型;3页岩气开发中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水平井与水力压裂,重点揭示了储层特点与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优化开采提供参考;4回顾中国页岩气的开发进程和资源特点,展望未来开发前景。
    19  页岩气简介及页岩气在贵州省的示范性勘查
    本刊编辑部
    2012, 29(2):160-160,159.
    [摘要](11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页岩气简介 页岩气(英文名称:ShaleGas)是指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非常规天然气,成分以甲烷为主,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与其它类型天然气藏相比,页岩气具有如下显著特点:(1)页岩气主要分布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地层中,由地层中有机质热演化形成,具有自生、自储、自保的成藏特征。我国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20  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分析
    高阳 罗玲 李文博
    2015, 24(8).
    [摘要](209)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页岩气作为天然气的替代品为缓解能源紧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从全球视角统筹考虑,通过对美国、欧洲页岩气的发展进程、技术水平、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分析,结合国内页岩气储量、分布、成藏等资源状况,对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做好页岩气地质调查基础工作、加快页岩气技术创新、完善页岩气产业政策、设定合理价格、注重开发与环保协调、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迅速发展我国页岩气产业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21  页岩气储层综合表征技术研究进展——以涪陵页岩气田为例
    孙健 包汉勇
    2018, 0(1).
    [摘要](11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页岩气储层综合表征技术作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核心技术之一,既是勘探开发评价的基础,又是工程工艺方案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起步较晚,大规模商业开发直至2012年底焦页1井试气获工业气流后方才正式启动,加之与北美页岩气成熟开发区相比,地质地表条件复杂,因而页岩气储层综合表征技术的研究无成熟可借鉴的经验。为此,以页岩气与常规天然气储层的差异化分析为基础,重点依托涪陵页岩气田四年多来的开发实践,从沉积环境、生烃潜力、储集性、可压性及含气性等多个方面系统建立了页岩气储层的精细描述参数体系,明确了页岩气储层综合表征方法和技术手段;并进一步阐述了涪陵页岩气田五峰组—龙马溪组下部优质页岩气层段典型地质特征,可为类似页岩气田的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指导和示范借鉴。
    22  页岩气成藏条件及中上扬子区志留系页岩气勘探前景分析
    张丽雅 李艳霞 李净红 晋亚文
    2011, 30(6):90-93.
    [摘要](18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分析对比美国与中国南方页岩气成藏条件,认为页岩气富集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①泥页岩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厚度、有机质类型、丰度、成熟度);②储集条件(矿物组成、孔隙度和渗透率及裂缝发育);③保存条件主要包括埋藏深度、温度与压力等.其中前两项为页岩气成藏主要条件.总结出有利的页岩气藏开发下限指标为:w(TOC)≥0.5%,Ro>0.4%,页岩单层厚度≥9m,脆性矿物(石英)体积分数≥50%.对比分析表明,中上扬子区志留系页岩气有利区主要为川东北、川东、鄂西渝东和湘鄂西区.
    23  页岩气现场解吸方法优化
    2015, 0(3).
    [摘要](16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24  页岩气及其成藏机理
    张金川 薛会 张德明 蒲军
    2003, 17(4):466-466.
    [摘要](12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页岩气是以多种相态存在并富集于泥页岩 (部分粉砂岩 )地层中的天然气。 182 1年在美国Chautauqua县钻探的第一口天然气生产井就是页岩气井 (在井深 2 1m处 ,从8m厚的页岩裂缝中产出天然气 )。 1998年美国的页岩气当年采气量超过了 10 0亿m3 ,其发现储量占美国天然气探明储量的 2 3 %。页岩气是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天然气工业化勘探的重要领域和目标。根据Curtis等人的资料分析页岩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 1)岩性多为沥青质或富含有机质的暗色、黑色泥页岩(高炭泥页岩类 ) ,岩石组成一般为 3 0 %~ 50 %的粘土矿物、 15%~ 2 5%的粉砂质 (石…
    25  页岩气赋存力学机制
    左 罗 熊 伟 郭 为
    2014, 0(2):158-162.
    [摘要](10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26  重庆页岩气参数井施工工艺
    向昆明 尹亮先 李胜 章术
    2014, 41(11):31-33.
    [摘要](222)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通过页岩气参数井钻探施工,总结在页岩气参数井领域采用多级绳索取心技术施工工艺,探讨水敏性地层施工的关键技术,为今后在该领域的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27  中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环境效益评估
    余国合 吴巧生
    2015, 24(7).
    [摘要](185) [HTML](0) [PDF 0.00 Byte](10)
    摘要:
    中文:页岩气开发利用的环境效益产生于页岩气能源对于煤炭能源的替代。因此,其环境效益评估体系应包含页岩气与煤炭资源两方面,其环境效益评估的基础是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成本核算。本文在比较页岩气能源与煤炭能源的环境属性基础上,构建了页岩气环境效益评估体系,提出了环境效益评估模型,并对中国页岩气开发实际环境效益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每1立方米页岩气生产带来0.57元环境效益,环境效益巨大。环境效益的主要贡献在于有害气体的大幅减排;环境风险的最大来源是压裂液返排。因此,加强生产环节监管、完善页岩气管理体系、注重压裂技术创新,是减少页岩气环境风险的重要手段。
    28  页岩气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徐国盛 徐志星 段亮 袁海锋 张武
    2011, 38(6):603-610.
    [摘要](16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页岩气是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天然气聚集,其吸附及解吸机理与煤层气类似。根据不同的成藏条件,可表现为典型的吸附机理、活塞运聚机理或置换运聚机理。页岩气的分布主要受页岩厚度、面积、有机质丰度、生气强度及页岩储集空间等因素控制。中国对页岩气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经国内外页岩气藏的初步对比分析后发现,中国许多盆地与美国东部地区页岩气藏的地质条件类似,其中,中国南方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中国在页岩气开发方面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页岩气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尤其是地质条件、成藏机理、分布规律、评价体系和开发技术等方面将是研究的主要方向。
    29  页岩气解吸方法研究进展
    2015, 0(9).
    [摘要](17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30  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进展
    郑军卫 孙德强 李小燕 张加林
    2011, 22(3):511-517.
    [摘要](17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通过对全球页岩气的资源量、分布状况、勘探开发技术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页岩气的资源评价、储层评价、裂缝预测、储层改造、水平井钻采工艺等是当前国际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的热点。当前和未来国际页岩气研究将主要关注:页岩气成因机理研究、成藏机制探讨、有效页岩气层识别、页岩气产层压裂改造、水平井和多分支井等技术。我国页岩气研发总体还处在起步阶段,当前主要任务是进行资源量评价和有利目标区域优选,以及开展关键技术的试验先导性研究。我国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页岩气成藏机理和模式研究、加大对页岩气勘探开发相关技术研究、深入开展页岩气开发先导性试验、加大国家政策对页岩气研发的支持力度以及加强国际交流与技术合作。
    31  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3种典型页岩气保存类型
    舒逸 陆永潮 包汉勇 王超 刘占红
    2018, 0(3).
