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54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如何利用化石植物定量研究古海拔?

      2008, 54(2):145-154.

      摘要 (1792) HTML (14) PDF 2.43 M (19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古海拔问题是当前古植物学与古环境研究领域中的难点之一,属于化石植物生物学与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前沿性研究。定量研究古海拔的变化对阐述诸如青藏高原抬升历史等重大科学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生物学的思想和方法,利用化石植物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古海拔的变化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化石植物既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植被演替的直接证据,又是研究古海拔变化的珍贵材料。本文简述了利用化石植物定量研究古海拔的3类主要方法,即最近亲缘种分析、共存因子分析和叶相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侧重分析中国地区(如西藏南部南木林盆地)古海拔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并结合近年来的研究实践展望了将来的工作。

    • 塔里木盆地西秋里塔格构造带走滑双重构造与“三明治”构造地质建模

      2008, 54(2):155-161.

      摘要 (1367) HTML (12) PDF 2.85 M (19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据地球物理、地质以及遥感图像解释,西秋里塔格构造带地面发育走滑双重构造,其形成受前古近系基底走滑构造影响。由于基底构造与地面构造之间发育巨厚的古近系蒸发盐,使得这种联系具有间接性。走滑双重构造是在喜马拉雅期南天山—塔里木前陆近南北向挤压和基底左行走滑的复合作用下形成的,具有松弛弯曲背景下的扭张性质。西秋里塔格构造带前古近系基底以花状构造变形为主;盐上盖层为倾滑变形的构造三角带,两者与其间的盐构造共同构成研究区的“三明治”构造地质模型。

    • 南岭燕山早期花岗岩成因类型的进一步探讨

      2008, 54(2):162-174.

      摘要 (1840) HTML (11) PDF 620.98 K (29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对近年来公开发表的南岭地区燕山早期(侏罗纪)花岗岩的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分析基础上,本文指出南岭地区出露最广泛的黑云母花岗岩至少属于两种成因类型,即Pitcher(1982, 1997)定义的S型和加里东I型,同时有一些黑云母花岗岩属于I型和S型之间的过渡类型。对于南岭燕山早期二云母和含白云母淡色花岗岩而言,它们与黑云母花岗岩在成因上没有联系,不是其分离结晶的产物,是地壳部分熔融产物,不是“分异I型花岗岩”。

    • 富氟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及其成岩成矿效应

      2008, 54(2):175-183.

      摘要 (2302) HTML (13) PDF 596.81 K (24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除了结晶分异模式外,富氟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也是伟晶岩成岩成矿的重要机制。熔体包裹体和实验研究表明,富氟花岗岩浆的液态不混溶会形成富挥发份的贫硅熔体和与其共轭的富硅酸盐熔体。花岗岩中的异离体型伟晶岩和贯入状脉型伟晶岩,挥发份、助熔剂等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在不混溶相间的突变性是该类不混溶作用的主要标志。富氟花岗岩浆不混溶作用不但可以解释伟晶岩的特征性矿物分带,对传统的伟晶岩成岩理论提出了挑战;还对稀有金属有高度富集作用,这主要归功于F、B、P等挥发份对稀有金属元素的亲和力。然而,目前该类不混溶作用成矿效应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这主要要归因于没有理想的地质对象。甲基卡矿床是亚洲最大的固体锂矿床,初步研究表明该矿床发生了富氟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是研究氟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过程中稀有金属的分配、迁移、富集规律和机制的理想对象。

    • ASTER数据在浅覆盖区蚀变遥感异常信息提取中的应用——以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斑岩铜矿岩体为例

      2008, 54(2):184-191.

