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6, 62(1):1-1.
摘要:
2016, 62(1):17-28.
摘要:梁定益等(2002)研究认为太行山北段河北省涞源县白石山地质公园内存在一条与中元古代雾迷山组沉积时代相当的地裂缝构造,且地裂缝内填充由地震触发,重力垮塌形成的震积岩(含软沉积变形)。近期实地考察后,笔者等得出与上述观点不同的认识,即先前认为的地裂缝实为一条断裂带:震积岩为断裂带构造岩;断层主滑移带内发育S—C面理构造;断层角砾复杂结构是构造变形和压溶作用的结果;断裂整体表现为含正断层分量的走滑断层。结合太行山北段区域构造演化历史,本文提出该断裂最早形成于燕山运动期间,此后在区域构造应力作用下可能多次活动。
孙娇鹏 , 陈世悦 , 彭渊 , 马帅 , 邵鹏程 , 刘金
2016, 62(1):29-36.
摘要:采自欧龙布鲁克地块全吉山、欧龙布鲁克山两个剖面全吉群下部砂砾岩段(包括麻黄沟组与枯柏木组)样品ICV指数大多数>1、或略<1, 这表明该套碎屑岩沉积是构造活动地带的初始沉积。 底部冰成岩发育层段样品CIA指数大多数在53左右, 向上CIA指数增大至67左右, 反映新元古代早期研究区古气候整体转暖。 底部层段样品极低的CIA值表明欧龙布鲁克板块新元古代早期主要发生寒冷气候条件下的低等程度化学风化, 首次从CIA指数角度证实研究区存在新元古代早期极端寒冷气候事件, 为研究区受新元古代早期“雪球地球”事件影响提供了更进一步的证据。 通过对前人年代学研究的总结, 将这套含有大量低CIA值碎屑岩的冰川沉积地层沉积年限约束在780±20~740±16Ma范围内, 并认为其与国际上的Kaigas冰期及塔里木地区贝义西冰期相对应。
2016, 62(1):37-53.
摘要:华北古陆北缘中元古代串岭沟组是整个华北古陆沉积环境从以滨浅海陆源碎屑岩为主体的沉积体系向以碳酸盐岩为主体的陆表海沉积体系的转折点。串岭沟组发育了大量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水塑性变形构造,液化构造,流化构造,均是与地震驱动相适配的变形构造,它们赋存于特定的层内,并在空间上呈规律变化,为典型震积岩。地震中心主要为蓟县—兴隆区域,东西向展布的断裂控制相带分布,南北向控制沉积类型。软沉积变形构造可以作为重要沉积标志来限定大陆裂解引发的伸展构造运动时间。因此综合研究串岭沟组发育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类型、特征、层位和空间位置对于认识原型盆地的断裂构造活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2016, 62(1):54-72.
摘要:上扬子会泽地区早三叠世飞仙关组主要为河流相的紫红色砂岩,物源主要来自于西部和西北部。碎屑重矿物组合表明物源主要来自于岩浆岩,且重矿物中发现大量碎屑铬尖晶石和锆石。本文运用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和碎屑锆石U Pb测年方法,对上扬子早三叠世飞仙关组砂岩中铬尖晶石和碎屑锆石进行分析。铬尖晶石电子探针化学成分分析显示,其具有高铬、低Fe3+和高TiO2含量的特征,源岩分析指示这些铬尖晶石来源于与洋岛/板内、岛弧以及大火成岩省相关的火成岩。同时,碎屑锆石LA ICP MS U Pb年龄测定表明,飞仙关组的物源主要来自于248~272Ma和715~997Ma的岩浆岩。铬尖晶石和碎屑锆石综合分析表明,248~272Ma的物源岩石具有大火成岩省玄武岩特征,主要为峨眉山玄武岩及同期基性侵入岩;715~997M的物源为洋岛/板内玄武岩类,主要为研究区周缘与新元古代苏雄组及其同期的岩浆岩;铬尖晶石指示的岛弧性质物源则可能源自1000~1100Ma的岩浆岩。同时,碎屑锆石还指示古元古代和早寒武世发育岩浆作用,且存在古老的新太古代结晶基底。这些资料为上扬子地区构造演化提供了沉积学的证据。
2016, 62(1):73-82.
