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49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赣江断裂带地质特征及其动力学演化

      2003, 49(2):113-122.

      摘要 (2345) HTML (11) PDF 7.25 M (17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赣江断裂带发育在江西省境内,全长大于600km,宽50~120km,走向N20°E左右,伴生有一系列NE向和NW向的次级断裂。在地球物理上,它是一个具有显著重力、航磁异常梯度带的深大断裂带;岩石学上,是一个晚中生代的火山岩线;沉积学上,控制了一系列晚白垩世—古近纪的红色沉积盆地。构造形迹和沉积作用特征表明,中—新生代是赣江断裂带活动的高峰期,主体上表现为一个大规模的左行走滑脆性剪切带,其左旋走滑变形具有北强南弱、走滑时代北早南晚的穿时特点以及伸展断陷向北扩展、沉积中心向西迁移的演化规律。控盆作用及构造交切关系表明,赣江断裂带起始于印支期扬子与华北板块碰撞造山之后的早侏罗世。年代学、运动学研究表明,该断裂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构造演化:早白垩世左旋走滑、晚白垩世—古近纪的滑脱伸展和新近纪—第四纪的右旋挤压,其动力学原因主要受侏罗纪以来太平洋板块运动体制的制约。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揭晓

      2003, 49(2):122-0.

      摘要 (1215) HTML (13) PDF 619.35 K (10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于2003年1月10日公布了第二届国家期刊奖评选结果。 在其发布的《关于表彰第二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的决定》中说:“为进一步繁荣期刊出版事业,2002年9月,经中共中央宣传部同意,新闻出版总署决定举办第二届国家期刊奖评选活动。各地、各有关部门十分重视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的评选工作,经反复审核和认真筛选,全国共推荐出参评期刊971种”,“经过评选办公室的参评资格审查、出版规范审查、编校质量审查、广告内容审查后,由专家组和评选工作委员会进行评选”,“最终评选出国家期刊奖60种,国家期刊奖提名奖97种,百种重点期刊189种”(社科类和科技类约各占一半,后者包括学术类、科普类和指导类期刊),它们“是我国近9000种期刊的优秀代表”。

    • 鲁中寒武系馒头组震积岩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2003, 49(2):123-131.

      摘要 (2533) HTML (12) PDF 8.13 M (17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几年在鲁中不同地区发现馒头组石店段中均有震积岩产出。震积岩形成于干燥的潮坪泻湖环境,发育在下寒武统的上部。它们具有记录强地震事件的泄水构造(地震成因泥晶脉)、液化卷曲变形、阶梯状小断裂、层内错断和液化网状裂纹等层内构造的特征。本文通过地层综合对比,论证了不同地区震积岩的等时性。认为:鲁中早寒武世末有一个地震活跃期;地震序列属乔秀夫(1994,2001a)提出的碳酸盐岩振动液化地震序列的原地系统;震积岩分布范围是约在510Ma前,以古郯庐带为震中的强地震之7-11度烈度区。为区别于张增奇(1996)提出的鲁中新元古代石旺庄期地震事件层,将此地震成因地层名之为馒头期地震事件层。

    • 西藏南部郎杰学群碎屑物质来源的古水流证据

      2003, 49(2):132-137.

      摘要 (1683) HTML (12) PDF 3.77 M (12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近对西藏山南琼果和贡嘎地区(特提斯喜马拉雅北亚带)弱变质的上三叠统深海—半深海沉积地层——郎杰学群地质填图调查,在出露槽模沉积构造的37个古水流点获得了43组数据。赤平投影数据恢复后发现,这一地区主力古水流有南东140°~160°和南西190°~210°两个方向。这一分析结果为郎杰学群沉积物来自北边(未知块体)而非印度次大陆的观点提供了有力证据。

    • 2001年度与地质学有关的主要期刊影响因子表

      2003, 49(2):137-0.

