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第47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峡东地区震旦系层型剖面的界定与层序划分

      2001, 47(5):449-457.

      摘要 (2050) HTML (10) PDF 6.63 M (15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震旦系研究历史的回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综合地层研究的成果,试图建立可供全球对比的中国末元古系层型剖面。我国震旦系研究历史悠久,典型剖面经历南北之争,数十年来存在多种界定意见。通过近十年的研究,笔者依然认为峡东地区震旦系剖面沉积最为连续,出露完整,具有生物演化特征明显和形态多样的特点,可与世界各地的末元古纪地层进行广泛对比。目前,其上界定位于峡东地区灯影组天柱山段小壳化石带之下(即相当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震旦—寒武系界线小壳化石带B点,年龄为539±34Ma),而底界的厘定在国内一直存在多种意见。本文通过对峡东地区震旦系剖面的综合地层研究,结合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层序地层学、C/O同位素研究以及沉积相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认为震旦系底界应划定在南沱冰期之后的陡山沱期沉积的下界,重申应选定峡东地区剖面为震旦系的层型剖面。

    • 恭祝著名地质学家王恒升院士百岁华诞

      2001, 47(5):457-0.

      摘要 (1951) HTML (12) PDF 680.38 K (11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8月4日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王恒升院士在家中愉快地度过了他的100岁生日,他是我国地学界最年长的一位。是日,科学技术部、国土资源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等单位领导和他的学生、晚辈等都到王老家中向他表示祝贺。徐冠华部长和路甬祥院长联名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王恒升院士在瑞士读书的母校、他的同学——国际宝石中心的E.J.Gubelin先生等也发来了贺信。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为王恒升院士100大寿特别印制了精美的画册。

    • 亚洲中东部岩石圈下层网络状塑性流动与应变场

      2001, 47(5):459-466.

      摘要 (1471) HTML (11) PDF 5.72 M (1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板块边缘驱动力的挤压作用下,岩石圈下层(含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塑性流动网络的共轭角随着变形的增大而由初始的直角变为钝角,因此,可根据共轭角的增量推测应变的大小,并给出该层的应变场,亚洲中东部所含3个塑性流动网络系统的研究表明,岩石圈下层的应变场控制或影响着上部地壳的构造变形和地形起伏,表现在应变“凸锋~”与地形凸峰之间的相互对应以及“稳定”块体的低应变效应和应变的波动传播,网络共轭角推测应变的方法为认识板内应变场和构造变形提供了新的途径。

    • 中国新生代古地形演化的初步模型

      2001, 47(5):467-475.

      摘要 (1543) HTML (13) PDF 6.04 M (15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生代,中国地形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早期的西倾地形变为现今的东倾地形,这种地形倒转可能是诱发亚洲乃至全球新生代气候环境格局总体改变的主要根源。本文基于流线场理论和向东挤出的构造假说,采用物质平衡方法,对中国新生代古地形演化进行半定量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新生代古地形演化呈现西部大幅度快速隆升,东部渐进式降低,中部变化较小的变化过程,总体地势的转变过程在50-40Ma期间内已基本完成,此后地势差距逐渐加剧,中国现今的地形格局是在近10Ma期间内最后形成。

    • 佛子岭岩群中的晋宁期深成岩带及其构造含意

      2001, 47(5):476-482.

      摘要 (1740) HTML (13) PDF 5.40 M (15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北淮阳带东段,原卢镇关岩群小溪河组火山—深成杂岩是最主要的岩浆活动带。作者们在追索北秦岭加里东期岛弧东延的过程中,对该火山—深成岩带北部四个侵入佛子岭岩群的变形花岗岩测定了单颗粒锆石U-Pb年龄,所得结果为744±9Ma和665±39Ma,属震旦纪,讨论了由此测定结果产生的佛子岭岩群的时代和对比、大别地块的构造归属以及晋宁期的构造环境和演化顺序等问题。

    • 关于“侵入岩谱系单位填图方法”有关问题的讨论

      2001, 47(5):483-486.

