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64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地质论评2018第64卷第1期中英文目次、编委会、封底

      2018, 64(1):0-0.

      摘要 (3099) HTML (15) PDF 348.42 K (27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的三维密度扰动成像

      2018, 64(1):1-9.

      摘要 (2668) HTML (282) PDF 33.73 M (3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位于昆仑造山带东北方,地壳构造特殊,是中国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区域。在地面重力调查的基础上,笔者等对 2~15 km 的盆地西南部的密度扰动结构进行成像计算,并结合电阻率三维结构对地壳构造进行分析。本文根据重力场小波变换的尺度—源深度转换律,进行地面重力异常场多尺度分解,取得了反映中国地壳不同埋藏深度的小波细节,揭示了研究区地壳的密度结构。结果表明,网度足够密的区域高精度重力场测量可以获得关于沉积盆地深部构造的丰富信息,应用小波多尺度分析和三维反演方法可以把与深层构造有关的地质信息提取出来,客观地为沉积盆地内部构造演化和油气勘探提供依据。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上地壳三维密度扰动成像揭示了昆仑山脉向北仰冲推覆构造楔和山前坳陷带的立体结构,为盆山耦合动力学研究和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认识。大地电磁数据三维反演取得的盆地三维电阻率模型,从电性结构角度得到了盆地的三维构造,和盆地西南部的密度结构有很好的相关性,支持了密度扰动成像的有关结论。

    • 川东南构造应力场地质分析及构造变形成因机制讨论

      2018, 64(1):15-28.

      摘要 (2969) HTML (10) PDF 26.63 M (32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细致辨析构造应力对研究区域作用方式和转换形式,对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研究直立褶皱、共轭节理等各种构造形迹,采用构造解析分析方法,研究川东南构造应力场演化特征。同时在构造应力场地质分析的指导下,运用构造形迹叠加分析的方法及定年分析,清晰刻画了川东南构造应力作用方式以及期次,认为川东南主要受到四期不同方向构造应力作用,其中NW向挤压应力最早影响到研究区,形成控制研究区主体构造特征的NE向构造;其次是近SN向挤压应力对研究区的作用,发育一系列及EW向构造;随后印—亚板块碰撞远程响应在川东南形成EW向挤压,形成近SN向构造;最后NE—SW向构造应力是渐新世晚期以来一直影响研究区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并对早期油藏进行改造和调整。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气受到多期构造联合作用的影响:燕山晚期NW向挤压应力作用,致使研究区褶皱变形;渐新世晚期以来的构造活动,导致研究区大范围隆升剥蚀,断层出露地表,影响了页岩气保存条件的有效性。

    • 川东地区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

      2018, 64(1):29-44.

      摘要 (2806) HTML (14) PDF 23.33 M (3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PTB界线是地学界长期以来讨论最热烈、最前缘的科学问题和研究热点之一。以华蓥山涧水沟和重庆尖刀山2个PTB界线地层剖面为例,按生物演化过程和沉积相特征,将剖面中的PTB界线地层划分为生物富集层、生物绝灭层和生物萧条层3个生物演替层组,从中识别出生物地层PTB(B)界线和岩石地层PTB(R)界线2种性质的PTB界线,其中位于下部的PTB(B)界线以Hindeodus parvus牙形石首现为标志,上部的PTB(R)界线以古暴露面和暴露面两侧岩性、岩相突变的沉积超覆面为标志,两者相距约456 m,分别为3个生物演替层的组分界线。P—T之交发生的所有海平面下降、生物绝灭、火山喷发及晚二叠世晚期正常海向早三叠世早期文石海转化等复杂地质事件,都发生在此2个不同性质的PTB界线之间。Fe、Mn、Sr微量元素和C、O、Sr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规律性变化与相关控制因素,也都出现在此2个PTB界线之间,与PTB界线地层中所出现的各种复杂地质事件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和沉积学响应特征。

    • 印支期龙门山断裂带的逆冲-推覆构造和沉积响应

      2018, 64(1):45-61.

