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1997, 43(2):113-120.
摘要:本文对滇西北金沙江带蛇绿岩及其混杂岩的产状、规模,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特征等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并根据大量的化石资料,将该区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厘定为晚石炭世至二叠纪,蛇绿要岩的形成时代厘定为早、中三叠世,论证了本区蛇绿岩产于规模较小的洋盆环境之中,由于金沙江洋盆发育阶段较短暂,不具有隔离冈瓦纳及扬子两大古生物地理区系的作用,因此,金沙江缝合带不能构成古特提斯域的主缝合带。
1997, 43(2):121-130.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煤系高岭岩的微量、稀土、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根据高岭岩产出层序、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将煤系高岭岩分为两类:(1)铝土质高岭岩,微量元素含量、稀土总量,氧同位素值高,稀土配分模式与典型北美页岩相似,Eu负异常,反映其源岩为风化壳化学风化作用产物。(2)夹矸高岭岩,微量元素含量,稀土总量,氧同位素值低,稀土配分模式部分与典型北美页岩相似,反映其源岩与铝土质高岭岩类似;部
1997, 43(2):131-138.
摘要:本文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NAA)分析了俄罗斯通古斯(Tunguska)地区1908年爆炸事件影响层中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发现Ir,REE,Ni,Fe,Co等元素在事件层附近明显异常,异常因子达2-5。在事件主要影响层中Ir和Ni呈明显相关性,REE的碳质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比较平坦,且比率在Ⅰ左右。因此,说明这些元素异常是由Tunguska爆炸事件引起的,爆炸物体可能是碳质小行星或与之类似的星体。此外,根据Ir的异常丰度,估算了爆炸物体的重量(约10~(10)t),半径(约1.5km)和爆炸释放出的能量
1997, 43(2):139-147.
摘要:各时代、不同类型侵入岩中的金矿床是金矿的主要类型。关于金矿床与岩体的成因关系目前尚存在不同的看法,但传统的岩浆热液成因观点仍居统治地位,其原因往往在于不少研究者把岩液热液成因当成了固定模式应用于具体矿床的研究,而不是建立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结合近年来金矿的研究进展,强调侵入岩中金矿床的研究的研究要综合考虑成岩成矿的时代与时差,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的来源等各方面因素。金矿床定年的进展研究表明,矿
1997, 43(2):147-0.
摘要:1991年,笔者等应内蒙古地矿局邀请,对腮林忽洞组及白云鄂博群进行了初步踏勘性研究;在国家攀登附加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资助下,于1994年和1996年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获得了一些重要的发现与新的认识。 (1)腮林忽洞组剖面露头良好,被若干个大陆风化壳所分隔,可识别出7个三级层序(or-thosequence)。依岩石地层单位定义,应称其为腮林忽洞群。 (2)白云鄂博群以宽沟背斜为轴部可分为南、北两翼。腮林忽洞群以角度不整合覆于变质
1997, 43(2):148-154.
摘要:北京西山寒武系-奥陶系出露良好,根据岩性组合特征,结合沉积结构,生物,地球化学等指杆标志,可区分出的副层序类型主要有6种,它们形成于不同的环境,其厚度一般几米,少数几十厘米或十几米,每类副层序中岩性可达4-6种,但单个副层序可仅由两种岩性构成,每一副层序反映的水叫是自下而上持续变浅,而在每两个副层序之间总是由浅水到深水的相跳跃。根据这些副层序的特征,可以推断在每两个副层序之间有一次海水突然加深过程
1997, 43(2):155-161.
摘要:在阐述了煤成油的概念,总结和评述了煤生油显微组分,生油门限,生油范围和生油高峰等问题后,本文通过吐哈等盆地侏罗系煤生油显微组分组成特征,可溶有机质演化,成熟度和有机质丰度,油源及原油成熟度对比;含煤岩系中煤层和泥岩的厚度及总量和煤及泥岩最高沥青和总烃转化率的对比; 其族组成和煤成原油的族组成特征的对比,提出了中国侏罗系煤成油盆地中泥岩比煤层对煤成油田形成有大的贡献看法。
1997, 43(2):161-0.
摘要:由中国地质学会宝石玉石专业委员会和地质矿产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联合主办,江苏省地质学会等24个企事业单位协办的第二届全国宝玉石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10月30日—11月2日在地质矿产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1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本届学术讨论会为促进宝玉石学术界与企业及商界的合作,特地邀请了近30名企业界和商界代表参会。会议交流论文51篇,其中20篇进行了大会研讨。
1997, 43(2):162-166.