      摘要 (1385) HTML (13) PDF 625.69 K (1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序号刊名影响因子①…序}号刊名影响因子①{序}号刊名影响因子①l234567891O1ll21314l5l61718192O2l2223242526地质学报地理学报冰川冻土中国科学D地质论评矿床地质岩石学报地学前缘地理研究古地理学报地理科学进展海洋与湖沼植物学报环境科学地质科学地球物理学报地球化学中国环境科学科学通报土壤学报岩石力学与〔程学报中国沙漠地震学报第四纪研究高校地质学报动物学报1 .8161 .4931 .4691 .2801 .2781 .0471 0351 .0280 .9750 .9530 .8880 .8660 .8650 .7970 7910 .7870 .7830 .7720 7640 .7580 7290 .7270 .7200 .6930 .6910 .690456…

    • 恒山中段新太古代高压麻粒岩区的构造特征

      2003, 49(2):138-145.

      摘要 (1813) HTML (29) PDF 7.15 M (15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恒山中段高压麻粒岩区是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高压麻粒岩最好的露头区之一,北部为强烈重熔的灰色片麻岩区,构造样式以穹窿、近水平韧性剪切带为主,中部以近东西向的右旋走滑剪切带与南部变形变质程度相对较低的岩石单元相接,后者主要的岩石类型为均匀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和变质辉绿岩墙。高压麻粒岩以透镜体形式出现在北部。本文通过对恒山高压麻粒岩区构造特征和构造样式的分析,认为高压麻粒岩区主要经历了4期构造变形:①高压麻粒岩透镜体里的逆冲型韧性剪切变形和走滑剪切变形;②向南或南西的伸展变形;③右行走滑剪切;④向东或南东伸展变形。对恒山地区的高压麻粒岩的出露起决定作用的是两次伸展构造运动。

    • 答“对秦岭奥长环斑花岗岩质疑”

      2003, 49(2):146-154.

      摘要 (1924) HTML (11) PDF 6.35 M (12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环斑花岗岩是一种特殊结构的花岗岩类,并且多数产在元古宙克拉通中。笔者曾报道了在秦岭造山带中发育有印支期具有环斑结构的花岗质岩石。“对秦岭奥长环斑花岗岩质疑”一文认为它们不是环斑花岗岩,并引用Ramo的图表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讨论:秦岭环斑花岗岩的研究历史;环斑花岗岩的定义;世界上环斑花岗岩的成因类型;秦岭环斑花岗岩的副矿物及铁镁含量和环斑钾长石特征;秦岭环斑花岗岩与基性岩共存等。本文还论证了秦岭环斑花岗岩不同于元古宙非造山环斑花岗岩,而是一种造山型的环斑花岗岩,其形成于后造山环境,是挤压(造山)向拉张(稳定)转折时期的产物。最后对研究秦岭环斑花岗岩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 2001年度与地质学有关的主要期刊总引文频次表

      2003, 49(2):154-0.

      摘要 (1236) HTML (12) PDF 568.49 K (11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序号刊名总引文频次①{序}号刊名总引文频次①{序{号刊名总引文频次① 12 3456789l01112l3141516l718192021科学通报植物学报环境科学海洋与湖沼地理学报地质论评中国环境科学地球物理学报土坡学报中国科学D地质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动物学报海洋学报地球科学硅酸盐学报昆虫学报地球化学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石学报地学前缘33831861104991尘847823822798776755753733727675591574565564557551549 2 93141505354576l64657073861 16121123124128132133…::…;:}26{27…::…………………::…::!42地震学报第四纪研究石油学报南京大学学报地质科学…

    • 松辽盆地白垩系砂岩长石碎屑的钠长石化作用

      2003, 49(2):155-161.

