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62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揭开南岭地壳形成演化之谜

      2016, 62(2):257-266.

      摘要 (1796) HTML (21) PDF 6.79 M (36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南岭的形成演化目前尚不清楚,作为板内造山的一个典型,研究南岭地区的地壳构造对大陆动力学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南岭地区重力异常进行了多尺度密度反演,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对重力异常进行多尺度分解,接着利用功率谱分析方法估算各等效层场源的平均深度,然后利用广义线性反演方法进行各层密度反演,取得区域地壳多个深度上的密度扰动图像。用小波变换多尺度分析和三维密度结构反演确定了南岭中上地壳存在独立的构造单元,它具有低密度性质,反映区域规模的大花岗岩基。南岭中上地壳的构造单元位于北纬24°~26°,东经100°~116°,深达22 km左右。深度22 km以下南岭地壳低密度带与武夷低密度带连通为武夷—云开构造带。南岭最终形成与100 Ma以前特提斯洋俯冲和亚欧板块与加里曼丹地体的陆岛碰撞直接有关。同期发生的区域规模的燕山晚期南岭花岗岩基对应特提斯洋向华南俯冲的第二岩浆带。基于地球物理资料提出的这个陆岛俯冲碰撞假说能否成立,还需要更多岩石学的直接证据证实。

    • 青藏高原东缘1933年叠溪Ms7.5级地震发震构造再研究

      2016, 62(2):267-276.

      摘要 (2163) HTML (16) PDF 4.75 M (37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青藏高原东缘1933年叠溪75级地震的发震构造至今仍然难以琢磨,前人或将其归因于NW向松坪沟断裂的左旋走滑活动、或南北向岷江断裂左旋走滑活动,但地表同震破裂、地震地质、地震等烈度图等调查和研究结果都不支持这种走滑型断层的地震成因。本文基于叠溪地震区构造地貌和湖相地层断层调查,结合古地震和历史地震的研究结果,提出了与2013年四川芦山Ms 70级地震类似的发震构造模型,即隐伏断坡型逆冲断层发震构造模型,认为在叠溪震区10~15km深部隐伏一条西倾的逆冲断坡,其向东逆冲作用导致了叠溪地区频繁的地震活动。这个发震模型有待深部地球物理测深资料和地表大地测量资料的验证。

    • 河道砂体内部夹层岩性与遮挡性识别

      2016, 62(2):277-284.

      摘要 (1345) HTML (20) PDF 2.87 M (27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河道砂体内部夹层作为储层构型界面,厚度较薄,岩性、遮挡性存在差异,对河道砂体内流体渗流及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不尽相同。本文以大庆油田萨北二区为例,利用密闭取芯井岩芯和纵向分辨率较高的微电极测井曲线等资料,以岩芯识别夹层岩性为基础,通过对测井曲线幅值、幅差、回返率交汇分析,优选出微电位回返最低值和微梯度回返率作为夹层岩性判别标准,夹层岩性识别符合率达82%;并以夹层含油性为依据,将夹层按遮挡性分为完全阻流型、强限流型、弱限流型等三种类型;分析密闭取芯井河道砂体内部夹层岩性与遮挡性对应关系,建立了非取芯井河道砂体内部夹层遮挡性的岩性解释法,夹层遮挡性识别符合率达72%。以此为深入研究地下河道砂体内部构型对注入剂驱替路径及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奠定基础。

    • 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弧盆构造格局

      2016, 62(2):285-299.

      摘要 (1544) HTML (17) PDF 3.26 M (39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江南造山带东段出露万年群、浦江平水群、双桥山群等一系列前寒武纪基底岩系。万年群为一套出露于赣东北地区的浅变质火山岩、陆缘碎屑岩系,其下未见底,上被震旦系漆工组不整合覆盖,沉积环境自下而上逐渐变深。本文应用LA-ICP-MS对德兴地区万年群火山岩样品进行锆石U-Pb定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为(843.8±5) Ma,表明万年群主体属新元古界。万年群与浦江平水群、双桥山群等属于同一时代的产物,它们形成的时限范围集中在850~820 Ma,代表了江南造山带演化的中期阶段。对万年群、浦江平水群火山岩进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这两套岩石分别为钙碱性岩石系列和低钾(拉斑)岩石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Th、P)亏损高场强元素(Nb、Zr、Ti),表现出类似于俯冲带相关的岩浆作用特征,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两者应形成于火山弧区域。双桥山群代表了裂陷型弧后盆地沉积,对其中发育的小型斜层理进行测量,经水平校正后其古流向指向北,物源应来自南方。万年群、浦江平水群与双桥山群在时空位置及构造属性上显示了配套的弧盆体系关系。发育于850~820 Ma期间的江南造山带应属西太平洋型陆缘造山带。

    •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晚奥陶世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16, 62(2):300-316.

