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49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关于公布《中国各类地层单位名称申报审核程序》的通告

      2003, 49(6).

      摘要 (1637) HTML (16) PDF 1.03 M (1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各类地层单位名称申报审核程序》(以下简称“程序”),是新一届(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根据2000年5月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前后,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呼声和实际需要而委托“全国地层委员会地层单位分类及地层名称审核分委

    • 新疆巴楚地区的“Icriodus de formatus”(牙形刺)与巴楚组和东河塘组的时代

      2003, 49(6):561-566.

      摘要 (1720) HTML (16) PDF 4.95 M (13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疆巴楚小海子剖面发现的牙形刺被有关作者鉴定为Icriodus de formatus Han,并将弗拉斯阶-法门阶界线置于巴楚组中段底部,认为东河塘组的时代为弗拉斯期或更老。但巴楚小海子剖面的牙形刺不是Icriodus de formatus,泥盆系-石炭系的界线应划在巴楚组中段下部之内,东河塘组的时代很可能是法门期的。

    • 西秦岭杨河-固城一带原“泥盆系“中发现早石炭世化石

      2003, 49(6):567-571.

      摘要 (1532) HTML (16) PDF 4.24 M (13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西秦岭武山杨河礼县固城一带的原"泥盆纪"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属于早石炭世的牙形刺、珊瑚和有孔虫化石,为该区地层的重新划分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这对于重新认识该区乃至整个西秦岭地区石炭纪古地理格局、地质演化历史、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 攀西裂谷存在吗?

      2003, 49(6):572-582.

      摘要 (2333) HTML (16) PDF 9.76 M (18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陆裂谷以地幔上隆、岩石圈伸展、减薄、断陷和沉降为特征,伸展构造环境是大陆裂谷形成的必要条件和本质特征。中国学者以前所认为攀枝花-西昌裂谷的主要标志是海西期层状堆晶杂岩、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印支期环状碱性杂岩和晚三叠世裂谷盆地沉积。最近一系列研究成果表明攀西地区海西期-印支期构造岩浆热事件是地幔柱和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结果,不是裂谷作用的产物。进一步对上扬子西缘二叠纪-三叠纪的沉积作用和构造特征综合分析表明攀西地区不存在裂谷盆地沉积。该区晚二叠世-中三叠世为古陆隆起遭受剥蚀,晚三叠世断陷型类磨拉石建造是前陆走滑复合盆地的产物。本文根据对攀西地区二叠纪-三叠纪的岩浆活动、沉积作用、构造特征和地球物理资料等方面综合研究对攀西裂谷的存在提出质疑,并以峨眉山地幔柱活动为主线探讨了攀西地区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

    • 低序次韧性断裂的负反转构造研究

      2003, 49(6):583-587.

      摘要 (1677) HTML (13) PDF 3.19 M (12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赣湘地区的变质核杂岩和变质穹窿构造中,晚期脆性断裂与早期低序次韧性构造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联系。这是由于韧性断裂中的面理(S2),经劈理、节理多次转化,由压性构造转化为张性构造并形成伸展型的脆性断裂。其演化机制在宏观上是碰撞造山形变后期的引张作用;微观上是岩石物体加工硬化的方向性等缘故。并综合分析了在荷载、边界变化的条件下,应力、应变在宏-微观上的重新分配(partitioning),导致低序次韧性构造向脆性断裂负反转的必然趋势。这方面的研究,不论在资源或是环境地质调查中均有实践意义。

    • 海底热水活动与海相富有机质层形成的关系——以华北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为例

      2003, 49(6):588-595.

      摘要 (2498) HTML (18) PDF 5.60 M (17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华北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富有机质层段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质含量进行了系统分析,其基本特征是富有机质沉积层段的SiO2含量明显高于泥质岩中的含量,SiO2含量与TOC成正相关系,与TiO2含量成反比,Si/(Si Al Fe)比值与TOC成正相关关系;与海底热水流体活动有关的P、Cu、Zn、Co、Ni、V等元素含量明显富集,Ba/Sr比值远远大于1,且与TOC之间成正相关关系。在下马岭组剖面上,从Qb1x^3向上纹层~薄层状硅质岩夹层蹭多,有机质含量也开始急剧增高。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在下马岭组富有机质沉积层段形成时,盆地拉张沉降作用强烈,海底热水活动与之紧密相伴,而且海底热水流体活动是导致该富有机质沉积层段形成的主要原因。

    • 张家口水泉沟正长岩杂岩体成因的REE和Sr、Nd、Pb同位素证据

      2003, 49(6):596-604.