      摘要 (2102) HTML (14) PDF 749.21 K (26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遥感卫星的多光谱数据应用于找矿已取得显著成效,2004年7月中国卫星地面站开始提供ASTER(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高级星载热发射反照辐射计)数据,因涵盖波长范围宽[VNIR(Visible and Near Infrared)、SWIR(Short wavelength Infrared)、TIR(Thermal Infrared)]、波段多(14个波段)、性价比合理等因素,ASTER数据的研究迅速发展。长久以来,对覆盖区进行蚀变遥感异常信息提取一直是遥感找矿的关注点之一。笔者等利用ASTER数据对浅覆盖区——包古图斑岩铜矿的Ⅱ号、Ⅴ号斑岩体进行蚀变遥感异常提取,提取的蚀变异常与野外地质情况吻合性好。分别提取了光谱特征谱带差异明显的2组蚀变矿物的异常信息:第一组是蒙脱石、埃洛石、伊利石与绢云母;第二组是方解石、黑云母与绿泥石。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工作的异常靶区。

    • 壶穴差异风化或风蚀作用成因质疑

      2008, 54(2):192-198.

      摘要 (1994) HTML (11) PDF 436.45 K (29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过去十年来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地貌的文章,而关于壶穴成因的争论也通过各种媒介报道出来。笔者等建议壶穴仅仅用于表示快速旋转水流在基岩表面形成的近圆筒形的凹坑,以口小肚大底平为典型形态特征,而冰川融水冲蚀形成的壶穴则叫做冰川壶穴。近年来,有些研究者将中国东部花岗岩山脊上的壶穴与差异风化和风蚀作用联系起来。笔者等分析了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的特点,明确指出: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并非壶穴形成的原因,唯一可能的成因是快速的河水或冰川融水的旋转水流。因此,在中国南方河床上发现的壶穴既可能是河流流水形成的,也可能是第四纪山谷冰川融水造成的;而中国北方花岗岩山脊上的壶穴只能是曾经覆盖其上的第四纪冰帽在冰川退缩期之冰川融水形成的。所以,花岗岩山脊上的壶穴为冰川壶穴(即冰臼),可以看作第四纪冰帽的标志。根据中国东部壶穴的分布特征推断:中国东部之北方在第四纪末次冰盛期至少曾经存在着许多冰帽甚至大陆冰川,而其南部边缘至少已经达到山东蒙山以南。

    • 论漳州盆地的成因--是差异侵蚀盆地而非断陷盆地

      2008, 54(2):199-206.

      摘要 (1432) HTML (14) PDF 2.39 M (19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据漳州盆地及其外围诸多小盆地之盆地边界大多数与在盆地占位的花岗闪长岩体边界一致,且沉积层薄,山足面大,盆周高度主要受酸性—中酸性火山岩或超浅成酸性岩体控制,并缺乏控制盆地形成之正断层的直接地质证据,进而依据岩性差异剥蚀率,论证了漳州盆地为差异侵蚀成因,而不是断陷盆地。对该类盆地成因类型的确定,对该地区地震监测有重要意义。

    • 柴达木盆地西部七个泉地区第四纪冰川刨耕变形层理的研究

      2008, 54(2):207-214.

      摘要 (1738) HTML (11) PDF 1.02 M (16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柴达木盆地西部发育了第四纪冰川冰水与湖泊沉积,其重要特点是在黄褐色的钙质砂砾和含砾钙质泥岩中发育了大量的大型冰川刨耕变形层理及相关的杆状、板状和冰凌铸模构造,大型变形层理单个层系的最大厚度可达两米;其形态非常复杂,其中的管状、鞘状变形层理及杆状、板状构造更具特点;冰水沉积的岩性也非常复杂,既有粘土岩,又有含砾粘土岩,钙泥质砂砾岩,还有砾岩;其中有种粘土砾很有特点。 孢粉分析表明,其形成时代为第四纪,极有可能为更新世,与中国西部的第四纪冰期形成时代相同,但具体期次尚不能确定。柴西第四纪冰川与冰水沉积证据充分,对于研究中国第四纪冰期及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古气候、古地理具有重要意义。

    • 红土型镍矿床找矿勘查与开发利用新进展

      2008, 54(2):215-224.

