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54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合肥盆地安参1超深井钻遇的基底时代问题讨论

      2008, 54(4):433-438.

      摘要 (1645) HTML (12) PDF 1.47 M (19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安参1井是南华北地区唯一的一口超深井,正确认识其钻遇的前中生界地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找矿意义。由于钻井岩芯目前尚未发现可靠的古生物等可供定年的标志,本文只能依据钻遇岩层的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证明安参1井钻遇的在印支期剥蚀面以下暗色泥质岩类地层与邻近出露的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具有相似性;而与石炭系—二叠系不同。

    • 松辽盆地断陷期白垩纪营城组的时代归属

      2008, 54(4):439-448.

      摘要 (1886) HTML (13) PDF 3.09 M (18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结合生物地层,同位素年代学,古地磁及地层序列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松辽盆地断陷期营城组的时代归属。营城组孢粉组合多繁盛于白垩纪早—中期的Hauterivian期—Albian期;营城组同位素年龄分布表现出两个峰值135 ~ 120Ma和115 ~ 110Ma,结合采样层位及地层序列特征认为135~130Ma代表营城组下段中基性火山岩的年龄,130 ~ 120Ma代表营城组一段酸性火山岩的年龄,115~110Ma代表营城组三段基性火山岩及顶部酸性火山岩的年龄;古地磁研究表明在Hauterivian期底界偏上的135Ma发生过磁性的倒转以及松辽盆地的快速北移。这些特征表明营城组的时代为Hauterivian期—Albian早期,同位素年龄为135 ~ 110Ma。

    • 鲁西地区晚中生代以来伸展构造及其控矿作用

      2008, 54(4):449-458.

      摘要 (1646) HTML (11) PDF 8.27 M (18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鲁西地区存在区域规模的伸展滑脱构造,滑脱构造破碎带是该区进行金矿、铁矿和油气分布预测的关键。浅层次滑脱构造最具规模的位于下寒武统朱砂洞组碎屑岩与太古宇变质岩和石炭系—二叠系与奥陶系之间。滑脱面上各种碎裂岩、揉皱发育,伴有动力变质作用,其上朱砂洞组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或重复,滑动方向主要向北。深层次滑脱构造主要发育在地壳的低速层,滑动方向与浅层次相反。大规模的构造滑动始于早白垩世(130~110Ma)岩石圈的伸展,始新世(43~37Ma)持续活动。深层次对浅层次构造滑动起控制作用,进而控制了鲁西地区金、铁等似层状矿床的形成、储集和分布,以及烃源岩的形成、油气的储集和分布。

    • 吕梁山区前寒武系地层划分评述

      2008, 54(4):459-465.

      摘要 (1531) HTML (13) PDF 5.17 M (15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笔者等是原北京地质学院山西实习大队(1959~1961)变质岩专题组的学生,第一作者一直从事这方面的地质调查和研究。45年后重聚首,花三天时间重走实习路,经热列讨论,并查阅他人成果,形成本文,讨论了50年来吕梁山区前寒武系研究成果,评述了四个代表性地层划分方案之优劣及其形成的时代背景:北京地质学院方案(1961)注重变质深浅;《山西区域地层表》 (1980)强调混合岩化;《山西区域地质志》(1989)以多期叠加褶皱为背景;《山西岩石地层》(1997)接受韧性剪切带观点。笔者等认为,用不整合关系、构造线方向、地层分布格局、各原生示顶构造等确定变质地层之间关系是可取的。但还存在如下问题:吕梁山区古元古界三群地层新老关系缺乏依据;如何正确识别侵入、熔融、变质三种成因片麻岩以及韧性剪切带和大理岩“热底辟”现象等。

    • 邹平王家庄铜矿床成矿地球化学及成因探讨

      2008, 54(4):466-476.

