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00, 46(supp).
摘要:铀资源评价信息系统是铀资源评价的计算机系统,它 包括以下几部分:铀资源评价方法;铀矿专家知识库;地质、铀矿床数据库;铀资源评价程序等。铀资源评价方法主要介绍了4种:即成矿成功树法;矿床规模频率法;铀勘查者矿产咨询系统;多元统计法。着重研究了“成功树”法。铀矿专家知识库是铀资源评价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对专家经验的总结;地质、铀矿库数据库是对基础地质和铀矿地质信息的汇总,为铀矿评价提供了大量的实际资料;矿产资源评价程序系统是铀资源评价方法的具体应用,是本系统的核心
2000, 46(supp):1-5.
摘要:数学地质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的新分支。本文主要 介绍数学地质在1997~1999年期间的主要进展,其内容主要涉及:“数字地球”概念建立并向数学地质引进以后得到的新启示。地质统计学在近年来取得的新进展以及计算机地质图形学、地理信息系统、人工神经网络、灰色系统理论、突变论、小波变换、遗传算法、遗传规划在地质学中的应用和取得的新进展
2000, 46(supp):6-16.
摘要:根据其规模,地质异常被划分为全球性地 质异常、区域地质异常、局部地质异常和显微地质异常。不同尺度的地质异常对不同等级的矿产资源域(体)具有对应控制关系。即:全球性地质异常控制洲际成矿域的分布,区域地质异常控制成矿省的分布,局部地质异常控制矿田、矿床和矿体的分布,查明这种对应控制关系是地质异常矿体定位的前提;显微地质异常是矿体空间定位的标志。 基于地质异常致矿理论提出的“5P”找矿地段是:成矿可能地段(Probable oreforming area)、找矿可行地段(Permissive orefinding area)、找矿有利地段(Preferable orefinding area)、矿产资源体潜在地段(Potential mineral resource area)和矿体远景地段(Perspective ore body area)。“5P”找矿地段概念及其定量圈定与评价方法是对矿产勘查全过程的系统概括。以山东省鲁西隆起区金矿系统定量勘查评价为例阐明了上述地段的定量圈定及评价方法。
2000, 46(supp):17-24.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型、超大型矿床研究是当今 地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在我国开展全国性大型、超大型金矿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尚属首次。 本文利用全国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资料,按照“鹤立鸡群”的观点,以大型、 超大型金矿床密集区为模型单元,以金矿床密集区和异常密集区为预测单元,在充分分析控矿 因素的基础上,构造刻划矿床变大、变富的因变量,应用双重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全国大型 、超大型金矿开展了定量预测。
2000, 46(supp):25-29.
摘要:当代成矿预测由预测评价的理论、评价准则、 地理信息系统(GIS),评价决策系统和相应的数据信息系统构成。其理论包括矿床形成的定位理论、预测的相似类比理论和预测信息的“求同”“求异”理论三方面,成矿预测的实施必需在GIS平台上、应用有效的评价决策系统(MRAS)和建立由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各类数据组成的空间信息系统完成。成矿信息的提取、浓缩、优化、叠合和找矿信息的标定是当代成矿预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渊博和经验丰富的专家是实施预测评价的必要条件。
王世称 , 叶水盛 , 杨东来 , 申维 , 刘玉强 , 史辉 , 李军
2000, 46(supp):30-39.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超大型、大型金矿床预测 的理论依据和方法体系,剖析了山东省超大型、大型金矿床与中、小型金矿床的空间有机整体分布形式——金矿床密集区,从“鹤立鸡群”的学术观点出发,在深入研究山东省超大型、大型金矿床的基础上,按照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新的途径,利用GIS工具编制了综合解释图系,建立了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空间数据库;结合数学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山东超大型、大型金矿床作了定位、定量预测。预测实效在胶东某盆地已得到验证,它将为全国其它地区开展超大型、大型矿床预测提供借鉴作用。
2000, 46(supp):40-43.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拓宽了人们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本文就地理信息系统在综合信息矿产资源预测中的应用问题做了较深入的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具体看法。这些看法也许对建立GIS综合信息矿产评价系统有一定的益处。
2000, 46(supp):44-47.