      摘要 (3268) HTML (15) PDF 47.36 M (27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伴随着华南、华北和羌塘地块在中—晚三叠世的俯冲—碰撞,古特提斯洋逐渐消亡,在龙门山及其前陆盆地发生了广泛的构造和沉积事件,统称为印支造山运动。然而,这期重要的造山事件普遍叠加有新生代印度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所引起的相似的北西—南东向构造挤压作用,使得印支期的构造活动对奠定龙门山初始构造和地貌特征,乃至对新生代构造活动的深远影响难以区分。对青藏高原其他边界的研究表明,只有通过多种手段从多个角度才能认清造山带形成的真实历史,而近些年来在龙门山地区开展的深地震探测、主断裂和飞来峰定年、前陆盆地沉积序列和沉积作用以及大地热流分布的研究则为我们进一步揭示印支初期龙门山断裂带构造活动本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深地震反射剖面和最新的定年结果揭示龙门山地区在印支期发生了大型逆冲—推覆作用,在此期间,形成了两条主要断裂带,并直至后碰撞造山时期,形成了多期次的山前飞来峰构造。龙门山断裂带在印支期的大型逆冲—推覆构造活动,引发了大量的陆源碎屑沉积物涌入到四川前陆盆地中。强烈的断裂活动还引发了区域大地震的发生,在四川盆地西缘未完全固结沉积地层中形成了软沉积物变形。综合以往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龙门山早期的逆冲—推覆和青藏高原东缘大地热流的升高伴随有区域岩石圈底部的拆沉导致软流圈高温物质的上涌。这种早期的构造格局对龙门山断裂带在新生代构造地貌的最终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碳酸盐台地的类型、特征和沉积模式--兼论华北地台寒武纪陆表海-淹没台地的沉积样式

      2018, 64(1):62-76.

      摘要 (3274) HTML (13) PDF 31.97 M (29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对现代碳酸盐沉积环境的系统调查和解释、以及对碳酸盐沉积原理认识的深化,自20世纪60年代,一系列碳酸盐沉积相模式得以建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Wilson和Tucker的工作。但在镶边陆棚及缓坡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可和使用的同时,对陆表海和淹没台地型沉积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与过去相比,现今的海平面是相对较低的,因而没有出现陆表海广泛发育的情况。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陆表海曾经覆盖了广泛的克拉通区域,是碳酸盐沉积最重要的场所之一。本文在系统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将用于描述大尺度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碳酸盐台地分为镶边陆棚、缓坡、陆表海、孤立台地和淹没台地5种类型分别描述,并重点强调了陆表海和淹没台地的沉积模式。华北地台寒武系大面积分布的潮坪沉积、鲕粒滩相灰岩和竹叶状风暴砾屑灰岩,以及频繁出现的台地淹没事件,为阐明陆表海和淹没台地的沉积提供了绝佳实例。这些实例和研究表明了碳酸盐沉积环境的多样性和沉积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将今论古的困难性,从而为碳酸盐沉积原理的认识和沉积环境的解释提供新认识和新思路。

    •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石炭纪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18, 64(1):77-90.