摘要:沙漠与黄土的物源联系是黄土研究关注的问题之一。石英氧同位素可示踪物源,粒度被用以分析沉积环境,但在沙漠物源研究中将二者结合应用的报道尚不多。本文测定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沙丘沙和沙丘剖面中河湖相沉积物的粒度及不同粒级的石英氧同位素,结果显示:① 沙丘沙以极细砂和细砂为主,粉砂和黏土含量很低;河湖相沉积物以粉砂和黏土为主,砂含量低于5%。② 各粒级石英δ18OSMOW值介于13.8‰~19.7‰,其中沙丘沙为138‰~197‰,河湖相沉积物为156‰~176‰;沙丘沙石英δ18O值随粒级增大未呈现减小趋势,同一粒级石英的δ18O值存在一定变异。③ 经比较,塔克拉玛干沙漠砂和粉砂粒级的石英δ18O值均高于中国其他沙漠,且< 20μm的石英δ18O值与黄土高原的马兰黄土、洛川黄土—古土壤序列<20μm的石英δ18O值并无显著性差异。
顾大钊 , 范洪海 , 舒良树 , 徐夕生 , 姚金龙 , 赵凯 , 陈金勇
2016, 62(1):83-93.
摘要:欢乐谷地区由新元古代泥砂质岩层夹铁镁质岩层组成。受达马拉期陆块碰撞事件的影响,发生区域中深地壳层次的强烈韧性变形。后碰撞期,在地壳增厚背景下,发生大规模伸展减薄和花岗岩浆作用,形成多种浅色花岗岩体即白岗岩。产铀白岗岩主要为D型及E型白岗岩,为S型壳源花岗岩。欢乐谷地区经历了四期五个阶段的构造演化,分别是:前达马拉期构造变形、达马拉碰撞造山期韧性变形(早阶段的挤压逆冲、晚阶段的走滑剪切韧性变形)、后达马拉期脆性变形和新生代整体抬升引起的脆性变形。广泛发育的白岗岩属于同构造期岩体。通过对变质岩和白岗岩的节理测量统计,基本确定了研究区的碰撞后区域应力场。最优势的主压应力方向介于N26°~35°方位间,其次为介于N110°~129°方位间和N345°~360°方位间的主压应力。目前保留在各类岩石中的密集节理构造,是碰撞造山后构造折返或岩浆上涌到达上地壳层次后才发生的,与铀矿富集关系密切。本研究初步探讨了达马拉期构造作用、韧性剪切、后期脆性断裂(基性岩墙侵位通道)与铀成矿作用的成因联系和制约作用。
2016, 62(1):94-102.
摘要:以非岩溶区林地为对比,分析了桂林毛村岩溶区4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碳酸酐酶(CA)活性的季度动态变化规律,发现以下主要结果:① 随着植被的正向演替,岩溶区弃耕地、草地、灌丛及林地微生物数量及CA活性逐渐升高,微生物总数从6407×104 cfu/g上升到17823×104 cfu/g,CA活性从077 U/g上升到182 U/g,岩溶区林地大于非岩溶区林地。② 在岩溶区不同植被类型,微生物组成均表现为细菌最多(平均值9514%),放线菌次之(平均值279%),真菌数量最少(平均值175%)。而在非岩溶区表现为细菌最多(平均值9095%),真菌次之(平均值532%),放线菌最少(平均值373%)。③ 微生物数量季节动态整体表现为春季至夏季逐渐上升,至秋季达到最高,冬季下降,微生物总数的增长依赖于细菌的倍数增长,真菌和放线菌影响较小。CA活性整体表现为夏季和冬季低于春季和秋季,秋季达到最大值。④ CA活性与细菌及微生物总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土壤CA主要来源于细菌的分泌。
2016, 62(1):103-110.
