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63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山东省青岛市灵山岛下白垩统中发现鱼类和叶肢介化石

      2017, 63(1):1-6.

      摘要 (4136) HTML (12) PDF 3.35 M (40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山东省青岛市灵山岛下白垩统沉积岩地层首次发现鱼类和叶肢介化石。鱼类化石为Lecoptera sinensis Woodward(中华狼鳍鱼);叶肢介化石为Yanjiestheria Chen(延吉叶肢介属),分为4个种。该鱼化石属于热河生物群的典型分子,和该叶肢介属在胶莱盆地中广泛分布,属于早白垩世陆相河湖动物群。两类化石同层保存,化石保存完整,属于原地埋藏,所以含这些化石的地层应属于陆相沉积,而与海相沉积关系不大。这套地层因岩性和沉积环境与胶莱盆地南部地区的莱阳群法家茔组(K1f)非常接近,建议使用法家茔组之名,而不使用因被认为是海相浊流沉积而命名的"灵山岛组"。

    • 祁连山东段石羊河流域及邻区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2017, 63(1):7-20.

      摘要 (3210) HTML (15) PDF 3.68 M (40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受祁连山北缘断裂和广义海原断裂等构造活动的控制和影响,祁连山东段发育了由多条挤压逆冲断裂组成的古浪推覆体构造,形成地貌起伏大并向北逐级降低的独特构造地貌特征。本文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系统提取了祁连山东段(造山带内部与河西走廊盆地)的宏观地貌因子(如面积—高程积分和条带状剖面)并综合分析其所蕴含的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地貌演化过程主要由构造变形控制,而并非岩性差异和降雨条件等因素。研究区内的皇城—双塔断裂、冷龙岭断裂以及武威盆地南缘断裂所控制的古浪推覆体具有较高的HI值,龙首山东段的河西堡—四道山断裂南侧显示HI高值、北侧显示HI低值,表明祁连山东段存在由南向北的挤压扩展演化过程,这可能与祁连山北缘大断裂向北的扩展以及阿拉善块体向南俯冲作用有关;提供了祁连山东段向河西走廊内部挤压扩展的地貌证据。

    • 沉积盆地成岩环境下流体包裹体再平衡机制及其判别方法

      2017, 63(1):21-34.

      摘要 (2932) HTML (15) PDF 2.01 M (34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流体包裹体再平衡是流体包裹体研究中常遇到的现象,如何识别流体包裹体再平衡,以及解释造成再平衡的地质因素是研究者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总结了流体包裹体再平衡机制,并简要分析了流体包裹体再平衡的影响因素,就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均一温度特征详细介绍了再平衡流体包裹体识别方法。地壳中不同的P—T演化史会影响流体包裹体的再平衡过程,变形程度较低时,流体包裹体可能是以塑性拉伸变形为主;变形程度较高时,可能发生泄露、爆裂等,造成流体包裹体不可逆变形。地质作用强烈、变化速度较快的地质背景下,主矿物脆性强、解理发育,个体较大、形状不规则、拉长型的流体包裹体容易受改造。再平衡流体包裹体一般存在针形拉伸变化或爆裂现象(如爆裂晕),且同一FIA流体包裹体气液比、相态等变化较为明显,具较高或较低异常均一温度,均一温度变化较大。流体包裹体再平衡的量化模拟和参考标准有待确立,是未来流体包裹体再平衡问题深化研究的重要方向。

    • 新疆乌伦古湖冰滑痕特征及其形成机理

      2017, 63(1):35-49.