      摘要 (1797) HTML (12) PDF 2.35 M (2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镍的需求量一直保持高位增长趋势。统计数据表明,全球的镍储量约为16亿吨,其中硫化物型镍矿占全部储量的28%,红土型镍矿占72%。鉴于硫化物型镍矿床以品位较高、杂质较少和选冶容易等特点,因此,全球58%左右的镍产量来源于此类矿床。随着硫化物型镍矿床开采量的大量增加和储量快速减少以及后备开采基地的严重不足,因此,人们将开发的重点瞄准了红土型镍矿床。红土型镍矿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世界各国已探明的红土型镍的金属量为115亿吨,资源丰富;②无论是找矿勘查,还是矿体的采矿和选矿,其投入成本均很低;③火法冶炼工艺已在工业生产中得到运用,湿法冶炼技术(高压酸浸和堆浸)也正日趋成熟;④红土型镍矿床大多数位于赤道附近,多数临海,便于外运。我国西南和海南岛地区超镁铁质火成岩及其相应的风化层分布广泛,个别岩体(或层)的顶部或旁侧产出有红土型镍矿床(点),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应对红土型镍矿床的找矿勘查和开发利用给予高度重视。

    • 稳定同位素记录与环境、生命演化中的重大事件

      2008, 54(2):225-231.

      摘要 (1623) HTML (15) PDF 426.58 K (2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从地球诞生以来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早期生命的出现、大气氧化事件(Atmospheric oxygenation)、雪球地球及多次生物绝灭与复苏事件。稳定同位素记录在古环境和生命演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记录环境变化和生命演化的重大事件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碳同位素的分馏记录了最早生命的开始,硫同位素的非质量相关分馏(Independent mass fractionation of sulphur isotopes)记录了大气中氧含量的重大变化,而在显生宙的几次重大生物灭绝事件中,均有碳同位素的负向漂移。

    • 藏北羌塘盆地菊花山地区火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

      2008, 54(2):232-242.

      摘要 (1713) HTML (9) PDF 2.62 M (17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北羌塘盆地菊花山地区不整合于上三叠统肖茶卡组之上的那底岗日组火山岩进行了精确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研究。英安质凝灰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251±14 Ma,这一年龄数据代表了菊花山地区晚三叠世火山沉积事件的时代。北羌塘盆地菊花山地区那底岗日组火山岩主要为英安质、安山质凝灰岩夹安山岩的组合。烧失量低的5件样品SiO2含量较高,介于6030%~6714%, A/CNK介于088~131,属偏铝质—过铝质岩石,安山岩Mg#为2085,凝灰岩具有更高的Mg#,介于3894~5698,所有样品均具有低的TiO2,介于038%~090%;样品的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9724×10-6~18189×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764~1624,具弱的Eu负异常,其δEu=066~098;安山岩与凝灰岩具有非常相似的微量元素蛛网图,表现为Rb、Ba、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明显富集,而其他元素如Sr、P、Ti等明显亏损,虽然不相容微量元素总体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富集,但Nb—Ta相对La和Th明显亏损;菊花山地区那底岗日组火山岩具有与中上地壳相似的高场强元素型式,暗示这些火山岩的来源可能与中—上地壳有关。〖KH2〗〖HTH〗

    • 惯量投影椭球在构造变形分析中的意义初探

      2008, 54(2):243-252.

      摘要 (1821) HTML (12) PDF 2.44 M (19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讨论了一种新的数学工具,即惯量投影椭球(和椭圆),在具有任意形状构造变形体的变形描述与应变分析中的意义。论证了在均匀的递进变形过程中,构造标志体惯量投影椭球的变形与其自身的变形保持一致,两者遵循同样的均匀变形方程。在进行构造变形描述和分析时,构造标志体形状与其惯量投影椭球是等效的。惯量投影椭球具有有限应变椭球相同的性质,可以用来描述任意形状构造标志体的变形,并可以替代具有任意形状构造标志体进行变形分析。先前适用于椭圆形标志体变形分析的方法均可应用于具有任意形状的构造标志体。这将为我们对具有任意形状的构造标志体变形的描述和分析提供方便和有用的数学工具。

    • 镜铁山桦树沟铁铜矿区中酸性岩脉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 LAICPM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2008, 54(2):253-262.