      摘要 (2746) HTML (15) PDF 21.55 M (26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即陆梁隆起西部地区)构造背景复杂,石炭系火山岩广泛发育,长期以来对盆地原型认识不清,导致油气勘探程度低。对英西凹陷火山岩锆石LAICPMS年龄、地球化学与构造环境等系统研究发现,英西凹陷英2井火山岩锆石LAICPMS谐和年龄为3108±29Ma,主量元素具有高硅、高钾、低钛含量特征, Mg#含量中等,Al2O3含量较高(铝过饱和指数A/CNK均大于1),总体表明该套火山岩建造为形成于晚石炭世的中钾钙碱性—高钾钙碱性酸性岩火山岩系列,且具有准铝质特征。另外,稀土元素总量中等,有轻微铕负异常,轻稀土元素较富集,(La/Yb)N变化范围为375~722;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Gd/Yb)N比值介于143~173之间;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指示富集K、Rb、Ba、L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表明英西凹陷石炭系火山岩具有壳源和幔源混合成因特征,为大洋岛弧环境形成产物。结合西准噶尔造山带露头、盆内钻井综合研究表明,西准噶尔洋持续活动到晚石炭世,并发生北西—南东向的俯冲,西准噶尔地区晚石炭世是由北东向展布的有限的西准噶尔洋盆、增生杂岩带和链状岛弧带、弧间—弧后盆地等组成,英西凹陷位于弧后盆地区,为自生自储型、古生新储型油气藏的有利勘探区。

    • 新疆中天山古生代侵入岩浆序列及构造演化

      2018, 64(1):91-107.

      摘要 (3604) HTML (12) PDF 30.90 M (29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疆中天山构造岩浆带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着古生代花岗质侵入体。本研究重点对中天山南缘巴音布鲁克及巴伦台地区的花岗质侵入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并获得了岩体侵位年龄由老到新分别为463±3Ma(石英闪长岩)、437±5Ma(石英闪长岩)、424±3Ma(二长花岗岩)、383±4Ma(二长花岗岩)、356±3Ma(二长花岗岩)和303±5Ma(正长花岗岩)。综合区域地质分析认为,中天山古生代侵入岩浆活动可分为四个构造岩浆演化阶段:(1)晚寒武世—晚奥陶世阶段,Terskey洋盆和南天山洋盆自新元古代打开形成广阔洋盆,Terskey洋盆在晚寒武世开始初次俯冲,于晚奥陶世洋盆闭合,南天山洋盆于早奥陶世初次俯冲,具有自西向东、由早到晚的俯冲特点;(2)早志留世—中泥盆世阶段,南天山洋盆持续向北俯冲,该阶段北天山洋开始向南侧俯冲,在伊犁地块北缘形成了弧岩浆;(3)晚泥盆世—早石炭世阶段,南天山洋盆闭合于晚泥盆世末期,在早石炭世中晚期进入残余洋盆演化阶段;(4)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阶段,该阶段为后碰撞伸展环境,区域上为陆内演化阶段。

    • 赣南兴国东固高分异花岗岩成因及地质意义

      2018, 64(1):108-126.

      摘要 (2865) HTML (13) PDF 23.52 M (29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江西省兴国县东固花岗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全岩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及LuHf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固岩体中东固、雪竹坑和佛子山单元均形成于152±2Ma,为近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而非前人认为属于三个不同时期,这一发现对于认识东固岩体的成因有着重要作用。东固岩体具有较高的全岩SiO2含量、Rb含量(>350μg/g),较低的Zr/Hf、Nb/Ta值,地球化学上兼有部分铝质A型花岗岩和高分异S型花岗岩的特征,其成因类型较难界定。其中白云母花岗岩单元分异程度最高,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已经发现的矿床多产于其中或其与围岩接触带。东固岩体中不同单元的锆石εHf(t)值均集中,佐证前人划分的不同单元可能来自于同一源区。其锆石εHf(t)值介于-9~-11之间,对应两阶段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为17~19 Ga,同位素特征显示其可能起源于古元古代地壳变质基底的部分熔融。结合附近存在的“裂谷型”正长岩类,我们认为东固岩体可能产生于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板块俯冲所产生的拉张构造背景之下,高分异岩体的界定有利于后期进一步找矿工作的开展。

    • 北秦岭早古生代宽坪岩体两期花岗质岩浆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2018, 64(1):127-140.

