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59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最小二乘直线拟合方法及其在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3, 59(5):801-815. CSTR:

      摘要 (1842) HTML (18) PDF 1.09 M (33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 method)是直线拟合常用的方法,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内被广泛应用,尤其在同位素地质年代学领域更是必不可少。仅考虑x或y误差的普通最小二乘法(normal/ordinary least squares)广为人知,但事实上最小二乘法并非如此简单,尤其是在同时考虑x、y误差(乃至误差相关)并采用加权处理时,其数学处理方法会变得十分复杂,而此时普通最小二乘法显得极不合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同位素地质年龄计算的需要,对直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进行了系统地总结研究,详细介绍了普通最小二乘法、加权普通最小二乘法(normal/ordinary weighting least squares)、标准加权最小二乘法(standard weighting model)、标准独立加权最小二乘法(standard independent weighting model)、独立加权最小二乘法(independent weighting model)及误差相关最小二乘法(error correlated independent weighting model)的数学原理及相关变量的计算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MSWD(mean squared weighted deviation)这个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中经常使用的参数的数学意义,以及MSWD对计算结果的评判意义。准确理解这些数学方法,对于我们合理选择同位素地质年龄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科学评价直线拟合结果并探讨其地质意义至关重要。我们的研究同时有助于拓展和完善数学领域最小二乘法的基本理论,并可用于其他领域相似的研究之中。

    • 蓟县中元古界下马岭组地层中菱铁矿的发现及其意义

      2013, 59(5):816-822. CSTR:

      摘要 (1743) HTML (23) PDF 6.56 M (20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蓟县剖面中元古界下马岭组地层下部黑色岩系中发现丰富的铁质结核,经X射线粉晶衍射、显微镜下观察、能谱分析等方法鉴定,确定铁质结核主要由菱铁矿构成。这些菱铁矿可能具有经济意义。另外,野外和室内研究表明,无论是铁质结核还是黑色岩系本身,都匮乏硫化物。这一发现说明中元古代下马岭期的燕辽海盆水体贫氧、富铁、贫硫,不是硫化的海洋。

    • 西南天山东德沟异剥钙榴岩化斜长角闪岩中假蓝宝石和富铝尖晶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13, 59(5):823-831. CSTR:

      摘要 (1666) HTML (16) PDF 5.43 M (20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西南天山昭苏县东德沟中异剥钙榴岩化斜长角闪岩中发现过铝质的假蓝宝石和富铝尖晶石,假蓝宝石的Al2O3含量在6482%~6636%之间,富铝尖晶石的Al2O3含量在6524%~6854%之间。根据含假蓝宝石和尖晶石的矿物组合和矿物反应结构,利用Theriak—Domino软件,对岩石的变质条件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形成假蓝宝石的峰期温压为700~780℃,065~075 GPa,达到了麻粒岩相的变质条件,峰期变质反应为:角闪石(Am)+尖晶石(Spl)+钙长石(An)=绿泥石(Chl)+透辉石(Di)+假蓝宝石(Spr),岩石在异剥钙榴岩化之前经历了一次高温富Al(熔)流体的交代进变质作用。含假蓝宝石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出现为西南天山俯冲上板片岩石复杂的变质作用过程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 胶东地区玲珑岩基隆升机制探讨

      2013, 59(5):832-844. CSTR:

      摘要 (1603) HTML (16) PDF 10.90 M (2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构造观察,综合主干正断层运动学观测、擦痕应力场反演、岩体变形分析、岩脉与石英脉展布方位等多个方面,对胶东地区玲珑岩基的构造演化进行了有效地制约。研究结果表明,其为早白垩世的伸展穹窿构造,是NW—SE向区域性伸展的结果,并且北部的伸展与岩浆活动及金矿化作用要强于南部。在早白垩世强烈伸展与岩浆活动背景下,晚侏罗世侵位的玲珑岩基沿着倾向相背的两条大型脆性正断层(招平断裂带与焦家断裂带)以地垒构造形式发生隆升而最终出露地表,并非变质核杂岩型伸展构造。玲珑岩基在晚侏罗世侵位后并没有立即出露地表,而是在早白垩世区域伸展中才隆升与剥露,并伴随区内大规模金矿形成。玲珑伸展穹窿的厘定,一方面证实了区内早白垩世强烈岩浆活动是发生在NW—SE向伸展背景下,另一方面进一步验证了华北克拉通东部破坏的峰期出现在早白垩世。