      摘要 (1654) HTML (16) PDF 4.57 M (30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朝不楞以西及巴润布尔嘎斯台地区出露一套辉长岩。LA-MC-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该辉长岩体侵位于450~461Ma,属于晚奥陶世。样品的SiO2、K2O、TiO、MgO含量低,σ= 0.10~2.77,总体属低钾拉斑玄武质系列。随着MgO含量的增加,主要氧化物如SiO2、CaO、Fe2O3含量呈上升趋势,Al2O3、Na2O呈下降趋势。根据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可将辉长岩分为三类。第一类REE含量最高,具有微弱的Eu正异常,(La/Yb)N=19.99~20.3,稀土配分曲线明显右倾,富集LILE(Rb、Sr、Ba),相对亏损Nb、Ta。第二类REE含量减少,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La/Yb)N=4.88~9.68。第三类REE含量最低,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La/Yb)N=1.33~2.03。后两类辉长岩均亏损Nb、Sr、Ba,富集Rb、Th、U、Zr、Hf,稀土配分曲线弱右倾,岩石形成过程中可能受到陆壳物质混染。三类辉长岩整体兼具MORB型及岛弧玄武岩特征,可能是晚奥陶世古亚洲洋向北俯冲过程中弧后盆地的产物。

    • 博格达山东段苏吉山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2016, 62(2):317-330.

      摘要 (1500) HTML (18) PDF 3.06 M (25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苏吉山辉长岩体位于博格达碰撞造山带东段,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岩带西南侧,出露面积约1.8 km2,岩性为石英角闪辉长岩。苏吉山辉长岩体富含普通角闪石(20%)和磁铁矿物,表明原生岩浆富水、高氧逸度特征,岩石化学组成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弱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Th、U,显著亏损Nb、Ta、Zr、Hf 和弱亏损Ti,显示源区为受俯冲流体交代改造的岩石圈地幔,应是洋壳俯冲的产物。苏吉山辉长岩体锆石U-Pb年龄为308.1±3.3Ma,早于卡拉麦里混杂岩带内碱性花岗岩侵位,介于博格达裂谷活动期,是裂谷作用由全面伸展向局限伸展转换的标志。苏吉山辉长岩空间上位于古亚洲洋板块沿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岩带向准噶尔板块斜向俯冲的前进方向,时间上介于博格达裂谷活动期,地球化学上显示洋壳俯冲的特征,各种事实表明,古亚洲洋沿卡拉麦里碰撞带向准噶尔板块斜向俯冲作用形成撕裂型博格达裂谷,博格达裂谷由伸展机制向伸展-碰撞过渡机制的应力调整导致了苏吉山辉长岩体的侵位。

    • 新疆西准噶尔朱鲁木特A型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2016, 62(2):331-342.

      摘要 (1355) HTML (19) PDF 2.41 M (29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西准噶尔乃至整个北疆地区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后碰撞花岗岩类。朱鲁木特岩体作为一个典型的代表,岩石类型主要为碱长花岗斑岩, 是认识西准噶尔北部花岗岩岩石成因及构造—岩浆演化的关键。本文对朱鲁木特岩体进行高精度锆石LA-ICP-MS U-Pb测年,获得碱长花岗斑岩的加权平均206Pb/238U 年龄为(299±1) Ma(n=11, MSWD=096),其形成于早二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碱长花岗斑岩具有高硅(69.68%~74.38%),富碱(Na2O+K2O:8.94%~9.21%),低钛(TiO2: 0.21%~0.42%),贫钙(0.34%~1.24%)的特征,均属弱过铝质(A/CNK: 1.02~1.10)及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岩石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高场强元素(Zr、Hf), 而强烈亏损 Ba、Sr、P、Ti 等,稀土配分曲线呈右倾“V”字型,属典型的铝质A型花岗岩。依据微量元素比值及相关判别图,朱鲁木特碱长花岗斑岩在成因类型上属于A2型,形成于后碰撞的张性环境中,软流圈上涌使年轻的地幔来源物质组成的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

    • 莱州湾南岸卤水的稳定同位素与地球化学特征

      2016, 62(2):343-352.