      摘要 (2986) HTML (14) PDF 6.23 M (38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疆乌伦古湖滨湖地区发育一种特殊的冰滑痕。冰滑痕长度可达数十米,宽度可达1~5 m。冰滑痕的形态类似于推土机推过的痕迹,其基本形态由头部、侧翼和滑动面三部分构成。头部发育丘形沙堆,侧翼发育线状沙脊,滑动面总体平整,局部发育冰融沙锥、冰融水滴坑、工具痕、冰融痕、次级滑痕等伴生沉积构造。冰滑痕是湖冰破碎后向岸漂移并在岸上滑移形成的。冰滑痕的形态和规模受湖面风力、湖冰的厚度、湖冰的动能、冰块的大小、冰块底部的光滑程度、湖岸的地形和坡度、湖滩沉积物的粒度和成分构成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冰滑痕的形成经历了:① 湖冰破裂阶段;②浮冰向浅水区运动开始接触湖底阶段;③水下冰滑痕形成阶段;④陆上冰滑痕形成阶段;⑤冰融阶段等5个阶段。冰滑痕主要出现在乌伦古湖的水下滨湖带、冰坝堆积带、湖冰活动带和湖冰影响带等四个微相带。冰滑痕形成后接受湖泊波浪和陆地风的改造并逐渐被埋藏保存到地层记录中。乌伦古湖的冰滑痕是在特殊的气候背景和天气条件下形成的,因而既具有重要的古气候指示意义,又具有重要的古湖泊沉积环境指示意义。

    • 济阳坳陷内正断层与平移断层关系

      2017, 63(1):50-60.

      摘要 (2549) HTML (15) PDF 4.37 M (36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精细三维地震资料和构造解释成果为基础,通过将济阳坳陷内平移断层分成五个发育带,本文研究了各区带平移断层特征及其成因,并将正断层与平移断层的关系划分成了调节、派生、叠加三大类:调节关系包括平移断层斜断调节和变换调节正断层伸展,派生关系包括平移断层在两盘派生和在盖层中派生正断层,叠加关系包括断层先期平移—后期伸展和先期伸展—后期平移。晚中生代,济阳坳陷内断层形成于边界郯庐断裂的走滑作用,正断层与平移断层之间为派生关系;新生代,济阳坳陷受控于区域伸展应力场,平移断层形成于正断层的差异伸展,两种断层之间为调节关系;在上述两期构造演化中,若同一条断层经历了正断和平移两期变形,则称之为叠加关系。

    • 广西栗木花岗岩岩浆气—液分异作用与成矿作用

      2017, 63(1):61-74.

      摘要 (3308) HTML (13) PDF 2.89 M (33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广西栗木花岗岩是华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含锡、钨、钽、铌矿的稀有金属花岗岩,发育一些紧密共生但结构有明显差异的岩石。在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热动力学原理对这些特殊地质现象进行成因分析以了解相应的岩浆演化过程,得出的结论构成了岩浆演化的动态证据链并相互印证,且与热动力学方程检验结论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气—液分异是稀有金属花岗岩最重要的成岩与成矿作用机制。当富水岩浆上升侵位时,岩浆发生大规模的气—液分异作用,形成新的熔体相和大量夹带气相的气泡。新的熔体相因饱和水压P(H2O)的突然降低而过冷却结晶形成斑状结构岩石, 气泡则上升迁移至不同部位,随后破裂再次发生气—液分异形成残余气流体和残余熔体相。残余气流体进一步交代先结晶的斑状结构岩石形成蚀变带花岗岩,或者结晶形成伟晶岩。残余气流体还是金属成矿元素迁移的主要载体,岩体内带的蚀变花岗岩型锡铌钽矿的成矿作用主要与残余气流体对花岗岩的自交代作用有关,而岩体顶上带的岩脉型钨锡矿的成矿作用主要与残余气流体在围岩裂隙中的结晶作用有关。

    • 湘中锡矿山矿区与成矿有关的角砾岩及其形成机制

      2017, 63(1):75-88.