      摘要 (1725) HTML (13) PDF 1.51 M (17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王家庄铜矿床的矿化脉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16 ~ 566 ℃之间,均值为 289 ℃;盐度介于7.2%~63.2% NaCleq,均值为21.1% NaCleq。流体的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和CO2。在均一温度为240 ~ 440 ℃区间内,出现了富气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富液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和含子晶的三相水溶液包裹体共存现象,以及加温后富气相包裹体均一到气相和同期富液相包裹体均一到液相的特征,表明成矿流体曾发生过沸腾作用;其中第一次发生于360 ~ 400 ℃,主要形成高温、高盐度含子晶的三相水溶液包裹体和高温、中盐度富液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及高温、低盐度富气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第二次发生于240 ~ 320 ℃,主要形成高—中温、高盐度的含子晶的三相水溶液包裹体和高—中温、中盐度富液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及高—中温、低盐度富气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之后主要形成富液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具有中低温和中盐度的特征。矿化脉石英中的δ18OH2O介于-1.14‰ ~ 1.79‰之间,均值为0.94‰;δD介于-63.70‰ ~ -56.50‰之间,均值为-59.8‰;说明王家庄铜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后期混入大气降水。矿石矿物的δ34S变化于-8.80‰ ~ -2.80‰之间,均值为-6.33‰。矿石矿物的n(206Pb)/n(204Pb)介于18.1684 ~ 18.3637之间,均值为18.2892;n(207Pb)/n(204Pb)介于155546 ~ 156342之间,均值为155777;n(208Pb)/n(204Pb)介于38.1286 ~ 38.4840之间,均值为38.2780。说明矿石具有贫重硫和富放射性成因铅的特征,硫、铅主要来源于深部,后期可能受到地壳物质或大气降水的混染。

    •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原油勘探前景探讨

      2008, 54(4):477-484.

      摘要 (1422) HTML (13) PDF 1004.92 K (17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长期以来以二叠系原油的勘探与研究为主。本文在总结本区现已发现侏罗系典型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混源油人工配比模拟实验揭示了侏罗系与二叠系原油在混合过程中的典型生物标志物变化特点,提出判识混源油组成的可能标志。据此标准,查清了研究区现有侏罗系原油和油砂的分布特点,再结合侏罗系烃源岩的分布情况,认为本区侏罗系原油可望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应重视对其勘探和研究。

    • 碳酸盐岩裂缝与岩溶作用研究

      2008, 54(4):485-493.

      摘要 (1437) HTML (11) PDF 2.33 M (25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构造与非构造作用角度出发,突出研究断层对裂缝的控制作用、断裂与岩溶的关系和裂缝与岩溶之间的关系,揭示碳酸盐岩裂缝与岩溶的发育规律。研究表明:构造裂缝为岩溶发育提供岩溶作用进行的有利通道,非构造裂缝则可以加速溶蚀作用的进行,促进岩溶的发育;裂缝与岩溶之间的关系始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 风化壳40Ar/39Ar年代学研究意义:进展、问题与展望

      2008, 54(4):494-504.

      摘要 (2128) HTML (10) PDF 1.14 M (20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风化壳是不同地质历史时期风化作用的环境和物质记录,其组成、厚度、成熟度、保存程度等是古气候条件、区域构造活动性及地貌演化的直接反映。风化壳的形成年代是风化壳研究的关键内容,精确的风化壳年龄数据是查明一系列区域甚至全球事件的重要途径。风化壳中次生矿物(主要是钡硬锰矿族矿物和明矾石族矿物)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首次实现了对风化壳和风化作用的直接和精确定年,所获得的年龄数据为风化壳的形成演化、区域古气候古环境恢复、化学风化历史与矿床次生富集过程及新构造运动和山脉隆升历史等一系列重大地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途径。然而,风化壳中次生矿物定年存在的潜在问题及风化壳剖面取样的不完整性,有可能使风化壳的年龄分布变得相当复杂,导致对化学风化历史、风化壳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等的认识出现困难。为此,必须开展对风化壳的详细野外地质研究和精细取样,并综合采用多种先进测试手段,才能获得可靠的风化壳年龄数据。在对风化壳年龄数据进行解释时,还需要系统分析多种地质、环境资料(如古生物、盆地沉积物等),才可能获得有意义的地貌、构造和古气候信息。我国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色风化壳中含有丰富的钡硬锰矿族矿物,是研究该区新生代以来化学风化、大规模次生富集成矿及古气候古环境演变的理想对象。

    • 遥感在滑坡灾害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2008, 54(4):505-514.