      摘要 (1432) HTML (20) PDF 1.23 M (30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莱州湾南岸卤水的开发利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如今卤水的含盐量比海水高出3~6倍。本文采用稳定同位素和水化学分析来鉴定卤水的盐分来源,为此在研究区内采集了9件卤水样品,采样井深度为30~80m。首先根据同位素盐效应,对卤水的δD 和 δ18O值进行了校正。校正后的δD 和 δ18O值关系图表明卤水的水分子来源于大气降水,而不是海水。δ18O—Cl- 和 Br-—Cl-关系表明卤水的盐分不同于海水蒸发的余留水。根据化学分水岭原理,卤水的Ca2+/SO2-4和Ca2+/Mg2+值演化提示溶解盐起源不是蒸发的海水卤水。其它化学成分关系也证实了卤水的盐分源于海水蒸发盐的反复溶解。本研究说明卤水样品与海水盐分有关,但是与海水的水分子无关。

    • DREAM算法分析地下水数值模拟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

      2016, 62(2):353-361.

      摘要 (1280) HTML (16) PDF 1.28 M (33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下水数值模拟常受到模型不确定性、观测资料不确定性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十分必要。将差分进化自适应梅特罗波利斯(Differential Evolution Adaptive Metropolis, DREAM)算法与MODFLOW模型结合应用于地下水数值模拟不确定性的定量分析。以模型结构概化、水位观测资料误差这两种重要不确定性来源为例,通过一个理想地下水流模型,系统分析两者对模型参数及模型输出结果不确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结构概化及水位观测资料误差共同引起了地下水数值模拟的不确定性,但模型结构概化起到了主控作用。模型结构概化合理时,模型参数及模型输出结果的不确定性较小,并随观测资料误差不确定性的增大而增大;模型结构概化不合理时,模型参数及模型输出结果主要受控于模型结构概化带来的影响,且不确定性显著增大;观测资料误差相同情况下,模型结构概化越接近于真实的水文地质条件,模型参数及模型输出结果的不确定性越小。

    • 中南部非洲金刚石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类型及矿床特征

      2016, 62(2):362-374.

      摘要 (1760) HTML (16) PDF 1.89 M (35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南部非洲是世界上金刚石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金刚石矿床主要产于津巴布韦克拉通和卡普瓦尔克拉通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① 原生金刚石矿床;② 次生金刚石矿床,且以原生金刚石矿床的研究程度较高,代表了中南部非洲的研究现状。本文通过总结前人研究资料发现,该地区的金伯利岩分为Ⅰ型和Ⅱ型,其内包体可以分为两种:橄榄岩型和榴辉岩型;金刚石可以分为三类:橄榄岩型、榴辉岩型及两者的过渡类型——二辉岩型。其中,橄榄岩型和部分榴辉岩型金刚石来自于地幔结晶堆晶体,而另一部分榴辉岩型则与板块俯冲的构造—热事件有关。金伯利岩的年龄主要分布于白垩纪、二叠纪、寒武纪及元古宙,而金刚石的年龄主要为元古宙和太古宙,金伯利岩和金刚石为不同时期的产物,金刚石为金伯利岩侵位期间捕获的上地幔物理破碎产物。其中900~1000 Ma左右的金刚石为板块构造—热事件的产物,并对早期金刚石进行了改造破坏。次生金刚石矿床为原生矿床风化后的产物,可分为四种类型,构造特征、基岩地质及地貌演化等对该类矿床的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 煤中惰质组在泥炭沼泽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2016, 62(2):375-380.