摘要:地质统计单元划分是矿产资源评价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地质体单元法是70年代末首先采用的一种单元划分法。地质体单元的划分是在金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的指导下进行的。本文运用地质体单元法的划分原理,全面分析反映各级矿产资源体单元存在条件和边界条件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重砂特征,经过区域类比,筛选,确定出划分各级各类矿产资源体单元的具体条件。
2000, 46(supp):48-53.
摘要:矿床的形成(尤其是大型、超大型矿床)必须 有充足的物质供应源,同时必须有适宜的构造条件,构造不仅可以为矿床的形成提供矿质运 移通道,更可以为矿床的形成提供储矿空间。详细的构造研究,尤其利用综合信息(包 括地质、物探、化探、遥感信息)研究构造,可以深化人们对矿床成矿规律的认识。基于此, 笔者利用地质、物探、化探资料对阿尔泰成矿区基底构造、盖层和导岩构造对矿产资源体的 控制特点进行了综合研究,除了传统意义上的NW向构造外,EW向构造及它们的交汇部位,对矿产资源体的控制也十分突出;盖层构造控矿对上述基底构造控矿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2000, 46(supp):54-58.
摘要: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矿产资源评价,关键取决于系统中用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即包括建 立适用于GIS平台上的矿产资源的评价模型、各种地学信息的GIS数据、评价辅助系统的开发和研制等内容。本文仅从适用于GIS的矿产资源评价模型的建立内容、数据表达形式、数据应用功能和操作方式等进行探讨,提出由矿床成矿模型、综合标志找矿模型、矿床地质环境模型和矿床经济评价特征等方面构成资源评价模型的内容,根据模型数据特点建立数字图形的GIS表达形式,通过评价区空间数据的准备、模型与数据的联接和评价三个过程实现对模型的应用。
2000, 46(supp):59-63.
摘要:本文根据东海西湖凹陷的地质特点,介 绍了一种用测井信息快速、自动分析钻遇地层中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储集层产能特征的计算方法
2000, 46(supp):64-70.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玉龙成矿带地质背景,探讨了研究区遥感地质特征,在地质、地 球化学、遥感等信息综合分析基础上,对玉龙成矿带北段靶区进行了优选评价, 提出了新的 研究重点和可能的矿化类型。
2000, 46(supp):71-75.
摘要:本文从地质灾害区划的 角度出发,基于GIS空间分析原理,建立了以评价地质灾害的发育强度、危害性、危险程度等为目的的空间分析模型系统,在内容上包括危害性评价模型、发育强度评价模型、发展趋势预测模型、危险程度预测评价模型、国土重要程度评价模型等个体。模型评价过程从单体地质灾害入手,采用多级评价方法,最终取得地质灾害危险程度预测评价成果。在建立完善的模型评价结构的基础上,作者进而给出了每一模型个体的评价因素和具体的评价参数,评价结果反映了地质灾害分布发育的区域规律,对预测防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00, 46(supp):76-80.
摘要:遥感地质异常是矿床预测的重要信息之一。从遥感 图像理解专家系统的角度出发,本文对遥感地质异常致矿性评价的专家系统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从图像分析异常、目视解译异常和数据融合异常到致矿遥感地质异常的推理过程的基本思路及相应的系统结构,同时对基于光栅的图像异常的链码表示以及与致矿遥感地质异常有关的属性特征等内容也做了初步研究。
2000, 46(supp):81-84.
摘要:我国西部10省、市、区幅员辽阔,国 土资源丰富,是我国21世纪的重点开发区。本文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研究,提出西部地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战略。
2000, 46(supp):85-91.
摘要:本文建立了矿种矿床竞争力评价的概念、评价 内容体系、指标分析方法和竞争力综合评价的两类数学模型。并结合“三江”地区优势矿产资源——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的实际,运用竞争力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崭新的认识。
2000, 46(supp):92-96.
摘要:用各种异常圈定的靶区可进一步划分成含矿与非含矿两大类 ,尽量剔除非含矿部分是降低预测风险的关键。由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影像特征在隐伏资源体上方与非含矿区并无显著差异,高精度的识别和预测工具十分重要;无矿模型对剔除非含矿异常有特殊意义;使用“小单元法”和“矿化模型系列”除了可以预测资源量外,还可更细致地预测资源体的品位、埋深和空间形态等。
2000, 46(supp):97-100.
