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常洪伦 , 巩恩普 , 陈晓红 , 杨大勇 , 关长庆 , 张永利 , 韩炜忠
2011, 57(1):1-8.
摘要:黔南紫云地区发育了全球罕见的晚石炭世后生动物格架礁。主要的造礁生物——Formitchevella,Ivanovia cf. manchurica、叶状藻和“未名造礁生物”与附礁生物一起各自构成了不同的造礁生物群落,群落内部的生物存在着空间竞争和共栖,而群落之间还有替代的关系。种内竞争使Formitchevella个体不断生长,且有时为避免与相邻个体的空间竞争而发生弯曲。在种间竞争方面,“未名造礁生物”以缠绕和接触的方式与Ivanovia cf. manchurica之间存在着直接主动的空间竞争;Formitchevella与Ivanovia cf. manchurica则保持着均势的相持平衡型竞争;叶状藻还可以以个体数量的优势在空间竞争上压倒了珊瑚。叶状藻与腕足类之间为一类特殊的共栖关系,二者互惠互利,在生存空间上存在一定的竞争。在扁平村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Formitchevella群落与其下部群落的更替为建造晚石炭世大型珊瑚礁奠定了条件。
2011, 57(1):9-15.
摘要:利用分子钟对麻黄属起源时间的估测和基于带有生殖特征的大化石标定的最小起源时间有很大的差距,分子钟估测麻黄属起源于古近纪的渐新世,而大化石则标定麻黄属起源不晚于早白垩世巴列姆期。麻黄属化石和分子钟结果之间的冲突至少有三种不同的解释:即古近纪瓶颈、古老支系缓慢绝灭和频繁的基因交流减缓了分子进化速率。本文的分析表明古老支系缓慢绝灭、频繁的基因交流以及rbc L基因不稳定的进化速率一起可以解释分子钟和化石证据之间的冲突。麻黄属现代类型不足以重建该属的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过程。
2011, 57(1):16-23.
摘要: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蓬莱坝剖面是研究寒武系地层的典型剖面,而迄今未有第二统—第三统界线处碳同位素演化研究。本研究对该剖面第二统吾松格尔组—第三统沙依里克组过渡区碳酸盐岩进行系统取样,分析了18件样品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δ13C(VPDB)和δ18O(VPDB)值分别分布于-4.2‰~0.8‰之间和-7.4‰~ -3.8‰之间,二者之间相关性不明显,并且δ13C值在第二统与第三统界线处呈现明显的负漂移,可达-4.2‰。因此,δ13C值负漂移未受成岩作用影响,真实反映了原始海水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可与北美、西伯利亚、华南以及华北地区的ROECE地质事件对比,具有全球意义。鉴于ROECE(Redlichiid—Olenellid Extinction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事件约发生在509 Ma,所以本研究为区域地层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绝对年龄数据,弥补了传统年代学研究方面的不足。此外,这是ROECE事件在塔里木盆地的首次报道,对寒武系地层划分以及全球对比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2011, 57(1):24-35.
摘要:贵州中部清镇、修文、开阳等地石炭系铝土矿底部的铁矿被称为“清镇式铁矿”,铁矿层被认为是湖泊沉积产物。笔者等对其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发现,清镇林歹、卫城和龙里长冲等地“清镇式铁矿”的铁质岩主要由赤铁矿、菱铁矿组成; 在清镇含铁岩系中稀土元素具有较高的富集,ΣREE75.71×10-6~859.45×10-6, 铁质岩中Zr、Ga、Ge、Sc、Ti元素富集,其中金属Sc含量在20×10-6左右,具有开发利用价值。铁质岩的Sr/Ba值均大于1,Th/U值在2~7之间,与二叠系山西式铁矿类似,表明铁质岩沉积受到海水的影响,是潟湖环境下沉积的产物。稀土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和Ce弱负异常。清镇式铁矿菱铁矿δ13CPDB为-3.21‰~-7.24‰,比其他沉积型、沉积变质型铁矿低。
2011, 57(1):36-44.