    [摘要](133) [HTML](0) [PDF 0.00 Byte](3)
    摘要:
    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页岩原生品质平面差异性小,但开发井的产气量却差异较大,有分析认为这是页岩气保存条件平面差异变化所致。为了定量评价该区页岩气的保存条件,以构造精细解释成果为基础,综合地质、测井、气井测试等资料,对该页岩气田构造受力强弱、构造形态、断裂发育程度等构造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构造类型划分;结合页岩气单井测试产量,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对影响该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保存条件的主要指标进行了研究,并据所确定的评价指标划分了页岩气保存类型。结果表明:(1)该页岩气田构造类型可划分为稳定型、弱变形型和复杂型3种;(2)优选构造形态、裂缝特征、顶底板条件、地层压力、孔隙度、孔径大小等6项参数作为该区页岩气保存条件的评价指标;(3)构造形态平缓、远离边界主控断裂是页岩气得以保存的基础,顶底板有效的隔挡封闭条件可显著降低构造改造对气藏的破坏作用,超压环境、孔隙度和孔径大小是保存条件的综合表象;(4)3种构造类型分别对应于3种典型的页岩气保存类型,其中构造稳定型为最有利的保存类型。
    32  有效开发中国页岩气
    郭宏 李凌 杨震 吉万成
    2010, 30(12):110-113. DOI: 10.3787/j.issn.10000976.2010.12.027
    [摘要](168) [HTML](0) [PDF 0.00 Byte](7)
    摘要:
    目前中国正在形成页岩气开发热潮,为科学看待页岩气开发,分析了美国页岩气发展的有利因素及中国发展页岩气的条件,从资源、技术、政策等方面将中美两国页岩气开发条件进行了对比。结果认为,除资源基础外,中国在自然条件、气藏埋深、开发技术、管网输送及政策等方面与美国差距都较大;参照国内煤层气及低渗透砂岩气田开发参数进行经济评价,在目前国内气价条件下,页岩气开发暂无经济效益。为实现中国页岩气的规模有效开发,提出如下建议:①开展资源评价,制定相关标准;②扩大对外合作,积极引进技术;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页岩气开发。
    33  涪陵页岩气田平桥区块页岩气储层有机质孔发育特征
    陈曼霏 何生 易积正 张柏桥 舒志国 何陈诚 杨锐 董田
    2019, 40(4):423-433. DOI: 10.7623/syxb201904004
    [摘要](223) [HTML](0) [PDF 0.00 Byte](15)
    摘要:
    涪陵页岩气田二期产建区的平桥区块上奥陶统五峰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段(龙一段)海相富有机质页岩中纳米级有机质孔较发育,是页岩气储层的重要孔隙类型。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技术和Image-Pro Plus统计软件以及气体物理吸附实验,对平桥区块JY-B井五峰组和龙一段不同小层的14块页岩岩心样品进行了有机质孔形状、数量、孔径分布的观察和统计,并对有机质面孔率进行了计算。利用FE-SEM观察发现五峰组页岩样品有机质孔形状以边缘收缩的多角形为主,龙一段下部页岩样品有机质孔形状多呈不规则椭圆形和近圆形,龙一段上部页岩有机质孔多呈压扁状椭圆形、不规则近圆形和长条形;页岩样品中有机质孔的孔径主要为5~600 nm,有机质孔的主体孔径在5~30 nm,龙一段页岩样品孔径在100~600 nm的有机质孔数量相对较多;五峰组(1小层)和龙一段下部3小层页岩样品平均单颗粒有机质面孔率相对最大,其次是龙一段上部7和8小层;五峰组和龙一段下部与上部页岩样品有机质面孔率与TOC具有不同的正相关关系。采用气体吸附实验得到页岩样品中0.3~10 nm孔隙的累积孔容与TOC呈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表明这部分孔隙中的有机质孔占有重要地位。3套页岩层段有机质孔发育特征及差异性与页岩有机碳含量、矿物组成和构造挤压改造等因素有关。
    34  宁夏首次发现页岩气
    天工
    2014, 0(11):61.
    [摘要](11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据宁夏地质调查院近日透露,由该院实施的六盘山地区页岩气调查项目取得重要进展,通过钻探,初步取得具有地质前景意义的发现,这是宁夏首次发现页岩气资源。据了解,宁夏地质调查院承担该项目后,于2014年6月14日正式开孔,目前钻探井深已达1 191m。目标层位主要为下白垩统马东山组泥页岩段,在796m井段之后开始出现全烃异常,局部有油迹显示。另外,路线地质调查也发现,乃家河组碳酸盐晶洞
    35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页岩气地质条件
    任收麦 包书景 张 毅 潘洪峰 郭天旭 周 志
    2016, 35(203):204-210.
    [摘要](178)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侏罗系泥页岩是柴达木盆地的主力烃源岩之一,具备形成页岩油气的地质条件。对采自柴北缘鱼卡、大煤沟、小煤沟、开源、绿草沟、大头羊等煤矿附近地表露头的11块中侏罗统泥页岩样品进行单样品多参数实验分析,探讨了陆相页岩有机地化、储层物性、含气量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页岩气资源评价参数体系。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中侏罗世处于浅湖-半深湖湖相沉积,断裂较发育,泥页岩富含有机质,具有低孔、低渗、低熟、较高含气量等特点,具备形成页岩油气的地质条件,进一步的勘查开发需优选地层压力系数高、保存条件较好、脆性矿物含量高的页岩气甜点区。
    36  我国页岩气资源及影响因素
    史长营 王峰 秦娜 王辉
    2014, 0(4):58-61.
    [摘要](18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在世界面临能源短缺的背景下,页岩气作为油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许多盆地或地区具有页岩气大规模成藏的地质条件,对页岩气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介绍了我国页岩气资源储量、分布及开采面临的问题,概述了页岩气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页岩气的影响因素,认为我国页岩气主要受有机碳含量、成熟度、裂缝的发育程度、地层压力的控制;页岩气与煤层气同属于非常规天然气,其赋存形态、成因类型、富集规律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可将页岩气与煤层气进行对比研究。
    37  湖南页岩气资源研究进展与问题
    何红生 何大芳 李志能
    2013, 22(3).
    [摘要](17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页岩气是清洁高效能源,在美国成功商业开发的示范下,引起了全球高度关注.目前,湖南在页岩气地质理论、潜力评价和有利区优选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初步调查认为湖南的页岩气勘探潜力巨大,但是如何将湖南省丰富的页岩气资源经济、有效地开采出来,这将是未来页岩气勘探与开发面临的一大挑战.所以,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基础地质研究,进行勘探开发试验,获取关键参数,最终实现湖南省页岩气工业产气零的突破.
    38  页岩气藏数值模拟模型研究进展
    王强 叶梦旎 李宁 叶玉峰 董家辛
    2019, 46(6):1284-1299.
    [摘要](192)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以页岩油气为代表的低品位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接替性资源。开展页岩气渗流机理和数值模拟模型研究有助于实现页岩气藏开发的动态变化过程,为认识页岩气渗流规律、优化数学模型、产能评价和预测奠定技术基础。围绕页岩气多尺度多流态多重介质下的运移机理,系统地阐述了页岩气数值模拟模型的研究进展,页岩气数值模拟模型可分为等效连续介质模型、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和混合模型,总结了这3类数值模拟模型的优缺点。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原理简单,追求宏观尺度的等效,忽略了储层内部真实流态,适用于裂缝发育程度低的均质页岩气藏;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准确反映复杂裂缝网络的渗流特征,可以描述高度离散裂缝的形态规律,适用于勘探程度高且裂缝高度发育的页岩气藏;混合模拟模型结合两者的优点,能够准确反映复杂裂缝网络和流体运移规律,在满足计算精度的同时又节约了大量的计算资源,随着计算处理能力的增强,混合模拟模型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最后分析了页岩气藏数值模拟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发展方向。
    39  我国页岩气资源及影响因素
    史长营 王峰 秦娜 王辉
    2014, 30(4):58-61.
    [摘要](177) [HTML](0) [PDF 0.00 Byte](7)
    摘要:
    在世界面临能源短缺的背景下,页岩气作为油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许多盆地或地区具有页岩气大规模成藏的地质条件,对页岩气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介绍了我国页岩气资源储量、分布及开采面临的问题,概述了页岩气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页岩气的影响因素,认为我国页岩气主要受有机碳含量、成熟度、裂缝的发育程度、地层压力的控制;页岩气与煤层气同属于非常规天然气,其赋存形态、成因类型、富集规律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可将页岩气与煤层气进行对比研究。
    40  页岩气勘探目标层段优选
    林腊梅 张金川 刘锦霞 龙鹏宇 唐玄
    2012, 19(3):259-263.