摘要:三塘湖盆地牛圈湖区块中生界侏罗系西山窑组储层具有典型的异常低压油藏特征,晚白垩末期储层达到最大埋深,此时下部芦草沟组烃源岩演化程度达到最大,随着油气持续向储层充注,此时地层压力达到最大,可达30.33~50.74MPa。本文从引起油藏异常低压的主要因素入手,定量分析了构造抬升与地层剥蚀、地层温度降低、成岩作用中的“耗水作用”以及矿物蚀变引起的自生体积缩小等因素对地层压力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地层压力降低,其中溶蚀作用中矿物蚀变所形成的“耗水作用”,使地层压力下降24.4%~37.1%,是造成储层异常低压的首要因素,同时矿物蚀变导致自身体积缩小并导致储层压力下降16.5%~24.8%,地层温度降低和构造运动对储层压力降低影响相对较弱,降低幅度分别为7.9%~8.6%和4.8%~8.1%。以上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地层压力下降17.45~37.85MPa,最终形成现今异常低压的分布格局。
袁剑英 , 黄成刚 , 夏青松 , 曹正林 , 赵凡 , 万传治 , 潘星
2016, 62(1):111-126.
摘要:近年来,柴达木盆地柴西地区始新统致密油勘探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主要岩石类型为混积的湖相碳酸盐岩,其中白云石化岩类为最优质的储集岩。通过系统的岩石学、结构学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白云岩以泥晶结构为主,发育少量藻云岩,具有“中孔—特低渗”型的物性特征,孔隙类型以晶间孔为主,含少量溶蚀孔。电子探针能谱面扫描分析结果显示,藻云岩中Mg元素富集区与藻纹层分布高度吻合显示其为微生物成因的原生白云岩,因微生物活动能够克服动力学障碍,为白云石形成营造出有利的微环境;偏光显微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泥晶白云岩中均含碎屑颗粒和泥质组分,因周缘辫状三角洲沉积带来的碎屑物质混积而成,电子探针岩石组分分析结果显示其具有“高铝硅低铁锰”特征,FeO的平均含量为0.942%,MnO的平均含量为0.052%,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热液成因的白云岩中的铁锰含量,为准同生交代成因的典型特征。白云石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弥散性收缩晶间孔,孔隙半径小而数量众多是其孔隙度较高而渗透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这一发现对于柴达木盆地始新统的致密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2016, 62(1):127-137.
摘要:膏盐岩盖层作为全球许多含油气盆地最重要的盖层之一,本身物性封闭能力毋庸置疑,野外观察和三轴试验证实随埋深的增加膏盐岩存在脆塑性转化的过程。为了明确其在不同脆塑性域的变形特征和封闭能力定量评价方法,本文以野外露头观测、三轴压缩试验和镜下观察为基础,从变形机制、破裂模式、力学行为和声发射等方面系统总结了不同脆塑性阶段膏盐岩的变形特征。应用莫尔—库伦准则、拜尔利摩擦定律和应力降规律厘定了膏盐岩脆塑性转化的围压和深度。研究结果表明: ① 针对脆性膏盐岩盖层,首先应用保持力定量评价水力破裂风险性,保持力越小,盖层发生水力破裂的风险就越大。同时利用断接厚度定量表征脆性盖层内断层垂向封闭性; ② 应用SSF定量评价脆—塑性膏盐岩盖层中涂抹型断裂的垂向封闭性,野外断层解剖确定出膏岩涂抹连续的临界SSF值为35~4;③ 塑性膏盐岩盖层具有流动特征,伴随断层逆冲滑动,膏盐岩沿断面流动,此阶段断层垂向是封闭的,但在差异压实作用下,盐岩流动形成缺失区——“盐窗”可以为油气沿断层向上运移提供通道。因此,膏盐岩盖层封闭性分析要综合考虑盖层脆塑性、不同脆塑性盖层内断裂变形机制及断裂带内部结构,从而完善盖层垂向封闭性评价体系。
唐武 , 王英民 , 赵志刚 , 仲米虹 , 赵亚楠 , 田建华 , 邹梦君
2016, 62(1):138-152.
