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杜远生 , 黄虎 , 杨江海 , 黄宏伟 , 陶平 , 黄志强 , 胡丽沙 , 谢春霞
2013, 59(1):1-11.
摘要:晚古生代—中三叠世右江盆地是在夷平的南华加里东造山带基础上再生裂陷的大陆边缘盆地,该盆地的形成与金沙江—哀牢山古特提斯洋盆关系密切,是一个具有台地与台间海槽相间结构的大陆边缘裂谷盆地。右江盆地自早泥盆世埃姆斯晚期开始裂陷,到石炭纪盆地与越北地块之间出现一个与古特提斯洋相关的局限小洋盆或深海盆。至二叠纪,该洋盆开始向西南俯冲于越北地块之下,形成活动大陆边缘。早三叠世晚期以后,随着该洋盆的闭合和碰撞造山,在凭祥、那坡等地出现同碰撞型的火山活动,右江盆地也于中三叠世转变为以复理石为特征的前陆盆地。因此右江盆地经历了裂谷盆地(早泥盆世晚期—晚泥盆世)、被动大陆边缘(早石炭世—早三叠世)、前陆盆地(中三叠世)的构造演化阶段。
2013, 59(1):15-23.
摘要:米仓山—大巴山前缘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须四段)中广泛发育一套砾岩,根据野外剖面和钻井剖面研究,发现砾岩为一套冲积扇砾岩,分选较差,磨圆相对较好,厚度为0~70m并由北东向南西减薄。偏光显微镜鉴定发现须四段砾岩以硅质岩砾石为主, 含碳酸盐岩砾石、沉积石英岩砾石、(变)粉砂岩砾石及火山岩砾石,对火山岩砾石研究认为,南秦岭地区奥陶系—志留系火山岩为其母源。在结合硅质岩、(变)粉砂岩等砾石母源探讨后,认为须四段砾岩应来源于南秦岭地区,而砾石沉积时其母源区至少存在南华系—志留系地层。物源方向及母岩的确定可能对研究晚三叠世时期四川盆地演化、沉积环境及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有利油气储层展布等问题有重要意义。
2013, 59(1):24-40.
摘要:陆地系统是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因为缺少系统的陆相白垩纪地质记录,使得中国的陆相白垩纪地层得到了极大的关注。近十余年来,中国陆相白垩系地层学研究发展迅速,但是新的、系统的陆相白垩系地层对比成果一直缺位,这使得不同学者对中国陆相白垩系的认识存在偏差,造成诸多不必要的争论及不便。本文在收集整理前人白垩纪陆相地层对比成果的基础上,补充近十余年来火山岩年代地层学、古生物地层学及磁性地层学资料,对中国陆相白垩纪地层进行了重新对比,旨在为中国陆相白垩系研究提供系统的年代地层框架。
2013, 59(1):41-51.
摘要: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3Ma以来碎屑物质来源具多样性、复杂性和变化性。利用砂岩和异源生屑灰岩岩石学及泥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新统珠江组深水扇的物源。结果表明,珠江组砂岩岩屑主要为变质岩屑和火山岩屑,并含较多深成岩屑。阴极射线下,石英以发蓝紫色—褐色光为主,长石主要发亮蓝色光。异源生屑灰岩为陆坡钙屑碎屑流沉积,来自于神狐暗沙隆起中新统碳酸盐台地。泥岩∑REE与燕山褶皱带燕山期中酸性火山岩较接近,分配模式与上地壳基本一致,并与燕山中酸性火山岩和花岗岩较接近。渐新世末,南海运动使南海海盆第二次海底扩张,并使陆架坡折带由白云凹陷南侧跳跃到凹陷北侧。该构造事件在青藏高原邻近盆地和中国东部盆地都有反映,反映可能发生了青藏高原隆升事件,使珠江组物源向西拓展。珠江期虽然存在活跃的深水牵引流,但珠江组原始物质仍应源自古珠江携带的华南沿海燕山褶皱带的中酸性火山岩、花岗岩和内陆古老的沉积—变质岩。
邢光福 , 黄光昭 , 杨祝良 , 陈荣 , 余明刚 , 靳国栋 , 段政
2013, 59(1):52-62.
摘要:熔岩和火山碎屑岩是两类最主要的火山岩,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火山喷发方式和成岩过程,是火山岩分类命名中首先要注意区分的。囊状体具有与浆屑很相似的形态和结构,但对其研究还相当不足,易导致富含囊状体的流纹质—英安质熔岩与富含浆屑的熔结凝灰岩相混淆,产生熔岩与火山碎屑岩分类上的错误。本文首次介绍囊状体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与浆屑之区别。囊状体由矿物集合体(结晶内带)和外围脱玻体(脱玻外带)构成,因形态总体似囊状而得名,可呈条带状、透镜状,两端呈撕裂状或须状等,有时也呈斑块状消光和脱玻褪色体;它们是火山岩中微小的高温气相或液相长英质组份结晶、并释热诱发周围玻璃质脱玻形成的一种原生岩石结构。正确区分囊状体和浆屑对火山岩的分类命名及成因研究有重要作用,并避免火山碎屑岩的人为扩大化。
2013, 59(1):63-70.