      摘要 (1658) HTML (15) PDF 2.75 M (14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简单地阐述了岩浆作用的多样性,指出不能以同源岩浆演化一种岩浆作用方式来概括或代表所有的岩浆活动,通过对“侵入岩谱系单位填图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讨论,指出同源岩浆演化理论尚不完善,不能人为地夸大同源岩浆演化理论的作用,未经深入研究和试验不宜把这个方法应用于所有时代和任何构造背景的花岗岩类。

    •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第一井在江苏东海开钻

      2001, 47(5):486-0.

      摘要 (1644) HTML (13) PDF 1023.10 K (11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1年8月4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开钻,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副部长蒋承菘、部党组成员叶冬松、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前地质矿产部部长朱训、宋瑞祥、副部长夏国治、张文驹、陈洲其,中国核工业集团副部长陈肇博,江苏省副省长姜永荣、政协副主席胡序建等国家有关部、委、局、办及省、市和协作单位各级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波兰等国家的专家组成员出席了开钻典礼。 典礼由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蒋承菘主持,他首先宣读了温家宝副总理7月26日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开钻所作的重

    • 对秦岭奥长环斑花岗岩的质疑

      2001, 47(5):487-491.

      摘要 (1602) HTML (10) PDF 3.79 M (14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介绍了环斑结构的含义及奥长环斑花岗岩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所谓的秦岭奥长环斑花岗岩带提出质疑,并提出秦岭中的一些花岗岩虽然具有环斑结构,但不是奥长环斑花岗岩。

    • 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80周年活动的筹备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2001, 47(5):491-0.

      摘要 (1195) HTML (15) PDF 605.40 K (9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落实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80周年活动的各项具体工作,近期,王弭力秘书长主持召开了多次专门会议。其中,2001年7月4日在北京召开的第5次秘书长会议,重点讨论了庆祝活动中常务理事单位及各有关部门承担的具体工作,如提交的论文数、大会发言人选、纪念文集文章、展览内容以及以回忆与中国地质学会有关的人与事为主的会讯专辑。秘书长们对此十分重视,纷纷表态会后尽快向有关领导汇报并落实具体事项。近日,不少单位已经写信或打电话,将已落实的情况告知了学会秘书处。

    • 南秦岭卡林型—似卡林型金矿床综合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2001, 47(5):492-499.

      摘要 (1818) HTML (22) PDF 6.49 M (16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笔者将南秦岭卡林型-似卡林型金矿床与与其共生的热水沉积成因铅锌矿床,中国滇黔桂卡林型金矿床、卡林型金矿床命名地美国西部卡林金矿床、乌兹别克斯坦穆龙套型金矿床等进行了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对比研究,可以发现,这些矿床的形成均与现代板块构造活动机制具有密切耦合关系,属于造山期成矿矿床,它们既具有相似特点:容矿建造属沉积岩型,沉积构造环境具有拉张裂陷性质,均显示同生一叠加改造两次成矿作用的特征;它们又具明显差别;所属大地构造背景不同,造山带组成及结构存在明显差别,叠加改造成矿作用表现的复杂和强烈程度差别较大,造山带区域构造演化与大规模成矿作用是同一大陆动力学过程的不同表现。

    • 胜利油田富CO2含金流体及有关成因问题

      2001, 47(5):500-507.

      摘要 (1474) HTML (12) PDF 6.10 M (15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分析了胜利油田火山岩中的Au含量,发现CO_2气藏区火山岩和非CO_2气藏区火山岩中Au含量有明显区别:前者合Au很高,平均327×10~(-9),最高2150×10~(-9);而后者含Au很低,平均只有2.5×10~(-9)。这一基本事实提供了CO_2与金矿化间联系的直接地质证据,指出了在中国东部郯庐断裂两侧找寻新的金矿资源的方向与可能性。研究表明,地幔及其岩浆去气对形成富CO_2含Au热液系统有重要的贡献,而一个由深部稳定热源驱动、富含地幔及其岩浆去气带入的CO_2和Au并与地壳浅部流体混合的热液环流系统是形成重要金矿化的必要条件。

    • 太白双王含金水压角砾岩体形成过程和金矿体预测

      2001, 47(5):508-513.