摘要:河型研究是河流动力学及河流工程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沉积学家判别地下不同成因砂体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河型的分类大都基于河流的平面形态,而这一分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并提出了一些新的分类方案,许多研究者注意到河型并不是离散的,存在一系列连续变化的河型,同时,顺直河、曲流河以及辫状河这些常见的河型之间可能发生突变,河型转化是当前国际河流学界研究的前缘和薄弱环节。本文通过综述河型转化在现代沉积、模拟实验、露头以及地震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河型转化主要受到构造作用、沉积物供给、气候条件和海(湖)平面变化四大因素控制,其中前三个因素对于古河型的演化至关重要。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一条河流从上游往下游,往往具有由辫状河低弯度曲流河高弯度曲流河网状河的演化规律。但是河流的位置并不是决定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只要符合条件,即构造作用、沉积物供给及气候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河型就可能发生转化。然而,河型转化的研究成果尚未引起石油地质学家们的足够重视,并没有被充分的应用到古代河流的解释中去,这将是今后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
2016, 62(1):153-170.
摘要:本文系统收集整理了近年来与山东省境内麻粒岩有关的研究资料,将山东省麻粒岩划分为沂水麻粒岩带、平度—栖霞麻粒岩带、海阳所—威海麻粒岩带三个麻粒岩相带,总结了各带的地质概况、变质温压条件及P—T—t轨迹、变质时代及演化过程,探讨了麻粒岩的成因。认为山东省各麻粒岩带均是多期次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产物,其中27Ga、25Ga两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均为中低压条件下的产物,发生时间与区内TTG的形成时间较为一致,P—T—t轨迹为逆时针型,反映当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为地幔底辟引发的拉张环境;而19Ga、210Ma两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则高压、中低压麻粒岩都有,反映其非均质变质环境的特点,P—T—t轨迹为顺时针型,指示其与俯冲—碰撞造山过程有关。其中19Ga期与古元古代胶辽吉活动带发生俯冲—碰撞造山过程有关,而210Ma期则是华北—扬子两大板块三叠纪碰撞产生的榴辉岩的退变质产物。结合省内基础地质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山东省前寒武纪大地构造演化作了部分探讨,并建立了年代学格架。认为平度—栖霞麻粒岩带古元古代高压麻粒岩相变质和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三叠纪的榴辉岩相变质事件可能是胶东地区太古宙绿岩带金元素活化迁移并在中生代成矿的决定性因素。山东省太古宙大地构造演化具有一定的旋回性,每个旋回由绿岩带—基性—超基性侵入体—TTG花岗岩类—热变质事件组成,很好地符合TTG的玄武质岩浆底侵成因模式。自19Ga才有高压麻粒岩的形成,暗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板块之间的俯冲活动始于19Ga之前的古元古代。鲁西陆块与胶辽陆块在古元古代可能并不是两个完全独立的块体,其巨大差异可能是由于两个陆块的大地构造位置差异和后期抬升剥蚀程度不同而引起。
2016, 62(1):171-186.
摘要:我国铝土矿资源相对匮乏,但需求量大。澳大利亚铝土矿资源丰富,是我国铝土矿进口主要国家之一。Darling Range地区为澳大利亚铝土矿主产地之一,了解该区的铝土矿成矿特征将有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在该地区或相似地区找矿提供依据。Darling Range位于西澳大利亚的伊尔岗克拉通,该区铝土矿以红土型为主,铝土矿的显著特点是品位较低,铁、硅含量高,但对铝土矿冶炼有害的可溶性硅含量低,资源潜力巨大。铝土矿产于红土层中,厚度受后期剥蚀作用控制。红土剖面从上到下依次分为覆盖层、硬壳、碎屑层和底部粘土层。覆盖层以砂砾为主,具有经济意义的铝土矿主要集中在碎屑层和硬壳中,底部粘土层则阻止铝土矿继续向下运移。铝土矿中的矿石矿物主要是三水铝石,也有少量一水软铝石,主要由花岗岩或基性岩(如辉绿岩、绿岩)中的长石经过风化淋滤形成。Darling Range地区铝土矿根据基岩的种类可分为花岗岩类铝土矿和镁铁质类铝土矿,分别以Jarrahdale铝土矿矿床和Mount Saddleback铝土矿矿床为代表。铝土矿的成矿主要受气候、母岩、地貌、排水和植被等因素控制。气候主要通过控制气温和降水影响红土化作用的进行;母岩通过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矿物组成控制铝土矿的形成;地貌和排水影响铝土矿的风化速度;植被的作用既保证了土壤风化淋滤所需的渗透性,又降低了外部因素对土壤的侵蚀速率。在各种成矿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最终形成了红土型铝土矿。
2016, 62(1):187-201.