    [摘要](17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探讨了页岩气勘探目标层段优选中含气量、埋深及有机碳含量之间的互相补偿关系,并初步提出了相应的参考特征值。Ⅰ型、Ⅱ1型、Ⅱ2和Ⅲ型有机质热进入生气主峰的成熟度门限依次递降,Ro分别为1.2%、0.9%、0.7%和0.5%,相应的深度界限依次减小;对美国页岩气产层实际资料统计分析后认为,要形成工业价值的页岩气,在1 000m、2 000m、3 000m深度页岩含气量至少应达到0.5m3/t、1.0m3/t、1.5m3/t;根据渝东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Ⅰ型有机质页岩研究表明,要达到一定的含气量,有机碳含量与深度应互相补偿。若要含成熟有机质的页岩吸附气含量达到1.0m3/t,则在500m、1 000m、2 000m深度处TOC值需依次达到1.4%、1.1%和0.9%以上。
    41  页岩气“十二五”规划发布
    2012, 21(4):7.
    [摘要](114) [HTML](0) [PDF 0.00 Byte](4)
    摘要:
    近日,国家能源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据悉,页岩气"十二五"规划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能源局共同研究制定,主要任务是探明储量,掌握勘探开发技术,为"十三五"、"十四五"期间的飞跃打基础,是"五年磨一剑"。据了解,页岩气是指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的非常规天然气,
    42  自主创新的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2018, 0(1).
    [摘要](11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环保与社会发展矛盾凸显。页岩气作为一种新型优质清洁能源,在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地位日益突出。我国页岩气资源规模巨大,加快页岩气勘探开发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选择。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研究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工作自本世纪初才开始。与北
    43  江苏地区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
    李慧娥
    2014, 23(14).
    [摘要](214) [HTML](0) [PDF 0.00 Byte](16)
    摘要:
    通过对江苏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以及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方面综合分析,认为江苏省下扬子区是良好的页岩气远景区。特别是徐州地区的第三系、下白垩统、石炭系、二叠系,苏北地区的二叠系,苏南地区的中古生界,有机质丰度达到页岩气成藏标准,据此认为这些区块可作为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区块。
    44  页岩气勘探选区评价方法探讨
    刘超英
    2013, 0(5).
    [摘要](17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通过调研国内外相关油公司及地区的页岩气勘探选区评价方法及参数,在分析页岩气勘探选区评价关键问题的基础上,突出页岩气的富集性和可采性,建立了页岩气“富集概率-资源价值”评价模型及数值化计算公式,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类,应用该方法针对中国石化川东南部分区块进行了选区评价。
    45  页岩气水平井生产规律
    郭建林 贾爱林 贾成业 刘成 齐亚东 位云生 赵圣贤 王军磊 袁贺
    2019, 0(10).
    [摘要](109)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随着我国页岩气开发工作的逐步深入和开发规模的不断加大,适时开展气井生产数据分析、评价已投产井生产规律是评价阶段开发效果和制订下一步开发部署的依据和保障。为此,通过分析北美地区6个页岩气开发区块和我国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长宁—威远区块、昭通区块的页岩气水平井生产数据,采用双曲—指数混合递减模型建立不同区块的归一化产量递减曲线,探讨了页岩气井初始产量的变化趋势和产量递减规律,并建立了页岩气水平井估算最终开采量(EUR)的快速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开发初期页岩气水平井平均初始产量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初始产量分布则存在着差异,而后,气井平均初始产量变化呈平台式,后期则呈逐年下降的趋势;②双曲—指数递减模型应用于中国和北美地区页岩气水平井的产量递减分析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同一区块不同批次的气井产量递减规律相似;③长宁区块前3年产量递减比例依次为55%、38%和33%,与北美地区Fayetteville区块接近,威远区块生产初期产量递减比例依次为63%、 46%和37%,明显高于北美地区5个区块;④气井EUR与第1年累计产气量(Q_1)正相关,一般为Q_1的2~5倍,Woodford区块气井EUR/Q_1最高,长宁区块与Barnett、Eagle Ford、Fayetteville和Haynesville区块相当,而威远区块则相对较低。
    46  页岩气绝对吸附量转化新方法
    陈花 关富佳 丁康乐 辜清 胡海燕 赵辉
    2018, 0(1).
    [摘要](11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了弄清引起基于过剩吸附量的气-固超临界实验吸附等温线表现出极大值后下降现象的原因,在分子动力学原理的基础上,应用分子模拟方法,模拟了超临界甲烷在不同温度下0~50 MPa压力范围的分子密度,并结合单分子吸附理论对"过剩吸附量"和"绝对吸附量"进行了转换,并提出适用于临界前后大压力范围的转化方法。结果表明:分子模拟的密度结果与美国国家标准局(NIST)的数据一致,在甲烷超临界压力以下,"过剩吸附量"与"绝对吸附量"差异不大,但随着压力升高差异逐渐增大,在甲烷储层压力下,两者的差异可达到150%以上。该方法的转化具有较高精度,且突破了现有转化方法的低压条件限制。
    47  页岩气革命和有色金属行业的机遇
    汪旭光 吴春平
    2014, 66(3):1-5.
    [摘要](205) [HTML](0) [PDF 0.00 Byte](7)
    摘要:
    页岩气是一种被圈闭在低渗透率页岩中的非常规能源。由于勘探开发技术的突破,页岩气成为能源新宠,正在改变世界能源安全和地缘政治格局,被称为页岩气革命。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勘探开发页岩气,我国已探明页岩气储量居世界首位。为保证能源安全,改善能源结构,缓解雾霾环境压力,我国已将页岩气开发提升为一项国家战略。通过阐述全球页岩气开发现状,指出我国页岩气开发战略及影响因素。通过对页岩气勘探开发核心技术和有色金属行业相关领域的分析,认为有色金属行业在地震勘探、微地震成像、压裂液制备与应用、套管整形加固、爆破压裂等方面的技术储备可为页岩气革命作技术支撑,并绘制了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树。面对页岩气革命带来的新机遇,有色金属行业应积极迎接新挑战,提前布局,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48  关于我国页岩气产业的思考
    游声刚 郭茜 耿小烬 曾春林
    2014, 43(12):3-7.
    [摘要](167) [HTML](0) [PDF 0.00 Byte](4)
    摘要:
    页岩气作为清洁能源,近来受到广泛关注。北美页岩气革命的成功,加速了全球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步伐,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能源需求量大,但页岩气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北美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为此,回顾了北美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历程,梳理了北美页岩气勘探中的扶持性的政策以及促进页岩气发展的市场环境,在总结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比美国页岩气革命成功的经验,对我国页岩气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引进技术结合自主创新;二是转换补贴思路;三是进一步地开放市场;四是实行常规油气区块合法退出机制。立足我国的资源情况、地质条件及页岩气产业政策,对比国外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成功经验,相信我国具有很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前景。
    49  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与表征
    于炳松
    2013, 20(4):211-220.
    [摘要](17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页岩气储层作为一种非常规储集体,对于其孔隙类型,目前国际上尚没有统一分类方案。由于其孔隙结构的特殊性,常规孔隙表征方法也难以对页岩气储层的孔隙特征进行有效的表征。为此,在充分调研和系统总结国际上有关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页岩储层的特殊性,提出了页岩气储层孔隙的产状结构综合分类方案。该方案综合考虑了孔隙定性观察和定量测定的信息。根据定性观察的孔隙产状,把页岩气储层的孔隙类型划分为与岩石颗粒发育无关的和与岩石颗粒发育有关的两个大类。前者即为裂缝孔隙,后者为岩石基质孔隙。岩石基质孔隙大类又进一步分成了发育在颗粒和晶体之间的粒间孔隙、包含在颗粒边界以内的粒内孔隙和发育在有机质内的有机质孔隙。年轻的浅埋藏沉积物中只含有粒间和粒内孔隙,这些孔隙随着埋藏和压实而大大减少。随着埋深的增加,伴随着烃类的热成熟,有机孔隙开始发育,同时,随着烃类热成熟过程中有机酸的排放,导致溶解孔隙的形成。再结合定量测定的孔隙结构信息,把孔隙划分为微孔隙、中孔隙和宏孔隙。综合上述不同产状孔隙类型的结构特征,即构成了文中的产状结构综合分类。同时,鉴于页岩气储层的特殊性以及难以用研究常规油气储层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表征,文中介绍了目前最常用的页岩气储层孔隙表征的定性半定量观测和定量检测方法。前者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聚焦离子束抛光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方法,后者包括压汞分析、低压氮气吸附、低压二氧化碳吸附和核磁共振等方法。
    50  页岩气及其勘探研究意义
    张金川 汪宗余 聂海宽 徐波 邓飞涌 张培先 殷毅 郭华强 林拓 张琴 张德明
    2008, 22(4).