      摘要 (3614) HTML (15) PDF 12.51 M (34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宽坪岩体位于北秦岭造山带东部,岩体主要由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 MS UPb定年结果表明宽坪岩体可划分为两期:早期为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锆石UPb年龄为4483±45Ma,该期花岗岩富硅、富碱,属准铝质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形成压力较低;晚期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锆石UPb年龄为4214±25Ma,该期花岗岩属强过铝质和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系列。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早期的片麻状二长花岗起源于中上地壳(贫斜长石的源区)在H2O饱和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贫Al2O3、富SiO2花岗质岩浆;晚期的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代表较高温的中—下地壳(杂砂岩或是花岗质片麻岩)发生部分脱水熔融形成的岩浆,这表明北秦岭地区从450Ma到420Ma经历了从早期的同碰撞阶段到后期的后碰撞阶段。

    • r-IPTra与r-IPTV在淡水沉积物脱氮速率研究中的对比分析

      2018, 64(1):141-148.

      摘要 (2452) HTML (13) PDF 3.82 M (28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确评估淡水环境中沉积物脱氮效应对理解淡水系统氮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修正15N同位素配对技术(revised 15N isotope pairing techniques,rIPT)可同时评估沉积物柱样中反硝化与厌氧氨氧化速率及其脱氮贡献。本文利用流动柱样培养实验,首次在淡水系统中对比了利用泥浆实验提供参数的rIPTra与由柱样培养实验本身提供参数的rIPTV计算沉积物脱氮速率的差异性,并评估了秋季太湖不同沉积环境脱氮速率。研究表明:(1)泥浆实验结果表明,太湖梅梁湾与胥湖沉积物中均存在反硝化与厌氧氨氧化作用。(2)rIPT方法的基本假设在研究区域均成立。其中,rIPTV得到的两湖区沉积物原位脱氮速率均与添加15NO-3浓度无关,表明rIPTV对沉积物脱氮速率评估具有更好的计算精度。(3)rIPTV计算结果表明,梅梁湾与胥湖沉积物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速率分别为309、147、456 μmol/(m2·h)与069、002、071 μmol/(m2·h),厌氧氨氧化对两湖区沉积物脱氮贡献率(ra)分别为322%与33%。(4)对比rIPTra与rIPTV在两个湖区的计算结果,当ra较低时(33%),rIPTra与rIPTV计算的沉积物脱氮速率及厌氧氨氧化速率接近;而当ra较高时(322%),rIPTra显著高估沉积物脱氮速率,低估厌氧氨氧化贡献率。

    • 哈萨克斯坦楚—萨雷苏盆地砂岩型铀矿床地质—伊犁盆地蒙其古尔铀矿床含矿砂岩成岩蚀变特征及其有机-无机流体成岩成矿效应

      2018, 64(1):149-164.

      摘要 (3067) HTML (11) PDF 14.95 M (30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伊犁盆地蒙其古尔铀矿床为典型的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虽然前人对该区铀矿的成矿流体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对其成矿流体来源依然存在较大的分歧,尤其对该区成矿流体与蚀变特征、铀成矿的内在联系研究较少。本文为了研究蒙其古尔铀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其与成岩蚀变、铀成矿的内在联系,综合地应用了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手段,对其含矿目的层砂岩成岩蚀变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对蚀变矿物高岭石H—O同位素、碳酸盐胶结物C—O同位素及黄铁矿S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与砂岩型铀矿有关的成岩蚀变类型主要有黏土化、碳酸盐化、硅化及金属矿化;成矿流体中水δDH2O,VSMOW为-48.3‰~-93‰, δ18OH2O,VSMOW为-10.3‰~-5.1‰,碳酸盐胶结物δ13CVPDB为-10.9‰~-7.2‰,δ18OVSMOW为176‰~249‰,黄铁矿δ34SVCDT为-17.3‰~12‰,上述特征揭示蒙其古尔铀矿床成矿流体是由大气降水性质的地表水(无机)和煤系地层有机质脱羟基及热降解作用产生的有机酸及CH4等还原性气体(煤层气)(有机)两部分组成;成岩蚀变和铀成矿效应皆是有机—无机流体及流体与周围砂岩相互作用的结果。

    • 坦桑尼亚乌本迪造山带的演化、金成矿作用研究进展及中国-坦桑尼亚造山型金矿床的异同

      2018, 64(1):165-182.