摘要:成矿流体中金属元素的运移、沉淀机制历来是矿床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总结了近半个世纪以来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中铅锌运移与沉淀机制的研究成果。概括来说,针对MVT型铅锌矿床前人提出了3种运移沉淀模式和4种流体运移驱动模式,这些模式各有特色,适用于不同的矿床;铅锌溶解度的实验研究为运移沉淀机制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数据,热力学相图和计算机模拟为铅锌迁移、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提供了半定量数据。对于元素迁移形式,在大型—超大型的碳酸盐岩容矿的铅锌矿床中,铅锌于酸性流体中主要以能携带大量金属的氯络合物形式运移,而其沉淀机制研究,除冷却与温度有关外,稀释、沸腾、水岩反应、氧化还原作用均可产生沉淀,均是因为这些作用能使流体的pH升高,上述机制综合作用的混合是大型—超大型碳酸盐岩容矿的铅锌矿床形成的最有可能机制,其本质是pH升高使H2S分子更易离解成HS-使沉淀反应得以进行。
沈骋 , 谭秀成 , 周博 , 李凌 , 曾伟 , 陈虹宇 , 苏成鹏 , 施开兰
2016, 62(1):202-214.
摘要:目前川北地区早寒武世微生物藻与古杯参与的生物礁(丘)发育特征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实测剖面与镜下分析,川北旺苍县鼓城乡唐家河剖面仙女洞组发育三期灰泥丘。对该剖面灰泥丘沉积特征进行精细研究认为:第一期灰泥丘发育在滑塌角砾灰岩之上,造丘生物主要为枝状和房室状附枝藻,主要岩性为砾屑灰岩、藻格架凝块灰岩和含云生物碎屑灰岩,发育丘基、丘核、丘盖和丘翼,后期演化为钙质砂泥岩结束生长。第二期生物丘发育在鲕粒滩间生屑灰岩之上,造丘生物主要为肾状藻,次为附枝藻,主要岩性为生物碎屑灰岩、藻格架凝块灰岩、漂浮砾岩和亮晶鲕粒灰岩,纵向上发育丘基、丘核、丘坪、丘盖和丘翼,最终再度沉积鲕粒灰岩。第三期灰泥丘发育在藻叠层灰岩之上,造丘生物为古杯和微生物藻,岩性主要为古杯灰岩、生物碎屑泥晶灰岩、藻格架凝块灰岩和藻叠层灰岩,发育丘基、丘核和丘盖。进一步分析三期灰泥丘的成丘环境认为第一期灰泥丘属于台缘斜坡环境内的斜坡灰泥丘低能沉积,经历三个演化阶段;第二期属于台地边缘灰泥丘,经历四期演化阶段;第三期为台缘高能鲕粒滩向陆一侧能量相对较低的台缘古杯灰泥丘沉积,经历三个演化阶段。剖面中灰泥丘多与鲕粒滩共存,构成丘滩复合体,为后期研究储集性能和油气富集关系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
2016, 62(1):215-228.
