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59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峨眉山地幔柱轴部位置的讨论

      2013, 59(2):201-208.

      摘要 (1938) HTML (27) PDF 3.27 M (29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峨眉山地幔柱的轴部位置进行了探讨,认为其应在米易—永仁一带。利用经典地幔柱模型,估算出峨眉山地幔柱到达上地幔时轴部直径大约为65~105km,高温苦橄岩的分布和差异剥蚀程度显示中心区的范围约为260~300km。深大断裂带、古地貌等因素控制了溢流玄武岩的喷发和展布,使得轴部岩浆的喷发偏于西部,形成了大理-丽江一带的苦橄岩分布较多的现象。

    • 燕山地区密云—喜峰口断裂的东延问题探讨

      2013, 59(2):209-216.

      摘要 (1516) HTML (16) PDF 5.95 M (2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密云—喜峰口断裂是燕山地区一条重要的近东西向断裂。前人关于该断裂在几何学形态、运动学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关于该断裂到喜峰口后往东延伸的问题存在重大分歧。在延伸方向上主要有两种观点:① 继续向东延伸,其整体呈近东西向展布;② 转为北东向延伸,其整体呈向南东突出的弧形断裂。在具体延伸途径和延伸距离方面每种观点都存在不同的意见。本文以航磁资料为基础,结合地质与卫星遥感影像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密云—喜峰口断裂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密云—喜峰口段呈近东西向展布;自喜峰口往东转为北东向延伸,经宽城县东大地、亮甲台,一直延伸到汤道河附近,其整体为呈向南东突出的弧形断裂。

    • 广西桂林南边村上泥盆统沉积灰岩脉研究

      2013, 59(2):217-224.

      摘要 (1692) HTML (19) PDF 2.19 M (17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沉积灰岩脉广泛发育在桂林及桂西北右江盆地晚古生代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广西桂林南边村泥盆纪—石炭纪(层55~56)国际副层型剖面中,沉积灰岩脉分别出现在层50(为多条栉壳状方解石细脉标示拉张的构造背景)和层45(为液化颗粒灰岩脉)。层45中的液化颗粒灰岩脉与在桂林庙头剖面和桂西北右江盆地晚古生代地层中广泛发育的沉积灰岩脉有较大差异:桂林庙头和右江盆地晚古生代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的沉积灰岩脉中充填物大多数为与围岩有时差的后期正常海水沉积物,而层45内的沉积灰岩脉中充填物为上覆软沉积物液化颗粒流。由砂屑、生物屑颗粒组成:砂屑成分为含铁泥质、破碎方解石晶体及细小生物屑,呈暗色,彼此紧密接触,几乎没有填隙物,并常因挤压而变形,表明砂屑为非正常海水沉积物;生物屑主要为腕足类和海百合茎,挤在砂屑颗粒之间,且海百合茎纤细侧剌保存完好、腕足壳完整,被缓慢挤压变形几近U型合拢并原地寸断——佐证颗粒为非正常海水沉积物。脉顶端显示上宽下稍窄V字型,脉壁无侵蚀但贴有红色铁质泥皮(表明短暂间断);而且在周围岩层中找不到与脉内岩性结构相同的沉积地层。因此脉中颗粒物应来源于上覆弱固结沉积物流。晚泥盆世晚期,在拉张的构造背景下,桂林及右江盆地各台地边缘同沉积正断层活动并伴生张裂隙,同时诱发地震;桂林庙头剖面和右江盆地各含沉积灰岩脉剖面多数处在陡峭的台地边缘,是无沉积刚性正地形(bypassing),因此同沉积正断层及地震只在此形成伴生刚性张裂隙,并在下次海侵时接受正常海水沉积物;桂林南边村剖面处于靠近台缘的斜坡位置,因此具有上覆软沉积物;当台缘同沉积正断层及地震活动波及时,形成少量张裂隙,而上覆软沉积物,如准同生灰泥、砂屑、生物屑、亮晶胶结物、铁泥质等,与孔隙水混合形成粘稠的液化颗粒灰岩流,灌入这些张裂隙。二者裂隙成因均与台缘同沉积断层的构造—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即:同沉积断层发生时,在南边村剖面层45中产生刚性张裂隙,而其上覆地层的沉积物还处在弱固结的塑性状态,发生混合、颗粒化形成塑性液化颗粒流灌入下伏裂隙中。因此,南边村剖面层45中的沉积灰岩脉是软硬岩层对同沉积断层活动诱发地震的不同响应。而南边村剖面晚泥盆世所处的台缘靠近斜坡的古地理位置是其沉积灰岩脉的内部结构构造与众不同的原因。