      摘要 (1180) HTML (16) PDF 982.74 K (28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惰质组是煤中一种常见的显微组分。它不仅能用来鉴别成煤前植物的木炭化程度,而且还是泥炭沼泽古环境恢复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欧洲学者利用惰质组成功推算了地史时期三叠纪—侏罗纪之交(T—J)的古火灾温度及类型,并重建了古植被类型及泥炭沼泽古生态环境变化。与其它方法相比,利用煤中惰质组含量及其反射率进行古环境恢复的工作对于植物种类繁多、沉积岩层中夹杂的煤层或煤炭、尤其对于古气候环境波动较大的地质转折时期最为理想。因此,利用惰质组的部分参数对我国含煤沉积盆地的古生态恢复以及成煤环境的研究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 卫星热红外遥感在地震预测和断层活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16, 62(2):381-388.

      摘要 (1473) HTML (21) PDF 1.14 M (35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利用卫星技术通过测量地—气系统的红外辐射来探测地表的热状况,使热红外遥感在地震预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本文回顾了红外遥感资料应用于地震预测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地震热红外短临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实效,介绍了利用热红外遥感信息研究断层活动变化的探索与发展,探讨了地震热红外异常发生的机理,并就该技术的应用与理想效果之间的差距提出了未来工作的研究重点。

    • 湖北嘉鱼蛇屋山红土型金矿研究回顾与展望

      2016, 62(2):389-397.

      摘要 (1336) HTML (19) PDF 1.73 M (29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蛇屋山红土型金矿是鄂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金矿,自该矿发现始,围绕该矿及类似矿床研究,已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该矿床成因认识、成矿过程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争议。作者通过大量室内资料分析及野外进行实地调研,找出了该矿床研究中争议的焦点及各自依据,并介绍了与蛇屋山相关的国外同类矿床成因及勘查进展,蛇屋山金矿找矿研究工作部分进展,以期为该矿今后的科研和找矿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并认为该矿床远景有可能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

    • 华北克拉通东南部蚌埠隆起晚中生代花岗岩类岩体内变形记录与构造意义

      2016, 62(2):400-418.

      摘要 (2572) HTML (18) PDF 6.42 M (33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华北克拉通东南部蚌埠隆起上出露了一系列晚中生代花岗岩类岩体,记录了丰富的变形过程。本次与前人锆石定年结果表明,该区经历过两期岩浆活动,分别是中—晚侏罗世(167~148 Ma)和早白垩世(130~112 Ma)。区内晚侏罗世蚂蚁山岩体记录了切过该岩体的一条北北东向左行韧性变形带,是北北西—南南东向挤压的产物。该走滑变形带在走滑隆升中又被脆性平移断层所叠加。走滑活动时间可以限定在148~130 Ma之间。研究区在130~112 Ma期间转变为强烈的伸展活动,区域拉张方向为北西西—南东东向,并伴随着岩浆活动与区域隆升。在此伸展过程中,中—晚侏罗世荆山—涂山岩体与早白垩世淮光岩体记录了深部韧性伸展拆离变形带抬升至浅部被脆性正断层所叠加的变形过程,而其它岩体内均记录了地壳浅部的脆性正断层活动。这些岩体的变形记录,指示华北克拉通东部晚中生代由挤压向伸展构造体制转变发生在148~130 Ma期间,提供了在早白垩世克拉通峰期破坏中目前非盆地区构造过程的实例。

    • 塔里木盆地和田1井中寒武统膏岩层段发现原生白云石

      2016, 62(2):419-433.

      摘要 (1281) HTML (20) PDF 3.15 M (26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和田1井中寒武统膏岩层中白云石为原生白云石。岩石学特征上,白云石晶体微小,属隐晶—微晶(<5μm),呈他形—次圆形,并且不含灰质前驱物。白云石与自生石膏有密切联系,根据其与石膏的关系及岩石学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两类:A类原生白云石,包裹在石膏内,晶体较大,一般大于3μm;B类原生白云石,石膏分散在其中,具有极好的长柱状晶形,白云石晶体较小,一般小于3μm。地球化学特征上,两类白云石差别也较明显。A类白云石具有高的n(Mg)/n(Ca)比,平均为0.96,接近化学计量白云石。Na2O,SrO,FeO,MnO平均含量分别为160 μg/g, 270 μg/g, 2250 μg/g, 120 μg/g。δ13C(PDB)与δ18O(SMOW)平均值分别为0.3‰,24.6‰;与A类原生白云石相比,B类原生白云石n(Mg)/n(Ca)比较低,平均值为0.90。具有较高的Na2O, FeO,MnO含量与稍低的SrO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90 μg/g,2540 μg/g,200 μg/g,200 μg/g。δ13C(PDB)与δ18O(SMOW)变化不大,δ13C稍低,平均值为-0.3‰,δ18O值较高,平均值为25.2‰。研究表明,文中白云石为原生沉淀,而非交代前驱物灰岩形成,Mg的来源为强烈蒸发形成的高盐度咸水。微生物可能参与了白云石沉淀过程。

