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徐丽 , 张兴辽 , 吕君昌 , 贾松海 , 潘泽成 , 秦爽 , 朱红卫 , 曾光艳
2010, 56(6):761-768.
摘要:在河南省汝阳盆地原划分的古近系始新统“蟒川组”中新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这个动物群主要以植食性的巨型、大型蜥脚类恐龙为主,兼有鸭嘴龙类及肉食性小型兽脚类、大型肉食龙类为辅的恐龙动物群,经初步研究确认至少有10种以上新属种恐龙,还有大量的恐龙蛋壳、龟鳖类、双壳类、植物类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被称为“汝阳巨型蜥脚类恐龙动物群”。该动物群代表了我国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早期的恐龙动物群,其分异程度也比以前想象的高得多。而轮藻、介形虫和孢粉等微体化石组合特征、地层叠合关系和区域对比等综合分析,更多显示了汝阳盆地赋存恐龙化石的地层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晚期的特征。无疑,汝阳盆地原划分为始新世的“陈宅沟组”、“蟒川组”应为白垩纪,至于是早白垩世中晚期或是晚白垩世早期,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才能确定。
2010, 56(6):769-780.
摘要:在 P—T界线生物大灭绝事件以后的早三叠世早期,上扬子地区广泛沉积了低能环境纹层状微晶灰岩、灰质页岩或条带状灰岩沉积,代表了 P—T事件之后早三叠世最早期上扬子地区所处的古特提斯海海洋循环的近乎停滞;该套低能环境静水沉积广泛见于江油、广元、旺苍、重庆等地剖面中。上覆于停滞海洋沉积之上的是角砾状灰岩、扁平砾石灰岩、丘状交错层理颗粒灰岩、沙纹层理粉砂岩等和风暴作用有关的动荡水沉积;低能环境沉积与动荡海水沉积之间常见冲刷、侵蚀界面,这都反映了上扬子地区从停滞海洋到动荡海洋的地质记录。川西北地区角砾状灰岩分布面积大、成因特殊,而扁平砾石灰岩是早三叠世典型的与风暴作用有关的错时相灰岩。沉积岩石显示的 从静水条件到与风暴有关的动荡水条件的环境变化,预示着早三叠世早期生物大灭绝以后不同寻常的古海洋和古气候变化。P—T生物大灭绝可能对早三叠世早期古气候和大气循环起到了显著作用,P—T事件后生物对整个地球系统的调节作用减弱,地球系统向极端情况发展的趋势将得不到有效制约,全球古环境与古气候可能因此变得极端恶劣。
2010, 56(6):781-791.
摘要:基于区域TM遥感影像资料解译和野外构造地貌调查以及晚第四纪沉积物光释光测年分析,论述了青藏高原东缘复杂地貌边界带晚第四纪伸展构造及其构造地貌特征。结果显示,伸展构造主要见于下列几个构造带:沿南北走向的安宁河谷地、大凉山构造带、若尔盖盆地、岷江断裂带等。其典型的地貌特征表现为充填晚第四纪沉积物的狭窄河谷。根据盆地沉积物的地层时代和年龄推断,正断作用主要发生在中更新世时期,大约起始于早更新世末期(12~09 Ma),结束于中更新世晚期(100~200 ka)。晚更新世以来,构造体制转化为走滑—逆冲机制。青藏东缘中更新世伸展构造作用可能与该地貌边界带晚新生代造山后的高原垮塌有关。
骆金诚 , 赖绍聪 , 秦江锋 , 李海波 , 李学军 , 臧文娟
2010, 56(6):792-800.
摘要:本文对出露于佛坪穹窿东部宁陕地区的胭脂坝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讨论了胭脂坝岩体的岩石成因、成岩物质来源及其地质意义。岩体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胭脂坝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200Ma±4Ma。该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富硅(70.09%~73.35%)、富碱(Na2O+K2O=749%~859%),A/CNK=1.01~1.08,里特曼指数(σ=2.07~2.62),钾大于钠(K2O/Na2.O=1.12~1.39)和高CaO/Na2O值(>0.3),微量元素主要富集Rb、Th、U、K,亏损Nb、Ta、Sr、Ba、P和Ti,稀土总量129.98×10-6~18997×10-6,轻稀土富集\[LREE/HREE=8.00~10.73,(La/Yb)N=8.62~15.68\],Eu亏损明显(δEu=0.41~0.50)。这些特征表明,胭脂坝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为准铝—弱过铝质壳源S型花岗岩。结合对区域地质背景的全面分析表明,可能是印支运动晚期的造山作用造成本区地壳加厚,之后在伸展—减薄的背景下,中部地壳深度的变质砂屑质岩石,通过黑云母脱水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的产物。
翟德高 , 王建平 , 刘家军 , 张红雨 , 要梅娟 , 杨宗锋 , 常兆山
2010, 56(6):801-809.