      摘要 (2846) HTML (13) PDF 4.75 M (33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湘中锡矿山锑矿床的角砾岩广泛发育,可以分为同生角砾岩、古岩溶角砾岩、断层角砾岩、液压致裂角砾岩等类型。本文主要对与成矿有关的角砾岩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详细的野外调研与定性研究基础上,应用分形几何的定量描述方法,确定了其角砾颗粒大小分布维数Ds和形态分布维数Dr以及Dl等参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区角砾岩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与矿有关的液压致裂角砾岩主要可分为两类:方解石胶结的角砾岩和硅质胶结的角砾岩;含矿方解石胶结弱硅化灰岩角砾主要为液压致裂的物理成因,而含矿硅质胶结的强硅化灰岩角砾既有物理致裂作用,又伴有热液参与的化学溶蚀作用;液压致裂是锡矿山矿区角砾岩形成的重要机制。

    • 化探原生晕与激电测量相结合找矿效果——以新疆博乐市喇嘛苏外围地区多金属矿区为例

      2017, 63(1):89-98.

      摘要 (3146) HTML (13) PDF 3.05 M (29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疆博乐市喇嘛苏外围地区地表岩石风化剥蚀严重,直接找矿标志不明显,以大功率激电中梯测量为辅助功能的大比例尺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对发现和圈定隐伏矿体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化探原生晕元素组合特点及空间分布特征,以单元素异常下限值和富集系数为划分标准,圈定了六个Ⅲ级化探异常带,异常评价初步认为Cu—Zn—Pb—Ag—W—Sn—Mn—As—Au—Bi多元素叠加异常的形成为找矿有利区,选元素共生组合特点较明显的异常带开展大功率激电工作进行化探异常的验证。在推断出的成矿有利部位布设钻孔并可见到矿体。

    • 现代战争特点及军事地质调查

      2017, 63(1):99-112.

      摘要 (3622) HTML (12) PDF 2.30 M (60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地质学研究对象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在传统的接触式战争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创造了许多战争奇迹,但在以精确全球打击,前线与后方界线模糊、陆军作战作用弱化的现代战争,地质对战争是否还有影响?本文围绕这一问题,通过对战争阶段演化及地质应用历史分析,从现代战争特点和对军事地质需求分析入手,利用军事学思维,讨论了地质学的地质体力学性质、地球化学性质、地球物理性质和地质灾害等内容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主要包括精确打击和重点防御目标的优选、打击地面工事的武器选配、目标侦测和靶区选择、海洋战争环境建设和战争评估、地面临时机动路线规划和工事选址等方面;探讨了军事地质调查的重点区域、方法手段、比例尺选择问题,以及在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灾害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基础上开展军事地质调查的工作流程及成果表达问题,分析了未来军事地质重点研究发展方向,为地质学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提供思路。

    •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浅层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2017, 63(1):113-121.

      摘要 (2595) HTML (14) PDF 2.71 M (29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珠一坳陷是珠江口盆地重点勘探地区之一,其浅层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综合利用地震、测井以及油田实际生产资料,分析珠一坳陷浅层成藏影响因素并建立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珠一坳陷距生烃中心15~20 km的范围为浅层成藏有利区域,断层产状与油气运移方向配置影响油气垂向输导路径,构造脊为油气横向远距离运移提供保障;依据断裂带内部结构以及“源—输”匹配关系,可将珠一坳陷浅层油气成藏模式分为“向源型”、“背源型”、“顺源型”以及“远源型”共四种类型。在“向源型”与“背源型”模式中油气分别沿油源断裂上盘与下盘运移;“顺源型”模式中油源断裂两盘均可作为油气运移的有利通道;“远源型”距离生烃中心较远,构造脊对油气横向运移起到关键作用。油气成藏模式在各个凹陷间以及凹陷内差异明显,“顺源型”是研究区最主要的成藏模式。

    • 塘沽油田湖相泥质白云岩含油气影响

      2017, 63(1):122-133.