    • 山东诸城晚白垩世王氏群恐龙化石层碎屑锆石定年和物源示踪

      2016, 62(2):423-471.

      摘要 (2587) HTML (17) PDF 5.97 M (4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山东东部诸城晚白垩世王氏群大面积、高密度集群埋藏的恐龙化石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但其沉积物源与精确沉积时限目前尚不明确。本文通过对山东诸城王氏群恐龙化石层中6个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U-Pb定年表明,样品090414 24 D中最年轻的单颗粒锆石年龄(YSG)为77.3 Ma,应代表王氏群恐龙化石层的最大沉积时限(下限),结合前人对王氏群红土崖组的年代学研究表明,其沉积时限应老于73.5 Ma(上限),也说明赋存恐龙化石层的王氏群上部红土崖组为Campanian期沉积;碎屑锆石定年揭示物源的锆石年龄组成分布在100~130 Ma之间,6个样品的年龄主峰值多在110 Ma或120 Ma左右,与下伏的早白垩世青山群火山岩年龄主峰较为吻合。王氏群恐龙化石层砾岩的砾石成分和古水流研究显示,其中3组砾石统计表明砾岩层砾石成分主要由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组成,3组古水流数据表明,诸城地区王氏群红土崖组砾岩层的古流向以南和南东方向为主,尚有1组显示古流向为向北,表明王氏群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北侧莱阳和北西侧沂沭断裂带的青山群火山岩,其次为盆地南缘。本研究为诸城王氏群化石层沉积时限的限定和沉积物源的判断,以及胶莱盆地王氏群时期古地理格局的恢复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南秦岭勉略构造带张儿沟新元古代变安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LA-ICP-MS U-Pb年龄——Rodinia超大陆聚合事件的记录

      2016, 62(2):434-450.

      摘要 (1873) HTML (16) PDF 3.59 M (36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报道了新获得的南秦岭南缘勉略构造带张儿沟新元古代变安山岩锆石U Pb年代学、主量和微量元素研究成果,并讨论了秦岭板块和扬子板块西北缘新元古代构造演化历程。张儿沟变安山岩LA ICP MS锆石U Pb测年结果为840±5.4 Ma(MSWD=0.44, n=20)和847±5.7Ma(MSWD=0.45, n=19)。张儿沟变安山岩属准铝质钙碱性系列, 具富硅(Si2O=58.42%~63.57%)、富钠(Na2O/K2O=2.02~14.94)、富铝(Al2O3=16.80%~17.64%)和低镁(MgO=1.87%~2.11%)的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强烈富集Sr(541.42×10-6~674.80×10-6), 亏损重稀土元素Y(9.25×10-6~10.11×10-6)和Yb(1.10×10-6~1.16×10-6), 具有较高的Sr/Y值(56.22~67.17), 表现出弱的正铕异常(δEu=1.02~1.07), 符合Adakite(高锶低钇中酸性岩,亦译埃达克岩)特征, 为俯冲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熔融源区残留相可能为含10%~25%石榴子石角闪岩。张儿沟变安山岩是新元古代勉略洋盆北向俯冲阶段的产物, 为Rodinia超大陆聚合事件在该地区的岩浆响应。

    • 新疆阿尔泰小土尔根铜矿床硫化物微量元素、S—Pb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2016, 62(2):472-490.