      摘要 (2967) HTML (12) PDF 19.68 M (31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坦桑尼亚克拉通西—西南边缘的乌本迪带一直被视为是一个形成于古元古代的造山带,主要由一系列高级变质、变形的地体组成。该造山带中产出2个大型金矿区,即卢帕金矿田与姆潘达矿区,它们是坦桑尼亚境内仅次于维多利亚湖金矿集区的最重要黄金产地,而且卢帕金矿田内众多矿床(点)很可能属于造山型金矿。近年来,以乌本迪带新元古代榴辉岩的发现为标志,不同研究者相继在乌本迪带的区域构造演化和金成矿作用研究等方面陆续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这表明乌本迪带的实际地质情况远比传统观点认为的更加复杂。本文全面回顾了乌本迪带的内部构造单元划分、地球动力学演化和金矿床成矿作用等研究概况,尤其是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对乌本迪带在造山作用过程以及金矿成因方面所取得的认识,从而形成了本文最新的研究进展。最后,本文还将乌本迪带的金矿与我国胶东及小秦岭地区的造山型金矿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异同点,以期为乌本迪造山带下一步基础地质研究及找矿实践提供一些线索或启示。

    • 地质微生物响应地质环境变化的若干问题--兼论环境代用指标的应用

      2018, 64(1):183-189.

      摘要 (2901) HTML (13) PDF 5.67 M (33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生物能够通过改变细胞膜脂类成分而灵敏地响应地质环境条件的变化,使得人们建立了一系列微生物的古环境代用指标。应用比较广泛的古温度定量化指标包括藻类的长链烯酮Uk37、古菌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的TEX86,以及细菌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的MBT/CBT等。然而,由于缺乏生理学和生态学分析,人们在应用微生物的环境代用指标时不断发现适用性问题。论文重点从微生物对环境响应的化学过程、生理范围和生态效应这三方面分析了一些环境代用指标在应用时需要考虑的多指标相互验证、线性范围和灵敏度,以及地区性差异等问题。微生物通过脂类响应环境变化有多种化学方式和途径可以实现,使得许多代用指标可以相互验证。微生物对地质环境的生理响应是有线性范围的,这决定了微生物脂类的环境代用指标的灵敏度大小。而微生物对环境因子的生态响应则决定了代用指标的应用存在地区性差异。某种环境的微生物活动往往受到一些限制性因子控制,相应地一些微生物脂类的环境代用指标也主要响应这些限制性环境因子的变化。微生物的古环境代用指标的应用不仅需要了解微生物通过脂类响应环境变化的化学机理,更要了解相应微生物的生理学和生态学原理。

    • 渝北巫溪鱼鳞剖面灯影组鲕粒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18, 64(1):191-202.

      摘要 (3352) HTML (14) PDF 40.09 M (28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鲕粒是恢复古海水性质和古环境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巫溪鱼鳞剖面震旦系地层的实测,发现该剖面鲕粒发育于灯影组二段上部,且可以划分为两个鲕粒层。底部鲕粒层(鲕粒层A)厚约55 m,顶部鲕粒层(鲕粒层B)厚约14 m,两个鲕粒层之间为厚约24 m的泥—粉晶云岩。显微特征表明,鲕粒虽然完全白云石化,但纹层特征保存良好。鲕粒类型以泥—微晶鲕为主,同心鲕和同心—放射鲕次之,其余类型鲕粒发育较少。研究区灯二段鲕粒云岩为台地浅水鲕粒滩沉积,同心鲕和同心—放射鲕指示较强的水动力条件,泥—微晶鲕发育于水体相对较为安静的环境,而破碎再生鲕则可能与风暴事件相关。保存清晰的纹层可能表明鲕粒云岩是早期拟晶白云石化后的产物,因此灯影二段上部鲕粒白云岩是研究前寒武海水性质的良好载体。鲕粒纹层以同心状和同心—放射状主,指示灯影期海水性质可能为文石海。

    • 阴山东部卓资地区白垩系白女羊盘组火山岩锆石 LA-ICP-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2018, 64(1):203-212.

