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学期刊网
学者风采
  • 郝蜀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1956年12月出生,男,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1982年毕业于原成都地质学院石油系石油地质专业。1982~1991年在地矿部第三普查大队综研队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副主任;1991~1996年在地矿部华北石油局第三普查大队综研队任主任、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996~1999年任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华北石油局勘探处副处长、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9~2002年任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华北石油局总工程师;2002年至今在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任副总经理、总地质师、中石化集团公司勘探首席专家。

  • 毕献武博士、研究员

    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年地球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9、2002和2007年分别赴瑞典哥德堡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加拿大Trent大学从事合作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地质学报》副主编和《矿物学报》、《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编委等。主要从事Cu、Au、Pb、Zn矿床地球化学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近20项。目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西南三江地区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和沉积岩容矿Pb-Zn-Ag-Cu贱金属矿床成矿理论和成矿规律研究。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先后获全国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全国三八红旗手”、 “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妇女”和中国科学院“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 范宏瑞博士,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6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矿床学和地球化学专业,主要从事金属矿床成矿理论和地质流体地球化学研究。1984年和1987年在南京大学分别学士和硕士学位,1990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等20余项。对我国胶东金矿集区、熊耳山-小秦岭金矿集区、新疆西准成矿带、德兴铜银金矿集区、中条山铜成矿带及白云鄂博巨型稀土-铁矿等开展了成矿作用与矿床成因研究。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科院杰出成就奖(集体)、中国黄金协会特等奖和一等奖及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论文90余篇),合著专著2部。曾任国际矿床地质学会(Society for Geology Applied to Mineral Deposits)副主席和理事,现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

  • 刘俊来博士,教授

    1960年12月生,天津静海人。1982年、1985年和1989年分别在长春地质学院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5年至2002年在长春地质学院、长春科技大学、吉林大学任教, 2003年至今一直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从事相关教学与研究工作。长期致力于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与成矿构造学相关研究工作。先后讲授《构造地质学》、《显微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等课程。研究工作立足区域构造解析,深入开展显微构造研究,探索大地构造问题。尤其是在岩石变形机制与显微构造、区域构造动力学研究方面开展了众多相关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先后主持3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在地质学领域国际知名刊物《Geology, Tectonophysics, Tectonics, 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2部。荣获日本学术振兴会Fellow称号、国土资源部百名跨世纪人才称号、中国地质学会银锤奖及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邱楠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男,1968年7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94年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构造地质学博士学位,1994年7月至今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作。研究方向为沉积盆地温压场、盆地构造~热演化和油气成藏机理。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等国家级项目(课题)10余项,在Gondwana Research, Precambrian Research, AAPG Bulletin, Organic Geochemistry,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Tectonophysics, Scientific Reports和中国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省部级一等奖5项,获第七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2016年入选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目前担任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任东国际古昆虫学会副主席

    1984年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地质系。一直致力于3亿年来昆虫系统分类与动植物的协同演化及陆相地层学研究。证实中国北方是昆虫一个重要起源和演化中心,为解决昆虫“传粉与拟态”、“发声与通讯”、“寄生与寄主互作”等重大古生态演化提供了关键的实证。以第一或责任作者发表专著6部(其中英文专著2部)、SCI论文400余篇:其中在Science(1998,2009)、PNAS(2010,2012a,2012b),Current Biology(2012,2013,2014,2016)、Proc. Royal Soc. B, Cladistic等主流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万人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等的资助。2004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009年获“尹赞勋地层古生物学奖”。2012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连续四年入选Elsevier“农业与生物科学中国高被引作者”榜单,连续二届当选“国际古昆虫学会副主席”。

新闻公告 更多+
最近更新期刊 更多+
由于工信部备案问题,中国地学期刊网(www.geojournals.cn )可能会被工信部暂停,我们正积极协调解决备案问题,暂停期间将启用替代方案,中国地学期刊网的网址将临时变更为 geo.ijournals.cn ,彻底解决备案后恢复中国地学期刊网网址,特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