    • 西藏班公湖岛弧带晚白垩世地壳伸展期间碳的壳内循环

      2013, 59(2):225-233.

      摘要 (1665) HTML (17) PDF 5.52 M (17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班公湖镁质碳酸岩体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在岩浆和流体作用下,含碳物质壳内循环作用的产物。本文利用LA- MC-ICP-MS测试技术对镁质碳酸岩样品中的交代型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测年分析,其加权平均年龄为80.3±1.2Ma(MSWD=3.8),说明班公湖地区交代型镁质碳酸岩形成于晚白垩世,与这一地区同期的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岩体中菱镁矿和菱铁矿δ13C V-PDB在0.9‰~1.6‰之间,平均为1.25‰;δ18O V-SMOW值在15.9‰~21.7‰,平均为18.65‰,指示碳来自于围岩中的海相碳酸盐岩。碳循环条件研究认为,大量的流体作为碳循环的载体,来自于大气降水,循环温度可能在300~350℃之间,循环范围从地表以下100 m到2.1 km左右。班公湖岛弧带白垩纪晚期伸展松弛的构造背景为下部岩浆上涌、天水下渗循环、加快CO2气体排放、加速碳的壳内循环提供了重要的驱动条件。

    • 新疆准噶尔北缘玉勒肯哈腊苏铜(钼)矿成矿流体研究

      2013, 59(2):235-247.

      摘要 (1508) HTML (16) PDF 6.58 M (17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玉勒肯哈腊苏中型斑岩铜(钼)矿是新疆准噶尔北缘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上的一个重要矿床。主要赋存于闪长玢岩中,少量在北塔山组火山岩及似斑状石英二长岩中,矿化呈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和浸染状,围岩蚀变主要为钾化、硅化、绢云母化和青磐岩化。主成矿阶段石英中包裹体类型为纯气体包裹体、气体包裹体、液体包裹体、含液体CO2的三相包裹体和含CO2两相包裹体五种。主成矿阶段成矿温度主要集中于140~340℃,流体盐度在3.06%~14.97%之间,密度集中于0.61~1.01 g/cm3。成矿流体的气体成分以H2O、CO2为主,其次为N2、CH4、C2H6;液相成分阳离子以Na+为主,其次为Ca2+、K+、Mg2+;阴离子以SO2-4为主,其次为Cl-和F-。单个石英包裹体拉曼谱测试表明,主成矿阶段石英中包裹体具有明显的CO2谱峰,此外还有H2O(-OH)峰,部分具有CH4峰和N2峰。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为H2O—NaCl—CO2—CH4(N2)体系。主成矿阶段的流体具有深源特征,成矿作用与斑岩有关,发生在浅成氧化环境。碳酸盐阶段方解石中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液体包裹体,少量气体包裹体。碳酸盐阶段具中低温(161~298℃)、低盐度(4.65%~7.17%)和低密度(0.78~0.95g/cm3)的特征,反映流体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 中国4.0 ka BP前后气候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史前文明变迁的影响

      2013, 59(2):248-266.

      摘要 (1685) HTML (18) PDF 3.35 M (28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收集整理了中国不同气候区84个地点110条4.0 ka BP前后的古气候、古环境记录,以讨论该时段前后气候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史前文明变迁的影响。结果表明,4.0 ka BP前后中国绝大部分地区气候以降温为主。从湿度变化上看, 北部、西北部的干旱区以及东部季风区的大部分地区气候为干或偏干状况,仅有少数记录,如长江下游、黄土高原中部偏南地区为“洪水”频发表征的湿度增加。总体上看,4.0 ka BP前后,中国气候似乎并未呈现 “南湿润北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 部分地区出现的湿度增加或土壤侵蚀加剧情况,或与4.0 ka BP前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变化引起季风降水的季节性分布差异加大有关。同时,中国北部、中原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文明在该时段的普遍衰退,则表明气候、环境变化是4.0 ka BP前后史前文明变迁的重要驱动力。

    • 甘肃靖远宝积山地区上三叠统南营儿群底部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层学意义

      2013, 59(2):267-273.