摘要:根据实验条件及元素扩散作用理论分析, 本文认为Lee 等(1997) 和Cherniak 等( 2000)进行花岗岩锆石中U和Pb扩散系数实验得出的“锆石U Pb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900℃”结论只适用于解释源区岩石升温产生部分熔融形成花岗岩浆过程中存在残留锆石的情况, 而不表明从花岗岩浆晶出锆石的U Pb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850℃。对花岗岩体的523对锆石U Pb年龄(tZr)与全岩Rb Sr等时线年龄(tRb)差值Δt (Δt= tZr - tRb)进行的频数统计分析表明: ①Δt既有正值又有负值, Δt直方图呈正态分布(偏度系数CSK=-0205; 峰度系数CKU=5093); ②花岗岩体Δt值的分布不存在系统正(或负)偏差,而受偶然因素(实验误差)支配。这些锆石U Pb年龄和全岩Rb Sr等时线年龄进行的相关分析拟合出相关系数很高(R=0997), 回归系数接近l 的线性方程(tZr =0999775×tRb +006898Ma)。这表明花岗岩锆石U Pb定年结果与全岩Rb Sr等时线定年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不存在花岗岩锆石U Pb同位素年龄大于花岗岩全岩Rb Sr等时线年龄的规律。
2013, 59(1):71-82.
摘要:中国西南天山昭苏县东德沟地幔楔环境的斜长角闪岩与蛇纹岩接触带中发现了异剥钙榴岩。按异剥钙榴岩化程度,可将研究的岩石分为三种类型:斜长角闪岩、异剥钙榴岩化斜长角闪岩和异剥钙榴岩,它们的矿物组合分别为:角闪石+中长石+石英+榍石+磷灰石±次透辉石;角闪石+钙长石+透辉石+斜黝帘石+绿泥石±方解石;斜黝帘石+钙铝榴石+透辉石+绿泥石+方解石。异剥钙榴岩化岩石的矿物化学及主量元素特征反映出交代流体中富Ca、Al。与洋底变质环境和俯冲带中发生的异剥钙榴岩化作用相比,此处的异剥钙榴岩化岩石中的流体有限。质量平衡计算也表明斜长角闪岩在富Ca、Al 流体的交代下形成异剥钙榴岩,这一过程中,早期有Mg元素加入,而晚期异剥钙榴岩形成时,Mg 又大量流失。
2013, 59(1):83-96.
摘要:九曲二云母花岗岩与钨锡成矿关系密切,锆石SHRIMP U Pb和LA ICP MS U Pb测试结果分别为169±8Ma和1696±08Ma,属于中生代中侏罗世。九曲岩体的钾长石和白云母的Ar Ar坪年龄分别为10080± 076 Ma和1697± 12 Ma,反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041± 35 Ma和1704± 22 Ma,分别代表了钾长石和白云母的结晶年龄。九曲岩体具有两阶段的冷却速率,在早阶段其冷却曲线为近垂直于年龄轴的直线,晚阶段的冷却速度为290℃/Ma;在地球化学特征上总的特点是富硅、碱,贫钙、镁、钛、磷;DI介于9504~9557之间,反映了岩体经历了高程度分异演化作用;属于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配分模式呈稍向左倾的重稀土富集型,Eu强烈负异常,εNd(t)值介于-9.51~-10.12之间,计算的二阶段Nd模式年龄T2DM介于183~187Ga,推测其可能是由时代相当于元古宙的陆壳富泥质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的S型花岗岩类,较低的K/Rb值暗示了在演化过程中有挥发分流体参与并经历了较强的分异作用,是岩浆演化到晚期阶段的产物。
2013, 59(1):97-106.
摘要:国内外对诱发滑坡的降雨阈值的研究多采用统计方法对历史滑坡和降雨量数据进行相关分析,而在分析过程中很少按降雨入渗诱发模式的不同进行分类。实际上,降雨临界值与被触发的滑坡类型紧密相关,不同模式的降雨可以触发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滑坡,而不同类型的滑坡也“需要”不同的降雨临界值。本文以陕北黄土高原广泛发育的一种典型地质灾害—黄土滑塌作为研究对象,从定性分析降雨入渗的机理入手,探讨了不同入渗模式下雨水对滑塌的诱发作用,初步建立了缓慢下渗诱发型、下渗阻滞诱发型、下渗贯通诱发型三种降雨诱发黄土滑塌的模式。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陕西北部地区25个县(市、区)1960年~2008年发生的有准确日期记录的227个黄土滑塌和降雨数据进行分类,建立了不同降雨入渗诱发类型下的黄土滑塌降雨临界值或预警值。
柏明星 , Kurt M. REINICKE , 艾池 , 冯福平
2013, 59(1):107-112.