    [摘要](15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与传统意义上的泥页岩裂缝气并不完全相同,现代概念的页岩气是主体上以吸附和游离状态同时赋存于具有生烃能力泥岩及页岩等地层中的天然气聚集,具有自生自储、吸附成藏、隐蔽聚集等地质特点。美国的页岩气勘探取得巨大成功,是投入工业性勘探开发的三大非常规天然气类型之一,目前已形成了区域性页岩气勘探开发局面。中国的页岩气研究正在起步,许多盆地及研究区具有页岩气成藏的地质条件。与美国东部地区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进行初步对比,中国南方具有有利的页岩气发育条件,开展页岩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51  美国页岩气产量前景展望
    周庆凡
    2019, 0(5).
    [摘要](10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正美国页岩气(包含致密油区带中的伴生气,下同)主要产自美国东部地区的马塞勒斯(Marcellus)和尤提卡(Utica)页岩区、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的伊格尔福特(Eagle Ford)和海恩斯维尔/博西尔(Haynesville/Bossier)页岩区以及西南地区二叠盆地的页岩区,页岩气产区总面积超50×104 mile2。
    52  涪陵页岩气水平井定向技术
    文涛 王伟 唐俊
    2016, 43(7):49-51.
    [摘要](181)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涪陵页岩气产能示范区作为国内首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自2012年启动以来,通过不断的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形成了完善的国产化水平井钻井技术系列。2015年随着区块的转移,地质条件更趋复杂,定向施工面临着更多新的技术难题,在已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技术优化和先进的降摩减扭工具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新区块的施工难题,推进了页岩气产能区的建设。
    53  页岩气研究进展及其地质特征分析
    赵景勋
    2015, 0(3):1-3,8.
    [摘要](16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页岩气是一种潜在资源量巨大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页岩气研究进展,详细梳理了国内页岩气研究脉络及取得的成果.从页岩气的成因类型、赋存方式、泥页岩储层岩石矿物学、有机地化及物性等方面总结了页岩气地质特征,并与煤层气及常规天然气进行了对比.认为我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发展前景良好.同时,我国页岩气地质特征具有明显的特殊性,随着页岩气地质评价与开发理论创新及相关关键技术的突破,未来我国页岩气资源发展前景广阔,有望改变我国天然气发展乃至整个能源发展格局.
    54  美国页岩气开发状况分析
    2014, 0(4).
    [摘要](10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基于世界页岩气资源分布特征及状况,阐述了美国页岩气资源分布、勘探开发历程、产量、天然气价格、页岩气开发成本及面临的问题。在剖析美国巴耐特页岩气产区的储、产量和井型、井距情况后认为:美国在生产页岩气时实行了低成本战略;在天然气价格出现波动时的页岩气产量仍然保持增长趋势。
    55  页岩气开采压裂液技术进展
    李元灵 杨甘生 朱朝发 杨海雨
    2014, 41(10):13-16.
    [摘要](190) [HTML](0) [PDF 0.00 Byte](3)
    摘要:
    页岩气是一种分布广泛且储量丰富的非常规能源,但由于其储层具有孔隙度小及渗透率低等特性,一直以来页岩气未得到大规模开采。直到近20年,页岩气开采技术才得到飞速发展,这主要得益于水力压裂技术的进步。压裂液是水力压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水力压裂施工的成败。通过调研国内外文献,结合国内外压裂液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页岩气开采中几种常用压裂液的优点、适应性及存在的问题,综述了两类新型的无水压裂技术。结合我国页岩气储层的特殊性及压裂技术发展的现状,提出了适于我国页岩气开采的压裂液技术发展的建议,并特别强调了在页岩气开发初期重视环保的重要性。
    56  千帆竞发正当时 能源革命页岩气
    包书景
    2019, 0(2).
    [摘要](10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正神秘的地层世界里蕴藏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深度达1 000~5 000米的页岩地层中,就储藏着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201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鄂西地区页岩气调查科技攻坚战,分别在震旦系、寒武系和志留系三个富有机质页岩层系获得高产页岩气流,取得了长江中游页岩气调查的重大突破。页岩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地质资源量达11.68万亿立方米,具有建成年产能100亿立方米的页岩气资
    57  页岩气藏可采储量计算新方法
    王董东 梅海燕 杨龙 袁恩
    2017, 36(2). DOI: 10.3969/J.ISSN.1000-3754.2017.02.025
    [摘要](16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前人计算页岩气可采储量诸多方法中,压降法未考虑页岩气藏的特殊性,产量递减曲线方法仅适用于已经发生产量递减的井,利用地层静压来获取控制储量然后进一步得到可采储量的方法也不适用于低孔低渗的页岩气藏.提出了利用生产数据求取控制储量来获取页岩气藏生产指示曲线的方法,再利用考虑吸附气的物质平衡方程计算废弃压力下的可采储量.研究表明废弃压力每降低1MPa,采收率大约会提高3.4%.新方法既可以应用于产量开始递减的生产井,也可以应用于气体流动达到拟稳态期的定产生产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58  法国科学院页岩气开发建议
    王立伟
    2014, 0(1):52.
    [摘要](11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正2013年11月15日,法国科学院发布了题为《关于页岩气开发的建议》(Elements to clarify the shale gas debate)报告指出,尽管欧洲页岩气储量丰富,但法国、波兰等欧洲国家考虑到页岩气开采带来的环境污染等负面效应,目前仍严禁使用水力压裂技术。页岩气开采的潜在影响是公众和社区关注的主题。担忧主要集中在开采过程中甲烷和化学品使用产生
    59  世界页岩气资源量最新评价
    周庆凡
    2011, 0(4):614.
    [摘要](11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2011年4月,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了"世界页岩气资源初步评价报告",根据Advanced Resources国际有限公司负责完成的美国以外32个国家的页岩气资源评价以及美国页岩气资源评价结果,全球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总量为187.6×1012m3。为了更好地了解全球页岩气资源潜力,EIA委托Advanced Resources国际有限公司开展美国以外32个国家的页岩气资源评价,评价了14个油气区、48个含页岩气盆地、70个页岩气层。这次评价没有包括俄罗
    60  页岩气储量计算方法探讨
    李艳丽
    2009, 20(3).
    [摘要](15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页岩气藏是一种非常规气藏,由于气藏特征的特殊性导致储量计算方法有别于常规气藏.首先探讨了页岩气藏的特殊性,其一是存储特征为形式上游离气和吸附气并存、空间上孔隙和裂缝同在;其二是产气机制主要为游离气的扩散和吸附气的解吸.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计算页岩气储量的方法,主要有类比法、容积法、压力/累计产量法、物质平衡法、递减曲线分析等,并讨论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同时,指出在页岩气储量计算中应特别重视孔隙度、裂缝、吸附气、含气饱和度等几个关键问题,并介绍了这些参数的确定方法.