      摘要 (1477) HTML (21) PDF 3.97 M (30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诺尔特地区位于我国重要的阿尔泰有色金属和贵金属成矿带北部山区,近年来在该区不断发现有铜金矿化点,显示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小土尔根铜矿位于诺尔特Au—Pb—Zn(—W—Mo)成矿带北部,红山嘴大断裂的北侧,成矿条件有利。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选取该矿不同矿体中矿石的金属硫化物进行矿物学特征研究,在此基础上测试其化学成分和S、Pb同位素组成,以探讨其成矿物质的来源和成因类型。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黄铁矿的Co/Ni 比值集中分布于5.0~11.1,S/Se范围为2217~7388,指示其为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潜火山热液成因;闪锌矿中S/(Zn+Fe)值高于理论值,显示了硫逸度较高的热液环境;黄铜矿的[n(Cu)+n(Fe)]/n(S)=0.98,推测其成矿温度约为200℃,这与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脉中所测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220~250℃基本一致,均表明其形成于中低温环境;方铅矿的Pb/S值低于理论值,同样指示了硫逸度较高的热液环境;闪锌矿等硫化物中,多种元素均有类质同像现象的发生。硫化物的δ34SV-CDT组成范围比较窄,变化范围为7.1‰~10.6‰,集中分布于7‰~9‰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塔式分布特征,主要为单一的岩浆硫。硫化物Pb同位素组成比较稳定,在铅同位素构造模式图以及△β—△γ图解中,均显示其为壳幔混合源。综合目前研究,笔者认为小土尔根铜矿可能是晚古生代早期(D1—D2)阿尔泰造山暂歇拉张期岩石圈伸展作用的产物。

    • 南秦岭城口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 定年和地球化学研究

      2016, 62(2):491-501.

      摘要 (1525) HTML (19) PDF 2.07 M (27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南秦岭大巴山城口断裂带出露一套玄武安山岩、安山岩组合, 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测试结果为716 ± 4Ma, 表明其为新元古代岩浆产物; 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火山岩富集轻稀土元素, 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Ba、Th、U及高场强元素分异为特征, Nb、Ta强烈亏损以及低的Ti ( TiO2<0.85% ) 含量, 与典型的岛弧火山岩相似; 微量元素La/Nb、Th/Yb及Hf/Ta比值特征也显示岛弧岩浆属性, 相对高的Zr/Y、Ta/Yb和低的Zr/Nb比值区别于大洋岛弧火山岩, 具有明显的大陆亲缘性, 表明城口火山岩形成于陆缘岛弧环境。综合已有的地质、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新元古代晚期扬子板块北缘及南秦岭地区为一活动陆缘岩浆杂岩弧, 暗示中国华南板块很可能位于Rodinia超大陆的边缘部位。

    • 基于压汞实验研究低渗储层孔隙结构及其对渗透率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储层为例

      2016, 62(2):502-512.

      摘要 (1483) HTML (20) PDF 1.46 M (3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压汞是研究孔隙结构的有效岩石物理学方法,毛管压力曲线能为我们提供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的大量信息。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低渗储层的20个样品进行了压汞测试。主要从毛管压力曲线形态特征、孔喉分布特征、孔隙结构分形特征三个方面对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孔喉参数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渗透率贡献半径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分选系数、孔喉均值和歪度也是影响储层渗透率的重要因素。并且发现,对于同一岩样,由双曲线顶点确定的半径值总是接近于但略小于对渗透率贡献最大的半径值。最后,讨论了运用逐步回归法优选出的四个孔喉参数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并对其它可能影响渗透率的因素作了有益探讨。

    • 中国主要江河发育史讨论—第13期地景沙龙系列报告会举行

      2016, 62(2):6202342-6202342.

      摘要 (1577) HTML (21) PDF 742.41 K (19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评选揭晓

      2016, 62(2):6202397-6202399.

      摘要 (2091) HTML (15) PDF 771.32 K (22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地质论评》历任编辑主任、编辑;主编、副主编、编委和编辑部成员

      2016, 62(2):6202450-6202452.

      摘要 (2178) HTML (16) PDF 814.95 K (25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地质论评》2016年第62卷第1期封面、中英文目次、刊头图案说明-版权页(封底)

      2016, 62(2):6202999-6202999.

      摘要 (2143) HTML (16) PDF 21.08 M (2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