摘要:自然界中铁氧化物的主要存在形式为赤铁矿和磁铁矿,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变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磁铁矿和赤铁矿之间的相互转变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反应的发生与一定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密切相关。然而,近年来一个铁氧化物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机制被提出,这种非氧化还原反应机制对于认识和了解复杂的成矿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自然界中铁氧化物之间的相互交代结构,对BIF研究和实验学两方面的证据进行了综述,认为这种非氧化还原反应可能存在于很多不同类型的成矿作用过程之中。这种赤铁矿和磁铁矿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一方面,仅靠地质作用过程中出现磁铁矿或赤铁矿现象不一定就能判别其形成流体的氧化还原状态;另一方面,它可以为勘探含后生赤铁矿的铁矿床提供新的找矿思路,进一步指导深埋在古风化面以下铁矿体的寻找。
彭建堂 , 张东亮 , 胡瑞忠 , 吴梦君 , 柳小明 , 漆亮 , 虞有光
2010, 56(6):810-819.
摘要:位于湘西雪峰山中段的渣滓溪钨锑矿床是我国典型的脉状充填型锑矿床。本文利用高精度的LAICPMS对该矿床中白钨矿的稀土元素进行了原位分析。研究表明,渣滓溪白钨矿中的稀土元素分布存在强烈的不均一性:不同白钨矿颗粒、甚至同一颗粒不同部位,其稀土元素含量和配分模式,均可相差很大。该矿床白钨矿中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大体可分为MREE富集型、MREE亏损型和REE平坦型三种;这三种配分模式既可独立存在、也可分布于同一薄片中,甚至于同一矿物颗粒中。上述3种REE配分模式在同一白钨矿颗粒中的存在,可能揭示了成矿热液体系一个完整的动力学演化过程:早期热液中MREE优先进入白钨矿晶体;这种富MREE白钨矿的沉淀,会明显改变成矿流体中的稀土元素组成,形成一种贫MREE的流体;这种经演化而贫MREE的流体导致晚期沉淀的白钨矿MREE亏损,而LREE和HREE相对富集。本研究表明,传统利用块样分析稀土元素的做法需谨慎小心,以免得到一些错误的信息和结论。
王彦斌 , 王登红 , 韩娟 , 雷泽恒 , 陈郑辉 , 屈文俊 , 许以明 , 资柏忠 , 王清利
2010, 56(6):820-830.
摘要:湖南汝城高坳背钨—钼矿床是湘南地区近年发现的远景规模达大型或超大型的黑钨矿石英脉型热液钨—钼矿床,然而对该矿床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和钨—钼成矿年龄还缺乏研究。本文利用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定年方法对该矿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年龄测定, 获得其侵位年龄为2221±2.0 Ma,其中还发现其锆石内核含古元古代—新太古代的继承锆石。晚三叠世年龄的锆石具低的εHf(t)值(-4.7~-10.9)和1.6~2.0 Ga的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表明它们的岩浆源区主要以华南古元古代基底物质或者更古老的基底物质改造而成。古元古代—新太古代继承锆石中正的εHf(t)值(4.3~8.5)的存在,暗示形成这些古老继承锆石的初始物质中有幔源物质的加入。利用辉钼矿ReOs 等时线法,获得该矿的成矿年龄为157.3±6.6 Ma (n= 5, MSWD = 0.11)。高坳背钨—钼矿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年龄、Hf同位素资料和钨钼矿成矿年龄表明, 花岗岩中存在古老地壳的残留锆石,说明花岗岩的物质来源可能与华南古老的陆壳基底有关,钨钼矿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成岩时代为晚三叠世,而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推测该矿深部有晚侏罗世的花岗岩存在。这些新的同位素年龄资料为研究华南同类矿床的形成演化与指导区域找矿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依据。
袁玉松 , 孙冬胜 , 周雁 , 李双建 , 汪新伟 , 张荣强 , 沃玉进 , 郑和荣
2010, 56(6):831-837.
摘要:采用重建烃源岩生烃史(“源”)和泥质盖层排替压力演化史(“盖”)的方法,研究源—盖动态匹配关系,以确定泥质盖层封闭动态有效性。针对川东南地区丁山1井泥质盖层封闭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川东南地区寒武系泥质盖层不仅封闭性能形成时间早(早于震旦系烃源岩生烃时间),而且排替压力大(最大排替压力高达26 MPa),封闭能力强,具备封闭超高压气藏的能力,“源—盖”匹配关系好,对下伏烃源岩具备有效封盖作用;志留系泥质盖层虽然现今排替压力较大,但封闭性形成时间晚于下伏寒武系烃源岩生烃时间,“源—盖”匹配关系不理想,有效封闭性较差;二叠系和三叠系泥质盖层封闭性形成时间分别早于志留系和二叠系烃源岩的生烃时间,具备有效封闭能力,且最大排替压力都大于10 MPa,可封闭高压气藏。
钟建华 , 孔凡亮 , 李阳 , 袁向春 , 高玉飞 , 梁刚 , 艾合买提江·阿不都热和曼 , 陈鑫 , 牛永斌 , 王培俊
2010, 56(6):841-850.