摘要:西准噶尔达尔布特蛇绿杂岩中的蛇纹岩,表现为低TiO2、Al2O3、CaO和全碱,富MgO、Mg#值高,稀土总量(∑REE)低、LREE富集、稀土配分曲线呈“凹”型或“U”型,是原始地幔发生部分熔融的亏损地幔岩。辉长岩、玄武岩特征为稀土总量(∑REE)较低、轻稀土(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不分异,类似于NMORB; 同时不同程度地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等。表明该蛇绿杂岩是较为典型的消减带(SSZ)型蛇绿岩,结合新获得的391±6Ma的同位素年龄分析,在中泥盆世, 西准噶尔主洋盆已开始消减,大陆板块已开始汇聚。
瞿泓滢 , 裴荣富 , 王浩琳 , 李进文 , 王永磊 , 梅燕雄
2011, 57(1):50-62.
摘要:本文以凤凰山矽卡岩型铜矿床为例,通过对成矿流体特征研究以及碳、氢、氧、硫、铅同位素分析,探讨成矿流体性质、成矿流体来源以及成矿物质来源。凤凰山铜矿床透辉石、石榴子石、石英和方解石中普遍发育流体包裹体,其类型为液体包裹体、气体包裹体和H2O—CO2三相包裹体。气液固相成分的激光拉曼探针分析,流体包裹体液相以H2O为主,气相以为CO2、H2O、N2、CH4为主。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显示成矿流体演化经历了的3个不同阶段,反应了成矿流体从高温度、高盐度向低温度、低盐度的持续演化过程,与成矿作用阶段基本对应,降温、流体沸腾是导致流体中巨量铜元素卸载的主要因素。石英和方解石中的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热液为主,成矿晚期混有少量大气降水。黄铁矿中的硫同位素(1.8‰~2.9‰)具有幔源硫的特征。方铅矿中的铅同位素具有岩浆热液特征,表明凤凰山铜矿床中成矿元素来自上地幔。
李响 , 蔡元峰 , 胡修棉 , 黄志诚 , 王建刚 , 耿建华
2011, 57(1):63-72.
摘要:海绿石是海相沉积的指相矿物,通常形成于海进系列,与低的沉积物供应速率有关。本文利用岩相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并运用X射线粉晶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电子探针微分析(EPMA)等技术,对藏西南札达县波林地区夏拉剖面中的海绿石砂岩和含海绿石灰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上述分析表明砂岩和灰岩中的海绿石均为高演化的海绿石,砂岩中的海绿石为原地海绿石,而灰岩中的海绿石则源于下伏砂岩。通过沉积环境分析和区域地层对比,笔者等认为札达地区砂岩中海绿石的出现可能与Albian晚期印度大陆从澳大利亚—南极大陆的彻底裂解而造成的该地区的海进有关。持续的海进过程导致了该地区高演化的海绿石的形成。
2011, 57(1):73-80.
摘要:通过对吐鲁番—哈密盆地十红滩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容矿层样品采集和稀土元素测试、研究,分析认为该矿床容矿层的原岩类型主要为花岗岩,主要来自于南部蚀源区觉罗塔格山,其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为低温成岩成矿作用的产物,进一步证明该砂岩型铀矿床形成于低温条件下。不同地球化学环境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趋势显示,在层间氧化作用过程中发生了稀土元素的富集和分馏作用,氧化作用越强,越富集轻稀土元素,稀土元素分馏作用越强,喻示着水解作用愈强,铀的氧化迁移作用愈剧烈。在氧化还原过渡带,伴随着铀矿化的形成则发生了重稀土元素的富集作用,铀与重稀土元素表现出相近的地球化学性质,二者沉淀均与碳酸盐络合物的离解有关。
2011, 57(1):80-80.
摘要:
2011, 57(1):81-86.
摘要:利用舟山北部海域2009年完成的高分辨率单道地震测量成果,结合前人调查资料和邻近的上海长江三角洲陆地地区水文地质资料,对地震资料进行了解译和综合分析研究,查明了海底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分布规律,初步圈定了早更新世时期的长江古河道和钱塘江古河道位置。结果揭示在调查区西部钱塘江口北侧、嵊泗列岛和“嵊泗二井”以北、嵊泗东北部海域第四纪松散层发育,所圈定的早更新世古河道分布区可能是海底淡水资源丰富区,为舟山北部海域海底淡水资源进一步调查指明了方向,为海底淡水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1, 57(1):86-88.