摘要:二氧化碳沿井筒渗漏是二氧化碳地质埋存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尤其是对于已经封堵的废弃井,由于获取井下的信息比较困难,因此评价废弃井的完整性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本文为评估二氧化碳沿废弃井渗漏提出了风险分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了三个主要步骤:渗漏方案的制定,定量模拟及结果分析。所制定的渗漏方案将通过数值模拟进行定量分析及评价。本文将阐述该评价方法的第一步骤:渗漏方案的制定。该步骤为渗漏的定量模拟提供了理论基础。该方法被广泛接受并现场应用于德国某大型二氧化碳存储及提高天然气采收率项目中。
2013, 59(1):113-121.
摘要:当前我国一系列大型地质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预报和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需求,使工程地质学面临综合理论创新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有关学者提出大成综合理论,从源头上综合了专家的多源知识,从理论上凝炼了工程地质学高度综合的特点。以大成综合理论为基础,作者提出将众多因素相互作用进行观察、判断和测试,建立关系矩阵并加以权重分析和活跃强度等运算,提出了表征工程地质多因素作用关系简便可行途径。其研究难点在于综合认识地质条件的原生、次生和工程作用下的变化。总结复杂地质条件下国内外地质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自然演化和工程扰动下岩体结构动态控制观(DDC)。结合工程场地规划和比选,以工程地质分区(EZI)、综合适宜性(CSI)、加固需求度(DRD)等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发展工程施工乃至运行扰动作用下的岩体结构控制论,更好地服务于地质工程与环境和谐的高层次决策目标。复杂地质条件下工程实践说明了DDC提出的科学合理性,以及解决复杂性问题的实用性。
2013, 59(1):129-136.
摘要:台湾岛位于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交界处,处在马尼拉海沟和琉球海沟两个方向相对的俯冲带的转换位置。由于从中新世以来吕宋岛弧与欧亚大陆斜向碰撞(弧陆碰撞)形成了今日台湾构造格局,特有的构造地质环境和正在进行中的块体增生使其成为地质学家的研究热点。针对吕宋岛弧海岸山脉段对弧陆碰撞的响应,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海岸山脉年代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和利吉混杂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海岸山脉的快速隆升和剥蚀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海岸山脉地质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在利吉混杂岩的形成机制、花东海盆洋壳性质和利用海岸山脉凝灰岩进行弧陆碰撞发展过程研究等几个方面。
2013, 59(1):137-148.
摘要:二叠纪两次生物灭绝事件一直是地质学家所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一次是地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晚二叠世乐平期末生物灭绝事件(Permian—Triassic boundary——PTB,约252 Ma),导致超过95%的海洋物种消失和全球生物化学圈紊乱;另一次是规模相对较小的中二叠世瓜德鲁普期末(end Guadalupian,Guadalupian—Lopingian boundary——GLB,约260 Ma)生物灭绝事件。尽管这两次生物灭绝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巧合的是,这两次生物灭绝事件在时间上分别与西伯利亚和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火山活动存在耦合关系。一般认为,火山活动导致生物灭绝主要机制是其产生大量挥发性气体和火山灰引发全球性环境气候急剧恶化的结果。本文回顾近年围绕大火成岩省与这两次生物灭绝耦合关系这一科学问题展开大火成岩省相关地质过程释放挥发性气体量化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总结分析一些现阶段仍然存在争议的问题和提出对峨眉山大火成岩省进一步工作的一些建议。
张玉光 , 胡松梅 , 邵晶 , 李志恒 , 刘迪 , 杨亚长
2013, 59(1):149-158.
摘要:近2~3年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科研人员再次对蓝田县的新街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经过清理整理,发现于新街遗址灰坑、探沟和探方中的全新世鸟类骨骼共70件。鸟类化石均为分散保存骨骼,但此次发现的鸟类骨骼保存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态也较完好,是国内全新世鸟类化石发现记录所罕见的。本文记述了对这批鸟类化石开展形态解剖学的鉴定,并系统完成分类学研究的成果,新街遗址中总计鸟类所属8目、8科、8属,共9种,其中以水生鸟类居多。此外,根据鸟类的生存习性及鸟类骨骼上残存的人工痕迹,还针对新街遗址全新世时期的环境和古人类的生活行为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和推理,为新街遗址在传统考古学研究的基础上提供了全新的科学信息和有益的补充。
2013, 59(1):165-174.