      摘要 (1746) HTML (11) PDF 1.22 M (4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对常用的光学遥感卫星影像、InSAR,LiDAR等遥感技术方法介绍的基础上,综述了这些方法在滑坡研究中的最新应用进展,从滑坡风险评估中的基础地形数据获取、滑坡编录与制图、监测、滑坡因素制图、承灾体制图等5个方面阐述遥感技术在滑坡风险中的支撑技术作用与应用前景。从遥感影像在滑坡风险评估中的作用、解译能力、影响解译的因素、精度评价和遥感数据源选择等角度阐述了常用遥感技术在滑坡风险评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 ① 遥感技术在滑坡风险评估中的主要作用为数据、信息的获取与更新;② 滑坡的遥感影像解译能力取决于影像空间分辨率与待识别滑坡大小的相对关系,影像的时间分辨率、滑坡与其周边环境的对比度、立体影像的获取能力是利用遥感影像开展滑坡探测、识别与制图的关键要素;解译方法和解译员的专业素质是滑坡遥感解译的重要影响因素;③ 遥感影像与GIS空间分析、3D可视化的综合可有效增强滑坡识别与制图的效率和精度;④ 对于遥感解译滑坡的精度评价应针对具体影像的可解译性从有效解译,错误解译和遗漏解译三个方面予以客观评价;⑤ 滑坡风险评估应针对具体应用,从成本效益比的角度,本着“够用为止”原则合理选用遥感数据源。

    • 金属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研究现状

      2008, 54(4):515-522.

      摘要 (1662) HTML (12) PDF 452.70 K (29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受矿业活动影响,金属矿区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植物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清除土壤中重金属的一种有效、经济的生态技术。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有植物固定、植物挥发和植物吸收等方式,植物固定技术是利用植物阻隔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而植物挥发和植物吸收则是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移除。本文系统总结了迄今在金属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固定和植物吸收修复技术研究方面的现状与进展,包括矿区超富集植物筛选、超耐受性植物筛选、提高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高效活化剂以及降低重金属迁移能力的化学钝化剂研究等。提出了当前相关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 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生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2008, 54(4):523-526.

      摘要 (1851) HTML (13) PDF 18.42 M (17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介绍了云南罗平地区新发现的罗平生物群的产出层位、生物面貌、保存特征、古地理位置及其研究意义。该生物群产于关岭组二段薄层泥晶灰岩中,地层对比和化石鉴定表明其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以鱼类为主,伴生有爬行类、两栖类(?)、棘皮动物、节肢动物(甲壳类、昆虫等)、双壳类、腹足类以及植物化石;化石保存完好,分布广泛,埋藏方式独特。罗平生物群无论在丰度、分异度及化石保存上都极为罕见和独特,对研究埋藏学、古生态学、古地理以及三叠纪海洋生物尤其是海生爬行类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河控三角洲河口坝构型分析

      2008, 54(4):527-531.

      摘要 (1982) HTML (11) PDF 3.54 M (19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充分利用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北部胜坨油田二区取芯资料全、井网密的优势,按照叠置河口坝、单一河口坝以及前积体的顺序进行层次分析,对河口坝沉积规模进行了定量研究,提出了一套河口坝构型量化分析的方法。研究认为:本区河口坝构型可以分为5个级次,其中第3和第4级次是构型研究的重点;河口坝的长度与厚度及长度与宽度均呈双对数线性关系;前积体的产状,延伸范围及组合存在多解性,在进行分析时需参照河口坝构型模式以及岩芯分析、测井曲线对比和动态开发特征进行综合研究。

    • 四川大梁子铅锌矿床单颗粒闪锌矿铷锶测年及地质意义

      2008, 54(4):532-538.