    • 台湾峡谷中段沉积特征及流体机制探讨

      2013, 59(5):845-852. CSTR:

      摘要 (1429) HTML (21) PDF 9.50 M (20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海底峡谷、高弯度水道等深水沉积单元中的流体活动方式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次研究利用高分辨地震资料,结合地形地貌特征对台湾峡谷中段的沉积特征及流体活动方式进行初步探讨。台湾峡谷中段发育内堤岸(inner levee),它成层性好、地层产状倾斜,地震反射特征与峡谷西岸和下覆滑塌体明显不同,内部结构表现为逐级上超的特征,以侧向加积为主。曲流河和深水高弯度水道的点坝均发育于河(水)道拐弯处,由于离心力作用,沉积物在凸岸堆积形成点坝。该内堤岸位于峡谷中段直线型地段,不具备形成点坝的地形地貌条件,综合分析认为该内堤岸是由垂直于峡谷轴向、自西向东的底流与沿峡谷向下的重力流交互作用形成的。

    • 湘东南新元古界大江边组和埃岐岭组的形成时代和物源—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

      2013, 59(5):853-868. CSTR:

      摘要 (1519) HTML (13) PDF 9.03 M (20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LA ICP MS方法对湘东南泗洲山地区南华系大江边组上部泥质岩和震旦系(埃迪卡拉系)埃岐岭组底部变泥铁质砂岩碎屑锆石进行U Pb测年,分别获得了28组和92组U Pb有效年龄。前者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分布于693~897Ma(占679%),1810~1916Ma(占179%),1974~2177Ma(占142%)三个区间,最年轻的谐和锆石年龄为734±4Ma(MSWD=107,n=4);后者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分布于570~699Ma(占98%),715~774Ma(占76%),882~1272Ma(占674%),1300~1681Ma(占76%),1899~2490Ma(占76%)五个区间,最年轻的谐和锆石年龄为634±7Ma(MSWD=109,n=4)。研究认为,大江边组上部地层的形成时代<734±4Ma,与澄江组顶部、牛牯坪组、岩门寨组、拱洞组及隆里组等地层形成时代相近,揭示“板溪期”地层的顶界年龄及江口冰期开启年龄<734±4Ma;埃岐岭组形成时代<634±7Ma,与陡山沱组及蓝田组等地层形成时代相近,支持南沱冰期结束于635Ma左右的认识。综合研究认为,大江边组和埃岐岭组的物源可能分别主要来源于武夷地块南东部和南岭—云开地块南部的一个Grenville期造山带。推测物源的转换可能与南岭—云开地块、武夷地块在两组沉积时期之间聚合或紧邻有关,其时限约为734~634Ma。

    • 扬子地块西北缘刘家坪地区大滩花岗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环境

      2013, 59(5):869-884. CSTR:

      摘要 (1719) HTML (17) PDF 9.78 M (30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扬子地块西北缘后龙门山地区大滩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U 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对其形成时代和岩石成因进行约束。研究结果表明,大滩花岗岩体中锆石均发育岩浆韵律环带结构,具有较高的Th/U比值(022~157),为岩浆成因锆石。LA ICP MS锆石U Pb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于806±19Ma(MSWD=056),为新元古代晚期。大滩花岗岩体具有高SiO2(7412%~7710%)和较高的Al2O3(1186%~1256%)含量,A/CNK在095~105之间(平均为101),属过铝质花岗岩,具有I型花岗岩特征;稀土元素总量(∑REE)为(9769~18960)×10-6(平均为14085×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具Eu弱—中等亏损的轻稀土富集型;高场强元素(Th、Nb、Ta、P等)具有明显的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Ti等)具有明显的负异常。岩体是以火成岩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典型的壳源成因类型。大滩花岗岩体岩浆起源于下地壳,是新元古代扬子地块西北缘活动大陆边缘俯冲以及弧陆碰撞造山作用导致的地壳增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同碰撞(挤压环境)向碰撞后(伸展环境)转化阶段,即后造山期,是Rodinia超大陆初始裂解阶段产物。