    61  异常高压与页岩气保存
    张健 刘树根 冉波 叶玥豪 王自剑 邱嘉文
    2016, 0(2):177-187. DOI: 10.3969/j.issn.1671-9727.2016.02.04
    [摘要](16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页岩气的高产层往往都具有较高的压力系数。为探讨页岩异常高压与页岩气保存的关系,通过研究常规与非常规储层异常高压的形成机制与破坏机制,并以四川盆地 JY-1井五峰-龙马溪组为例,从沉积、成岩、埋深、抬升不同阶段解析异常高压的形成与破坏;并与美国Barnett 页岩及中国相关井对比分析其 TOC 质量分数>2%的有效厚度、成熟度、脆性矿物等,结果表明:(1)沉积大量有机质是页岩气形成异常高压的前提,这些有机质随埋深增加生烃排气体积增大,而页岩又具有自封闭性,这使得页岩异常高压的形成具有必然性;(2)页岩气的自封闭性使得常规破坏异常高压的机制并不会对其形成致命影响,但也有一些宏观因素会导致其逐渐破坏,如强烈隆升、断层过度发育、顶底板差等;(3)埋藏与抬升过程中,流体压力变化导致的沿应力面的破裂会使流体逸散并加大宏观破坏因素的影响。高产页岩气层是由大构造背景与沉积环境共同控制,而相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62  北美页岩气开发的关键技术
    2015, 0(4).
    [摘要](15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63  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进展顺利
    2014, 0(3).
    [摘要](10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正中国地调局办公室消息(2014-03-19)从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进展顺利,截至2013年底累计完成页岩气钻井285口,2013年页岩气产量达到2.0亿m2。据悉,2013年,第二次页岩气探矿权招标的16家中标企业,已全面展开对19个招标区块的页岩气勘查工作;页岩气成藏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研究表明:富有机质页岩厚度是
    64  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综述
    蒋国盛 王荣璟
    2013, 40(1):3-8.
    [摘要](188)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在当前国际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形势下,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备受世界瞩目。页岩气是一种超低渗透非常规天然气,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有许多关键技术。介绍了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相关关键技术,包括密闭取心和保压密闭取心技术、水平井技术和压裂技术,并提出了发展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相关技术的建议。
    65  中国页岩气储量冠全球
    本刊编辑部
    2012, 33(3):352.
    [摘要](10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据中国国土资源部调查的结果初步显示,中国拥有可采页岩气资源潜力约25.1万亿立方米,可满足中国今后2个世纪的天然气需求。到2020年,中国的页岩气产量有望达到1000亿立方米以上,成为中国能源供应的重要来源。中国被认为是全世界拥20
    66  页岩气评价指标与方法
    张卫东 郭敏 姜在兴
    2011, 22(6):1093-1099.
    [摘要](14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前全球范围的页岩气开发已经展开。页岩储层有其独特的属性,因此页岩气开发的第一步是了解页岩的特性,这需借助测井、岩心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评价,以便寻找有利的页岩气远景区。首先介绍页岩气远景区评价的一些主要指标,如页岩厚度、有机质丰度(TOC)、含氢指数、干酪根类型、热成熟度(RO)、页岩矿物组分和渗透率等。其次对页岩气储层评价的方法进行介绍,主要是测井法,归纳采用测井方式对岩性、裂缝等的识别和对岩石矿物成分、TOC、渗透率等的确定,并阐述实时LWD技术在页岩气储层特征识别方面的应用。最后,对Fort Worth盆地Barnett页岩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成功的开发对我国页岩气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67  国外页岩气钻井液技术新进展
    邸伟娜 闫娜 叶海超
    2014, 0(6).
    [摘要](11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了降低成本、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寻找能够替代油基钻井液的高性能水基钻井液成为当务之急。介绍了国外近3年页岩气钻井液技术的新进展,包括防漏堵漏纳米钻井液、用于页岩储层的水基钻井完井液体系、维持井眼稳定的纳米钻井液、纳米添加剂等技术,旨在为中国页岩气钻井液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68  湖北省页岩气勘查取得新进展
    2014, 0(12).
    [摘要](10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正国土资源部网站消息(2014-12-15)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湖北省页岩气勘查开发工作第三次推进会上了解到,该省境内页岩气勘查已取得新进展。早在2011年,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就在恩施建南地区施工建成了111井、建页HF-1井,并见到了工业气流。近两年来,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和中国地调局武汉中心相继在鄂西地区部署了6个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国土资源部于2012年在恩施地区投放了两个页岩气勘探区块,华电集团成功中标并已全面展开勘查工作,在宣恩实施的一个探井见到了良好的页岩气显示;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于去年申请在湘鄂西Ⅰ、Ⅱ两个常规油气区块中增列矿种,开展页岩
    69  重庆加速页岩气勘探开发
    2012, 0(9):58.
    [摘要](10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中国矿业报》消息(2012-09-18)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日前与斯伦贝谢油田(新加坡)公司合资组建的页岩气技术服务公司在渝签订合作合同。合资公司将立足重庆、面向全国,为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服务。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出席签约仪式并发表讲话。
    70  中国页岩气资源量世界第一
    2012, 0(7):70.
    [摘要](12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中国矿业报》消息(2012-07-21)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近日在京发布的《2012年国外石油科技发展报告》显示,最新公布的全球页岩气资源最新评估结果表明,全球总的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87万亿m3,其中中国为360825亿m3,约占总量的20%,排名世界第一。此次公布的最新评估,由美国能源部的统计和分析机
    71  唤醒沉睡的页岩气
    高慧丽
    2010, 26(4):60-61.
    [摘要](10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不断攀升的能源需求和日益增大的能源压力,让非常规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资源潜力大、开采寿命长、生产周期长,这让天然气家族中的新成员--页岩气在北美大陆上大放异彩,也引起了我国的重视和关注.
    72  贵州省页岩气调查井施工工艺
    宋继伟 李勇
    2013, 40(8):26-30.
    [摘要](187)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以"贵州省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项目部分调查井施工过程为依托,简要介绍了目前贵州省页岩气钻井工程和测井技术基本工艺情况,总结页岩气钻井和测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73  四川盆地南缘昭通页岩气示范区构造变形特征及页岩气保存条件
    徐政语 梁兴 鲁慧丽 张介辉 舒红林 徐云俊 武金云 王高成 卢文忠 唐协华 石文睿
    2019, 0(10).
    [摘要](151) [HTML](0) [PDF 0.00 Byte](3)
    摘要:
    四川盆地南缘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地处我国南方海相构造复杂区,页岩变形改造强烈、甜点控制因素复杂,保存条件对页岩气富集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支撑该区页岩气甜点区的优选评价工作、提高钻探成功率,通过对野外露头的地质调查,利用钻井、录井和物性测试资料,分析了该示范区构造变形样式及区域变形特征,研究了地层节理及裂缝发育特点、页岩围岩封盖能力、气藏展布特征,探讨了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的保存条件。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由南向北依次发育隔槽式、等幅式与隔档式等3种构造变形样式,依次分布黔中隆起剪切变形区、滇黔北坳陷压扭变形区与蜀南坳陷挤压变形区等3大区域;②五峰组—龙马溪组及其上覆地层发育与地层走向呈高角度、中—低角度及顺层相交关系的3类节理与裂缝,其产状特征与3大变形区基本一致;③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北厚南薄,具备源储一体、自身封盖成藏的保存条件,外加上覆地层与顶底板的封盖能力,保存条件总体较好;④该区页岩气组分自北向南可划分为甲烷、甲烷+氮气混合、氮气等3个带,页岩气保存条件总体呈北好南差的格局。结论认为,该区中—北部(挤压变形区及其南缘)页岩厚度大、改造与变形弱、节理及裂缝顺层发育、封盖性能好、保存条件优越,为最有利区;中部滇黔北坳陷压扭变形区保存条件中等,为较有利区;南部黔中隆起剪切变形区保存条件差,为远景区。
    74  山东省上古生界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
    张春池 彭文泉 巩固 张晖 王琳琳 曾爱平
    2018, 34(8).