      摘要 (2327) HTML (11) PDF 6.04 M (13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松辽盆地白垩系砂岩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特征。砂岩中发育长石碎屑、岩屑等不稳定组分,而且随着埋藏深度加深(成岩作用加强)钾长石逐渐减少并最终在2700m以下消失。斜长石碎屑中钠长石组分逐渐增多,钙长石组分逐渐减少,最终形成纯钠端元的钠长石。在成岩过程中长石碎屑的钠长石化主要有3种方式:①由离子交代作用导致长石碎屑的钠长石化;②长石碎屑边缘钠长石次生生长;③与长石碎屑溶解伴生的新生钠长石作用。结合热动力学平衡原理分析,斜长石的钠长石化基本不受成岩温度和压力的制约,而钾长石的钠长石化需要较高的成岩温度和压力作用才能进行。因此,斜长石的钠长石化可见于成岩早期,而钾长石的钠长石化只发生于成岩晚期。

    • 辽河油田欧利坨子潜火山岩及其成藏机制

      2003, 49(2):162-167.

      摘要 (1716) HTML (10) PDF 5.01 M (13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辽河油田欧利坨子油气的主要储集岩为侵位于沙三期烃源岩中的岩镰状潜火山侵入体。在岩浆侵位过程中,由于侵入体中挥发份的逸出并在岩体顶部聚集,于冷凝壳下发生“隐爆作用”,在冷凝壳内形成隐爆角砾岩砾间缝,在隐爆角砾岩附近震碎带形成网状型缝;由于岩浆上拱力,在岩体顶部冷凝壳内形成垂直向裂缝;岩体的冷凝收缩还形成了大量张性微裂缝。油气通过连通烃源岩与岩体的构造裂缝由下方烃源岩进入岩体上部裂隙系统,形成了工业型油气藏。

    • 中国地质学会2003年新春茶话会在友谊宾馆举行

      2003, 49(2):167-0.

      摘要 (1250) HTML (12) PDF 1.22 M (10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地质学会2003年新春茶话会于2003年1月17日上午在友谊宾馆举行。在京的部分中国地质学会领导和各专业委员会主任、秘书长、18位两院院士及著名地质学家共200多人参加了茶话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宋南平、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兼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寿嘉华、中国地质学会及有关理事单位的老领导塞风、夏国治、张文驹、张宏仁、陈洲其、蒋志、姜大明等应邀出席。 大会由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陈毓川院士主持。 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国士资源部部长田凤山首先致辞。他代表中国地质学会和国土资源部党组向大家拜年;向

    •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的形成途径与运聚方式

      2003, 49(2):168-174.

      摘要 (1700) HTML (11) PDF 4.74 M (15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柴达木盆地三湖(台吉乃尔湖、涩聂湖、达布逊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区是我国最大的生物气区。笔者系统采集了该气区21个天然气样品,测量了其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重点探讨了生物气形成途径和运聚方式。生物气δ~(13)C_1和δ~(13)C_(CO_2)均随深度增大而变重,显示了CO_2还原途径成气的特征。生物气δ~(13)C_1、δ~(13)C_(CO_2)和δD分布与CO_2还原方式形成的生物气的相应同位素值分布范围接近。在有关成因图解中这些数据主要位于CO_2还原途径成气范围内。生物气CO_2和CH_4之间的碳同位素分馏系数α_c>1.055,具有CO_2还原途径成气的特征。柴达木盆地第四纪干旱的古气候、较低的古温度、较高的沉积速率和水体中较高的硫酸盐含量使得甲烷菌的大量繁殖只能在较大的深度范围内才能实现,从而,有利于CO_2还原途径成气作用进行。涩北一号、涩北二号气田生物气δ~(13)C_1组成分布可能表明,生物气形成以后沿疏导层水平运移进入气藏,基本不存在垂向运移。该项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入探讨生物气成因、形成条件,确定生物气模拟实验方式与条件,计算生物气资源量,建立成藏模式和选择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块均具有重要价值。

    • 陕西临潼零口文化遗址脊椎动物遗骸的古环境意义

      2003, 49(2):175-180.