摘要:塔里木盆地是我国的重要油气勘探区和产区,但是到目前为止,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系统还认识不足,因而严重地影响了塔河油田的勘探开发。通过研究发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中的裂缝系统非常复杂,主要有两类裂缝:一种是构造裂缝;另一种是缝合线。前人认为前者重要,而忽略后者;而笔者等认为后者比前者更加重要。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中的缝合线非常发育,其频度是与石油成藏有一定关系的非构造裂缝所能及。 根据缝合线与层面的关系,可以将塔河油田的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中的缝合线 分为三种:顺层缝合线、倾斜缝合线和竖直缝合线。这三种缝合线彼此交织成复杂的网络系统,构成了储层内部油气运移的最初级良好通道,同时与裂缝一起构成了有效的油气运移通道和压裂的弱结构面,为油气成藏和后期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010, 56(6):851-856.
摘要:定量化重建黄土高原地区的古气候和古植被,是黄土研究的新方向和趋势。利用黄土δ13Corg值定量化恢复古植被的研究已经比较多,而定量化恢复古降水则是一种较新的尝试。土壤δ13Corg值与植被相对生物量以及气候参数之间的关系机制比较清楚,根据土壤δ13Corg值重建的古降水和古植被状况是可接受的。针对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以后应重点加强不同生态条件下植物转化为有机质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分馏研究,多因素综合探讨其它气候和环境要素与土壤δ13Corg值之间的关系,使定量化研究更加准确。
2010, 56(6):857-859.
摘要:
2010, 56(6):860-874.
摘要:汶川地震后,次生滑坡灾害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从以下七个方面对当前汶川地震次生滑坡灾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① 汶川地震滑坡区域分布调查与编录;② 重点滑坡详细调查、类型、机制、稳定性分析、运动堆积模拟;③ 特点与分布特征;④ 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⑤ 汶川地震滑坡评价;⑥ 汶川地震区泥石流研究;⑦ 滑坡岩体力学试验研究。最后,总结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2010, 56(6):875-885.
摘要:鸟类栖息行为是鸟类重要的生活习性,与鸟类后肢骨骼的形态结构之间存在密切的适应演化关系,而中生代鸟类栖息行为的分析推断也是古鸟类学研究的热点。文中通过对大量现生鸟类的后肢骨骼系统进行形态学对比、统计学分析,分别以后肢3块骨骼的长度变化、跗跖骨远端跖骨滑车的特征差异、第Ⅲ趾趾节长度变化规律和第Ⅲ脚爪爪弧的弧度大小为研究对象,并与其对应的栖息行为分别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将判断特征和有效变量运用于中生代鸟类栖息行为的推理中。通过系统的分析研究,对中生代鸟类的栖息行为得出如下的推断:大量基干鸟类的栖息习性是以攀援为主,只有少数可以树栖生活,反鸟类的栖息习性十分接近树栖鸟类,今鸟类的栖息行为兼有树栖、地栖的习性。
2010, 56(6):886-888.
摘要:
孙会一 , 董春艳 , 颉颃强 , 王伟 , 马铭株 , 刘敦一 , Allen NUTMAN , 万渝生
2010, 56(6):888-898.
摘要:本文报道了冀东青龙地区新太古代朱杖子群和单塔子群变质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朱杖子群底部张家沟组砾岩中的TTG砾石、花岗岩砾石和基质的岩浆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515±9 Ma (MSWD=1.9)、2510±10 Ma (MSWD=1.6)和2512±7 Ma (MSWD=1.0),朱杖子群底部张家沟组黑云斜长片麻岩碎屑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540±6 Ma (MSWD=1.6),朱杖子群桲罗台组变质酸性火山岩岩浆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516±8 Ma (MSWD=1.1),单塔子群鲁杖子组黑云变粒岩碎屑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504±7 Ma (MSWD=1.8),另有一个数据点的207Pb/206Pb年龄为3.04 Ga。根据本文定年结果和前人资料,获得主要结论如下:朱杖子群和单塔子群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很可能为岛弧环境的产物; 朱杖子群与下伏单塔子群之间虽存在角度不整合关系,但时间间断不长,朱杖子群底部张家沟组砾岩不具有底砾岩性质;③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的朱杖子群和单塔子群与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遵化深变质绿岩带—三屯营—太平寨—迁安岩浆杂岩区变质程度差异很大,但形成时代相同,是后期构造作用把它们置于同一地壳平面。
陈明珠 , 阎长虹 , 王玉英 , 徐杨 , 詹启伟 , 万佳俊 , 郑军 , 郭军辉 , 陈喜
2010, 56(6):899-904.
摘要:喀斯特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是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物质基础。笔者等针对贵州典型喀斯特地区的第四系覆盖层进行相关水文地质研究,在普定陈旗堡村南的山坳坡地上,选择典型地质剖面,通过现场水文地质试验、室内渗透试验、物理性质试验以及矿物成分分析,测定土体的物理性质、矿物成分和渗透性,研究了喀斯特地区表层土体粘土矿物的环境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土体渗透系数受土体结构、粒度成分、矿物成分以及植物根系影响。同时土体中的蒙脱石遇水膨胀减弱了粘性土的粘聚力,并导致土粒易被冲蚀,不利于水土的保持,这也说明生态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对于水土保持非常重要。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