      摘要 (2366) HTML (13) PDF 4.40 M (30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湖相白云岩在我国东部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酒西坳陷白垩统下沟组和西部古—中生界准噶尔盆地二叠系风城组均已形成工业化油气开发,预示国内该类储层良好评价前景。塘沽油田在始新统—渐新统沙河街组三段五亚段湖相泥质白云岩储层取得油气勘探新发现,储层由泥质白云岩与白云质泥岩呈纹层不等厚交互构成,室内分析化验证实为弱还原半深水湖相沉积,具有裂缝与基质双重孔隙介质的特点,微介孔率在50%以上,为新型纳米级非常规碳酸盐储层。以该类油藏岩心观察及试油试采资料为基础,借助于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物性分析、压汞分析及氮气低温吸附测试等技术手段,对该类特殊岩性油藏的含油气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塘沽油田沙河街组三段五亚段泥质白云岩含油性影响因素与成岩矿物组分及发育,储集空间及类型,微裂缝发育,异常超压空间展布等密切相关,所总结的湖相泥质白云岩储层含油气性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该类非常规油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山东蒙山第四纪冰川组合遗迹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2017, 63(1):134-142.

      摘要 (30989) HTML (14) PDF 3.48 M (108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介绍了山东蒙山地区南坡保存的丰富而清晰的第四纪冰川遗迹,重点展示了兰溪山谷的冰石河、侧碛堤组合,并对相伴产出的擦痕、磨光面、颤痕等冰川遗迹进行了调查与测量。同时对冰石河、侧碛堤的分布、规模、物质组成、岩石特征进行了介绍。根据侧碛堤的排列位置及砾石的风化程度,初步确定为末次冰期的冰碛遗迹;对山谷两侧磨光面上的擦痕进行了测量统计,显示谷壁磨光面上擦痕的长宽比具有10:1左右的比例规律;根据侧碛最大高度法(MELM),结合对于蒙山侧碛的调查,对蒙山雪线的高度进行了估算,初步估算蒙山南坡末次冰期时的雪线高度约为700 m左右。蒙山地区这些组合冰川遗迹的发现,为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研究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 错误的“冰臼”成因说

      2017, 63(1):143-152.

      摘要 (3432) HTML (12) PDF 2.91 M (34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过去的20多年中,有学者将暴露于地表,地貌学称之为壶穴的所有臼状地形统称为“冰臼”,且作为古冰川作用的证据。事实上,他们宣传的“冰臼”是流水或差异风化形成的壶穴,而非古冰川所成。在众多论著中,以韩同林先生《发现冰臼》造成的混乱为最。从冰川学的角度来看,冰川运动、消融等理论并不支持“冰臼”是由冰川作用所成的观点,其主要错误之处有三:(1)在冰川学中,“Moulin”一词指的是冰川表面热融形成的负地形,所涉及是冰川冰,而非冰川的下覆岩床;(2)此书借用早已放弃的冰水穿洞假说来论述“冰臼群”的形成过程,在常态运动的冰川上是行不通的;(3)书中冰融水形成的圆柱状滚流假说更与事实不符。这几点足以说明“冰臼成因说”是不能成立的,仅是一种错误的推测而已。

    • 川东南綦江丁山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条件综合评价

      2017, 63(1):153-164.

      摘要 (3143) HTML (14) PDF 4.94 M (38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在对川东南綦江丁山地区DY1井、DY2井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层含气性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各地质要素对气藏富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丁山地区页岩气地质条件好,具有TOC高、热演化程度适中、储集性能好、含气性较好等特点;构造样式是控制页岩气富集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向构造是四川盆地内最有利于页岩气富集的构造类型,而位于盆缘、靠近齐岳山断裂的丁山鼻状断背斜构造,同样有利于页岩气富集,但齐岳山断裂决定了其不同构造部位的含气性;在离齐岳山断裂距离较近、埋深较浅的构造部位,裂缝更加发育,页岩横、纵向渗透性增大,页岩气更容易发生大规模逸散,最终造成页岩气层含气性差。在此基础上,综合页岩埋深、构造特征,将丁山构造划分为浅埋平缓区、西部高角度斜坡区、中部低缓区、东部高角度斜坡区、深埋平缓区5个区带;以优质页岩厚度为基础,“构造与保存条件”为关键,并结合页岩埋深,优选出丁山地区中部低缓斜坡区为最有利区带。

    • 基于锶同位素的亚热带典型岩溶动力系统降雨条件下岩溶作用速率及其意义

      2017, 63(1):165-176.