摘要:青海夏日哈木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镍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东昆仑造山带之东昆中花岗—变质杂岩带的隆起区,成矿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小侵入体有关,属岩浆深部熔离贯入型。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主要产于辉石岩、橄辉岩和苏长岩中;矿石为块状、准块状、海绵陨铁状、浸染状、细脉状和斑杂状构造,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和固溶体分离结构等。矿石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含少量和微量紫硫镍矿、马基诺矿、铬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闪锌矿、辉铋矿、钛铁矿和自然铋等;脉石矿物主要有斜方辉石、橄榄石、普通辉石、基性斜长石、镁铁闪石、直闪石、滑石、蛇纹石等。文中对夏日哈木和金川我国两个超大型镍矿的主要地质特征作了对比;与世界上主要同类型硫化物铜镍矿床相比较,夏日哈木镍矿具有不少独特的特征,如其成岩成矿时代相对较年轻,矿石中铜的品位较低、亏损铂族元素等。
吕洪波 , 章雨旭 , 张海春 , 冯雪东 , 秦贝贝 , 陈康力 , 郑大燃 , 李莎 , 张琦 , 董晓朋 , 唐轲 , 朱桂繁
2016, 62(1):229-234.
摘要:内蒙古西部狼山以北的测老庙拗陷中主要充填着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陆相碎屑岩。拗陷的西部边缘主要出露灰黑色页岩,偶见巨厚层砂砾岩为主构成的河流相三角洲入湖沉积体。一条近南北向延伸100多米、深达20余米的冲沟切割出一个非常完整的三角洲入湖砂体纵剖面,从下而上依次显示出由灰黑色页岩夹泥灰岩组成的底积层,由砂砾岩组成的前积层和相似组分的顶积层,而在顶积层之上还见上覆旋回的部分前积层下部层序。根据顶积层和前积层产状判断,露头点处古流向为SSW,说明物源区在北侧,而湖泊主体在南部。根据三角洲顶积层和前积层特征判断,该早白垩世入湖三角洲应为辫状河三角洲。完整的三角洲天然露头十分罕见,研究者往往借助于地震或雷达等手段间接地探讨三角洲的结构特征,而本露头为人们野外现场观察三角洲的结构层特征提供了最为直观的例子。
2016, 62(1):235-247.
摘要:琼北地区发育大量新生代火山岩,是了解东南亚新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之一。本文利用琼北地区最新航磁资料,采用航磁ΔT原始数据进行化极、垂向一阶导数等频率域转换处理等方法,并结合琼北新生代火山岩研究的其它资料,对琼北新生代火山岩区域航磁特征以及典型地区航磁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琼北东部与西部区域磁场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即其东部具有平缓变化的负磁场特征,而中—西部具有强烈升高正磁场特征,这可能与琼北平缓变化的负背景场上叠加的新生代火山岩磁性强弱以及在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有关。琼北新生代火山构造航磁异常具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其内环航磁异常表现为不规则椭圆状负磁异常,负异常周围被环形升高的串珠状正磁异常所包围,该类航磁异常可能由塌陷式盾状火山锥群引起;第二类其外环由多个圈闭不规则的串珠状正磁异常组成,环形构造内部总体为负异常,但中心分布两个强度较大的正异常,该类航磁异常可能与早期塌陷式盾状火山锥群并叠加晚期磁性玄武质岩浆活动有关。
殷延端 , 洪天求 , 贾志海 , 赵欢 , 李超 , 罗雷 , 黄建满
2016, 62(1):248-256.
摘要:安徽省铜陵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是近年来我国新发现的特大型锌金矿床。本文介绍了该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并对其进行了辉钼矿Re Os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姚家岭辉钼矿模式年龄为140.3±2.0~143.0±2.2Ma,加权平均年龄为141.43±0.85Ma,MSWD=0.78,等时线年龄为142.5±1.6Ma,MSWD=1.2,表明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并与铜陵矿集区其他金属矿床成岩成矿年龄一致。样品中Re含量介于0.2421‰~1.346‰,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幔源岩浆。矿床形成于长江中下游燕山期成岩成矿作用的第一期成矿期,处于中国东部区域构造—动力机制转换阶段。
2016, 62(1):6201002-6201002.
摘要:
2016, 62(1):6201016-6201053.
摘要:
2016, 62(1):6201036-6201036.
摘要:
2016, 62(1):6201072-6201072.
摘要:
2016, 62(1):6201102-6201102.
摘要:
2016, 62(1):6201137-6201137.
摘要:
2016, 62(1):6201152-6201152.
摘要:
2016, 62(1):6201999-6201999.
摘要: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