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9年第45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地质论评》1999年,第45卷总目次

      1999, 45(6).

      摘要 (1397) HTML (16) PDF 818.98 K (10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第1期阿尔金断裂早期走滑运动方向及其活动时间探讨·························································……周勇潘裕生(I)论造山作用和造山带·········································································································……杨巍然(10)福建尤溪梅仙矿床闪锌矿中黄铜矿交生体的交代成因~··············”·…

    • 沉痛悼念我刊主编郭文魁先生

      1999, 45(6):561-562.

      摘要 (1721) HTML (15) PDF 543.25 K (10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地质论评》主编、著名矿床地质学家郭文魁院士于1999年9月1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郭文魁先生生于1915年6月18日,河南省安阳县人。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45年至1947年留学美国。1951年参加九三学社,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当选中

    • 南秦勉略构造混杂岩带非史密斯地层系统和地层格架

      1999, 45(6):563-570.

      摘要 (1615) HTML (15) PDF 1.22 M (11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南秦岭西段勉略构造混杂岩带是由不同的构造岩片组成的非史密斯地层区。本文建立了勉略构造带太古宙-石炭纪的地层系统。勉略构造带及其邻区地层格架分析表明晚震旦世--寒武纪勉略构造带及中秦岭为扬子板块北缘的一部分。奥陶纪--志留纪大致沿勉略构造带秦岭型陷槽。泥盆纪-石炭纪该裂陷槽进一步开裂形成勉略洋。该洋盆从石炭纪开始俯冲萎缩并最缍三叠纪后期碰撞、闭合并造山。

    • 海峡两岸三地地质科学讨论会暨世界华人地质科学讨论会在北京召开

      1999, 45(6):570-0.

      摘要 (1555) HTML (12) PDF 1.22 M (1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海峡两岸三地地质科学讨论会”暨“世界华人地质科学讨论会”于1999年8月7日~1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台湾大学地质学系及香港地质学会联合主办。会前出版了论文摘要集,共收入论文摘要94篇;120余位来自大陆、台湾、香港及世界各地华人地质学家参加了讨论会,大会交流论文16篇,分组讨论60多篇。这些论文包括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与矿物学、矿床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质勘查技术以及其他地学领域。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前国内外地学研究的进展和热点问题。 出席会议的台湾学者22人,由台湾大学副校长陈正宏教授带队;香港学者5人,由香港地质学会会长、香港大学李作明

    • 寺口子组质疑及建议新建岩石地层单位

      1999, 45(6):571-575.

      摘要 (1451) HTML (14) PDF 1004.45 K (1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论述了创建了于宁夏固原县三营乡的“寺口子组”的命名沿革、存在问题及新建立的岩石地层单位--乌产寺乌珠尔组的定义、命名剖面、岩性岩相特征及生物组合、地层年代等。并建议在西北地区东部下第三系对比中不用寺口子组,或仅在宁夏暂予保留,而在甘肃、内蒙古西部采用新建的乌兰珠尔组。

    • 火山作用与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在长春召开

      1999, 45(6):575-0.

      摘要 (1464) HTML (16) PDF 1.20 M (10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震局、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地质大学、吉林省地质矿产厅、吉林省地震局、长春科技大学等10个单位共同组织的“火山作用与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8月14~16日在长春召开。并于会后组织了长白山火山地质考察。 这次会议着眼于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与会代表就21世纪火山作用与资源、环境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并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交流:

    • 山西沁水盆地中,南部现代构造应力场与煤储层物性关系之探讨

      1999, 45(6):576-583.

      摘要 (1771) HTML (14) PDF 700.89 K (14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山西沁水盆地中、南部下二叠统山西组主煤储层现代构造应力场主应力差增大、煤储层渗透率梯度呈指数形式增长,煤储层压力梯度呈对数增长,这种规律主要受控于现代构造应力场应力方向与煤储层天然裂隙优势发育方向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两组方向对于煤储层来说近于平行,对煤储层顶板则表现为近于正交,由此导致主煤储层中天然裂隙处于相对拉张状态,而其顶板天然裂隙处于挤压状态,主应力 越大,相对拉张效应就越显著。基于这种规律和

    • 大别造山带中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和榴辉岩有关问题的讨论

      1999, 45(6):584-595.