      摘要 (1647) HTML (12) PDF 1.69 M (20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桦树沟铜矿床是近20年来在北祁连山西段镜铁山矿田铁矿体之下发现的一种新类型铜矿床,其成矿构造环境与形成时代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对与铜矿床密切共生的闪长玢岩岩脉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Sr、Nd、Pb同位素分析, 发现闪长玢岩具有明显的板块俯冲岩浆作用特征,大离子不相容元素Rb、Ba、Th、U、K、Pb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亏损,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岩石富含放射成因铅,n(206Pb)/n(204Pb)、n(207Pb)/n(204Pb)、n(208Pb)/n(204Pb)比值分别为17.72~18.96、15.497~15.566、37.218~38.674;n(87Sr)/n(86Sr)比值在0.7053~0.7084之间;n(143Nd)/n(144Nd)值为0.5121~0.5122,显示出EMⅡ特征。锆石的UPb LAICPMS定年结果显示闪长玢岩形成于早古生代早—中奥陶世加里东期。成岩时代为421±24Ma,与铜矿床的成矿年龄一致,且成岩过程中捕获了中元古代1536±370Ma古老地层基底的锆石。

    • 长江中下游地区首例低温独立铊矿床的SmNd同位素定年及其意义

      2008, 54(2):263-269.

      摘要 (1646) HTML (13) PDF 528.30 K (1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确定长江中下游地区首例独立铊矿床—安徽和县香泉铊矿床的热液改造期成矿时代,对矿床中早晚两阶段10件萤石样品进行了SmNd同位素测定,得出早、晚两阶段萤石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1.6±3.0Ma和79±11Ma。结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独立铊矿床低温热液成矿作用发生在晚燕山期,并在燕山期末发生过一期热(泉)活动的叠加。该矿床的发现指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存在晚燕山期低温成矿事件和可能的低温成矿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燕山期以铊为代表的低温热液成矿作用和以铜(铁)金为代表的中高温热液成矿作用之间可能存在着密切的成因关系,为同一热液流体系统的产物。

    •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2008, 54(2):270-277.

      摘要 (1896) HTML (14) PDF 1.38 M (22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物性分析、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沿25、庄40、庄19三个区块超低渗透砂岩储层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表明,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石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强,孔隙喉道类型多样是储层渗透性差的主要原因;孔喉分选系数在2.0~2.5之间、变异系数在0.1~0.2之间物性较好;较大孔喉是决定和改善储层渗透性的重要因素,细小孔道对储层储集能力的贡献较大,储层微裂缝较为发育。储层物性参数的差异、孔喉特征参数的差异等,均归因于微观孔隙结构的差异。

    • 邹城市唐村—西龙河水源地岩溶水资源数值模拟

      2008, 54(2):278-288.

      摘要 (2032) HTML (14) PDF 1.28 M (19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邹城市唐村—西龙河水源地位于郭里集单斜东缘。该单斜区已建有多个水源地,目前处于一种供稍大于求的弱平衡状态,正确评价唐村—西龙河新建水源地开采量十分重要。在深入分析研究区及周边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分别按照平水年和枯水年设置开采方案,采用Visual MODFLOW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软件,对唐村—西龙河水源地岩溶水资源进行了精细的数值模拟,经模型识别和检验之后,对水源地岩溶地下水可开采量作出了评价,通过分析比较,选定了方案三。在水位约束评价时,考虑了实际存在的“井损”问题,因而,评价结果更趋于客观、实际。模拟结果可以作为水源地岩溶地下水可开采量的依据。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