      摘要 (1750) HTML (13) PDF 4.61 M (16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陕西双王含金角砾岩体为水压角砾岩体,是深源富碱含金流体使泥盆系一套热水沉积的富钠质岩系发生水力压裂作用形成的。早期共轴递进挤压使能干性富钠质岩系与非能干性富泥质岩系发生变形分离,分别形成近等距分布的透镜状弱变形域与线性强变形带,其中,弱变形域中央是一个相对低温,低压,高渗透率的透镜状天然泵吸中心;晚期的右旋高角度斜冲非共轴递进剪切使弱变形域中央最发育的一组节理和裂隙由压性转变为张性,并沟通溶 部的裂隙系统,泵吸中心巨大的压力降使深部的承压流体在富钠质岩系中产生周期性的构造泵吸一水力压裂-沉淀愈合作用,根据分解变形构造型式预测的隐伏含金水压角砾岩体已获钻探初步验证。

    • 本刊编辑部启事

      2001, 47(5):513-0.

      摘要 (1043) HTML (14) PDF 474.66 K (10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1)近几年来,本刊在《书刊评介》专栏中精选优秀地质类新书作了扼要介绍,促进了地质专业新书的传播。欢迎著(编)者继续提供新书样本。也热忱欢迎各行专家为《书刊评介》专栏撰稿,评述最新出版的地质学专著。 (2)近几年来,本刊在《通讯·资料》专栏中以最快速度摘要报道了若干重要的项目研究进展和重大发现,其中许多已很快被他人的论文引用。欢迎继续踊跃投稿。稿件一般限2000字以下,可附表,一般不要附图。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删改。

    • 油、水、干层的地球化学识别

      2001, 47(5):514-520.

      摘要 (1493) HTML (12) PDF 4.70 M (1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介绍一种判断油、水、干层的地球化学方法,根据储层样品中有机抽提的的含量和组成特征,结合油层物性,地层测试和试油资料编制织识别油、水,干层的图版,提出判别油、水、干层的地质/地球化学指标,确定油层的地球化学参数的下限,并运用此方法对松辽盆地新站油田主要油层分布段的油、水、干层进行判别。根据试油资料验证表明,地球化学判断结果比传统的地质录井及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判断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 新书介绍

      2001, 47(5):520-0.

      摘要 (1022) HTML (12) PDF 834.16 K (9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乔秀夫,高林志,彭阳著.2001.古郯庐带新元古界——灾变·层序·生物.北京:地质出版社.16开,精装,128页,附图版11页。定价:40元.著者指出,古郯庐带是指吉南、辽东、鲁东南、苏北、皖北等地区,这一带的新元古代地层记录着缓慢变化的地质事件和突发的灾变地质事件。在过去的研究历史中,由于受均交论思想的影响,对其中的灾变事件沉积记录很少给予重视和合理的

    • 地质事件、序列和事件群

      2001, 47(5):521-526.

      摘要 (1954) HTML (22) PDF 5.11 M (17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和造山带中,由于多期热-构造事件的影响,以及透入性片理和构造岩的发育,造成变质深成侵入体,构造岩和表壳岩鉴别的困难,。即使表壳岩系统也因强烈的变形而不能够完全运用叠置地层学的方法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因而事件地质学的思路和方法的应用颇为广泛。地质事件是地史演化过程中,不同于正常地质历史发展的突发性,或灾变性,或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记录,在正确识别地质事件的性质和特征的基础上,需建立地质事件的序列,事件序列的建立包括两个步骤,首先要在野外翔实的工作基础上建立地质事件的相对序列,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同位素测年方法标定主要或特征地质事件的时代,建立地质事件的年代格架。地质事件群或组合则是成因上有联系,空间上相匹配,时间上有先后的一组地质事件,它比单独的一个事件更深刻地反映地质历史演化的过程和特点,正确归并和界定地质事件群在研究区域地质演化特征或进行大区域间的地质对比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海洋沉积物—海水界面附近氮、磷、硅的生物地球化学

      2001, 47(5):527-534.

      摘要 (1700) HTML (18) PDF 6.61 M (1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海洋沉积物中的N和P随沉积物的粒度由粗到细,含量逐渐升高,而Si则降低;积物中N、P、Si的含量还随海区、输入源、季节、动力学过程及生物生产过程不同而变化.控制海洋沉积物-海水界面N、P、Si沉积、释放及循环的因素,包括有机质和溶解氧的浓度、有机质中C、N、P、Si的相对比例、沉积物-海水界面附近的氧化还原环境、生物扰动、温度、水深、pH值、不同形态S的浓度、金属离子以及水动力条件等.一般其综合作用的表现是,沉积物-海水界面之间NH+4、PO3-4和Si(OH)4从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转移,而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通量方向相反,通量的大小随着海区的不同差别较大.