    • 福建武平十二排钼矿床辉钼矿Re-Os 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2013, 59(5):885-892. CSTR:

      摘要 (1454) HTML (16) PDF 1.63 M (18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福建武平十二排钼矿床是近年来在闽西南地区找到又一处钼矿床。钼矿化在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岩体与新元古界楼子坝群、晚古生界变质岩接触带内呈浸染状和脉状产出,并且构成透镜状矿体。本次研究过程中,对5件代表性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 Os同位素年龄测定,模式年龄值变化范围为1497~1528Ma,等时线年龄为(151±2) Ma,略晚于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岩年龄,由此认为十二排钼矿床与黑云母花岗岩的形成时间均为晚侏罗世,属燕山早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矿区外围其他钼矿床同位素年龄数据,可以推测闽西南大规模钼矿化发生在印支期台地向活动大陆边缘转变阶段,并伴随燕山早期挤压隆升(约160~145 Ma)和燕山晚期由挤压向拉张机制转换(约105~90 Ma)作用所诱发的岩浆活动是导致钼矿床形成的主导因素。

    • 论滇中砂岩铜矿浅、紫交互带赋矿及其金属硫化物分带之成因与成矿作用演化

      2013, 59(5):893-899. CSTR:

      摘要 (1358) HTML (16) PDF 1.25 M (19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康滇古大陆裂谷的发生和演化造就了楚雄盆地,沉积出煤、铜、盐旋回与含矿建造和矿床组合。铜矿的生成(特别是改造富集)与煤(有机质)、盐(热卤水)密切相关。大姚—牟定式砂岩铜矿以其规模最大而具代表性。它的成矿作用的演化是从风化沉积作用到成岩作用、后生作用再到改造作用。作用的结果是分别产生含铜有机质沉积体、成岩矿层、后生矿层和改造富矿体。层状矿体赋存于砂岩浅紫交互带是氧化性流体与还原性流体相汇于斯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沉积成岩的结果。其金属硫化物的生成顺序与分带是遵循S、O、Fe、Cu热液体系中矿物共生组合规律的,随介质条件、四元素浓度的差异而变化。

    • 鄂尔多斯自流盆地地下水来源争议问题讨论

      2013, 59(5):900-908. CSTR:

      摘要 (1354) HTML (16) PDF 3.31 M (19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讨论了鄂尔多斯自流盆地地下水来源存在争议的两种学术观点,指出了前人关于鄂尔多斯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模型所存在的问题:① 在四水转化过程中缺少了最重要的研究内容——土壤水的运动,通过概念模型得到的地下水循环模型不能解释地下水分水岭与基底断裂带重合的事实。② 部分学者在进行地球化学反向模拟的的研究中,没有对白云石、方解石中的同位素进行对比分析,碳同位素不支持模拟分析结果。③ 采用14C测定地下水年龄中受到深部CO2的干扰,在中国北方地区不适合采用14C测定地下水的年龄。笔者等通过黄土剖面土壤水中的氘—氧同位素与Cl-分布特征,指出鄂尔多斯盆地的降水非但不能补给到地下水中,而且土壤水的主要来源是地下水。鄂尔多斯自流盆地的主要补给源是外源水,深大断裂带是导水的主要通道。

    • 植被生态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以陕西省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为例

      2013, 59(5):909-918. CSTR:

      摘要 (1223) HTML (17) PDF 7.02 M (20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国家级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为研究区,以MODIS遥感数据为依据,以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为参数,研究了植被生态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了植被生态与降水、地貌、地下水、包气带岩性等自然条件的关系,揭示了人类活动对植被生态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条件控制着植被生态的格局,植被生态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性,由东南向西北,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蒸发量和干燥度的增加,植被状况由好变差;2000年以来区内植被状况总体呈现好转的趋势,其中7122%的区域好转,2843% 的区域基本维持不变,035%的区域退化。植被生态对气候变化尤其是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具有敏感的响应,煤炭和地下水资源开采等人类活动对植被生态总体上造成负面影响,退耕还林(草)、限耕禁牧政策的实施是研究区植被生态总体呈现好转趋势的根本原因。

    • 论不同构造煤类型煤层气开发

      2013, 59(5):919-923. CSTR:

      摘要 (1416) HTML (17) PDF 719.19 K (25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构造煤类型多,分布广泛,蕴含的煤层气资源量大,探明率低,开发难度大。本文在野外和实验室综合研究基础上,提出适合于煤层气资源开发的“描述+成因”的构造煤分类方案,按照固结类型将构造煤划分为未固结构造煤、固结构造煤两大类,及其对应的碎散煤、脆性煤和韧性煤3个系列,各种类型的构造煤依照形状或特殊结构构造进一步加以描述区分。不同类型的构造煤组合具有较明显的横向和垂向含气分带性特征,形成典型的构造非均质性煤层气藏。我国低煤阶构造煤和中高煤阶构造煤的发育情况与区域大地构造发生和演变具有相关性。构造煤煤层气开发更加强调系统论思想和配套技术集成开发,根据构造煤发育强度及赋存状态的差异,开发对象包括煤层、顶底板和夹矸(薄夹层)等含煤岩系;根据不同的开发对象,应有针对性地选用包括增温驱气等系统配套技术进行勘探开发。

    • 暴露时间对利用原地生宇生核素估算至大侵蚀速率的影响

      2013, 59(5):924-932. CSTR:

      摘要 (1431) HTML (18) PDF 1.17 M (17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暴露时间对利用原地生宇生核素估算地表基岩至大侵蚀速率(maximum erosion rates, 指假设样品达到侵蚀平衡状态下的侵蚀速率)的差异,本文选择青藏高原东南部稻城古冰帽区至少暴露年代(minimum exposure ages, 指利用宇生核素暴露测年法所估算的在不考虑侵蚀速率影响时的暴露年代)为500 ka、100 ka、10 ka的样品进行估算,并对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研究表明:(1)研究区地表基岩在500 ka尺度、100 ka尺度和10 ka尺度的至大侵蚀速率分别约为1 mm/ka、5 mm/ka和40 mm/ka,该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2)文献统计显示百万年尺度和万年尺度地表岩石侵蚀速率可相差100倍。因此,基于原地生宇生核素所估算的侵蚀速率是在某个暴露时间(假设该暴露时间已达到侵蚀平衡状态)内的至大侵蚀速率,而不同的暴露时间尺度所估算的结果相差较大,因此在进行区域至大侵蚀速率对比时一定要注意样品的至少暴露年代尺度是否一致。本研究可为青藏高原地区地表侵蚀速率的研究提供参考。

    • 德兴斑岩铜矿床研究新进展

      2013, 59(5):933-940. CSTR:

      摘要 (1814) HTML (17) PDF 2.88 M (40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江西德兴铜矿是中国东部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前人对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认识,但在含矿斑岩成因、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等其它方面还存在有较大的争论。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德兴铜矿的含矿斑岩形成于中侏罗世早期(1702~1710 Ma)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形成的大陆边缘环境下,由俯冲大洋板片(主要为上覆沉积物)部分熔融形成的具高Sr、Sr/Y 和La/Yb 比值特征的高钾钙—碱性熔体,在其上升过程中与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所形成。超大型的Cu—Au 多金属成矿作用与岩浆侵入作用几乎同时发生,成矿物质主要由洋片(P MORB)中富含Fe3+ 的岩浆释放出的流体或熔体在上升途中与上覆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后从岩石圈地幔中萃取出来。而在晚侏罗世中期(约1535 Ma),区内转换为由俯冲大洋板片rollback 形成的弧后伸展环境,形成了壳—幔混源成因的闪长质侵入岩脉群,但没有显示出良好的矿化作用;到了早白垩世晚期(1009~1065 Ma),德兴斑岩铜矿区内发生一次热液成因的Cu(—Au?)成矿作用事件,叠加于原先大规模的主成矿事件之上。