      摘要 (1927) HTML (11) PDF 737.89 K (25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梁子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甘洛—小江深大断裂带西缘,是中国川滇黔地区重要的大型铅锌矿床之一,其金属储量为180万吨(Pb+Zn),平均品位为1145%。铅锌矿体产于灯影组顶部,严格受近南北向断层控制。本文首次采用超低本底单颗粒闪锌矿RbSr同位素测年方法,测得大梁子铅锌矿床成矿年龄为(3663±77)Ma,代表了矿床的主成矿阶段年龄。通过地球动力背景探讨,认为该矿床的形成可能与晚加里东期扬子地台西缘构造活动有关。锶同位素初始比值测试结果表明大梁子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可能主要源自围岩碳酸盐岩或基底地层。

    • 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08, 54(4):539-549.

      摘要 (1613) HTML (15) PDF 3.86 M (19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在系统的取样分析基础上,详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的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富集成矿的机理及多种能源共存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探讨盆地型多种能源富集成藏(矿)的潜在的规律。高精度ICPMS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REE总体特征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ΣREE在36.7~701.8μg/g之间变化, 泥岩ΣREE总体高于砂岩,Y含量都比较高;Eu异常差异明显, 在0.3~2.5内变化。微量元素Rb、U、La、Ce、Pb和Pr呈特别明显正异常,其中U含量在0.6~2204μg/g之间,U的富集和一些微量元素如Ti、V、Zr、Mo、Au等相关,本研究对该区铀矿质沉淀和富集规律的认识具有理论意义。

    • 贵州普定陈旗堡地区土体主要理化性质与持水量相关性研究

      2008, 54(4):550-556.

      摘要 (1609) HTML (10) PDF 725.35 K (15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贵州普定陈旗堡典型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特性,从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角度,借助土壤学对土壤水分特性的研究理论,对表层土壤20cm以下土层的土体物理化学性质与土体水分含量,即土体的持水量(waterholding capacity),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土体颗粒成分、孔隙比、矿物成分含量等对土体水分含量均有影响。土体中粉粒含量较高而粘粒含量较少,且粒度分配不均匀时,土体水分含量相对较高;孔隙率高的土体水分含量较高;伊蒙混层矿物、伊利石和绿泥石等粘土矿物含量较高时,土体水分含量相对较高,而长石、碳酸盐等原生矿物含量较高时,土体水分含量相对较小。石英对于土体持水量影响不明显。

    • 长白山火山公元1199~1201年喷发的历史记录

      2008, 54(4):557-560.

      摘要 (2390) HTML (13) PDF 15.94 M (19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白山天池火山是世界著名的火山之一,是我国规模最大、最具有潜在喷发危险的一座近代活动火山。目前,国内外许多火山学者为了研究天池火山最近一次大喷发年代问题,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些年代资料,但一直没取得有关这次大喷发历史记载的证实。笔者等再次收集和查阅了一亿七千万字的文史古籍资料,通过整理、筛选、考证、对比和分析处理, 发现了长白山天池火山,于公元1199~1201年一次大喷发的历史记录。这对于长白山天池火山未来喷发危险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晚三叠世松潘甘孜和川西前陆盆地的物源对比:构造演化和古地理变迁的线索

      2008, 54(4):561-573.

      摘要 (1795) HTML (13) PDF 6.09 M (20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两侧的松潘甘孜和川西前陆盆地在大地构造和沉积学方面存在的联系,笔者等分别在松潘甘孜东缘马尔康—理县地区和川西前陆盆地都江堰地区进行了采样和碎屑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工作。269颗锆石的定年结果显示,中—晚三叠世拉丁期—诺利期松潘甘孜复理石盆地东缘沉积地层中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250~280 Ma、1800~1900 Ma和2400~2500 Ma、200~245 Ma、400~450 Ma,对应的物源主要为东昆仑岛弧、华北陆块基底、义敦岛弧以及北秦岭。与之相比,川西前陆盆地诺利期—瑞替期的须家河组地层中的碎屑锆石年龄大致主要集中在1800~1900 Ma和2400~2500 Ma、720~850 Ma、950~1200 Ma、400~450 Ma。该统计结果总体上继承了松潘甘孜数据体的特征,揭示出须家河组物源来自西部——松潘甘孜褶皱带的再旋回沉积和龙门山前陆冲断带。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