      摘要 (1778) HTML (17) PDF 5.27 M (23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前人研究认为,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向西延伸,越过六盘山盆地与河西走廊连通,其相关地层可以相互对比,但上述研究成果一直缺乏高精度、高可置信度的同位素地层年龄数据的支持。本文对靖远县宝积山地区南营儿群底部较厚的一层凝灰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研究,获得两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39.3±4.1Ma和244.1±3.8Ma。前者是继承锆石结晶年龄,而后者是该层凝灰岩的沉积年龄。通过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底部的凝灰岩沉积年龄对比,发现它们的沉积年龄在误差范围内相当一致。也就是说,可以用靖远宝积山南营儿群底部的凝灰岩及其延长组7段底部的凝灰岩,作为区域地层对比的标志层,这一研究成果为上述相关地层进行精确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黔东北西溪堡锰矿的沉淀形式与含锰层位中黄铁矿异常高δ34S值的成因

      2013, 59(2):274-286.

      摘要 (2342) HTML (21) PDF 2.26 M (33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笔者等对黔东北松桃县的西溪堡锰矿床中锰矿石进行了元素含量分析,对含锰层位中黄铁矿进行了S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锰矿石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Mn是以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锰碳酸岩是在成岩过程中转化而成。黄铁矿形态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指示黄铁矿形成于强还原、偏碱性的成岩环境。黄铁矿异常高的δ34S值反映了新元古代间冰期海洋深部低硫酸盐浓度和高的硫酸盐细菌还原速率,表明南华纪(成冰纪)大塘坡早期阶段深部海洋并没有被完全氧化。含锰层位中黄铁矿异常高的δ34S值存在两种可能的形成机制:① 在极低SO2-4浓度下,通过BSR即可产生δ34SCDT高达587‰的黄铁矿;② 海洋深部硫酸盐虽然具有很高的δ34S值,但却并没有高达58.7‰,δ34S CDT高达58.7‰的黄铁矿的形成是BSR和H2S与MnO2之间发生厌氧歧化氧化反应两个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即在水体中SO2-4浓度极低的情况下,硫酸盐和还原产物H2S之间硫同位素分馏达到最小,H2S的δ34S值接近母体硫酸盐,BSR产生的H2S被活性铁矿物固定形成的FeS与MnO2之间发生歧化氧化反应所产生的同位素动力学分馏效应使FeS相对硫酸盐富集34S。

    • 胜利油区牛庄洼陷沙河街组烃源岩和砂岩的协同成岩作用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2013, 59(2):287-299.

      摘要 (1493) HTML (22) PDF 6.35 M (2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含油气盆地中,烃源岩在成岩演化过程中排出的孔隙流体对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牛庄洼陷沙四上烃源岩、沙三下烃源岩及沙三段砂岩中成岩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牛18—牛20断层附近及其南侧井位中,砂岩胶结物以铁白云石、绿泥石和绿/蒙混层矿物为主,含有较高含量的Ca、Mg、Fe、Sr等元素,说明该成岩期的孔隙流体中富含Ca、Mg、Fe等元素,且盐度较高,这与沙四上烃源岩排出的孔隙流体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推测其成岩流体可能主要来自沙四上烃源岩。而在牛18—牛20断层北侧,砂岩胶结物以含铁方解石为主,绿泥石和绿/蒙混层矿物仅少量存在,可见沙四上烃源岩的影响有所减弱,而沙三下烃源岩的贡献明显增加,可以认为其成岩流体为沙四上和沙三下烃源岩的混源。

    •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柯坪塔格组下段勘探新发现及其启示

      2013, 59(2):300-314.