摘要:三门峡市高庙石英闪长玢岩的激光探针等离子质谱(LA ICP MS)锆石U Pb同位素年代测定获得了135Ma的年龄,与华北地块南缘早白垩世岩石圈伸展和减薄事件的时间一致。高庙岩体中继承锆石的形成年龄为2768Ma,该年龄和模式年龄均与华北克拉通早期地壳演化的峰期时间一致。石英闪长玢岩的SiO2含量为6293%~6554%,铝指数A/CNK=090~103,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系列。富钠(Na2O/K2O=129~146)、镁指数偏低(Mg#=335~424<45),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系。岩石稀土含量∑REE=19709×10-6~23441×10-6(平均21600×10-6),轻重稀土明显分异\[(La/Yb)N =1586~2055\],基本不显示铕异常(δEu=096~102)。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K等和轻稀土,高Sr/Y值(Sr/Y=4199~5671),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重稀土和Y等。该石英闪长玢岩具有较低的n(143Nd)/n(144Nd)(t)值(05116)和较高的n(87Sr)/n86Sr)(t)值(07080),εNd(t)=-1908, εSr(t)=4989,TDM=215Ga。岩石的地球化学特点反映岩体由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综合分析认为,高庙石英闪长玢岩源自加厚的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作用,是华北克拉通的岩石圈在早白垩世减薄和破坏作用的产物,华北克拉通早白垩世期间的岩石圈减薄和破坏作用影响到了华北克拉通中—南部一带。
2013, 59(1):175-181.
摘要:内蒙古兴和县曹四夭矿床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北方找到的最大规模钼矿床,钼的资源量超过200万吨。考虑到大规模地质勘查工作仍在进行中,金属资源量和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为了进一步查明曹四夭矿床的形成时间,对主要钼矿体4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 Os同位素分析,所获同位素年龄值分别为1319±23Ma、1312±23Ma、1297±20Ma和1286±24Ma,平均值为1304±24Ma,与花岗斑岩体锆石U Pb年龄(134~131 Ma)相近。根据岩(矿)体同位素年龄数据,并且结合辉钼矿呈浸染状和团块状分布于花岗斑岩株中,并且与部分硫化物呈共生结构关系的地质事实,可以推测曹四夭矿区含矿花岗斑岩株及有关钼矿床的形成时间均为早白垩世,属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曹四夭钼矿床形成时代的厘定对于提高该矿床的理论研究水平和指导隐伏金属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均具有重要意义。
2013, 59(1):183-192.
摘要:应用微量元素方法进行油气地球化学勘探,国内外学者已进行过大量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对于油气田上方地表土壤中产生的微量元素分布异常的原因,主要有“电场作用理论”和“烃类垂向微运移理论”两种理论假说。大量实践证明,地下数百米,甚至几千米的微量元素能够近乎垂直地迁移至地表,在油气藏正上方生成某种晕状异常。地球化学晕的宽度接近下伏油气藏在地表的投影宽度。因此,可以根据油气田上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分析油气分布规律和进行含油气远景评价。通过对大庆喇嘛甸油田B层土壤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铀(U)、锶(Sr)两种元素可以作为油气的指示元素。油田上方土壤中铀元素含量一般呈现微弱的低值异常,而在油田边缘出现高值异常。锶元素在油田上方土壤中表现为高值异常。根据地表土壤中元素的分布异常,可以确定油藏边界位置,为油气勘探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姚晓峰 , 唐菊兴 , 李志军 , 邓世林 , 丁帅 , 胡正华 , 张志
2013, 59(1):193-200.
摘要:尕尔穷矿床为近几年在班公湖—怒江带西段取得找矿新突破的产于斑岩—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和构造破碎带中的铜金(铁)矿床,该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缘的措勤—申扎火山岩浆弧中。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拟解决前人资料中成岩与成矿相差22Ma以上的疑惑,重新厘定矿床的形成时限。在详细了解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矽卡岩型铜金矿的成矿母岩为石英闪长岩,利用LA ICP MS锆石U Pb手段对石英闪长岩进行定年。阴极发光(CL)图像显示锆石振荡环带清晰,长轴和短轴之比在15∶1~4∶1之间。锆石上15个有效测点给出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71±04Ma(MSWD= 088),代表石英闪长岩的结晶年龄,结合矿石中辉钼矿Re Os同位素年龄(8687±050 Ma),显示矿床由岩体侵位结晶至矿质沉淀经历了1Ma左右的演化时间。矿床可能形成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关闭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和南羌塘—三江复合板片的弧—陆碰撞阶段。
2013, 59(1):591-I-591-VII.
摘要:
2013, 59(1):591-040-591-070.
摘要:
2013, 59(1):591-082-591-096.
摘要:
2013, 59(1):591-121-591-121.
摘要:
2013, 59(1):591-182-591-182.
摘要:
2013, 59(1):591-192-591-192.
摘要:
2013, 59(1):591-VII-591-VIII.
摘要: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