    [摘要](185) [HTML](0) [PDF 0.00 Byte](9)
    摘要:
    以山东省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对泥页岩的沉积环境、厚度及分布、有机质类型及含量、有机质演化程度等资料进行分析,认为石炭-二叠纪山西组和太原组泥页岩发育厚度大而稳定,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镜质体反射率一般在0.7%~1.7%之间,有机碳含量一般在1.5%~9.0%之间,是页岩气主要富集层位。以含气量不小于0.5m3/t、镜质体反射率不小于0.5%、有机碳含量平均不小于2.0%等为资源量评价标准,建立有机碳含量与含气量关系模型,估算山东省上古生界页岩气潜在地质资源总量为5 736.75×108 m~3,明确了具有勘查价值的区域有鲁西南含煤区、黄河北含煤区、阳谷-茌平含煤区和临清坳陷,为山东省上古生界页岩气下一步勘查指明了方向。
    75  重庆地区页岩气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游声刚 郭 茜 耿小烬 吴艳婷 曾春林
    2015, 24(7).
    [摘要](162) [HTML](0) [PDF 0.00 Byte](8)
    摘要:
    页岩气开发战略对解决我国能源短缺、优化能源结构、缓解减排压力、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重庆地区页岩气资源量丰富,位列全国第三,为我国页岩气开发的主战场。本文梳理了重庆地区页岩气勘探区块的研究进展,并指出重庆地区页岩气产业化过程中存在资源家底不清、“面上开花”困难、扶持政策不完善、环境压力大、天然气定价机制不合理、技术服务市场不够完善等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建议,如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涪陵页岩气示范区的建设;明确政策扶持方向;构建环境评价指标,加强环境监管;探索降成本新思路;培育技术服务市场等。
    76  页岩气储层关键参数评价及进展
    乔辉 贾爱林 贾成业 位云生
    2018, 0(2).
    [摘要](12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前,中国页岩气开发及储层评价工作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为有效利用地质及地球物理测井技术进行页岩储层评价,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优选确定了页岩储层评价的关键参数:TOC含量、矿物成分及矿物的脆性指数、储层物性及含气量。概括了页岩地层使用的测井系列、页岩气层的定性测井响应特征,详细论述了表征页岩储层特征的关键参数定量评价方法,从有机地球化学参数、页岩的矿物组分及脆性指数、页岩储层物性参数、储层含气性评价4个方面展开了深入论述。最后,探讨了页岩储层综合评价研究进展及中国页岩气储层评价存在的问题,为建立适合我国页岩气储层的综合评价方法,优选优质页岩富集区段提供依据。
    77  湖南保靖区块页岩气参数井钻探实践
    董振国
    2018, 0(Z1).
    [摘要](11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发展页岩气产业对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钻探是页岩气前期勘探的主要技术之一。2013年原神华集团中标湖南保靖页岩气区块,在认真调研分析保靖前期二维地震勘探成果和野外地质露头资料的基础上,经过井位优选和论证,沿向斜翼部部署了3口以龙马溪组为目的层的小口径参数井;由于保靖区块构造复杂、地层倾角大、可钻性差,卡钻、井漏、埋钻等钻井事故时有发生,为提高钻井效率、缩短钻井周期,实现优快钻探,钻前开展地层压力评价、可钻性研究、合理钻孔结构设计,在施工中优选钻井参数、钻井液性能和钻具组合,采用防斜打直、绳索取心、存储式测井等工艺和技术,取得了丰硕的钻探成果,揭示了龙马溪组储层特征和含气性,发现较好的页岩气显示,含气量最高1.59 m~3/t,为保靖区块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和有利区优选提供了依据。
    78  页岩气藏不稳定压力传播研究
    姜宝益 李治平 第五鹏祥 王建宁 甘火华
    2015, 24(6).
    [摘要](152)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页岩气藏已经成为全球油气勘探的新亮点。由于页岩气藏特殊的地质特征和储层物性,页岩气藏不稳定的压力传播方式及影响规律并没有充分认识清楚。本文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赋存状态的页岩气藏复合模型,利用非齐次虚宗贝塞尔函数进行页岩气藏复合模型井底压力数学模型的求解,分析页岩气藏不稳定压力传播的规律,研究了页岩气藏井储系数、解吸压缩系数、内区渗透率、表皮因子、启动压力梯度等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外区渗透率相对低的页岩气复合油藏中,解吸压缩系数、井储系数、内区渗透率和内区半径是敏感因素。
    79  页岩气勘查进入中国地质界视野
    钟科
    2010, 0(5):66-66.
    [摘要](12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4月16日至17日,国土资源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在重庆市召开全国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和勘探开发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油气领域产学研各界的专家、科技人员以及政府部门的代表180多人参加会议。这表明,页岩气——这一新类型能源资源的勘查开发,引起了中国地质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80  潍北凹陷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
    纪洪磊 刘莉 刘鹏飞
    2017, 33(1).
    [摘要](175) [HTML](0) [PDF 0.00 Byte](7)
    摘要:
    页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能源,在北美已经取得了相对较成熟的勘探开发经验,潍北凹陷沉积了较厚的暗色泥页岩,为摸清页岩气"家底",笔者通过分析潍北凹陷央5井、昌64井等一系列钻井取芯测试结果,对潍北凹陷孔店组二段地层暗色泥页岩厚度、有机质类型、丰度、成熟度等页岩气形成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潍北凹陷孔二段泥页岩形成于浅湖相深湖相环境,暗色泥页岩厚度较大,有机质含量、成熟度均较高,且埋藏较浅,具备页岩气形成条件,是省内页岩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层位。
    81  页岩气解析规律及赋存方式探讨
    高和群 丁安徐 陈云燕
    2017, 23(2):285.
    [摘要](120) [HTML](0) [PDF 0.00 Byte](3)
    摘要:
    以四川盆地南部(川南地区)三口页岩气井自然解析数据为基础,对页岩气的解析规律及其赋存方式进行了系统的 分析。结果表明,页岩气以微雨状、串珠状及线状从页岩层理、孔裂缝及岩性变化处持续稳定解析;解析曲线出现了急剧 升高后缓慢降低的趋势,即出现了所谓的拐点;页岩气甲烷组分及碳同位素的变化亦表现了类似的规律。分析认为,第一 拐点与页岩本身的岩性结构有关,是气体状态变化的界线,在该点之前,页岩气的解析气量大,解析速率曲线波动剧烈, 页岩解析以游离气为主,此点之后,解析稳定而持久,吸附气占据主要部分。含气量相关性程度分析、理论推导及页岩气 井实际产能曲线均印证了该规律的存在。最后,对海、陆相页岩吸附气所占比重进行了计算,其含量在2655%~8747%, 平均4629%,沉积构造及保存条件是决定页岩气赋存状态的主要因素。
    82  页岩气开发技术装备自主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信石玉 高文金 郭艾斌
    2015, 24(12).
    [摘要](177)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对国内外页岩气开发装备作了概述,着重阐述了国内在页岩气开发技术装备自主化研究方面的进展。国外页岩气水平井开发核心技术装备包括智能化测量工具、井下动力钻具、旋转导向工具、地质导向工具等;压裂增产技术主要包含水力喷射工具、多层同时压裂工具等。国内钻机、压裂机组技术水平可满足丛式、水平井等工艺要求,封隔器、滑套等井下工具已初步实现国产化,测井设备可靠性、时效性及测量精度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随钻测井(LWD)工具、旋转导向工具等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本文提出了页岩气开发装备自主化研究的攻关方向和发展趋势,建议研制适合不同钻井深度和资源条件的专用钻机,解决页岩气长水平段钻井难度大、周期长等问题的井下提速和导向工具,高分子材料井下封隔器等压裂改造工具,和适应未来大规模产量下的合理组织技术及环保和完整配套采气工艺装备。
    83  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及前景展望
    刘志逊 贾音传
    2015, 24(14).