      摘要 (1621) HTML (16) PDF 20.18 M (17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据钻井及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奥陶纪末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其顶面遭受侵蚀下切,形成一个大型东西向的侵蚀谷。谷底多处零星分布了一套30m左右的玄武岩、凝灰岩。后期该侵蚀谷被志留系下统柯坪塔格组下段填平补齐。柯坪塔格组下段主要分布在塔中I号断裂带以北和塔北隆起之间,东西向展布,最大厚度约1000m,据其厚度和在古沉积斜坡的超覆特征,可分为北部缓坡带、中央深陷带和南部陡坡带三个古构造单元。柯坪塔格组下段早—中期物源受侵蚀谷充填控制主要来自塔东地区,晚期物源则主要来自塔北地区,I号断裂以南的塔中隆起没有提供物源。柯坪塔格组下段经历了从半深海泥到潮控三角洲的过渡型沉积环境,发育三角洲储层和低幅度构造,形成了良好的油气成藏区域。

    • 论古岩溶洞穴型储层三维地质建模——以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储层为例

      2013, 59(2):315-324.

      摘要 (1667) HTML (17) PDF 3.48 M (17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古岩溶洞穴型储层是一种后期改造形成的特殊碳酸盐岩储层,储层发育复杂,非均质性很强。开展洞穴型储层建模研究对该类储层的三维定量表征以及数值模拟、储量计算等后续工作有重要意义。在古岩溶洞穴型储层成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储层建模的几个关键环节开展了讨论,包括建模策略、模拟随机性控制方法以及数学方法等方面。并以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储层为例进行了实践应用,在地貌分区、岩溶分带的地质框架下,以井孔数据为基础,优选能够反映洞穴发育概率的波阻抗反演信息及相干信息作为模拟的井间约束条件,选取具有趋势的同位协同序贯指示模拟方法整合多类信息建立了洞穴型储层三维地质模型,并提出了研究区分块设置局部变差函数的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三维大地电磁测深在库车坳陷库车组岩性判别中的应用

      2013, 59(2):325-333.

      摘要 (1495) HTML (18) PDF 7.25 M (19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三维大地电磁测深(MT)资料用于沉积相分布的研究中,弥补了野外露头、测井和地震等传统识别和研究方法的不足。通过对三维MT资料进行去噪、编辑与平滑和静态位移校正等预处理和三维反演处理,使三维MT数据更加准确地反映研究地区岩石的电阻率。在野外露头观察和测井解释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岩芯或岩屑对电阻率进行标定,界定出库车组不同岩性的电阻率值范围,然后将三维MT剖面与相对应的地震剖面叠合,进行电震同平台解释,建立构造样式,最终在建立的地层格架内对沉积相分布特征进行精细的识别和研究,该方法在库车坳陷库车组沉积相识别及分布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解决了井间相带变化和地震相特征不明显带来的研究困难,对研究沉积相带分布和沉积相演化等基础石油地质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 湘中长安组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2013, 59(2):334-344.

      摘要 (2336) HTML (13) PDF 4.19 M (2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南方扬子板块是国际上新元古代冰期地层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冰期地层出露广泛,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对扬子地块东南缘湘中大乘山地区长安组二段底部的凝灰质板岩中所获得的碎屑锆石的U-Pb LA-ICP-MS同位素年代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长安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为831~720 Ma,少数为新元古早期1005~842 Ma,含有少量古元古—中元古的2500~1933 Ma的锆石。长安组较年轻的两组锆石加权年龄为769 Ma(2σ, n = 9, MSWD = 11.3)和828 Ma(2σ, n = 16, MSWD = 7.9),最小年龄720.2±12 Ma(206Pb/238U表面年龄)。长安组碎屑锆石的U-Pb年代学表明,该地层最早形成时代<770 Ma,那么长安冰期的启动年龄应不大于770 Ma。组成碎屑锆石年龄谱中最大碎屑锆石群体的年龄组构750~830Ma为华南在新元古代时期的生长和再造时代,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有关。古元古代2500~1933 Ma年龄信息在长安组碎屑锆石的出现,则暗示了湘中大乘山地区或扬子东南缘的一次地壳再造事件。

    • 北秦岭河南省南召县水洞岭铜锌矿形成机制

      2013, 59(2):345-354.