      摘要 (3016) HTML (12) PDF 10.77 M (30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火山岩的绝对年龄是限定(含)火山岩地层形成时代及进行地层对比的关键依据。内蒙古阴山地区分布有大量的晚中生代白女羊盘组火山岩,而位于卓资县大榆树村附近的白女羊盘组火山岩目前尚缺乏年代学报道。为了厘定该火山岩地层的形成年龄,进而对比阴山—晋北—燕山地区的晚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笔者等对分布于卓资县大榆树村附近的白女羊盘组双峰式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测试。得到该组火山岩剖面下部流纹岩的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369±08 Ma,属于早白垩世。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分布在阴山不同地区的白女羊盘组火山岩的形成年龄差异较大,分别是不同旋回火山活动的产物。其中分布在武川和固阳盆地的白女羊盘组与燕辽地区的九佛堂组的形成年龄相当;而分布在乌拉特中旗和卓资县的白女羊盘组与燕山地区的张家口组在形成年龄上可对比。

    • 粤东鸿沟山金矿区流纹斑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Lu-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2018, 64(1):213-226.

      摘要 (2907) HTML (9) PDF 13.72 M (28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鸿沟山矿区位于华南粤东莲花山钨矿床的中部,是近年来通过地质矿产调查新发现具有找寻金矿潜力的矿床之一。本文以与鸿沟山金等多金属矿化关系密切的流纹斑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流纹斑岩和矿石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 获得流纹斑岩锆石206 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691±15Ma,说明岩体形成于中侏罗世。 在微量元素特征方面,流纹斑岩都表现为相对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和高强场元素Nb、P 、Zr、Hf,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高强场元素U、Ce、Sm和轻稀土元素La、Nd,流纹斑岩与矿石稀土元素特征基本相似,Eu具中等负异常,但随着矿化强度的增强稀土元素更加富集。流纹斑岩εHf(t)(-15.0~22)分布范围宽,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主要变化范围为082~093 Ga,表明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新元古代古老地壳变质泥岩和变质砂岩部分熔融,并有幔源物质的加入。因此,围绕着该时间段的流纹斑岩岩体,对于找寻W、Cu、Pb、Zn、Bi、Au、稀土、稀有和稀散元素矿产具有重要意义。

    • 过盖层断裂的垂向封闭性预测方法及其在冀中坳陷中的应用

      2018, 64(1):227-236.

      摘要 (2461) HTML (21) PDF 20.87 M (25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断裂发育区油气纵向分布规律,在不同方向运移油气过盖层断裂的垂向封闭机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泥岩盖层断接厚度与其油源断裂或输导断裂在泥岩盖层内分段生长连接所需的最大断接厚度的相对大小,建立了一套不同方向运移油气过盖层断裂垂向封闭性的预测方法,并将其分别应用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凹陷留楚地区东二、三段垂向运移油气过东一、二段泥岩盖层断裂垂向封闭性和文安斜坡沙二段侧向运移油气过沙一段底部泥岩盖层断裂垂向封闭性的预测中,结果表明:留楚地区东二、三段垂向运移油气过东一、二段泥岩盖层断裂垂向不封闭区主要分布在北部留楚背斜核部局部地区和西南广大地区,其余地区为过盖层断裂垂向封闭区。文安斜坡沙二段侧向运移油气过沙一段底部泥岩盖层断裂垂向不封闭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其余地区为过盖层断裂垂向封闭区。与目前留楚地区东一段、馆陶组和文安斜坡区沙一段已发现油气分布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预测不同方向运移油气过盖层断裂的垂向封闭性是可行的。

    • 长江三角洲北岸土体工程地质层组划分及其应用

      2018, 64(1):237-245.