    [摘要](108)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我国页岩气资源储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2014年在重庆涪陵诞生了我国首个已探明储量超千亿m3的超大型页岩气田。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页岩气勘探开发,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不断加大页岩气资源调查和勘查力度,目前已实现页岩气规模化、商业化开发突破。水平井钻完井多段压裂、井中微地震裂缝监测等关键技术研发实现突破并应用,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自主勘探开发技术日趋成熟,勘查开发成本也有所降低。尽管可能还存在成本高以及环境、技术等相关的问题,但是页岩气开发已经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产业有望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84  电加热强化页岩气解吸的数值模拟
    邢亚繁 王玉斗 王殿生
    2014, 0(6).
    [摘要](11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根据电流连续性原理、能量守恒方程和Langmuir吸附模型,建立了多电极加热强化页岩气解吸的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了求解。讨论了不同电极分布方式下页岩气藏的电场、温度场分布及其对页岩气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点电极加热时电能大部分集中在电极附近,电极附近温度上升较快,地层加热不均匀;排式电极加热方式能够较均匀地加热地层,页岩气解吸效果较好,相对于五点电极加热,解吸率增加约1倍。加热功率为30 k W时,排式电极加热1 a页岩气解吸率达到24.64%,说明了电加热是一种有效的强化页岩气解吸技术。地层温度随加热电功率的增加线性增加,但功率越高,解吸率增加越慢。
    85  我国首部页岩气储量评价技术规范发布
    2014, 0(6).
    [摘要](11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正近日,国土资源部发布我国首部页岩气储量行业标准《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并于6月1日起实施。《规范》将页岩气勘探开发分为勘探、评价、先导试验、产能建设4个阶段,按技术可采储量大小,页岩气田规模分为特大型(大于等于2500亿m3)、大型(大于等于250亿m3,小于2500亿m3)、中型(大于等于25亿m3,小于250亿m3)、小型(大于等于2.5亿m3,小于25亿m3)、特小型(小于2.5亿m3)。
    86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陆相页岩气勘探
    王永炜 高胜利 高潮
    2014, 0(6).
    [摘要](11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的柳评177井压裂出气,标志着中国陆相页岩气的成功发现,揭开了我国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序幕。之后,延长石油集团在页岩气勘探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的地质认识,为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早、中期湖盆演化控制着页岩气源岩的形成;在延长探区内,主力生烃层为长7和长9页岩,其有机质丰度较高,干酪根主要为Ⅱ1型,处于成熟—湿气(原油伴生气)阶段;所发现的页岩气均为腐泥型干酪根热演化形成的油型气,页岩中油气共生,以湿气为主,以游离态、吸附态和溶解态等形式赋存,且以游离态为主,吸附态次之;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实践,针对盆地页岩气勘探相关地质问题进行了讨论,最终得出盆地热演化差异性、低熟油气生成机理以及生烃期古地层压力研究是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勘探地质研究的关键理论问题。
    87  中国页岩气资源分布与节能减排
    王丽波 郑有业
    2012, 14(3):24-30.
    [摘要](17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节能减排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而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低碳排放的清洁环保型绿色能源,在美国已进入商业性开采,而我国正处在起步和快速发展阶段,加快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利用对我国的节能减排和缓解油气资源短缺将会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中国含油气盆地页岩相关资料调研、野外实际页岩地质露头剖面的调查及实测、岩石取样分析测试等,并与北美页岩气富集条件综合对比分析,认为我国页岩层位发育多、沉积相类型丰富、广泛分布于不同时代的含油气盆地和后期构造变动复杂的沉积残留区或露头区;页岩有机质含量多、成熟度适当,已具备了页岩气形成的构造、沉积、地球化学和富集条件,并依据地质历史、沉积与构造地质基础、页岩气成藏及分布等特点,将中国的页岩气发育区划分为4大区域,勘探开发前景良好,尤其是我国南方上扬子地区古生界海相富有机质页岩是最有希望率先获得突破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区。
    88  页岩气勘查进入中国地质界视野
    丁全利
    2010, 26(5):66-66.
    [摘要](12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室深部物理场与动力学学科组研究员白登海等人,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及周围地区实施了连续6年的大地电磁观测,获得了青藏高原东部岩石圈电性结构的初步认识。最新观测结果发现,在青藏高原存在两条巨大的中下地壳低阻异常带,通过理论计算认为是2条中下地壳的弱物质流。
    89  世界页岩气发展形势及政策分析
    吴西顺 孙张涛 舒思齐 杨添天
    2015, 24(6).
    [摘要](159) [HTML](0) [PDF 0.00 Byte](4)
    摘要:
    摘要:页岩气在全世界方兴未艾,并已在许多国家成为重要的非常规能源。虽然美国仍然在页岩气的商业化生产方面一路遥遥领先,但是其他地区都在凭借技术进步和政策推动加速追赶。目前,资源、政策、技术和需求已成为页岩气产业的4个主要推动和制约因素。本文主要研究页岩气的产业现状和政策效果。不少国家的页岩气政策已经从简单刺激演化到规范发展的阶段。特别是世界油价动荡和美国当前的政策导致移动性生产要素流至国外。澳大利亚、中国、印尼、阿根廷、英国、波兰等国家虽然起步较晚,但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世界页岩气政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新兴国家积极创新发展模式;水资源及环境监管加强;财税政策出现调整;北美技术成熟,产量企稳;欧洲政策趋暖;亚洲进展迅速。当前来看,一国页岩气政策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准规范与促进的平衡点。
    90  页岩气地球物理测井评价综述
    郝建飞 周灿灿 李霞 程相志 李潮流 宋连腾
    2012, 27(4):1624-1632.
    [摘要](15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页岩气是指生成、储集和封盖均发生于页岩体系中,或游离于基质孔隙和天然裂缝中,或吸附于有机质和粘土矿物表面,或溶解于沥青和水中,在一定地质条件下聚集成藏并具有商业价值的生物成因和/或热解成因的天然气.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地球物理测井是识别、评价页岩气储层并为后期完井提供指导参数的重要手段.页岩气属于极低孔极低渗的范畴,且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常规油气藏测井解释评价方法已不再适用,必须建立新的页岩气测井解释评价体系才能够对页岩气藏做出准确评价.评价页岩气藏的潜力涉及对多种因素正反面影响的权衡,包括页岩矿物组分和结构、粘土含量及类型、干酪根类型及成熟度、流体饱和度、吸附气和游离气存储机制、埋藏深度、温度和孔隙压力等.其中,孔隙度、总有机碳含量和含气量等对于确定页岩储层是否具有进一步开发价值非常重要.本文针对国外尤其是美国近期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现状进行了广泛的文献调研,综述当前国外页岩气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发展现状,针对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介绍常用的含气页岩的测井系列,然后总结页岩气测井响应特征,并详细论述了页岩气储层评价方法及储层评价的重要参数,包括有机碳含量、岩石矿物组分及含量、孔隙度、含气量及岩石力学参数,最后提出我国页岩气地球物理测井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91  中国西北地区页岩气形成地质条件分析
    曾维特 丁文龙 张金川 李超 许长春 久凯 吴礼明
    2013, 0(4):139-150.
