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02, 48(5):449-456.
摘要:本文根据新近1:5万地质填图和构造调查所获资料,依据郯庐断裂带两侧标志地质体(西冷岩组火山岩,宿松岩群和肥东岩群中磷矿层,大别岩群和阚集岩群)的构造型式和错位情况,拉伸线理的性质和动向,以及郯庐断裂带两侧的次级断裂带特征等,都不能判定郯庐断裂带存在巨大左行平移,故认为大别-苏鲁造山带呈弧形展布,基本代表了原始构造方位,郯庐断裂带是多期构造变动形成的负向构造带,综合造就的一种假位错效应。
2002, 48(5):457-462.
摘要:时间尺度的确定,对于估计生物有机体的分子和形态改变的速率,以及建立大进化和生物古地理学模式都有非常必要的,传统的化石记录和新兴的分子钟研究,是可以提供生物谱系起源和分支时间的两种手段,占整个地球生命历史七分之六的前寒武纪,是地球及地球上生命演化的重要时期,对前寒武纪相当繁荣的微生物的起源时间和后生动物各门类的分支演化时间的研究,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本文在总结化石记录和分子钟研究结果时发现,由分子钟研究得出的早期微生物的起源时间明显晚于化石记录,而在后生动物分支演化时间的估算上却早于化石资料。本文试图从两种方法自身的特点来探讨这种分支演化时间的重大差别。
2002, 48(5):463-467.
摘要:本文为我国首次采用生物地层法探讨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区富钴结壳的生长年代,生物地层法计年的样品,取自厚度为97mm结壳的自顶至底的20mm,35mm,58mm,62mm及75mm处,结果表明。在62mm处发现了具地层时代鉴定意义的始新世早期Discoaster multiradiatus,Discoaster elegans,Discoaster barbadiensis,Tribrachiatus orthostylus等钙质微体化石印痕,从而推断该区富钴结壳的生长年代可追朔至始新世或更老年代,此外,作者亦将此结果与中太平洋生物地层法的计年结果进行了对比并讨论了其地质意义。
姚鹏 , 郑明华 , 彭勇民 , 李金高 , 粟登奎 , 范文玉
2002, 48(5):468-479.
摘要:甲马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岛弧构造带甲马弧内沉积盆地内。它呈层状、似层状展布于该盆地中的多底沟组礁灰岩(J_3d)与林布宗组砂板岩(K_1l)之间的过渡带内,并严格受地层层位的控制。其含矿岩石为热水交代夕卡岩和与矿床有密切成因关系的热水沉积岩(透辉石-斜长石岩)。通过容矿岩石和矿床的同位素、稀土元素、矿物包裹体成分等示踪研究,认为矿床的成矿金属物质来自盆地基底——弧火山岩;成矿流体来自古海底热水循环系统;硫来自地层中的生物硫;水—岩反应(交代)是成矿重要机制。故该矿床系古海底热水交代成因,属与古海底热水循环系统有关的一种独特的热水交代型夕卡岩矿床。
2002, 48(5):468-479.
摘要:甲马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岛弧构造带甲马弧内沉积盆地内,它呈层状、似层状展布于该盆地中的多底沟组礁灰岩(J3d)与林布宗组砂板岩(K1l)之间的过渡带内,并严格受地层层位的控制。其含矿岩石为热水交代夕卡岩和与矿床有密切成因关系的热水沉积岩(透辉石-斜长石岩),。通过容矿岩石和矿床的同位素,稀土元素、矿物包裹体成分等示踪研究,认为矿床的成矿金属物质来自盆地基底-弧火山岩,成矿流体来自古海底热水循环系统,硫来自地层中的生物硫;水-岩反应(交代)是成矿重要机制,故该矿床系古海底热水交代成因,属与古海底热水循环系统有关的一种独特的热水交代型夕卡岩矿床。
2002, 48(5):480-486.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和田河气田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来源以及非烃气体的可能成因,和田河气田天然气以烃类气体为主,但含有较高的非烃气体,含量一般为10%-25%,乙烷碳同位素值为-37.8‰-34.9‰,说明形成该天然气的母质属于腐泥型,烃类组分,非烃组分分布以及天然气δ13C1值在和田河气田的东、西部存在明显的差异,和田河气田天然气源自寒武系烃源岩,但表现为具有原油二次裂解气的特殊来源特征,东部的玛4井区天然气以原油裂解气为主,西部的玛3、玛8井区则为干酪根裂解气与原油裂解气的混合气,初步分析N2,CO2和H2S的成因,,认为和田河气田天然气的特殊来源是天然气中非烃气体高含量的重要原因。
2002, 48(5):487-494.
摘要:在长期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岩体和岩体结构是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它们的形成和演化主要受控于构造作用,而系统地解析体所经历的构造作用是认知岩体结构,抽象和概括岩体工程地质模型的突破口,因此,重视和应用现代构造地质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必将会对岩体工程地质学研究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系统总结了与工程地质研究相关的现代构造地质学理论和思维观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些理论方法对工程地质工作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002, 48(5):495-504.