摘要:在运用地质异常理论圈定“5P”地段过程中, 如何有效地组织、处理分析庞大的综合找矿信息,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是一个极其关键的问题。笔者认为:多“S”集成系统应包括:GIS、GPS、RS、VS、ES等,从应用目的出发,选择与之相应的信息采集、管理、挖掘,处理和应用手段,且基于网络技术,采用特定的软、 硬件将其集成在一起。这种新型的集成技术将为地质异常矿体定位提供更为方便而快捷的操 作系统、崭新的信息技术和统一的多源信息分析结果,将大大提高“5P”地段圈定的效率和精度
2000, 46(supp):101-105.
摘要:根据松辽盆地1:100万重、磁数据的处理结果及相关资料的分析,本文对松辽盆地的基底结构进行了划分,对盆地的断裂构造也进行了大胆推断。同时,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条件,初步预测出盆地的有利成矿远景区。另外,本文提出了在松辽盆地寻找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同时,还应重视古河道砂岩型铀矿床的勘探工作。
2000, 46(supp):106-110.
摘要:从构造油气藏评价出发,把HM凹陷按构造分区总体划分为凹陷-向斜面、背斜-鼻状-披覆构造、地层超覆缓坡带、断裂陡坡带、隆起-凸起区等五大类。按1:20万比例 尺1cm×1cm进行网格单元划分,对各构造地质体进行变量取值,结合主要生储层沙三岩段的 分布特征、T1—Tr地震反射特征、γ能谱测量和重磁场分析,依据综合评价指标与已知油气 藏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含油气性圈闭的定量模式。以地质异常值、沙三砂岩含量、沙三 砂岩总厚、沙三泥岩总厚、沙三泥砂比、T1—Tr地震反射等深度、线积分异常、γ能谱测量 异常值、重磁处理有关信息等18个指标作为输入层特征向量,进行了ART和BP人工神经网络含油气性综合评价。含油气性有利度高值区与已知油气田吻合,圈定了进一步油气勘查的有利区17个,据含油气性有利度的大小和所处的地质环境划分出一级有利区9个,二级有利区8个。
2000, 46(supp):111-114.
摘要:巨型深断裂体系、地层、区域构造、岩浆岩体、金化 探异常、重力场、莫合面、金矿成矿时代等因素,对金矿具有明显的控制或指示作用。本文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金矿综合信息概念型找矿模型,划分了103个金矿预测单元,选择了12个模型单元,选择了12个预测变量,利用GIS矿产资源评价系统,对全国金矿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并预测了全国内生金矿的潜在资源量
2000, 46(supp):115-119.
摘要:银山—德兴地区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和复杂性特征,表现为: 断裂构造的分维数为166,与全球断层的分维数相近;区域上的韧性剪切带具有三维似Men ger海绵结构;银山矿的铜、铅锌和银矿体表面上有传统意义上的PbZnCuAg分带,但实际上铜和铅锌矿体及其赋存的含矿构造的分维数有显著差异,因此至少存在两个空间上相互叠加的成矿子系统,并呈现“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的复杂性。事实说明,银山矿的地球化学分带与传统意义上的分带性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不能简单地作为预测深部盲矿体的直接依据。
2000, 46(supp):120-122.
摘要:斑岩型铜矿是世界主要的铜矿类型,也是我国主要的铜矿床类型。其成矿时代以 燕山期为主。矿床蚀变分带一般较明显。全国已知的斑岩型铜矿床大体上可分为3个成矿带 ,3个次要成矿带和若干零星斑岩铜矿床。本文将全国斑岩铜矿床划分为6个模型区,选择了12个预测变量,利用GIS矿产资源评价系统,对全国10个预测区进行评价,优选出3个找矿靶区。
2000, 46(supp):129-133.
摘要:根据收集到的归来庄金矿床的化探资料,选取与Au相 关系数较大的W、As、Sb等区域化探元素作为变量,对该区金异常空间分布进行协同克立格法研究。在对4个区域化变量进行空间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空间结构模型并进行估计。综合化探金异常的协同克立格法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有多处金异常存在,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肖克炎 , 徐金芳 , 严光生 , 黄文斌 , 宋国耀 , 陈郑辉
2000, 46(supp):134-140.