      摘要 (2951) HTML (13) PDF 1.68 M (34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岩溶动力系统中微量元素及其同位素是指示岩溶动力系统运行过程及其环境意义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典型岩溶动力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率监测及采样方法研究了暴雨期昼夜尺度上岩溶泉水微量元素Sr及其同位素的变化特征,计算了暴雨条件下的岩溶作用速率。研究结果表明CO2效应和稀释效应是降雨初期泉水水化学变化的主要控制机制,随后随着流量的持续上升,稀释效应占主导地位。降雨所导致的稀释效应对泉水Sr含量变化影响非常明显,但对岩溶泉水n(87Sr)/n(86Sr) 同位素的影响非常有限。降雨期岩溶动力系统内持续的岩溶作用,维持了泉水相对稳定的n(87Sr)/n(86Sr)值特征。通过质量平衡方程计算表明暴雨期内补给的雨水溶蚀灰岩来源的n(87Sr)/n(86Sr)只占泉水总输出n(87Sr)/n(86Sr)的243%,当期补给的雨水所引发的CaCO3净溶蚀速率为0136 mg/(cm2·d),其所产生的碳汇通量为101 t CO2。这一结果初步确定了岩溶动力系统中“老水”和新近补给的雨水所导致的溶蚀速率差异和碳汇量差异,这为准确计算降雨诱发的岩溶溶蚀速率和碳汇量准确计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川西新元古代苏雄组层型剖面SHRIMP锆石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2017, 63(1):177-188.

      摘要 (3050) HTML (22) PDF 2.39 M (33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采自川西新元古代苏雄组层型剖面中上部的英安岩进行SHRIMP锆石U-Pb定年,获得了两组谐和年龄值:838 ± 9 Ma(n = 9,MSWD = 0.80)和780 ± 12 Ma(n = 5,MSWD = 1.2)。其中780 ± 12 Ma解释为苏雄组英安岩的喷发时限,代表康滇裂谷盆地强烈扩张时期的构造岩浆热事件;而838 ± 9 Ma则可能代表康滇裂谷盆地开启前的构造岩浆热事件。综合研究认为,苏雄组位于康滇裂谷半地堑盆地的调节带,为华南新元古代幕式岩浆活动的产物;火山活动和沉积记录均表明,扬子周缘发育与地幔柱相关的裂谷盆地系统,且华南可能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重要组成单元。

    • 西藏改则多龙矿集区地堡那木岗矿床钾玄质二长 花岗斑岩锆石LA-MC-ICP-MS 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17, 63(1):189-206.

      摘要 (3071) HTML (21) PDF 6.31 M (35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西藏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斑岩铜金矿成矿带,改则县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是近几年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最为瞩目的找矿发现。本文首次对多龙矿集区地堡那木岗矿床二长花岗斑岩进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及锆石LAMCICPMS UPb测年。二长花岗斑岩SiO2为66.31%~67.31%,Al2O3为15.16% ~ 15.33%,MgO为1.30%~1.47%,CaO为1.53%~1.65%,TFe2O3为3.29%~3.74%,K2O为3.72%~3.98%,Na2O为4.48%~4.96%,K2O/Na2O为0.80~0.89,铝饱和指数为1.00~1.07,里特曼指数为2.82~3.43,属于为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岩石。其明显富集轻稀土及大离子亲石元素(Th、U、K、Pb及Rb),亏损重稀土及高场强元素(Ta、Nb、Ti及Zr),稀土总量为131.81×10-6~151.59×10-6之间,轻稀土与重稀土比值为10.67~10.97,(La/Yb)N为14.03~15.23,δEu为0.75~0.78,具有中等负铕异常,显示出典型岛弧岩浆岩的特征,表明二长花岗斑岩可能是处于俯冲带背景下由洋壳俯冲板片脱水产生流体交代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二长花岗斑岩La/Nb值为3.36~3.50,La/Ta值为40.71~42.79,指示了岩浆在上升的过程中可能遭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其锆石具有明显的岩浆结晶环带,锆石UPb测年显示,Th/U值为0.56~1.10,岩石成岩年龄为112.6±1.3Ma。结合前人资料可知,多龙矿集区内岛弧岩浆岩存在117~124 Ma和107~112 Ma两个明显的主要成岩期,地堡那木岗矿床二长花岗斑岩形成于矿集区岩浆动活后期。综合分析认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在早白垩世晚期(112.6±1.3Ma)尚未关闭,仍正在向北俯冲于羌塘地块之下。