      摘要 (1450) HTML (16) PDF 3.03 M (19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河南省南召县水洞岭铜锌矿床位于北秦岭造山带,隶属于洞街—白石尖—水洞岭多金属成矿带。本文在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运用流体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法,依据流体包裹体特征和H—O—S—Pb同位素组成以及K/Ar年龄,探讨了矿床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主要以富液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介于98~354 ℃之间,盐度介于0.1%~19.99% NaCleq之间;激光拉曼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以H2O为主,含有少量CO2。H、O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水混合成因;矿石硫同位素δ34S V-CDT介于1.82‰~9.67‰之间,矿石铅同位素比值n(206Pb)/n(204Pb)、n(207Pb)/n(204Pb)和n(208Pb)/n(204Pb)分别介于17.341~17.930、15.490~15.573、37.266~37.960之间,具有变化范围窄,相对均一的特点,反映了成矿物质主要为幔源,由于成矿过程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可能混入部分地壳物质。黑云母和白云母K/Ar年龄分别为376.2±3.8 Ma和350.8±3.5 Ma,相当于晚古生代。以上研究表明,水洞岭铜锌矿床属于热液改造型矿床。

    • 豫西磨沟正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

      2013, 59(2):355-368.

      摘要 (2984) HTML (24) PDF 5.03 M (27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河南省东秦岭地区印支期岩浆活动产物零星出露,豫西外方山纸房—黄庄地区是其产地之一,本文对纸房—黄庄地区出露面积最大的磨沟正长岩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测试。磨沟正长岩的锆石206Pb/238U谐和年龄为245.5±8.0Ma(95%置信度,MSWD=2.6),记录了秦岭造山带印支期内早三叠世碱性岩浆活动事件。磨沟正长岩样品的εHf (t)值介于-31.89~-10.59之间,聚集于-31.89~-27.64和-21.02~-10.59两个区间内,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1937~3267Ma,集中于1937~2591Ma和3003~3267Ma两个年龄范围内。锆石Hf同位素特征表明磨沟正长岩是幔源碱性岩浆与壳源花岗质岩浆(片麻岩部分熔融)相混合的产物,与磨沟正长岩岩体中出现暗色微粒包体这一地质特征相吻合。磨沟正长岩形成于秦岭造山带的面接触碰撞时期,长期持续的碰撞效应使纸房—黄庄岩石圈厚度在垂向上显著增厚,其重力不稳定性加强,在印支早期发生局部小规模拆沉,与之伴有大规模的深部流体活动,暗示纸房—黄庄地区具有巨大成矿潜力,尤其是与正长岩岩体自身相关的稀有(Rb、Zr)、轻稀土元素及非水溶性钾矿资源。

    • 闽西南虎岗地区晚中生代花岗岩LA-MC-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2013, 59(2):369-381.

      摘要 (1893) HTML (17) PDF 6.02 M (24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福建虎岗地区灌洋和增坑二个岩体进行LA-MC-ICP-MS锆石U-Pb测年。增坑细粒二长花岗岩岩体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45.4±18.2~151.4土7.9 Ma,加权平均值为147.98± 0.86 Ma (可信度 95% ,MSWD=0.62)。灌洋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单颗粒锆石年龄为141.2土4.1~145.5土1.9Ma,加权平均值为143.0± 1.1Ma(可信度 95%,MSWD=0.41)。二岩体形成于挤压碰撞的构造环境,微量元素含量表明,岩浆分异作用较强,酸性程度较高,n(Al2O3)>n(CaO)+n(Na2O)+n(K2O),且有较高的Rb/Sr和Rb/Nb比值,低含量的Ni、Cr含量和右倾型的稀土元素模式,表明岩体岩浆起源于大陆地壳中沉积的源岩, 属于铝过饱和S型花岗岩。增坑和灌洋岩体形成年代都为晚侏罗世(燕山中晚期),且为铁铜多金属矿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

    • 东天山红石金矿床石英Rb-Sr同位素定年

      2013, 59(2):382-388.