摘要:在区域矿产资源评价中,地球化学找矿信息为成矿分 析提供了成矿作用的直接信息。GIS为化探数据分析提供了非常好的数据库管理功能、提供了化探数据处理的数字化产品及制图功能及提供了数据挖掘的形象化图示可视化功能。GGCAS(GISBased Regional Geochemical Data Processing System)将GIS功能无缝地与化探数据处理结合起来的地球化学异常信息分析系统。它包括地球化学异常确定的基本方法、多变量异常相关分析、地球化学异常空间趋势结构地质统计分析,也包括面金属量、累乘组合异常的计算。系统实现了所算及所得,使得地球化学科学计算、GIS数据库管理、图形可视一体化。运用该系对全国环境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分析。
2000, 46(supp):141-145.
摘要:大多数GIS软件平台的数据结构是矢量形式的,因此, 在矢量结构GIS中实现矿产资源预测的证据加权模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初步探讨了基于矢量结构GIS的证据加权模型的计算机算法,以MapInfo为软件平台,用该平台的二次开发语言MapBasic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使从事GIS矿产资源预测的研究人员可以通过MapInfo软件平台实现证据加权法,开展矿产资源潜力制图研究。
2000, 46(supp):150-154.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个专门为地测部门设计和开发的软件系统——地质、测量信息系统(MSGIS),并从理论的角度着重介绍了其中的专业CAD系统所组成。它是针对煤炭底册部门设计和开发的,但亦适用于其他层状和层控矿床地测部门的生产和设计。
2000, 46(supp):155-159.
摘要:借助现代计算机和日益成熟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 合地质灾害数据的特点,从数据库系统建设、数据信息标准化、数值评价模型、软件开发几方面阐述了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并对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功能进行了介绍
2000, 46(supp):160-163.
摘要: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方法的计算机化设计到大量的大容量不规则的图形、图像和具有模糊性的与不完备性的信息的处理,本文讨论了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的方法途径,并提出了初步的总体设想,部分或全部解决了这些问题。
2000, 46(supp):164-171.
摘要:AuGIS是金矿综合信息预测系统简称。它是 建立在国产平台MAPGIS上的一个地矿行业的应用型GIS系统。从我国地矿行业普遍适用情况出发,基于MAPGIS矢量数据结构上开发了本系统,建立了具有地质特色的应用系统。 系统采用GIS与ES相结合的研制途径,开展了地学领域综合信息解释自动化研究,设计出物 探、化探、地质及综合预测自动(半自动化)解译子系统。它采用多专家综合方法解决多学科 结论综合问题,充分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即通过属性库、数据库的库—图联合操作 运算达到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矿产预测目的
2000, 46(supp):172-176.
摘要: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其自身的开发语言和VB、VC综合开发技术,对油田的钻井资料进行了可视化查询方面的研究,介绍了系统目标、设计方法及内容、系统结构设计、系统研制思路、系统基本功能、研制工作步骤、数据流程等。所提供的研制方法对其它空间地质资料的可视化查询系统研制具有借鉴作用。
2000, 46(supp):177-181.
摘要:针对处理空间信息的需要,开发了无需参数文件的空间信息统计 学可视化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适合三维空间信息的研究,基本功能分为三大部分:空间信息结构分析、克立格估值与图形显示。并以该系统作为研究平台,对归来庄金矿床中的金异常空间分布进行实例研究。
2000, 46(supp):182-188.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GIS与ANN技术在矿产资源评价中应用 的意义和特点及其相互间的联系;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GIS的SPV型人工神经网络矿产资源评价系统,介绍了如何在GIS平台上应用这种ANN对金矿资源进行预测评价的方法以及与实际对比的结果。
武强 , 邹德禹 , 孙卫东 , 杜君利 , 董东林 , 徐建芳 , 傅耀军
2000, 46(supp):189-194.
摘要:在充分了解国内外若干GIS在水文学及地下水文学 中的应用实例的基础上,利用Mapinfo所提供的GIS工作平台,笔者开发研制了GIS与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耦合系统(GISFEM),成功地实现了GIS与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这两种技术方法的耦合。GISFEM系统弥补了以往GIS软件的水文专业分析功能较弱的缺陷,利用它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水质等级模糊综合评价、绘制水样玫瑰花图、进行水化学资料的统计分析,而且其三角单元网格的自动剖分和对计算结果的多种图形化显示等功能大大降低了传统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的人工工作量、提高了数值模拟的模型识别功能。
2000, 46(supp):195-199.
摘要:绝大多数地质灾害发生于具有三维空间特征的地质环 境中,地质灾害勘查与监测数据需要进行三维分析处理。本文在讨论分析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生成、空间分析等功能的基础上,以滑坡体为研究对象实现了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视化和地质制图功能,最后指出了三维GIS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和有待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2000, 46(supp):200-203.