摘要:
2011, 57(1):89-100.
摘要:在系统分析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断裂系统及其演化的基础上,研究了断裂演化对油气运聚条件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贝尔凹陷发育的断裂主要有4种类型:早期伸展断裂、中期张扭断裂、早期伸展中期张扭长期活动断裂和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晚期反转长期活动断裂。可划分出3套断裂系统:早期伸展断裂系统、中期张扭断裂系统和晚期反转断裂系统。断裂的活动主要有3期:铜钵庙组—南屯组末期在NW—SE向引张应力场作用下发生伸展变形形成早期伸展断裂系统;伊敏组二、三段沉积时期在近EW向拉张应力场作用下发生纯剪切变形形成中期张扭断裂系统;伊敏组末期—青元岗组沉积在近EW向弱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发生收缩变形形成晚期反转断裂系统。断裂的形成演化控制圈闭的形成时期、发育类型及展布方位。长期活动的断裂是贝尔凹陷主要的油源断层类型,围绕富烃洼陷发育受油源断层控制的基底断块圈闭和断陷构造层的掀斜断块圈闭及正牵引断块圈闭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目标区。
2011, 57(1):100-100.
摘要:
2011, 57(1):101-108.
摘要:尚家油田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原油主要来自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是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经T2源断裂向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倒灌”运移后,再在浮力作用下沿断裂配合的砂体连通侧向运移的结果。针对尚家油田扶余、杨大城子油层油水分布关系复杂,油成藏运移过程中主要受活动性断裂控制的特点,将尚家地区断裂在源岩的大量生排烃期划分出继承性活动断裂和未发生活动的遮挡断裂,并建立活动性断裂控制断裂两盘储层砂岩对接侧向输导油的运移模式。揭示出活动性断裂控制断裂两盘砂岩对接控制油侧向运移至尚家油田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各断块中,运移过程中遇到遮挡断层圈闭或是断层岩性圈闭油会在其中聚集成藏,运移过程停止,这种运移模式使得油在构造高部位分布具有复杂性和随机性,且这些特性随着油源区的远离而加剧,而扩大了油在纵向上的分布层位,油在靠近油源区的断块的上部层位注入并聚集起来,为正常的上油下水的油水系统,而远离油源区的断块下部层位也可富集油气,可出现两套或是多套的油水系统,油水分布复杂;而远离油源区的圈闭油气聚集时期早于靠近油源区的圈闭油气聚集时期,同一断块上部层位油气的聚集时期早于下部层位油气的聚集时期。
2011, 57(1):109-117.
摘要:碳酸盐岩上覆红土的形成模式是一个争议的问题,尤其是形成该红土的物质来源争议最大。本文对贵州中部平坝剖面进行了铅同位素的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全岩样品的Pb同位素组成显示是以长石矿物为主的“普通铅”,下伏三叠纪白云岩样品的n(206Pb)/n(204Pb)为19.29,风化剖面全土样品的n(206Pb)/n(204Pb)约为19.04~20.56,它们与平均陆壳、区域人为背景和气溶胶有较大的差别。Pb同位素在n(208Pb)—n(206Pb)与n(207Pb)—n(206Pb)空间上均落在一条较好的混合组合线上,显示为碳酸盐岩和硅质组分的混合,指示剖面为原位化学风化的结果,同时研究表明含磷矿物风化剖面是剖面铅同位素演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另外土壤样品的铅浓度和同位素比值与本区潜在的物源中的浓度相差较大,特别是远大于同时代的黄土和现代沉积物,也表明这些潜在的物源可能并不是形成该土壤剖面的真正物源。
平亚敏 , 杨桂芳 , 张绪教 , 田明中 , 陈安泽 , 葛之亮 , 倪志云 , 杨振
2011, 57(1):118-124.