      摘要 (2416) HTML (12) PDF 1.18 M (14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近年来积累的文献资料及研究讨论指出:(1)大别山造带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可分成两大类;一类以任家湾、童家冲、祝家铺道士冲、青山、沙河等辉石辉长岩类为代表,它们具有相同的牲和成岩年龄,可能与华北、华南地块聚敛碰产生的岛弧或大陆岩浆岩有关;另一类以铙拔寨,大化坪、碧溪岭和毛屋岩体为代表,虽然它们的成岩年龄均在前寒武纪,但却有着不同的成岩时代和成岩环境。(2)大别造山带榴辉岩等多属异地来源,具有不

    • 《化学地球动力学》评介

      1999, 45(6):595-0.

      摘要 (1641) HTML (14) PDF 1.90 M (1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元素和同位素的精确定量分析能够用来认识全球尺度的大地构造演化。同位素示踪和定年技术为研究板块运动与地球动力学演化规律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这是人类通过分析物质微观性质来认识宏观世界的成功范例。应用地球化学方法示踪地幔和地壳的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探索固体地球的化学结构和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国际上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前沿。自化学地球动力学这一概念在国际上诞生之日起至今已有18年,我国地球化学界在这一领域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有丰富的成果积累。这门学科已成为固体地球科学科研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新疆阿尔泰地区金矿床矿物组合,成分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1999, 45(6):596-602.

      摘要 (1506) HTML (14) PDF 672.40 K (12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阿尔泰地区目前已发现30多处金矿床(点),它们的矿物组合,矿物成分特征等无论在南北方向,还是东西方向均有显著差异。本文通过金矿床中矿物组合及其成分的研究,总结出产于不同区带内金矿床中矿物组合及矿物成分变化规律,最后指出地层、构造、岩浆作用,地壳成分及热液活动等对矿物组合及其成分的控制作用。

    • 冲积沉积结构单元分析法综述

      1999, 45(6):603-612.

      摘要 (1542) HTML (11) PDF 1.51 M (1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构单元分析就是结合古流数据对露头横剖面进行岩石相、界面和结构单元的划分,以揭示沉积体系的三维展布,恢复沉积体系的演化史,它是目前研究露头沉积地质的最佳方法之一。本文对结构单元分析法的原理及其在几类沉积体系中的应用作了介绍。在此基础之上,讨论了结构单元分析法存在的几个问题以及它与层序地层学的关系。

    • 磁化率各向异性地学应用综述

      1999, 45(6):613-620.

      摘要 (2403) HTML (10) PDF 720.99 K (17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综述了磁化率各向异性在地学中应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磁化率各向异性在岩石变形分析中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不足之处及改进方法,同时文章也介绍了磁化率各向异性在岩浆岩、沉积岩(物)及沉积环境方面的应用情况及最新进展 。

    • 皖东黄栗树——破凉亭断裂带北段构造岩显微——超显微变形特征及地质 …

      1999, 45(6):621-627.

      摘要 (1647) HTML (13) PDF 2.29 M (11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就郯庐断裂南段东内栗树--破凉亭断裂带内构造岩,特别是中深层次的韧性剪切带中的糜棱岩进行了细致的野外考察,采样,在室内显微构造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样视域进行透电镜制样观察,在对各超显微构造特征分析归纳的基础上,讨论了构造岩的塑性变形特征,并对构造岩的应变参数(最大差异应力和应变速率)进行了计算,从显微--超显微构造角度仔细研究该断裂带内典型的构造岩的变形特征,初步判明断裂带的性质和运动

    • 青藏高原北部晚三叠世Epigondollella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1999, 45(6):628-628.

      摘要 (1468) HTML (14) PDF 530.25 K (10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为高寒缺氧的无人区,侏罗系大面积分布,三叠系零星分布,呈断块状产出,地层残缺不全,其中所含双壳、腕足、珊瑚、水螅类的时代跨度大,部分可延入侏罗纪。羌塘盆地中部晚三叠世地层由西藏区调队(1986)以肖茶卡剖面为代表命名为肖茶卡群,后改称为组,该组由下部砂砾岩段、中部碳酸盐岩段和上部砂泥岩段卡句成,时代定为晚三叠世,但缺乏晚三叠世代表分子,本文暂将其称为中部混积岩型肖茶卡组;随后在盆地的中北部照沙山、菊花山、甜水河等地发现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的肖茶卡组,亦缺乏晚三叠世代表分子,本文暂将其称为中北部的碳酸盐型肖茶卡组。 笔者在北部的藏夏河、雪环湖和明镜湖等地发现一条呈近东西向断续分布的浊积岩相带,并在其中发现晚三叠世

    • 内蒙古土墨特旗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鳞皮木及鳞木新资料

      1999, 45(6):629-631.