摘要:本文概括了综合信息矿产资源预测地 质体单元的基本概念和划 分原则。论述了在GIS(MapInfo)中自动生成地质体单元的原理。研制了基于 MapInfo软件平台的地质体单元自动生成的计算机算法。
2000, 46(supp):204-207.
摘要:内容提要 缺乏易学好用的专业管理软件是制约地矿行 业管理现代化的瓶颈。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GIS平台开发的《中国黄金地质信息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并探讨了该系统在地矿行业的应用前景。
2000, 46(supp):208-211.
摘要:决策树应用于专家系统的知识表示可以实现决策过程 的可视化。本文详 细地给出了决策树的两种学习算法,实现了决策树中知识的增长以及从误判中学习新的知识 的功能。此方法在我们开发的一个可视化专家系统工具(Visual ESTool)中得到了应用。最 后给出了用该方法演示了建立一个决策树的详细过程。
2000, 46(supp):212-217.
摘要:区域稳定性评价受各种确定和不确定 、已知和未知、动态和非线性等因 素影响 ,是一项十分复杂且困难的系统课题。本文基于优势面理论,应用人工智能控制理论、计算 机及信息技术等先进理论和技术,以及结合地质工程理论、结构控制论和传统方法研究和探 讨了区域稳定性智能评价与控制系统的模型和方法。
2000, 46(supp):218-223.
摘要:内容提要以“1∶5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试验研究”项目成果为 基础,重点阐述了应用MAPGIS软件建立数字地质图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图层划分、工作流程和技术要点,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和意义
2000, 46(supp):224-229.
摘要:数据是研究工作之本。应用GIS技术创建地学领域中各 类GIS数据库,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存贮、管理、查询、分析,具有传统数据处理方式所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而对数据进行组织、维护,直观再现并传播地图与空间信息、属性信息之间的关系,让使用者从中受到启示并获得有关规划、管理和决策的有用信息是应用GIS的最终目的。本文将PC机上以ARC/INFO平台作为主要支持从而实现的新疆阿舍勒铜锌矿区矿产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为例,较为详细地阐述和探讨了数据库结构设计、数据采集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2000, 46(supp):230-233.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信息化产品 在知识经济时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地图就是这种信息化产 品的典型代表。数字地图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将地图转换成带有属性的 空间数据库,利用GIS空间查询、检索、提取与复合技术生成各种各样的派生图件,这不仅 提高了地图的灵活性,而且为地图实时地表达空间信息提供了可能。本文简要介绍了数字地 图的特点和一般过程,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探讨。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数字地图在国家可 持续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0, 46(supp):234-238.
摘要:以ARC/INFO为技术平台建立的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GIS应用分析的重要数据源,空间数据库建设的质量和有效性是数据库建设的关键。切实有效的建库工作流程,数据采集初期的细心程度和采集方式,可靠的数据转换方式以及对数据误差的正确分析处理,针对图形数据的特征并根据图形建库目的建立质量评价标准,是对数据库建设质量的有效保证。
2000, 46(supp):239-245.
摘要:内容提要数字地质图是以数据为基础、GIS技术为平台的空间数据库,为了更有效 地进行数字化地质图的交流、管理与共享,迫切需要发展地质图数据模型。本文以美国地质调查所地质图数据模型研究为例,说明定义一个关系数据模型,使它可以在一个现代地理系统上实现,并为实施该关系模型所必需的工具和方法;同时还提示了在完成和发展该关系数据模型中所需注意的问题。
2000, 46(supp):246-248.
摘要:分析了油气资源量概率模型通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体积单元生烃率法油气资源量概率模型,并论证了其预测结果更接近于模型的期望值、分布区间显著变小。该模型预测油气资源量的基本过程是把局部含油地质单元划分成若干个体积单元;用蒙特卡罗法求出体积不为0的每个体积单元资源量的一个估计值,其和为局部含油地质单元油气资源量的一个估计值,重复计算,得油气资源量的一系列估计值,由此求得局部含油地质单元油气资源量分布曲线;由各局部含油地质单元油气资源量模拟计算评价区的资源量。
2000, 46(supp):249-253.