    • 莺歌海盆地晚第三纪构造特征的三维泥料模拟实验及其动力学意义

      2001, 47(5):535-541.

      摘要 (1643) HTML (12) PDF 4.84 M (14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莺歌海盆地是发育在古红河断裂带之上的新生代盆地,晚第三纪的构造运动触发了盆地中热流体自超压封存箱向外大规模突破,使热流体及泥质的活动具有规律性成群成带的特征。本次实验基于相似理论,在对盆地的演化史及区域构造应力场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晚第三纪盆地构造应力场的三维泥料模拟,证实了红河断裂右旋走滑派生的拉分效应控制了莺歌海盆地晚第三纪的构造活动,而晚第三纪的构造活动又是雁列式断裂展布及底辟体分布的主导因素。

    • 江西雅山富氟高磷花岗岩中的磷酸盐矿物及其成因意义

      2001, 47(5):542-550.

      摘要 (1627) HTML (18) PDF 6.95 M (15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江西雅山黄玉锂云母花岗岩属典型的华南[富氟高磷花岗岩(P2O5=0.15%-0.55%),表现为富氟(F=1.07%-2.04%),强过铝性(A/NKC=1.26-1.60),具有很高的Li,Rb,Cs,Be,Nb,Ta含量和很低的Y、REE含量.磷锂铝石是雅山黄玉锂云母花岗岩中的主要磷酸盐矿物,其产出与否同体的Li,Rb,Cs含量密切相关;磷锂铝石和长石矿物都是雅山黄玉锂云母花岗岩中磷的主要贮体,并且相互之间呈互补关系,当出现磷锂铝石时,磷锂铝石为全岩磷的主要贡献者,当无磷锂铝石晶出时,长石矿物为全岩磷的主要贡献者,体系的强过铝性以及很低的REE,Y,Ca含量使得磷灰石,独居石,磷钇矿都难以达到饱和结晶,磷灰石为少量出现,并且大部分为晚期形成;独居石和磷钇矿都为极少出现,反映出雅山岩体演化过程中具有独居石,磷钇矿等稀土磷酸盐矿物的结晶分离,铍磷酸盐矿物-羟磷铍钙石的出现反映了雅山黄玉锂云母花岗岩存在岩浆期后的含Be,Ca热液流体的作用。

    • 嵩县祁雨沟金矿成矿时代的40Ar-39Ar年代学证据

      2001, 47(5):551-555.

      摘要 (2449) HTML (11) PDF 3.50 M (17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单矿物40Ar-39Ar年代学方法,对河南祁雨沟爆破角砾岩型金矿的矿化蚀变矿物进行了高精度的定年研究.矿脉中钾长石的40Ar-39Ar年龄表明,祁雨沟金矿的主要成矿阶段发生在115~125Ma期间,成矿作用持续达10Ma.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区域燕山期花岗岩侵位30Ma之后祁雨沟金矿开始进入主成矿期,此时正是区域伸展构造的发育时期,深部流体活动频繁而强烈.祁雨沟金矿是中国东部金的大规模成矿作用的组成部分.

    • 全新世气候变化与长江三角洲史前文化兴衰

      2001, 47(5):556-560.

      摘要 (1773) HTML (12) PDF 3.53 M (17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来自长江三角洲的薛城遗址和金址三野村遗址的孢粉和植物硅酸体鉴定或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史前文化的兴衰与全新世气候变化有一定的耦合关系,薛城遗址相当于马家浜文化晚期,它是南京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遗址,新仙女木冰期之后,该区进入明显的持续增温时期,直至全新世高温期,持续较长时期的暖湿气候使该区新石器文化得以发展,金坛三星村新石器遗址相当于马家浜 文化中期至崧泽文化中期,崧泽文化是在暖湿气候条件下出现和繁荣的,但在5500a BP之后,气候极为冷干,加上当时人类活动剧烈,自然植被破坏比较严重,导致崧泽文化发生中断。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