      摘要 (1855) HTML (13) PDF 7.31 M (1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泉沟杂岩体位于尚义 赤城断裂的南侧,侵位于太古宙桑干群变质岩中。岩体形成于晚加里东至早海两期。其稀土元素含量为8.543×10~(-6)~211.6×10~(-6),随着岩石的CaO、MgO、FeO、Fe_2O_3含量降低,SiO_2、K_2O、Na_2O含量增大,稀土含量减小,稀土分布模式由右倾直线型变为近平直的“~”型。在铅同位素构造模式图上杂岩体落在地幔铅同位素演化线附近。在ε_(Nd)-ε-(Sr)图解上处于地幔演化线的下方。杂岩体的钕模式年龄低于围岩桑干群的形成年龄。岩体可能来源干上地幔与下地壳太古宙变质杂岩混熔作用所形成的正长岩岩浆。

    • 北祁连山早古生代硅质岩稀土元素特征及环境指相意义

      2003, 49(6):605-609.

      摘要 (1563) HTML (17) PDF 3.30 M (1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对北祁连山不同地质环境与火山岩相伴生硅质岩稀土元素特征的分析,证明产于不同地质环境硅质岩的稀土元素,特别是∑REE、Ce/Ce*、LaN/YbN具有特定的规律性变化。该研究为利用硅质岩稀土元素判定古老造山带构造环境提供了参考标准。

    • 云南鲁甸地区二叠纪玄武岩中铜矿床的碳氧同位素对成矿过程的指示

      2003, 49(6):610-615.

      摘要 (2348) HTML (21) PDF 4.31 M (2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过去已知在峨眉山玄武岩顶部气孔状熔岩中含有杏仁状自然铜,但很少构成连续的铜矿体。虽然先后探明了几十个小型铜矿或矿化点,但始终未取得找矿突破。最近,在该熔岩层上下的凝灰岩中鉴别出难识别矿化类型,即与沥青和有机质碳紧密伴生的富铜矿石,甚至在气孔状熔岩中发现呈杏仁体含铜沥青,因而可能构成大规模矿化。在矿体中还见到葡萄石-绿泥石-方解石杏仁体和细网脉,与沥青团块抑或共生抑或稍晚于后者。通过对沥青和方解石的碳和碳氧同位素的测定,前者的δ^13CPDB值变化在-32.6‰~-30.9‰之间,后者的δ^18OSMOW和δ^13CPDB值分别为19.0‰~23.0‰和-18.4‰~-13.5‰。初步认为这些沥青为火山喷发后异地石油贯入及挥发的结果。与矿石密切相伴的葡萄石-绿泥石-方解石为矿化过程的蚀变产物。表明含铜流体流经沥青和有机碳富集这些地球化学障时卸载成矿。

    • 黄河断流对河道垂向异常发育及演化的影响

      2003, 49(6):616-621.

      摘要 (1486) HTML (11) PDF 6.21 M (12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黄河严重断流,形成了一些异常的沉积构造和沉积体,使河道的垂向发育及演化出现异常。黄河断流使部分河道干涸,河道受到风的作用,形成了一系列风蚀及风积,风蚀作用使河道发育一系列风蚀构造(如风蚀沟槽、风蚀蘑菇等);与此同时,风又将大量的风改造沙搬运到河道中沉积下来,形成特有的风成砂体(砂锥、砂链、砂席等)。再者,黄河断流使某些河道积水成“湖”,“湖”心沉积的低能软泥直接覆盖在河床高能相上。黄河断流后覆水非常浅,在冬季便有可能冻结成冰,并且使其下的河床被冻结,冰融化后便产生塌陷变形,使其中的原生沉积构造被深刻改造,形成特有的冰作用层,使河道发育演化出现异常。此外,黄河断流后河床干涸,如遇黄河下游降水便有可能在河道内形成径流,这种径流一方面冲蚀边、心滩,另一方面又将其冲蚀产物搬运到河床中沉积下来,形成一种非正常河水形成的沉积体,叠加在正常的河床沉积之上,使河床的垂向演化发育出现异常。河道的弱沼泽化也会使河道的演化出现异常。

    • 济阳坳陷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在物源对比中的应用

      2003, 49(6):622-629.