摘要:煤层气经济评价在我国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论文在研 究煤层气经济评价特点的基础上, 从系统分析角度建立了煤层气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某评价区煤层气综合经济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合理的、适用的和可操作的。评价结果可为决策部门提供理论依据。
2000, 46(supp):254-260.
摘要:混合源沉积物中,各种物源物质的成分及其百 分含量是地质研究的重要基础信息。本文提出用成分数据统计分析算法,分析处理沉积物样品的地球化学数据,定量提取沉积物中各物源端元的平均化学成分及其百分含量;将该方法用于已知端元成分和端元含量的实验样品数据,计算结果与实际非常吻合;将该方法用于某海区实测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成功地分离出了陆源、火山源、生物源物质成分和含量。该方法也适合于岩石学、环境污染研究等领域。
2000, 46(supp):261-265.
摘要:v较详细地介绍多变量时间序列模型方法在沉积动力学 方面的应用。利用线性最小二乘回归算法确定系统辨识模型的未知参数据矩阵。针对实际数据(河口数据)的模拟结果显示,这种方法是预测河口悬浮沉积浓度和沉积输运的合适方法
2000, 46(supp):266-268.
摘要:垂向流体运移对地层温度场的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没有流体运移的情况下,温度场主要受传导作用的控制,而如果有流体运动的参与,则必受到流体运动的干扰。本文讨论了在两种不同的流体垂向运移的情况下,流体运动对温度场分布影响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可以用来反演储层温度、计算流体运移速度或估算断层内流体的流量。
2000, 46(supp):269-273.
摘要:1998年6月,获取南黄海表层沉积物样品61个,黄河、长江中、上游细粒泛滥 平原沉积物样品24个。在对后者17个地球化学指标测试的基础上,利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 筛选出7个指标(Ti、Cu、K2O、Zn、Na2O、Al2O3和CaO),做为识别黄河、长江物质组成的有效参数,并构造黄河、长江两个物源端元的判别函数Y1和Y2。利用判别函数,分别计算出南黄海61个表层沉积物的函数值,进而对其物源属性进行识别。判别结果表明,南黄海表层沉积物按物源属性分为三大区:A—长江物质优势区;B—黄河物质优势区;C—长江、黄河物质混合区。
2000, 46(supp):280-283.
摘要:内容提要 本文提出了根据区内钻井测温和镜质体反射率(Ro%)资料,采用岩石圈和盆 地尺度相结合的分段线性热演化模型,对沉积盆地热史进行模拟的方法。实例研究表明 该方法可以将岩石圈尺度与盆地尺度、正演技术与反演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且可由古温 标(Ro%)数据来约束模拟结果,对持续沉降型的沉积盆地较为适用。
2000, 46(supp):284-287.
摘要:中国煤层气储层条件复杂,煤层气可采性评价是影 响勘探开发进程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所建立的煤层气可采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华北某些目标区块的煤层气可采性进行了评价
2000, 46(supp):288-292.
摘要: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合理的网格单元划分,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提取各网格单元地质变量信息,根据地质背景场分区分级依据知识,选择响应比例尺的变量信息,在一定数学模型作用下,实施对研究区的背景场进行划分。文中最后以云南维西地区为实例,圈定其不同的地质背景,并阐述已知矿产与地质背景场的关系,达到研究不同的背景场与矿化的目的。
2000, 46(supp):293-297.
摘要:本文对胶东地区的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储量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矿床的储量服从多重分形分布,且具有普遍意义。金矿床的储量分形结构是成矿系统处于混沌边缘的一种表现形式。分维D值的地质意义与研究范围有关,就胶东金矿带而言,它可用于划分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矿床。
2000, 46(supp):298-301.
摘要:成矿预测工作中,如何划分地质统计单元是成矿预测 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地质体单元法为基础,给出地质统计单元划分的分割检验法定量数学模型。方法的实质在于:通过对变量或变量组合的有序划分,来寻求地质体的边界,以达到圈定地质体单元边界之目的。此外,还对晋东北金矿预测单元的划分问题进行了探讨。在由地质和物化探特征所表示的成矿单元的确定性条件和边界条件研究基础上,结合定量划分方法,划分出矿化集中区、成矿远景区及矿床三级统计单元
2000, 46(supp):302-304.