    • 湖南祁东清水塘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2017, 63(1):207-218.

      摘要 (2434) HTML (12) PDF 3.47 M (30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本文通过湖南祁东清水塘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成分,以及氢、氧同位素等综合研究,并参照前人研究成果,探讨清水塘铅锌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流体包裹体显微观察表明,不同矿物载体中流体包裹体发育程度不一,但以富液相两相水溶液包裹体为主。其中闪锌矿和方解石载体中的流体包裹体相对比较发育,数量较多;石英载体中包裹体不太发育,数量较少。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显示闪锌矿、石英和方解石的均一温度分别为109~188℃、122~239℃和144~326℃,盐度分别为947%~2097%,NaCleq.、018%~1662%,NaCleq.和018%~731%,NaCleq.。闪锌矿的均一温度和盐度相对比较集中,其中富气相两相水溶液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主要为水蒸汽。含矿石英的氢、氧同位素的δD(H2O,V-SMOW)值为-98.9‰~-79.3‰,δ18O(H2O,V-SMOW)值为-8.10‰~0.63‰,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混有大气降水。以上研究表明清水塘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演化相对比较单一,成矿主要以混合作用为主。

    •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干旱型冲积扇储层内部构型特征

      2017, 63(1):219-233.

      摘要 (2618) HTML (15) PDF 6.37 M (33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为例,综合现代沉积、岩芯、露头、密井网等资料,应用层次分析法深入解剖干旱型冲积扇内部构型。以冲积扇相带划分为基础,构建7~9级构型要素分级体系,明确构型要素的成因、规模及样式,建立精细的干旱型冲积扇构型模式。研究表明:① 根据岩性组合、沉积构造等特征将冲积扇依次划分为槽流、片流、辫流及径流4个相带;② 槽流带主体为宽带状槽流沉积体,由多期槽流砾石体垂向叠置而成,单期槽流砾石体顶部在间洪期受到小股牵引流侵蚀改造,发育网状的流沟系统;③ 片流带主体为扇状片流砂砾体,由多期片流朵体侧向—垂向复合而成,朵体顶部披覆的泥质夹层是稳定的渗流屏障;④ 辫流带主体为宽带状辫流水道,由洪水水道和间洪水道两种单一水道侧向复合而成,洪水水道规模较大、侧向迁移频繁、切割叠置关系复杂、物性较好,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极易形成水窜通道,而间洪水道规模较小,侧向切叠程度较低、物性也较差;⑤径流带主体为漫流细粒沉积,在漫流细粒沉积的背景上发育径流水道,其水道规模小、物性差且易尖灭。

    • 甘青藏地区现代土壤中有机质类异戊二烯烃来源及地质意义

      2017, 63(1):235-245.