      摘要 (1723) HTML (12) PDF 4.28 M (12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陕西省临潼零口遗址脊椎动物遗骸有Rhizomys sinensis,Hystrix hodgsoni,Nyctereutes procyonoides,Meles meles,moschus sp.,Ceruvs hortulorum,Elaphurus davidianus,Caprinae,Gazella sp.,Bovinae,Sus domesticus,Phasianidae和Cyprinoid,可分为5层位,其年代为7300aBP 380-6220aBP 407和仰韶西王村类型。动物生态、动物地理及其他气候替代性指标显示了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的1500年间包含了2个相连续、但不完整的气候演变周期。每个气候演化延续时间约为700-800a。气候演化周期与文化发展周期基本吻合。

    • 非活动大陆边缘的天然气水合物及其成藏过程述评

      2003, 49(2):181-186.

      摘要 (1771) HTML (12) PDF 5.03 M (14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非活动陆缘是板块活动相对较弱的地区,也是水合物发育的有利地区。通过对世界各地非活动陆缘地区水合物富集情况的系统分析,发现断褶组合构造、底辟构造以及“麻坑”地貌(Pockmark)与水合物的关系密切。尽管模拟海底反射层(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简称BSR,下同)是最重要的水合物识别标志,但水合物与BSR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非活动陆缘具有丰富的烃类物质来源和适宜的温压条件,而断裂-褶皱组合构造、垒堑式构造和底辟构造等则为烃类气体的运移、富集和成藏提供了有利的构造环境,便于最终形成水合物。非活动陆缘的深水区往往发育有多期叠合盆地,因其物源、温压、构造和沉积条件的内在关联性,常常形成深部石油、中部天然气、浅部水合物的“三位一体”烃类能源结构模式。

    • 峡东震旦系层型剖面沉积相研究

      2003, 49(2):187-194.

      摘要 (1853) HTML (14) PDF 6.84 M (15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峡东震旦系为缓坡型台地碳酸盐岩沉积序列。陡山沱组从下至上发育内缓坡相的潮上带-潮间带含膏盐塞卜哈、环潮坪碳酸盐岩和陆源碎屑岩混积以及中外缓坡相潮间带-潮下带和盆地相沉积。灯影组发育内缓坡相带内的各种沉积亚微相序列,沉积亚微相型复杂多样,为碳酸盐海滩沉积,垂向序列上发育“对偶砂滩坝”微相,即下部蛤蟆井段为潮间下-潮下碳酸盐鲕滩,中下部石板滩段为向上变浅、变细的滩后潮间泻湖沉积,中上部白马坨段为滨岸带碳酸盐砂滩坝与环潮坪沉积。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Mn/Sr比值比浅滩相(2.0到0.1-0.5),内缓坡塞卜哈(1.0)至滩后(0.4-0.8)和中外缓坡(0.1-0.5)具有双峰式分布特点。δ^18O、δ^13C和稀土元素组成分析表明,白云岩以准同生成因为主。潮间带以下的微相稀土总量最为丰富,近岸的浅滩、潮汐流域滩和滩后泻湖等最低,变浅、暴露以及干燥蒸发微相中普遍表现Eu的亏损,随着环境由深到浅的微旋回变化表现着δCe的明显减少和δEu的相对减低。

    • 吉林东部延边地区海沟—石人沟一带“槽—台”界线露头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2003, 49(2):195-200.

      摘要 (1419) HTML (14) PDF 4.03 M (13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吉林东部朝阳屯等四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于海沟-石人沟一带发现中元古代海沟岩群的大理岩与太古宙变钾长花岗岩在露头上呈韧性剪切带接触,并确认为这是在吉林省及其邻区首次发现的华北陆块北缘与其陆缘活动带的界线露头(即“槽-台”边界)。这一发现为研究该区的大地构造格架找到了确切的第一手资料,对重塑本区的“造山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 粉煤灰—CaO胶凝尾矿免烧建筑材料的显微形貌特征及反应机理研究

      2003, 49(2):201-204.