      摘要 (1636) HTML (12) PDF 2.33 M (12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笔者等对内蒙古土墨特旗上石炭统一下二叠统下部的鳞皮木和间鳞鳞木作了研究报道,这两种植物化内蒙古系首次发现,尤其是间鳞鳞木叶座各部分结构清晰,以上下叶座间有形成间隔带的鳞片良为其特征,与其他鳞木不同,考虑作为一个新种予以记载。鳞皮木在国内主要发现于中石炭世,其在内蒙古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的发现具重要的意义。

    • 吉林晚石炭世威宁期石头口门裂陷槽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1999, 45(6):632-639.

      摘要 (2354) HTML (15) PDF 701.68 K (14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吉林晚石炭世要期石头口门裂陷槽位于长春东50km。该裂陷槽以海底火山沉积--硅质岩沉积为主。早期以含锰结核的碎屑岩和泥岩、硅质岩为主,并有少量的凝灰碉和玄武岩;中期以海底火山喷发的高钠质细碧岩、角地为主,并伴有规模不大的蛇纹岩;晚期以硅质岩、长石杂砂岩、泥岩、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在生物碎屑灰岩中首次发现Fusulina lanceolata F.sp.、Pseudostaffella khotune

    • 浙江新昌地幔岩捕虏体中的硫化物包裹体初步研究

      1999, 45(6):640-645.

      摘要 (1903) HTML (14) PDF 649.45 K (14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浙江新昌一带晚第三纪碱性玄武岩中地幔岩(二辉橄榄岩)捕虏体内存在大量硫化物熔体包裹体。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硫化物相成分主要为镍黄铁矿,次为磁共铁矿。硫化物包裹体的Ni/Fe值与寄主地幔岩的橄榄石含量呈正相关。同一包裹体的硫化物相成分不均一,自中心至边缘硫化物的Ni/Fe、(Fe+Ni)/S值和Ni呈均呈增加趋势。通过与中国汉诺坝、德国WestEifel东欧Nograd-Gomor地区资料的综合分析,

    • 东准噶尔成矿岩岩浆隐蔽爆破作用与成矿

      1999, 45(6):646-653.

      摘要 (1494) HTML (14) PDF 725.29 K (11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疆东准噶尔地区乌伦布拉克铜矿、老山口铜-铁-金矿两地皆存在花岗质岩浆隐蔽爆破作用。前者形成了与潜火山英分玢岩侵入体密切伴生的英安玢岩质隐爆角砾岩,后者形成了与潜火山闪长玢岩侵入体相伴生的闪长玢岩质隐爆角夺和闪斜煌斑岩质隐爆角砾岩。岩浆隐蔽爆破作用是伴随该区华力西中晚期-晚期地槽褶皱造山运动而发生的一种超浅成岩浆作用,基与铜、金等金属成矿的关系密切;与其有关形成了隐爆角筒型铜(金)矿和破碎带蚀变岩

    • 抚顺煤田始新统古城子组主煤层堆积动力学机制研究

      1999, 45(6):654-660.

      摘要 (1709) HTML (18) PDF 3.50 M (13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笔者通过对抚顺煤田始新统古城子组主煤层宏观煤体形态、沉积构造及泥质夹矸、大型树桩等的详细研究,并结合磨制大块煤光片,对主煤超厚煤层的堆积动力学机制地分析,对泥炭运移、沉积过程的无机碎屑分异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抚顺煤田古城子组主煤层经过了泥炭物质长期、区域发育生成,突发事件搬运和快速埋藏的富集过程,不仅抚顺主煤堆积时期异地煤的再次向水体中运移、分异和沉积是主要的堆积机制。而且可能还是使高灰泥炭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