    [摘要](10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长期以来,对西北地区盆地常规石油勘探已经取得了巨大突破,但页岩气的勘探仍处于起步阶段。页岩气具有自身的成藏机理,需要特殊的地质条件。通过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银-额盆地和焉耆盆地页岩分布情况、厚度、面积、总有机碳含量、热演化程度、有机质类型、矿物岩石成分等因素,认为中国西北地区页岩分布面积广泛、厚度大,许多盆地或地区页岩有机碳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高、有机质类型好,具备页岩气大规模成藏的地质条件。其中吐哈盆地页岩与塔里木盆地页岩中黏土矿物含量低,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高,易受外力作用影响形成天然裂缝与诱导裂缝网络结构,有利于页岩气开采。与美国产气页岩的各项指标比较发现,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古生界海相及海陆交互相页岩厚度大、脆性矿物种类多且含量高,但有机质丰度较美国海相产气页岩低,且热演化程度高(大部分处于高-过成熟热解气阶段)。与埋深超过3 000m的古生界过成熟(Ro为0.51%~3%)页岩和浅埋深但有机碳含量偏低(普遍小于2%)的新生界陆相页岩相比,中生界湖相和湖-沼相高有机碳含量(最高值达15.6%)页岩更具有勘探价值。
    92  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发展现状
    袁桂琴
    2013, 49(5):945-950.
    [摘要](175) [HTML](0) [PDF 0.00 Byte](8)
    摘要:
    近年来,全球页岩气产业迅速升温,特别是北美页岩气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世界能源供应格局。我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已经引起政府和相关企业的高度关注。页岩气储集层具有高自然伽马、低声波速度、低密度、高电阻率等地球物理特性,这些特性是页岩气勘探地球物理技术识别与评价的依据。当前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总体处在起步阶段,主要任务是有利目标区域的优选和资源量评价,以及开展关键技术的试验研究。本文通过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作为页岩气储层评价和增产改造的关键技术,应重点在建立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和标准、页岩气储层地震资料各向异性处理和多波反演技术等方面加强研究。加大页岩气勘探工作的投入,基础性研究与关键技术研发相结合,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与自主创新研发相结合,部署开展基础性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地质特点的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评价技术体系。
    93  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结果公布
    2013, 0(2):106.
    [摘要](11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近日,国土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出让招标中标企业。国土资源部称,第二轮页岩气招标严格按照规定,经过开标、专家组评审、公示等程序,产生了19个区块16家中标企业。其中,中央企业6家、地方企业8家、民营企业2家(包括"北京泰坦通源天然气资源技术有限公司"竞得"贵州风冈页岩气三区块","华瀛山西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竞得"贵州风冈页岩气二区块")。电力和煤炭企业竞得个
    94  页岩气资源分布、开发现状及展望
    安晓璇 黄文辉 刘思宇 江怀友
    2010, 12(2).
    [摘要](18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前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已成为世界焦点,研究表明世界页岩气的资源量为636.283×1012m3.美国页岩气资源丰富,广泛分布于美国的南部、中部及东部.中国也拥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据初步评价与美国页岩气资源量大体相当,但目前我国页岩气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美国是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最先进,开发最全面的国家,加拿大也有较长的页岩气开发历史.由于页岩气储层渗透率低,开采难度大,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开发一套适合我国页岩气储层的钻井开采工艺,同时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推动我国页岩气产业的发展.
    95  《页岩气产业政策》发布
    天工
    2013, 0(11):109.
    [摘要](12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2013年10月3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我国首个《页岩气产业政策》,其中明确将页岩气开发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将加大对页岩气勘探开发等的财政扶持力度,同时鼓励各种投资主体进入页岩气销售市场,对页岩气出厂价格实行市场定价。新出台的《产业政策》重申了《页岩气开发利用补贴政策》中的条款,表示国家将按页岩气开发利用量,对页岩气生产企业直接进行补贴。对申请国家财政补贴的页岩气生产企业,将实行年度报告审核制度和公示制度。对于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企业,国家
    96  页岩气含气量和页岩气地质评价综述
    李玉喜 乔德武 姜文利 张春贺
    2011, 30(203):308-317.
    [摘要](179)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页岩气为源岩区油气聚集,属于源岩滞留气,以游离和吸附状态为主存在。富有机质页岩含气量是页岩气资源评价和有利区优选的关键参数。页岩有机质含量和地层的压力、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页岩的含气量。含气量的确定方法主要有解吸和测井方法。开展页岩气地质评价,除含气量参数外,还要研究地层和构造特征、岩石和矿物成分、储层厚度和埋深、储集空间类型、储集物性、岩石力学参数、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区域现今应力场特征、流体压力、储层温度、流体饱和度、流体性质等其它参数。发展有效的系统集成方法,综合分析、评价页岩气资源潜力和预测有利区,目前也在不断探索之中。
    97  页岩气开发任重道远
    2011, 0(5):68.
    [摘要](10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正>页岩气的"横空出世",正悄然改变着全球能源格局,以至于人们将它的到来称之为一场"革命".页岩气刚刚出现,其威力就已经显现.由于成功开采页岩气,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产气大国.这让中东地区原本打算出口美国的天然气,只得另寻买家.
    98  页岩气储层孔隙系统表征方法研究进展
    焦堃 姚素平 吴浩 李苗春 汤中一
    2014, 20(1):151-161.
    [摘要](168)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页岩气是以游离、吸附和溶解状态赋存于暗色泥页岩中的天然气,页岩的孔隙特征是决定页岩储层含气性的关键因 素。页岩孔隙结构复杂,一般以纳米孔隙占优势,用常规储层孔隙的表征方法难以解释美国的高产页岩气系统。因此,页 岩纳米孔隙的表征成为制约页岩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因素。在综述目前国际上对页岩气储层孔隙表征方法的基础上,对比分 析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应用前景。页岩储层孔隙的主要表征方法有3种:(1)以微区分析为主的图像分析技术;(2)以压 汞法和气体等温吸附为主的流体注入技术;(3)以核磁共振、中子小角散射 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为代表的非流体注入技术。 图像分析能够直观、方便、快捷地获取孔隙形态等方面的特征;流体注入法在表征微孔隙的孔径分布、比表面积等方面具 有独到优势;非流体注入技术由于其原位、无损分析及粒子高穿透力的特点,使研究多种地质条件下的孔隙特性成为可能。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应明确各种表征技术的优势与限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建立孔隙研究流程,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手段 能在不同的尺度下有效表征页岩气储层孔隙。
    99  页岩气开发新井型
    赵万福
    2014, 41(10):9-12,25.
    [摘要](183)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中国缺水少地,人口众多,地形复杂,页岩气储层埋藏深、维度高、渗透率低、可改造性差。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常规技术——水平井加多段压裂在中国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页岩气开发井型。它不同于传统的直井、斜井或水平井,由主井及其周围的辅助洞穴构成,其中主井用于生产排采,洞穴用于储层改造。主井完井方式为直井或斜井,辅助洞穴完井方式为分支定向井或丛式井或为两者的组合。储层改造采用低成本高效的聚能爆破等技术来代替高费用的水力压裂,采用多点建造洞穴代替多段压裂和同步压裂,以保持储层裂缝系统的连续性和有效性,进而扩大有效排采面积,降低井网密度。为模拟改造效果,在坚硬的混凝土路面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建造多个洞穴并震动,可以产生相互连通的裂隙,能够达到整体改善储层渗透性能的效果。
    100  中国页岩气学术会议2015
    2015, 0(4):1056.
    [摘要](11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会议时间地点:2015年09月武汉会议主题:(1)页岩气与煤层气开采中的地球科学问题;(2)页岩气与煤层气开采中的地质力学问题;(3)页岩与煤岩中的水力压裂;(4)页岩与煤岩中的多相流动问题;(5)页岩与煤岩的特性描述;(6)页岩与煤岩的传导性能;(7)多尺度问题及其综合研究;(8)多物理场问题及其综合研究;(9)中国页岩气开发的挑战与经验;(10)中国煤层气开发的挑战与经验;(11)中国页岩气工业发展远景;(12)中国煤层气工业发展远景;(13)水相关问题;(14)引发地震问题。
    由于工信部备案问题,中国地学期刊网(www.geojournals.cn )可能会被工信部暂停,我们正积极协调解决备案问题,暂停期间将启用替代方案,中国地学期刊网的网址将临时变更为 geo.ijournals.cn ,彻底解决备案后恢复中国地学期刊网网址,特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