摘要:微构造是胜利油区精细油藏描述中基本研究内容 之一。对于不同油藏作图时是否可用相同的等间距,要分辨的微构造是不是越微越好,文中进行了探讨。微构造在油田开发主要用于:一是提高动态分析的准确性,二是为打加密调整井提供依据。所以在实际研究中要分辨的地下微构造的大小取决于一个油藏最终经济极限井网的井距和油藏的地层倾角,微构造并不是越微越好。文中给出了在油藏最终经济极限井网的井距和地层倾角已知的前提下计算绘制微构造图的等值线等间距的数学公式,并举例说明了实际应用效果
2000, 46(supp):305-311.
摘要:本文论证了断裂构造的有序性;用实例阐述了几种常 见的有序现象:即断裂构造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复杂性与规律性的统一,断裂组合的有序性——其形成过程(时间)与展布(空间)的统一、以及由一种断裂组合向另一种断裂组合的有序转变过程等;评述了前人断裂分类的主要成果;提出了断裂构造(定量)分级新方案;根据人类认识事物的有序过程,将断裂构造研究划分为“描述”、“体系-系统”和“网络”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论述了现今网络阶段断裂研究的基本特点与主要任务。
2000, 46(supp):312-318.
摘要:笔者在新疆东部、甘肃北山等地的研究工作中,发现 该区有序地分布着不同等级和不同序次的同种断裂组合,它们不仅在几何形态和动力学特征上相似,而且在力学演化上有密切联系,在空间上构成一级套一级的有序排列。低等级或低序次断裂组合,作为高等级或高序次断裂组合的组成部分,与其整体(高等级或高序次断裂组合)具有相似性,即自相似性。本文以V型构造和工字型构造为例,对自相似断裂组合的几何特征、形成机制和变异性等作了初步探讨。
2000, 46(supp):319-324.
摘要:本文是在研究阿舍勒铜锌矿矿区地质及矿床地质的基础上, 对该矿区的三维地质模型进行研究。主要探讨了该矿区的地质模型在计算机上实现三维可视化的可能,根据该区的地质工程资料,探索性的利用目前世界上较优秀的VULCAN软件系统建立矿区的钻孔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矿体的空间赋存状态建立矿体的三维立体模型,进而建立矿区的三维地质模型,并进行矿体储量的估算,这将对深部地质的认识和矿山开采有重要意义。
2000, 46(supp):325-328.
摘要:地质成矿作用在空间上具有强烈的不均匀性,因此对地球物 理和地球化学场进行背景与异常划分时应采用具有变焦功能的窗口。移动平均法由于算法简单、容易理解、易于编程、运算速度快,成果也容易解释。若赋予其以变焦功能,可以避免复杂运算。变焦窗口可以用结构分析和实验半变异函数来确定。变焦移动平均法有利于提高背景值和异常值的估值精度、合理划分背景与异常、识别弱异常和缩小找矿靶区。
2000, 46(supp):329-336.
摘要:SD法是一种全新的矿产储量计算法和储量审定法。其理 论是在分维几何学基础上发展并建立的SD动态分维几何学。两个基本概念是SD分数维和结构地质变量。由此衍生出一系列SD原理、方法和多个SD公式。SD法不仅可以根据不同勘查阶段、不同施工程度,多功能地计算任意划分细块的储量和变动工业指标后的储量,而且可以用SD精度法确定所计算的储量的可靠程度和工程控制程度。方法已在若干实际矿区进行了成功的应用。SD法已被国家正式确认,并予以全国推广
史海滨 , 陈亚新 , 徐英 , 郭克贞 , 何京丽
2000, 46(supp):337-342.
摘要:作物需水量是水资源循环与水分消耗的主要形式,也 是资源分配与评价的主要依据。参考作物需水量(ETo)是其中的一个核心部分。目前国内外 研究仅关注ETo计算方法及等值线图绘制,并多以传统的线性插值方法进行手工绘制或计算 机绘制。而关于大区域非规则采样ETo最优等值线图绘制方法尚少见报道。ETo主要受区域性 蒸发面的液体扩散及其向上空的气体紊流的空气动力学作用即环境条件影响,主要与气象和 地理条件有关,具有区域性变量的特征。本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复杂 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下绘制牧草ETo区域性空间变异规律和最优等值线图为目标,采用了地 质统计学方法并探讨Kriging最优无偏估计方法用于大区域非规则采样条件下区域信息估计的途径。根据118万km2面积内135个非规则分布气象站30年气象资料,通过对非规则采样信息的正则化处理,在传统最优内插估计方法基础上,进行了误差控制下的适当外推,构成了内插与外推的合理结合。在提供资源估值的同时还可提供估值误差σ2k。对大区域 非规则网格等值线图绘制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
2000, 46(supp):343-346.