      摘要 (1616) HTML (13) PDF 4.78 M (1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利用粉煤灰-CaO无熟料粉煤灰水泥作为生产尾矿免烧建筑制品的胶凝材料,采用常压湿热养护技术,实验研究了粉煤灰-CaO胶凝体系和粉煤灰-CaO-尾矿蒸养体系,运用SEM研究手段,对不同工艺条件下粉煤灰水泥及尾矿建筑材料的显微形貌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蒸养过程中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 略阳煎茶岭铜镍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2003, 49(2):205-211.

      摘要 (1895) HTML (13) PDF 5.16 M (17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矿石Re-Os同位素方法对陕西省煎茶岭硫化镍矿床矿石进行了成矿年代学研究,获得了878士27 Ma(1σ)的等时线年龄,首次厘定了该矿床成矿时代为新元古代,成岩成矿基本同时.通过对878 Ma硫化镍矿石初始Re-Os同位素体系的γOs计算和Re/Os值分析表明,其yOs和Re/Os值变化范围大,深部条带状矿石的Re/Os值仅为0.05,yOs为-6.70;块状矿石的Re/Os值范围为4.24~24.43,γOs为-15.37~+280.65,说明成矿过程中有壳源物质的混染;两件样品的γOs为负值(-15.37,-6.70),可能指示其超镁铁质岩浆来源于Re亏损地幔.煎茶岭超基性岩体年龄及其镍矿石的Re-Os等时线年龄与扬子克拉通北缘火山岩浆活动时间相对应,它们是扬子克拉通西北缘晋宁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的产物.

    • 安庆铜牛井热液脉型铜、钼、金矿床石英的^40Ar—^39Ar快中子活化年龄

      2003, 49(2):212-216.

      摘要 (1661) HTML (11) PDF 3.49 M (13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安庆铜牛井热液(充填)脉型铜、钼、金矿床主成矿阶段的石英样品的40Ar-39Ar快中子活化法坪年龄为134.77±0.70Ma,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30.92±0.76Ma,最小视年龄为133.10±1.87Ma,三个年龄值在误差范围内十分接近,以等时线年龄(130.92±0.76Ma)代表石英的形成年龄.铜牛井热液脉型矿床与同一矿田中夕卡岩型矿床的形成时代相近,成矿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可能为一连续的过程.

    • 油藏色谱指纹非均质性形成机理及其稳定性实验模拟

      2003, 49(2):217-221.

      摘要 (1476) HTML (13) PDF 3.83 M (1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油田开发动态地球化学监测的基本地质概念模型出发,应用油藏流体非均质性理论,分析了不同地质时期原油色谱指纹变化的地质因素。通过指纹GC/MS鉴定和实验模拟地下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的开采条件,分析了油藏开采过程中色谱指纹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原油色谱指纹稳定性主要和化合物的性质、含量以及色谱柱分离度有关。油藏开采过程中,适当碳数范围内的原油色谱指纹在井底和井口的不同温度条件下以及同一单层在一定的观测时间范围内具有稳定性。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开拓原油色谱指纹在油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 中国地质学会2003年度部分学术计划

      2003, 49(2):222-0.

      摘要 (1197) HTML (12) PDF 2.05 M (10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会议名称及会议内容中国九寨一黄龙岩溶国际研讨会:岩溶景观类型分类和对比,钙华坝沉积的古环境,生物岩溶作用机理及有关现象,岩溶景观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中国西部火山作用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讨论中国西部与火山有关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火山形成机制及构造背景、造山带不同类型花岗岩的时空分布、岩浆、构造序列、岩浆作用有关的资源环境效应。承办单位及合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协办)主办单位地点联系人:电话时间四川省人民政成都或浦庆余:。1。一府、国土资源部九寨沟68326451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岩石专业委员…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