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00, 46(4).
摘要:1999年9月29日中国地质学会第36届理事会第11次常务理事会决定,2000年初召开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37届理事会。 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处组织各省、市、自治区地质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研究会和各理事单位推选了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和第37届理事会理事候选人,2000年5月10日至25日以通讯方式召开了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了145名第37届理事会理事,通过了中国地质学会章程和36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2000, 46(4):337-346.
摘要:兰田地区翔实的1:5万区调填图工作,收集了丰富的前震旦系实测地层剖面资料、震旦系休宁组底界角度不整合资料及后期构造变动的证据,证实了皖南属晋宁期造山带,并存在元古宙地层的完整层序,而震旦系-寒武系则为原地沉积在前震旦系基底之上的盖层。加里东期区域伸展体制条件下兰田地区产生滑覆断层体系,震旦系-寒武系盖层残留在前震旦系基底之上形成向斜构造。中生代的构造作用对兰田地区构造轮廓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改造,但未
2000, 46(4):347-354.
摘要:根据陆相地层层序发育的特点,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或湖泊沉积环境,均受地层基准面控制,地层基准面穿越旋回控制着陆相环境重大层序分布。根据不同时间间隔的基准面穿越旋回序次,可将陆层序划分为盆地充填层序、构造层序、层序、亚层序以及小层序5个级别。每个层序(三级)根据蕨面的波动可划分为基准面上升沉积体系域和基准面下降沉积体系域,然后可进一步根据亚层序组的叠置特性进行细分。
2000, 46(4):354.
摘要:第15届国际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学术讨论会(Himalaya-Karakoram-Tibet Workshop,简称HKT会议)于2000年4月22日~24日在成都西藏饭店国际会议厅举行.
2000, 46(4):362-370.
摘要:根据不整合和岩石组合特征,赣南-粤北晚中生代火岩系自上而下划分为余田群、莲花寨群和版石群,再根据岩性岩相特征,结合火山旋回分析,余田群、莲花寨群和版石群均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组:余田群下部称水头迳组、上部称菖薄组,莲花塞群下部称上丁组、上部称鸡笼嶂组,版石群下部称合水组,上部称优胜组,菖薄组的同位素年龄为176~147.6Ma,峰值为170~160Ma,属中我世;鸡笼嶂组同位素年龄为154~1389
2000, 46(4):371-383.
摘要:在汇聚板块边缘,滑脱面的滑动和沉积岩系的逆冲堆叠,导致孔隙水被压实排出,流体润滑了脱面,从而引起增生楔的生长。流体对流体制是地壳深熔的先驱事件。碱性花岗岩在次固相下有丰富的岩浆水的出溶,并且促进了碱性长石的微组构重组织。上部地壳浅表流体的循环主要受岩浆侵位驱动。韧性剪切带Ti、Fe、Mg残留富集,Si、Ca、Sr带出,流体不混溶和相分离是Au沉淀的重要机制。断层带尤其深部断层带具有高的流体/岩石比
2000, 46(4):385-392.
摘要:国外近十年来,在流体包裹体研究方面取得很大进展,除了在地质年会上有许多成果报道之外,专业会议更是每年召开一次(指北美流体包裹体会议和欧州体包裹体会议),报道了大量最新的有关包裹体的研究成果。本文将从4个方面评述国外近年来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进展:即人工流体包裹体及P-T-V-X属性;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分析和年代学;流体包裹体在金矿及其他矿床研究中的应用和利用流体包裹体寻找石油。
2000, 46(4):400-406.
摘要:宏观、微观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证明在北京十三陵中元古界长城系串沟组有地质事件层。宏观标志包括一系列地震滑塌、砂体液化、层内错断和角砾化构造等;微观标志包括火山晶屑,火山玻璃的假象,显微层内错位等。地球化学资料表明,Re、0s及其同位素和Ir含量异常,某些稀有元素含量的对比等等,都有可能说明地质事件引起了异常现象的出现,笔者认为串岭沟组的地质事件是由于燕山裂陷槽形成早期的火山活动及由其引发的地震事件产
2000, 46(4):407-416.
摘要:根据沉积相分析,同时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资料,笔者提出河南商城-固始地区石炭系及安徽金寨地区梅山群为典型前陆磨拉石含煤建造,其沉积相主要为滨海、潮坪、泻湖、局限台地及砾质辫状河-冲积扇相,代表了统一的石炭纪一二叠纪合肥弧后前陆盆地的南部边缘相,说明大别地块(北大别弧)于早古生代晚期-晚古生代早期即与华北板块碰扪结成一体。
2000, 46(4):417-423.
摘要:根据“北部湾大陆缘地壳结构PS转换波测深”等地球物理测量结果,本文研究了南海北部陆缘的地壳结构特征,讨论了其白垩纪以来的构造过程。地球物理测量表明,由陆向海,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由陆壳、过渡壳变为洋壳,厚度由34km减薄至8km左右。垂向上地壳为3层结构模式。陆壳、过渡壳和洋壳的下地壳P波速度普遍较高。地壳伸展系数的计算表明南海北部陆缘伸展主要发育于陆坡地区。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本文认为:南海北部陆缘及
2000, 46(4):424.
摘要:全球淡水资源只占总水资源量的3%,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水资源需求量与日俱增,而环境污染导致的水污染更是“雪上加霜”,淡水资源短缺将是未来十年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制约因素。目前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多个国家是分布在严重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到下世纪初水资源匮乏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2000, 46(4):425-430.
摘要:本文通过临邑洼陷商741典型民岩油藏的解剖,着重在火成岩岩相和储集层研究方面进行了较深入探讨,提出了火成岩相模式及非均质储集层研究方法,并结合临邑洼陷本身在特点提出一套火成岩藏初期勘探评价原则,用以指导同商741类似的火成岩油藏的勘探。
2000, 46(4):431-436.
摘要:奉节县新城宝塔坪小区的地质灾害问题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库区具有普遍性问题。本文首次提出,在小区发育有5个复杂结构的滑坡。滑坡具3种成因:(1)碎裂-溶蚀-杏黄色泥质条带发育-滑坡;(2)碎裂-溶蚀-T2b^2粉砂质泥岩顶层泥化-滑坡;(3)T2b^4泥岩溶蚀-滑坡。岩溶蚀作用为主导作用。断裂的发育为溶蚀作用提供了通道。
2000, 46(4):437-442.
摘要:本文通过断裂层泥的矿物组分特征、粒度成分结构和分形、成熟度和目前活动度、石英碎屑形貌SEM观测来分析与评价镇江至扬州长江公路大桥桥基断裂的抗震和抗断问题,得到主要影响桥基稳定性的NW-NNW向世业洲场区优势断裂,主要活动时间为Q3-Q2。该研究对断裂带上建设特大型桥梁工程的区域稳定性综合研究和论证,以及对大桥工程的合理选址、设计和确保安全具有重大实际意义。
2000, 46(4):443-448.
摘要:地带性人群砷中毒主要发生在高砷背景地质体或矿床附近及下游平坦低洼地域垢居民区,是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现象。人类的矿业活动是激活砷等有害重金属元素迁移能力的重要因素,水是最主要的传输媒介,其迁移转化受地球化学规律和当地水文动态所支配。研究中应重视与砷地球化学习性相似的其他重金属元素与砷一起对人体的联合作用,以及兼顾不同价态砷各自的生物化学效应。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