摘要:信息维是研究不均匀程度、复杂程度、粗糙程度和不 规则程度的度量。本文提出了信息维分析基本原理,解释了信息维实际意义。并用信息维研究钻孔深度的数据,完成相应的信息维异常图。根据这一方法对某地钻孔深度的样品分析数据进行处理,表明该方法能提供独特的信息。
2000, 46(supp):347-350.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在量化预测评价过程中对评价指标的自 动统计技术。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评价单元划分、单元内各评价指标的统计、计算、预测、存储等工作,而且,还可对单元的几何信息、地质信息进行定位查询。
2000, 46(supp):351-354.
摘要:地质异常控制着矿床的分布。不同矿种、不同类型和规模 的矿床需要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地质异常。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方法,分6个时期:太古宙;元古宙;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分别研究不同时期中国地质异常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中国地质异常具有继承性和变异性等特点。本文为探讨中国地质异常的演化规律作了初步的尝试
2000, 46(supp):355-362.
摘要:笔者系统总结了地质现象的分形统计研究中几方面的 最新研究成果: ① 矿石品位和储量的分形结构性及其分形模型的理论和实际意义;② 分形在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与评价中的应用;③ 多重分形模型应用到空间数据和空间点的变化性研究,把分形与地质统计学结合在一起,得到一些有用的公式;④ 地质数据的分形插值与成图,指出“分数布朗场模型”可提高地质数据分形插值的精度;⑤ 分形结构因子等。最后对地质现象分形统计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2000, 46(supp):363-366.
摘要:利用成分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处理数据时,数据的定和 问题的处理办法直接影响到统计结果的自然属性和实际意义。本文结合成分因子在估计沉积物端元中的应用,探讨定和问题的两种解决方案,即:“剩余变量法”和“平均含量限制法”。将这两种方法及传统的端元估计结果与实际端元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端元估计方面比传统方法具有更好的效果。
2000, 46(supp):367-378.
摘要:对应分析是与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相类似的方法 ,它们都不包含响应变量,特别适用于定性数据或频率数据。这类方法的变量选择和样品选择的问题相当重要,针对矿产资源预测中模型单元的变量和预测单元的变量不平衡性,本文提出了“逐步对应分析”方法,解决了一类不含响应变量统计模型的变量和样品的选择问题,并讨论了样品和变量的最佳配置问题。
2000, 46(supp):379-383.
摘要:根据GPS卫星定位系统的发展现状和诸多优越性能,探讨GPS在地学中应用的可能性。结合地学研究的特点,制定GPS在地学中应用的技术路线,研究GPS在地学中的应用领域,并对其误差进行讨论。
2000, 46(supp):384-386.
摘要:本文介绍并讨论了空间知识表示和空间推理及其在地学领域的应 用,提出地学多源空间信息的自动分析与综合的关键问题是模式识别与空间推理的有机结合研究。
2000, 46(supp):387-391.
摘要:人工神经网络是近十几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的一门边缘 学科。人工神经网络是借鉴了现代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提出的,由数量多变的形式神经元(处理单元)组合联结而成的网络系统;其结构特性、联结拓朴结构及学习规律是确定一个网络系统的三个要素。人工神经网络的主要特征(复杂系统、并行处理、分布存储、可变结构、高度容错、非线性运算、集体协同、自组织、广泛包容性和环境表述等)吸引了众多领域的科学工作者的注意;先后提出了多种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形成了多学科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体系。岩溶多重介质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系指岩溶区的水体(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与碳酸盐岩(岩溶化程度不同的地表/地下结构)及其它物质组成的复合体系。由多个环境介质组成的岩溶多重介质环境,除一般环境所具有的性质外,其多层次性、自适应自组织性、跨介质迁移、界面效应、非线性作用、协同效应等特点决定环境结构、功能和性质的复杂性;岩溶作用与大气、水体联系甚密,又因生物、有机质不断介入,造成了环境敏感、脆弱、易损。本文选用人工神经网络,研究岩溶多重介质环境组构及其内部水流运动与传输过程、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和岩地下河系空间定位等,在科学发展方向、科学方法论、认知方法研究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