摘要:构造(应力)和流体是许多地质作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两个基本因素,构造作用与流体的关系十分密切,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称为构造一流体作用,压溶作用,流体致裂作用和裂隙闭合作用等是重要类型的构造-流体作用,本文阐述了它们的发育机理和地质意义,深入研究这些构造-流体作用及其效应,可为重塑地质历史和过程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化石”材料。
2002, 48(5):505-508.
摘要:新疆阿图什的温古尔-巴音库鲁提一带二叠系由于化石稀少而且保存不好,地层确切时代仍存在疑问,该区温古尔剖面二叠纪重要牙形石化石Neostreptognathodus pequopensis Behnken,Streptognathodus nashuiensis Zhong et Zhang等的发现为这套地层确切时代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牙形石生物相分析,推断温古尔地区中二叠世早期可能为盆地相较深水沉积环境。
2002, 48(5):509-516.
摘要:本文评述了国际上已有的寒武纪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公布了重庆秀山寒武系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分析结果,尽管对样品进行了成岩蚀变检测和必要的筛选,但样品仍可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成岩蚀变,锶同位素组成与地层厚度投点图显得较为离散,笔者主要利用87Sr/86Sr比值较低的样品建立的寒武纪海水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在长期旋回上与国际上已公布的同时代锶同位素演化曲线仍具有较好相似性和可比性,说明全球事件是海水锶同位素组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海水的87Sr/86Sr比值在盆内对比,盆间对比,以及全球对比中都具有潜在价值。根据锶同位素地层学的基本原理,笔者尝试确定了重庆秀山寒武纪剖面一些关键点的年龄,累积厚度1340m处的年龄为503-509Ma,累积厚度1950m处的年龄为496-498Ma,这对秀山寒武纪剖面下,中寒武统和中、上寒武统界线的确定具有参考价值。
2002, 48(5):518-525.
摘要:根据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南岭东段赣南和粤北5个强过铝质花岗岩中存在两类白云母,即原生白云母和次生白云母,原生白云母呈自形一半自形,端面清晰,未被其他矿物包裹,低Fe/(Fe Mg)值(<0.75,原子数比)和富Ti(原子数≥0.05),Na(原子数≥0.10),Mg(原子数≥0.10),Al(原子数5.26),次生白云母一般表现为他形,端面不清晰,也可由其他矿物(如黑云母,斜长石)变化而来,说明它形成于亚固相条件;其成分为高Fe/(Fe Mg)值和贫Ni,Na,Mg,Al,由此反映了花岗岩残余岩浆的成分特点,因此,多数次生白云母是岩浆后期一后岩浆期的晚世代白云母,或与岩浆体系有关的水热白云母,根据白云母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的讨论,以及研究的5个岩体的同位素地质年龄值(337-155Ma),推测赣南和粤北的强过铝质白云母花岗岩很可能是海西一印支运动挤压一逆冲作用使地壳增厚,诱发地壳深熔岩浆上侵结晶形成的,而且这一增厚-深熔-岩浆上侵的过程延续到燕山早期,因此,上述大的时代跨度的强过铝质花岗岩的存在标志着华南是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的衔接区。
2002, 48(5):526-533.
摘要:本文总结了内蒙古大井矿床中银矿物的类型,产出特征以及矿物命名的问题,详细描述了黝铜矿族,浓红银矿,脆银矿,自然银以及含银的铅-铋(锑)硫盐类矿物等主要银矿物的产出状态和化学成分特征,并讨论了相应的形成条件,同时指出本区银矿物主要形成于两个矿化阶段,即:早期黄铜矿-黄铁矿阶段,主要形成了黝铜矿族的含银矿物以及辉锑银矿,硫锑铜银矿等含铜的硫盐类矿物,晚期方铅矿-闪锌矿阶段,形成的银矿物种类较为繁杂,除形成黝铜矿族矿物外,多数含铅,铋的硫盐矿物以及自然银、硫化物和浓红银矿、脆银矿等无铜的简单硫盐等均是在这一阶段形成。
2002, 48(5):534-541.
摘要:本文对主要取自于西太平洋我国调查区内不同海山、不同水深、不同产状的13个磷酸盐样品进行了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测定,以探讨与大洋富钴结壳密切伴生的磷酸盐的常、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磷酸盐中主要氧化物的平均值与赤道太平洋的相近,暗示两者可能有相似的形成环境和形成机制。磷酸盐中微量元素Sr、Ba、Co、Cu、Ni及U丰度分别变化于862×10~(-6)~2181×10~(-6)、29×10~(-6)~3429×10~(-6)、6.3×10~(-6)~115×10~(-6)、23×10~(-6)~263×10~(-6)、12×10~(-6)~825×10~(-6)及4×10~(-6)~11×10~(-6),丰度多数低于泥质岩平均值,其CaO/P_2O_5、F/CO_2、Sr/P_2O_5值及常量、微量元素间的相关关系,清晰地显示了磷酸盐的种类、成分与结构、形成的地质背景和元素的主要组合特征。磷酸盐的稀土丰度为136.50×10~(-6)~853.70×10~(-6);Ce~*变化于0.01~0.18之间;(Ce/Yb)_N值变化于0.01~0.21之间。研究证实,不同产状磷酸盐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基本一致,曲线相互平行,基本不呈现交叉现象,均呈Ce强烈亏损,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大及重稀土富集的型式。调查区、赤道太平洋、中太平洋磷酸盐的稀土元素丰度、Ce~*、Ce/Yb值以及它们与海水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似的特征,也进一步显
2002, 48(5):542-551.