    • 洞穴石笋指标量化研究进展

      2013, 59(5):941-952. CSTR:

      摘要 (1419) HTML (17) PDF 775.81 K (31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洞穴石笋因分布广、可精确测年、δ18O信号可进行区域对比等优势逐渐成为重要的陆相地质载体。然而,由于量化研究不足,δ18O气候环境意义解译尚处于经验化阶段,特别是亚洲季风区石笋δ18O指标解释存在诸多争议。本文试通过总结已有石笋δ18O、δ13C、微量元素、年层厚度等指标量化研究成果,石笋生长机理模拟实验及相关技术方法,分析其存在问题。结合其它地质材料量化方法,从现代器测资料校准、多指标开发、集成树轮材料等方面提出加强现代监测,促进机理研究,定量认识现代洞穴石笋年~季节尺度沉积旋回与洞穴环境关系,建立量化经验模型,以发挥石笋年代学优势,推动区域或全球对比。

    •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动态变化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2013, 59(5):953-961. CSTR:

      摘要 (1578) HTML (17) PDF 717.11 K (65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是陆生生态系统中极为活跃的有机组分,是土壤圈层与相关圈层(如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发生物质交换的重要形式。与土壤有机碳其他组分相比,DOC对土壤质量变化、环境因素以及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高度敏感性,因此土壤DOC的消长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已经成为了土壤、环境和生态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土壤DOC动态变化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土壤DOC动态变化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生物因素植被和土壤微生物控制着土壤DOC的输入和输出;非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通过作用于微生物活性、植被生长及其他过程而间接地驱动着土壤DOC的动态变化;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土壤DOC的影响通常表现为综合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土壤DOC动态变化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两点建议,即应用模型定量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和统一DOC含量的测定方法。

    • 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白岗岩型铀矿矿物特征研究

      2013, 59(5):962-970. CSTR:

      摘要 (1761) HTML (18) PDF 4.54 M (26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系统的岩矿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对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白岗岩型铀矿的矿物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该地区铀的赋存形式以独立铀矿物为主,少量以类质同像形式存在于钍矿物中。铀矿物的主要种类有:晶质铀矿、钍铀矿、铀石、铀钍石、钛铀矿、沥青铀矿、硅钙铀矿和钒钾铀矿等,其中,晶质铀矿、钍铀矿和钛铀矿等原生铀矿物约占69%,而反应边状铀石、铀钍石、沥青铀矿、钒钾铀矿和硅钙铀矿等次生铀矿物约占31%。由此可见,该区铀矿化主要表现为原始岩浆的分异作用与后期热液改造作用的相互叠加,其热液改造程度不大,仅使铀发生内部再分配。

    • 东准噶尔北缘老山口矿区花岗质岩体 地球化学特征

      2013, 59(5):971-982. CSTR:

      摘要 (1469) HTML (11) PDF 4.47 M (16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东准噶尔北缘老山口铁铜金矿区花岗质岩体主要有石英闪长岩、黑云母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斑岩和闪长(玢)岩。对黑云母闪长岩和正长斑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闪长岩SiO2含量介于5443%~5510%,Al2O3和CaO含量分别为1692%~1764%和535%~594%,Mg#值为(5195~5596),富碱(K2O+Na2O=90%~943%)和高钾(K2O/Na2O=132~174);与之相比,正长斑岩的SiO2(5996%~6360%)、Al2O3(1815%~1913%)和Mg#(3016~4820)、全碱(K2O+Na2O=1181%~1317%)含量偏高,CaO含量(113%~247%)和K2O/Na2O比值(11~153)偏低。它们属钾玄质系列岩石。所有岩石富集LREE和Rb、K、Pb、Sr和Zr,相对亏损Nb、Ta和Ti,是晚古生代准噶尔古大洋俯冲的产物。黑云母闪长岩是俯冲板片熔体和富含钾的地幔楔熔体深侵位的产物,正长斑岩为黑云母闪长岩原始岩浆经角闪石和辉石的分离结晶后又经钾长石堆晶和角闪石残余岩浆浅侵位的产物。

    • 河南省新县大银尖钼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2013, 59(5):983-992. CSTR:

      摘要 (1439) HTML (12) PDF 2.03 M (17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本文测定了河南省新县大银尖钼矿床的矿石硫、铅同位素,含矿石英脉中石英的氧同位素、石英中包裹体的氢同位素组成,以及辉钼矿的铼含量,参照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大银尖钼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矿石硫同位素δ34SV CDT介于390‰~1070‰之间,均值为7.44‰。矿石铅同位素n(206Pb)/n(204Pb)介于17.0411~17.3188之间,均值为17.1388;n(207Pb)/n(204Pb)介于15.3968~15.4166之间,均值为15.4041;n(208Pb)/ n(204Pb)介于37.7322~38.2360之间,均值为 37.9100。含矿石英脉中石英的δ18O SMOW值在11.20‰~13.20‰之间,均值为11.90‰;石英中包裹体的 SymboldA@ D SMOW介于-79.00‰~-76.90‰之间,均值为-7828‰;利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平均值和Clayton平衡分馏方程计算与石英平衡共存流体的δ18OH2O,SMOW 介于-0.26‰~3.70‰ 之间,均值为1.82‰。辉钼矿中的Re含量介于8.28×10-6~54.74×10-6之间。矿石硫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与岩浆作用有关,但混有地壳物质。铅同位素组成和辉钼矿的铼含量研究表明,大银尖钼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壳。含矿石英脉的氢和氧同位素组成研究显示,氧同位素飘离岩浆水范围,表明成矿流体早期为岩浆水,晚期混入大气降水,也进一步证实混合作用是大银尖钼矿形成的一种重要机制。

    • 青海兴海赛什塘铜矿区条带状构造成因研究

      2013, 59(5):993-1000. CSTR:

      摘要 (1377) HTML (17) PDF 2.39 M (17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新的宏微观资料的分析研究基础上,依内部组构与发育特征的不同,将青海省兴海县赛什塘铜矿床的条带状构造分为两类。研究表明它们形成于同构造的区域变质变形与接触(交代)变质间的复合叠加作用,属先成或同生面状构造影响控制下的等化学变质与选择性(交代)蚀变生成的一种变余或新生优选定向组构(//S1或S0)。从构造早期的脆韧性变形到晚期脆性变形过程中,成生发育两个世代的同构造新生矿物组合,分别组成反映其形成阶段和发育特点的两类条带状构造。这为矿床的成因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 西宁盆地科学钻探中黄土地层段泥浆体系的初步研究与应用

      2013, 59(5):5000852-5000908. CSTR:

      摘要 (1261) HTML (15) PDF 2.42 M (14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征稿简则

      2013, 59(5):5000952-5000961. CSTR:

      摘要 (1080) HTML (15) PDF 1.16 M (1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地质学报》(英文版)征集综述和古生物类论文

      2013, 59(5):5000970-5000970. CSTR:

      摘要 (981) HTML (14) PDF 591.38 K (13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王德有“河南省几个中生代地层问题的讨论”一文的订正启示

      2013, 59(5):5000982-5000982. CSTR:

      摘要 (968) HTML (14) PDF 592.65 K (1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地质论评2013年第5期目次

      2013, 59(5):5000999-5000999. CSTR:

      摘要 (1107) HTML (18) PDF 465.28 K (12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