      摘要 (2615) HTML (14) PDF 7.53 M (28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鉴于研究区工程地质层划分标准尚不统一,不利于工程地质资料的交流和资料的社会化利用。为提高研究区工程地质资料的通用性,结合研究区11个1∶50000标准图幅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以100m以浅的土体为工程地质层组划分对象,考虑沉积时代、沉积环境、土体结构特征和物理力学参数,建立研究区基本地层结构层序和编码,将研究区土体划分为7个工程地质层组和21个工程地质层。通过工程地质层组的建立,找出了大区域工程钻孔土层的对应关系,使区域地层资料对比分析成为可能,有助于地质模型的概化和抓住工程地质问题。采用物理力学参数离散性、绘制的地质剖面和三维型分析了工程地质层组划分的合理性,证实了层组划分结果合理正确。通过工程地质层组划分,找出了2个软弱敏感层和4个优势持力层。本文的成果对长江北岸三角洲地区的工程勘察、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选址论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中国阿尔泰契巴罗依北奥陶纪基性岩锆石U-Pb年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2018, 64(1):247-260.

      摘要 (2755) HTML (25) PDF 25.20 M (2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阿尔泰山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其内发育较为频繁的古生代侵入岩浆活动,为研究中亚造山带地壳增生的理想窗口。本文通过对北阿尔泰地区西段契巴罗依北基性岩体的岩相学、锆石LAICPMS UPb测年及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研究,探讨该岩体就位的大地构造背景和成因机制,为研究区域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资料。契巴罗依北基性岩体包括细粒辉长岩、角闪辉长岩、角闪苏长岩、细粒苏长岩等不同岩相,本次获得角闪辉长岩锆石UPb年龄为4706±43Ma,首次确认在北阿尔泰造山带发育中奥陶世基性侵入岩。根据区域岩浆岩年代学及地质特征,结合契巴罗依北基性岩体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分析,认为该期基性岩浆可能形成于大陆板块边缘的弧后伸展环境,源于早古生代古亚洲洋向北俯冲,深部地幔发生板片断离导致软流圈地幔与上覆交代地幔相互作用后沿弧后伸展环境下的薄弱地带上侵就位

    • 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

      2018, 64(1):6401012-6401013.

      摘要 (2520) HTML (11) PDF 1.25 M (24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7年11月23日,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凌月明,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学会学术部部长、企业办公室主任宋军,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巡视员赵泳; 中国地质学会第39届理事会理事长、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局长、钟自然,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秘书长朱立新、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和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地勘行业等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国石油学会等兄弟学会有关负责人,中国地质学会第39届理事、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第40届拟任理事,各省级地质学会秘书长,各分支机构秘书长,学会会员代表; 第八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六届青年地质科技奖、第一届优秀女地质科技工作者、第一届优秀科普产品奖、第39届理事会先进集体奖、第39届理事会先进工作者奖等获奖者及新闻媒体等共350余人参加了会议。

    • 中国地质学会第一届优秀女地质科技工作者奖揭晓

      2018, 64(1):6401028-6401028.

      摘要 (2364) HTML (15) PDF 729.74 K (24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7年10月29日,中国地质学会召开第一届优秀女地质科技工作者奖评审会议,评选产生了10名第一届优秀女地质科技工作者奖获奖者候选人。10月31日~11月6日,在中国地质学会网站对10名获奖者的申报材料进行了为期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期间未收到不同意见。中国地质学会决定授予苏文等10名同志“第一届优秀女地质科技工作者奖”荣誉称号。

    • 中国地质学会第一届优秀科普产品奖评选揭晓

      2018, 64(1):6401076-6401076.