      摘要 (1590) HTML (15) PDF 5.37 M (12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物源是控制沉积物中REE组成最主要的因素,济阳坳陷区岩石稀土元素特征表明:①济阳坳陷古生界与华北地台其他地区同时代地层岩石的REE分布特征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这体现了晚古生代济阳坳陷区所处的整个华北地台区为一稳定的克拉通沉积盆地,地层横向分布稳定,具有一致的物源和构造背景;②济阳坳陷古生界为中生界的物源,反映了济阳坳陷区由古生代稳定地台型沉积到中生代山间盆地沉积的转变,中生代洼陷区的沉积主要来自对附近凸起区古生代地层的剥蚀;③新生界样品与中生界样品的REE分布模式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济阳坳陷中生代与新生代的构造格局的转变,中生代接受沉积的部分洼陷区至古近纪成为供给物源的凸起区。

    • 0.7Ma以来的念青唐古拉山脉隆升过程——来自冰川剥蚀作用的证据

      2003, 49(6):630-637.

      摘要 (2144) HTML (16) PDF 6.07 M (13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念青唐古拉山冰碛地层划分及冰碛物同位素测年,发现最早一期冰碛物形成于0.7~0.6MaBP,指示自中更新世以来念青唐古拉山脉开始隆升,主峰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冰川剥蚀作用,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冰碛高平台;0.2~0.14MaBP念青唐古拉山又快速隆升,并堆积了刚刚伸出各大沟谷口的高侧碛;0.07~0.03MaBP念青唐古拉山再次小规模隆起,形成各大沟谷内的侧碛和终碛垄;0.01Ma BP还有小规模冰川活动。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的冰川剥蚀作用反映出的山脉隆升过程,可较好地与青藏高原的隆起过程相对比,它应是青藏高原隆升的响应。

    • 西藏北部雄梅-曲松波地区早白垩世多尼组及沉积环境探讨

      2003, 49(6):638-645.

      摘要 (1757) HTML (15) PDF 5.59 M (12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西藏北部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多尼组岩性自西向东有一定的变化。西区(雄梅地区)下段为深灰、灰、浅灰色微、薄层状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韵律层;中段为成熟度略高的细、中、粗粒石英砂岩韵律层;上段为新建立的地层单位达过火山岩,为中性火山岩。东区(曲松波地区)下段以黄绿、灰绿、土黄色中细砂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及含砾粗砂岩;中段为灰绿、黄绿、紫、灰紫色粉砂岩、细砂岩韵律层;上段为新建立的地层单位弄巴砾岩,为紫色粗砂岩、砂砾岩、砾岩。多尼组呈带状分布于班公错-怒江缝合带与永珠蛇绿岩带之间。在研究区内多尼组以海岸砂堤及海滩沉积环境为主;研究区以西以浅海相沉积环境为主;研究区以东以潮坪泻湖及沼泽沉积环境为主。中特提斯海东部海岸在多尼组早期可能在研究区以东,中期可能曾移至西区,晚期可能移至东区。这一结论确定了多尼组沉积时期中特提斯海海进、海退过程,它为研究中特提斯海的演化历史、古地理轮廊的确定及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变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 辽东古元古代富镁质碳酸盐岩建造菱镁矿滑石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2003, 49(6):646-651.

      摘要 (2375) HTML (27) PDF 4.11 M (12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辽东地区古元古代大石桥组中分布有富镁质碳酸盐岩建造,并产有大型或超大型菱镁矿、滑石矿床。笔者等近期在该地区野外工作中发现了沉积型石膏岩,并对其和菱镁矿滑石围岩进行了相应的稳定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研究。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为δ^13C一般-1.8‰~ 1.2‰、δ^18Ol0‰~20‰,δ^14SVCDT23.9‰~26.5‰;结合菱镁矿和白云岩流体包裹体形态和成分特征,笔者等认为早期镁质非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古元古代的海相蒸发岩系有关,古海水演化而来的变质成矿流体对后期滑石矿床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 东秦岭南泥湖钼(钨)矿田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2003, 49(6):652-659.