      摘要 (1856) HTML (18) PDF 1.64 M (19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红石金矿床产于东天山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中,其成矿作用主要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前人通过金矿石绢云母Ar-Ar法将该矿床主成矿时代限定在254~259Ma之间,本文从讨论Rb-Sr法测年在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成矿时代研究中的可行性角度出发,对红石金矿主成矿期形成的金矿石进行石英流体包裹体Rb Sr法测年。Rb-Sr法测年得到等时线年龄为257±4Ma, n(87Sr)/n(86Sr) =0.70997±0.00016。该年龄位于红石金矿床254~259Ma的主成矿时代范围内,说明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测年对于解决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成矿时代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另外,红石金矿床与同一剪切带内的康古尔金矿在成矿时代、空间位置关系以及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均具有一致性,认为红石金矿与康古尔金矿属相同成矿事件的产物。通过分析红石金矿床成矿时代、韧性剪切带作用时代、右行走滑以及后期的冷却降温作用时代的关系,推测红石金矿床及其剪切带内所在的康古尔等金矿床成矿作用主因是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内晚期的右行走滑剪切变形及走滑作用后的快速抬升和缓慢冷却作用。从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成矿类型来看,属于早期韧性剪切变形,后期脆—韧性变形、成矿作用叠加这一类型。

    • 川中龙岗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混合沉积及其致密油勘探意义

      2013, 59(2):389-400.

      摘要 (12987) HTML (17) PDF 10.36 M (233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是川中地区的主力产油层之一,通常认为储集体为高能介壳滩相的“纯”灰岩。本文基于露头、岩芯、薄片、扫描电镜等观察,认为川中龙岗地区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一套典型的湖相混合沉积,包括狭义的混积岩和广义的混合层系。狭义混积岩成分以碳酸盐为主,由碳酸盐、陆源碎屑和泥质以不同比例混积而成,包括含砂泥质介壳灰岩、含泥砂质介壳灰岩、含介壳含泥钙质砂岩、含介壳含砂钙质泥页岩等岩石类型。广义混合层系主要为介壳灰岩、泥页岩、砂岩与狭义混积岩等构成的互为夹层或近等厚互层。混合沉积类型主要有间断混合、原地混合和相混合3种,分别受控于风暴作用、水动力条件和优势相。由于后期强烈的压实作用,原生孔隙消失殆尽,无论是较纯的介壳灰岩还是混合沉积都极为致密,其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溶蚀微孔、微裂隙和构造裂缝。除了“纯的”介壳灰岩外,由介壳和粉砂—泥质混积而成的泥质介壳灰岩和含介壳泥页岩由于微裂隙相对发育,部分物性好的层段也可以作为储层。上述结果和钻测成果暗示:临近烃源的低能介壳滩和介壳滩缘等混积相的粉砂—泥质介壳灰岩和含介壳泥页岩是一种广泛发育的潜在储集体,这对于致密油勘探而言尤为重要,应该引起重视,建议进行试点勘探。

    • 当前国际地质编图的一些动态

      2013, 59(2):592208-592216.

      摘要 (1550) HTML (18) PDF 1.31 M (17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库车盆地古近系蒸发岩中钾盐矿物研究进展

      2013, 59(2):592223-592224.

      摘要 (2262) HTML (17) PDF 1.70 M (14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最长寿地质学家崔克信先生辞世

      2013, 59(2):592266-592266.

      摘要 (1474) HTML (19) PDF 626.86 K (16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国与地质学有关主要期刊2011年度核心影响因子和核心总被引频次

      2013, 59(2):592368-592368.

      摘要 (1526) HTML (15) PDF 577.70 K (16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2013年59卷第2期目次[注:本网页在页码前加“592-”(第59卷第2期)是为了将这些“通讯资料”或“消息报道”专栏的文章集中列在“研究进展”等专栏论文之后]

      2013, 59(2):2222221.

      摘要 (1055) HTML (21) PDF 406.49 K (12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注:此页面上中英文摘要等内容显示近于纯文本,可能表达不清甚至有遗漏,请以全文PDF文件中的为准)

      2013, 59(2):2222222.

      摘要 (1094) HTML (21)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