摘要:中国南海北部陆坡ODP 1144站位硅藻植物群的研究,建立了西太平洋边缘海一个新的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硅藻生物地层图式,根据硅藻化石中具有指示意义的硅藻种的分布和生态变化(暖水种和冷水种),划分了8个硅藻组合带,其硅藻组合带分别在不同的高低海面环境下形成的,根据ODP1144站位氧同位素(OIS)测定结果,8个硅藻组合带与OIS 1-8期相对应。1、3、5、7硅藻组合带相当于OIS1、3、5、7期,间冰期是以热带和亚热带硅藻占优势,其中冷期出现大量的沿岸硅藻为特征,反映高海平面温暖的气候条件;2、4、6、8硅藻组合带相当于OIS2、4、6、8期,冰期是以亚热带,热带和出现较多冷水硅藻为特征,反映低海平面较冷气候条件,硅藻丰度值的变化与冰期和间冰期有关,可以证实间冰期时期高的海平面和较低的生物生产力以及冰期时低的海平面和高的生物生产力,而生物生产力的变化又与沉积时期沿岸流或上升流的强弱及水团活动有密切关系,进而揭示该区古海洋环境的演化与季风强弱之间的内在关系。
2002, 48(5):552-560.
摘要:从晚震旦世开始至中三叠世,苏浙皖(下扬子)地区沉积了三套巨厚的海相烃源岩系,即:上震旦统一上奥陶统,石炭系-二叠系,下三叠统海相烃源岩,三套烃源岩热演化特点不同,下古生界烃源岩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期构造阶段的热演化,已达过成熟干气阶段,上古生界烃源岩基本处于生油阶段晚期;大部分三叠系烃源岩处于成熟生油阶段,少数处于未成熟阶段,区内下古生界烃源岩经历了两次成油过程,第一次发生在加里东运动前的盆地沉降阶段,第二次发生在加里东运动后晚古生代陆表海代积阶段,全区海相油气储盖条件发育,配置有利,经多年油气勘探证实,下古生界油气勘探应立足于苏北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勘探除苏北地区外,尚有皖南与浙西地区,中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应集中在区内几个发育较好的中生代盆地,如常州、句容,无为,望江盆地等。
2002, 48(5):486,517-0.
摘要:地质公园(Geopark)是广大地学工作者在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中经长期酝酿提出的概念。近年来,由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和推介,地质公园这一名词已为社会所广泛接受,她代表具有特殊地球科学意义和美学观赏价值,以稀有的地质遗迹为主要内容,并可能兼有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的区域;通过规划建设,可以形成地质遗迹的保护区、地质科学的研究基地、地质教学的实习基地、科学普及的重要场所;同时借重其优美地质生态环境和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及不可再生的稀世遗迹,可以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场所和健身娱乐的区域。即使是已知名的风景名胜区,也可增加旅游内容,提高科技含量。特
2002, 48(5):494,508-0.
摘要:第二届“全球构造新概念”(New Concepts in Global Tectonics)国际会议于2002年5月5~10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拉洪塔召开。巴西、德国、希腊、印度、意大利、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美国等11个国家的地球科学家提交了论文,近30位出席了会议,其中中国三人。会上除宣读交流学术论文外,还对南科罗拉多州晚中生代地层和北美最大恐龙遗迹地址,拉拉米构造运动,第三纪侵入活动,新生代里奥格兰德裂谷北段构造、晚新生代隆升、张性断裂与古地震等,进行了野外地质考察。会后,中、日地质学家又乘火车自中部大平原至西海岸,横穿美国西部主要构造地貌单元作概略观察。下面就有关“全球构造新概念”国际会议的背景,这次会议的论文和值得关注
2002, 48(5):504,525,533-0.
摘要:值中国地质学会成立80周年和《地质学报》创刊80周年之际,中国地质学会组织专家,评选出了1992第3期~2。。2年第2期《地质学报》刊出的优秀论文。并据科学技术部科技情报研究所统计资料,表彰了在《地质学报》上发表论文总被引次数最多的10名第一作者。名单如下。1.《地质学报})(中文版)优秀论文(54篇)(1)陕北鄂尔多斯盆地埋藏变质作用研究,张立飞,1992,66(4):339(2)亚洲大陆岩石圈多层构造模型和塑性流动网络,王绳祖,1993,67 (l):1(3)中国太古宙绿岩带,沈保丰,彭晓亮,骆辉,毛德宝,1993,67(3): 208(4)湖南新邵巨口铺中泥盆世生物礁生长动力学…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