      摘要 (2264) HTML (15) PDF 725.46 K (24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7年11月18日,中国地质学会召开第一届优秀科普产品奖评审会议,评选产生了5项第一届优秀科普产品。11月18日~11月23日,在中国地质学会网站对5项获奖项目进行了为期5个自然日的公示,公示期间未收到不同意见。

    • 中国地质学会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

      2018, 64(1):6401181-6401181.

      摘要 (2243) HTML (14) PDF 729.19 K (24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地质学会各分支机构和省级地质学会在第39届理事会期间勇于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学术活动、科学普及、组织建设、人才举荐、咨询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各省级地质学会、分支机构、办事机构的专兼职工作人员热爱学会工作,在各自工作岗位勇于开拓创新、无私奉献,为学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 中国地质学会第40届理事会组织机构设置及人员组成

      2018, 64(1):6401190-6401190.

      摘要 (2814) HTML (15) PDF 715.98 K (26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7年11月23日,召开的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地质学会第40届理事会及第一届监事会组成人员。通过了由理事长提名的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人选和秘书长提名的常务副秘书长、副秘书长人选,其中,秘书长实行聘任制。并组建了中国地质学会第一届党委

    • 新书介绍

      2018, 64(1):64010164-64010164.

      摘要 (2442) HTML (15) PDF 721.97 K (2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北京: 地质出版社. 大大16开,263页. 定价 128元。 全书共分12章: 第1章阐述了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和震积岩的概念、内涵、学科特征及其在地学中的位置和当前研究中的问题。第2~7章,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和震积岩的分类及5个成因类型的系统介绍和讨论。第8章, 软沉积物复合变形构造。第9章, 软沉积物地震振动液化模拟实验的成果。第10章, 古地震与古构造,体现作者群应用古地震深刻解释区域的地球动力作用。11章,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与区域构造变形的区别,并讨论了当前软沉积物变形研究中的问题, 同时对第1至第8章软沉积物变形构造进行了理论总结。第12章, 讨论了软沉积物变形构造野外工作方法,并介绍了确定古地震震级的参考图件。本专著是继《震积岩》(中国沉积学第2版中第十章,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之后,作为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系统介绍的专著。从科学体系阐述软沉积物变形与震积岩,作者们进行了勇敢的尝试。专著有系统理论与作者群体长期研究的成果,以图为主要表述形式,便于读者野外地质调查时对照参考,具有地质工具的特点,是地质调查中很实用的参考书。

    • 《地质论评》等继续被授予“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

      2018, 64(1):64010189-64010189.

      摘要 (2564) HTML (14) PDF 864.81 K (23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7年11月22~23日,由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主办的“2017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上,《地质论评》、《地质学报》和《地质学报》(英文版)等继续被授予“2017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

    • 书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地震与古地震记录

      2018, 64(1):64010236-64010236.

      摘要 (2543) HTML (15) PDF 790.90 K (33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乔秀夫、李海兵、苏德辰研究员等所著的新书: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地震与古地震记录”已经由地质出版社正式出版。他们这个科研集体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 将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研究从单一的沉积学课题,变成了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实验地质学、区域大地构造学与古地震学的综合性研究课题,使之成为地质学的一门新颖的分支学科。

    • 中国矿产地质志研编阶段性进展

      2018, 64(1):64010246-64010246.

      摘要 (2395) HTML (15) PDF 817.70 K (28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编制矿产地质志,全面反映矿产勘查成果和成矿规律”。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实施了《中国矿产地质志》研编工作,志书由“志、图、库、普”四部分组成。研编开展至今已有4年,46个全国性重点单矿种志书及30部省级志书,区域成矿规律总结和一些重要的专题研究等志书各项研编工作得到全部部署,矿产地质志研编取得实质性进展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