      摘要 (2502) HTML (11) PDF 2.14 M (34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对海拔高度在2500~4500 m的甘肃南部和祁连山、青海东部、西藏东部林中表土、林间表土、森林上限表土、森林下限表土、森林上限高山草甸土,以及青海玉树冬给错纳地区亚高山荒漠—草甸土中可溶有机质正构烷烃分析,利用检测出的类异戊二烯烃的分布特征,对Pr(姥鲛烷)、Ph(植烷)的成因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地理环境土壤中均有明显的Pr、Ph存在,Pr/Ph(姥植比)主要为0.6~1.4,平均0.95;Pr/ nC17值主要为0.2~1.2,平均0.64;Ph/nC18值主要为0.4~1.4,平均0.85。Pr和Ph不仅在水体中生成,在土壤环境中也可以形成。Pr/Ph值与不同生态环境土壤之间没有明确的相关性,但与不同地理区域有一定的联系。在较为温湿的土壤中Pr优势,可能与微生物活动强烈,采用有氧呼吸方式降解有机质有关;干旱、寒冷土壤中Ph优势,可能主要与厌氧发酵有关。由于生成Pr、Ph有机母质及演化途径的差异,以及热演化、成岩过程中的转变,其比值很大程度上影响对沉积盆地原始介质环境信息的判断。

    • 基于谱矩的地学特征因子提取方法及其应用

      2017, 63(1):246-256.

      摘要 (2299) HTML (14) PDF 4.26 M (3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学特征因子的提取是定量化数学地质分析的重要基础,可以为地貌类型识别提供有效的客观依据。基于谱矩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描述表面数据粗糙程度的特征因子,并且分析了新的特征因子的特点和应用可能性。该方法以随机过程理论为基础,通过计算表面各阶谱矩以及相应的统计不变量来描述三维表面形貌的特征。以中国卫星重力测量数据和DEM 数据为例,试验该方法运用于地貌类型识别的效果。理论模型数据与实际数据结果均表明,基于谱矩的新的地学特征因子不仅可以有效地反映数据起伏与变异特征,而且提取出的特征可以为地貌及重力构造单元划分提供客观依据。

    • 新疆乌恰托云苏约克泉华景观特征及成因

      2017, 63(1):257-268.

      摘要 (2809) HTML (14) PDF 2.29 M (37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苏约克泉华位于新疆乌恰县托云乡托云盆地北缘、天山山系西部吐尔尕特山南麓,是西北干旱地区泉华的典型代表。在对新疆乌恰苏约克泉华水文地质、地貌、区域地质背景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岩石标本分析、水样全分析,以及河水和泉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比较,对泉华景观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苏约克泉为典型的冷泉,泉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型;吐尔尕特山南坡冰雪融水和夏季降水为其主要补给,补给高度与雪线高度吻合,区域内泉水均属于气候成因型;在地层深部的热变质作用和灰岩去碳酸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CO2,成为逸气的主要气体成分;在深部水循环过程中部分CO2 与围岩、宿主岩石进行化学反应所形成的Ca2+、Mg2+、HCO-3、SO2-4等离子,成为泉华的物质基础;泉华滩表面密集发育微型钙华池和边石坝。泉华的主要成分为CaCO3,其次含有少量MgCO3,类型上属于泉华中的钙华;氧化形成的高价Fe3+使泉华滩呈现出以白色、棕红色为主多种色彩。

    • 中国地质学会期刊处成绩优异

      2017, 63(1):6301020-6301020.

      摘要 (2171) HTML (13) PDF 768.85 K (23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国地质学会第八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评选揭晓

      2017, 63(1):6301034-6301034.

      摘要 (2431) HTML (11) PDF 766.65 K (28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国与地质学有关主要期刊2015年度核心影响因子和核心总被引频次

      2017, 63(1):6301074-6301152.

      摘要 (2359) HTML (15) PDF 1.50 M (28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国地质学会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

      2017, 63(1):6301121-6301121.

      摘要 (1977) HTML (15) PDF 769.55 K (2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地质论评2017年第63第1期中、英文目次及封底

      2017, 63(1):6301999-6301999.

      摘要 (2405) HTML (13) PDF 478.36 K (26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