      摘要 (3723) HTML (15) PDF 5.81 M (22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东秦岭钼矿带的南泥湖为一超大型夕卡岩斑岩型钼(钨)矿田,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法对南泥湖钼矿田三个矿床6件辉钼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南泥湖矿床的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41.8±2.1 Ma;三道庄矿床的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44.5±2.2~145.0±2.2Ma,平均为145.0±2.2 Ma;上房沟矿床的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43.8士2.1~145.8±2.1 Ma,平均为144.8±2.1 Ma;6件样品的等时线年龄为141.5±7.8 Ma(2σ),准确厘定了成矿时间.Re-Os同位素还表明:南泥湖钼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以下地壳成分为主,但混有少量地幔组分.南泥湖钼矿是在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大转换中形成,属于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一部分.

    •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驱龙铜矿Re—Os年龄及成矿学意义

      2003, 49(6):660-666.

      摘要 (2469) HTML (18) PDF 5.18 M (17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驱龙铜矿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部冈底斯花岗岩基内,为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选择辉钼矿Re-Os同位素法对该矿床进行成矿年龄精确测定,6个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范围为15.99~16.74 Ma,变化较小,不超过1 Ma。6个样品拟和的~(187)Re-~(187)Os等时线年龄为16.41±0.48 Ma(2σ误差,MSWD=1.5),与模式年龄一致。驱龙铜矿的成矿年龄与冈底斯带区域上已有的斑岩铜矿成矿年龄(14 Ma±)相吻合。目前的年龄数据结果显示冈底斯带斑岩铜矿的成矿时间主要集中在16~14 Ma之间,成矿时限不到2 Ma,具有爆发成矿特征。斑岩成矿发生在区域上钾质熔岩喷发和东西向伸展活动时期。含矿斑岩特点及其与钾质熔岩和南北向张性构造系统的时空依附关系,说明冈底斯带斑岩成矿受西藏碰撞造山带演化过程中深部构造岩浆活动的制约。冈底斯斑岩型矿床的爆发成矿具有深层次的动力学背景。

    • 《地质论评》2003年第49卷第一作者索引

      2003, 49(6):666-0.

      摘要 (1411) HTML (19) PDF 779.02 K (1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包志伟金之钧才群李李芳文曹陈陈从喜陈庆春陈庆春陈孝红陈跃军代世峰戴金星5 96 53537646286622 661 964393221 13486374冯希杰233高柏316龚一鸣379顾连兴261管树巍464郭俊锋567郭宪璞 4吕5,5 51何斌572黄雄南138季强1江思宏355金晓辉217‘O:李本亮李建平李守军李素梅李祥辉李晓峰李永安李永峰刘昌实445 932012252981 325 13525652 28刘鹏举刘晓春刘正宏柳永清卢双舫卢欣祥吕洪波雏昆利毛景文孟祥金苗建宁阂茂中5224224于71 872921 46449383610660330238牟传龙倪志耀戚学祥齐金忠钱家忠秦善屈红军沈渭洲石玉若史卜庆舒良树宋传中3 153614 …

    • 地质论评2003年第49卷总目次

      2003, 49(6):667-0.

      摘要 (1324) HTML (15) PDF 5.01 M (10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第1期论鸟类飞行的起源·········································,··································································……季强袁崇喜季鑫鑫(l)羌塘基底质疑··················································································································…

    • “地质环境与土地利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2003, 49(6):587,645-0.

      摘要 (1228) HTML (17) PDF 1.07 M (1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3年10月9日,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土地学会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地质环境与土地利用”研讨会。会议期间,来自国土资源部环境司、耕地保护司、土地整理中心、咨询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矿

    • 地质学界老寿星王恒升院士安然辞世

      2003, 49(6):615,621-0.

      摘要 (1610) HTML (18) PDF 815.54 K (1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岩石学家和矿床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王恒升先生,于2003年9月21日上午9点20分在北京安然辞世,享年102岁。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