摘要:张家界以其独特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闻名于世,一直是地貌学家、地质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但关于其形成年代问题尚显薄弱,一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对索溪流域不同层状地貌进行了地貌学、沉积学和年代学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索溪河谷普遍发育三级阶地,T4很少发育,主要表现为河流两侧位置较高的古宽谷或剥蚀面。岩溶洞穴黄龙洞从上往下可分为4层,最高层发现的砾石层表明,该砾石为外源砂岩,至少形成于中更新世暖湿环境下。张家界砂岩峰林可明显分为四个主要层次,与索溪中下游的河流阶地、黄龙洞穴在地貌形态上具有良好的对比关系,据此可推断张家界砂岩峰林最早形成于中更新世。这种青年到壮年期地貌,总体上相对稳定。在今后的地质公园建设中,应注意旅游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与保护工作,采取科学有序的方式进行开发,并要做好地貌景观资源的科学保护工作。
2011, 57(1):125-132.
摘要:江西及广东北缘呈近EW向展布的峡江—广丰火山岩带和三南(全南、定南、龙南)—寻乌火山岩带,是我国东南部中生代以高钾钙碱性长英质火山岩为主体的火山岩带的组成部分。峡江—广丰火山岩带的石溪盆地、三南—寻乌火山岩带的三百山盆地和大长沙盆地出露少量粗面岩,粗面岩所含锆石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Th/U比值高,属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石溪、三百山和大长沙粗面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1370± 094Ma、1416±096Ma和1354 ±150 Ma,根据国际地层表,属早白垩世早期。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大规模高钾钙碱性长英质火山活动发生在早白垩世早期,江西及广东北缘绢英岩型铀矿也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120~140Ma),石溪、三百山和大长沙早白垩早期粗面岩地质时代的厘定,说明高钾钙碱性长英质火山活动与幔源岩浆活动有关、绢英岩型铀矿化与碱性岩浆活动合拍。粗面岩的地质时代与钙碱性长英质火山岩和碱交代型铀矿化的地质时代一致,为钙碱性长英质火山岩的成因与幔源岩浆活动有关提供了岩石学证据,也为绢英岩型铀矿化的成因可能与幔源流体活动有关提供了旁证。
2011, 57(1):133-140.
摘要:桂西—滇东南区域植被覆盖茂盛,高覆盖的植被遥感信息相对于地质遥感信息而言是一个很强的干扰。本文以桂西—滇东南的锰矿化信息较为丰富、植被覆盖度高的下雷—大新区域TM遥感影像为例,利用基于主成分变换的铁染遥感异常信息、羟基异常信息和泥岩碳酸岩异常遥感信息提取,以及基于SAM和实地地物光谱测量的基础上提取的氧化锰露头的遥感信息,研究结果与已知锰矿化信息的空间分布区域有较高的吻合度。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对于遥感找锰矿的宏观靶区框选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011, 57(1):141-146.
摘要:油气微生物勘探(MPOG)成本低廉、简便快速、多解性小,根据它可检测微生物异常区,可以评价和预测下伏油气藏的存在和性质,能适用于大庆升平油田。笔者等在大庆升平油田内,以微生物异常为基础,结合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钻井和测井等资料,对微生物异常区域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圈定了一个明显的异常区。通过升平油田微生物异常区与邻区的异常对比,对升平油田的油气远景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在以微生物异常为主要前提下,结合区内断层、地质特征以及整体部署,共建议了2口控制评价井,并经过钻井实践所证实,2口井的含油气性与微生物异常预测结果均吻合。依据微生物勘探结果,为升平油田新增了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充分显示了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的巨大应用前景。
2011, 57(1):147-152.
摘要:本文建立了一套基于利用高分辨率偏光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获取流体包裹体气液比的方法。通过高分辨率显微镜自身刻度,获取不同深度平面包裹体的图像,应用绘图软件勾画包裹体和气泡边界,获取不同深度切片上包裹体和气泡的面积,① 把不同切片看做短柱体,用面积与切片步长相乘,累加获得包裹体和气泡的体积,计算包裹体的气液比;② 拟合面积与深度的函数,积分计算包裹体和气泡的体积,从而求取包裹体气液比。此方法不仅能够计算发荧光的烃类包裹体气液比,还能够计算含烃盐水包裹体、盐水包裹体和H2O—CH4包裹体等不发荧光的包裹体气液比,同时,也能够进行包裹体气液比的原位分析。此方法成本低,所需设备相对简单,利于普及应用,有助于流体包裹体热力学模拟的发展。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