摘要:本文精测了新疆塔里木北部地区压、张、扭三类不同性质断层断面的起伏高度和长度,利用谢和平及Parisean(1994)的公式,测算了断面分维数D,又由D值测算了粗糙度JRC值,发现压、张、扭三类断层的D和JRC值有明显差别,所取得D值与美国的San Andrees断层的D值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1997, 43(2):162-166.
摘要:本文精测了新疆塔里木北部地区压、张、扭三类不同性质断层断面的起伏高度和长度。利用谢和平及Parisean(1994)的公式,测算了断面分维数D,又由D值测算了粗糙度JRC值,发现压,张,扭三类断层的D和JRC值有明显差别,所取得D值与美国的San Andrees断层的D值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1997, 43(2):167-172.
摘要:通过对碳酸锰氧化实验的结果分析和讨论,建立了一种适合于锰氧化过程的非平衡热力学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硫酸锰氧化过程作了热力学可行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锰氧化过程是矿物组合的变化过程,也是锰自身价态的转为过程,整个过程既存在平衡状态,又存在非平衡状态,是一个不可逆的,多相的复杂反应。
1997, 43(2):173-0.
摘要:四川松潘地区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与秦岭造山带接合部,经历了前寒武纪扬子陆块北缘海沟、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拼合,古生代陆间裂谷发展、稳定碳酸盐台地,印支期特提斯洋盆、大陆边缘浊流沉积盆地等发展阶段。在晚印支期褶皱造山,形成近东西向主构造,叠加南北向构造,在燕山、喜山期叠加北东向构造,形成复杂的造山带构造格架。区内发育有褶皱造山期后构造体制转化形成的穿透造山带的北东向横跨叠加构造体系。前人将它们全都作为主构造的伴生构造,或者认为它仅局限于个别地区,并未穿切前期构造。笔者第一次认识到,并
1997, 43(2):174-180.
摘要:根据矿物沉淀作用与瑞利蒸馏过程的一级近似,导出了碳酸盐矿物沉淀时热液的碳同位素储库效应理论模式的定量方程,并在Zheng等的研究基础上给出了硫同位素储库效应的一般化理论模式以及模式参数R与物理化学参量的定量关系。180℃、热液的初始δ~(13)C为-2‰时,沉淀方解石和残余热液δ~(13)C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当热液以氧化碳为主时,储库效应不明显;若热液含较多还原碳,沉淀方解石的δ~(13)C可从早期较大的正值(5‰-35‰)演化为晚期较大的负值(-15‰--30‰)。封闭体系的同位素储库效应模式至少可为预
1997, 43(2):181-185.
摘要:伊利石是我国黄土和古土壤中最主要的粘土矿物。本文选择陕西洛川黄土-古土壤国际典型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伊利石的结晶度(Kubler指数)、Srodon峰强比值(Ir)和2M_1多型含量,发现黄土物质的起源与中高温(>280℃)地质环境有关;黄土样品中伊利石结晶度值为0.25°2θ(Cu Ka),古土壤样品中伊利石结晶度值大于0.27°2θ(Cu Ka);黄土和古土壤中伊利石结晶度值的差别,是由于古土壤中伊利石含少量的膨胀层,而黄土样品中的伊利石不含有膨胀层而引起的。古土壤中伊利石的膨胀层的成因,与伊利石
1997, 43(2):186-192.
摘要:本文通过磁性地层学方法研究了兰州段黄河阶地,宝鸡段渭河阶地,洛川段洛河阶地,结果表明:兰州段黄河最高阶为六级阶地,发育于1.40MaB.P.,兰州地区黄河最早出现在1.60MaB.P.。一级支流宝鸡段渭河最高阶地为五级阶地,发育于1.20MaB.P.洛川地区洛阳最早出现在1.20MaB.P.。黄河中游水系的阶地形成,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以及地壳不断震抬升作用造成的。
1997, 43(2):193-199.
摘要:鄂湘桂地区,早二叠世栖霞组主要为贫氧沉积,通过恢复其形成时沉积环境水体中溶氧量特征及其变化,识别出6个古氧相和4种古氧相相序。古氧相类型、古氧相相序及相差分别反映了沉积环境海平面变化的相位,速度和幅度。古氧相分析从成因上刻画了地层层序的内部结构,成为本区栖霞组内关键性界面,副层序,体系域及层序识别和确定的基础,在对岩相组合单调,空间上岩相厚度变化不大,同时具缺氧成因特征的地层进行层序地层分析时,具
1997, 43(2):200-209.
摘要:豫西石千峰组很发育,分布广泛,据钻井的岩芯及化石划为三段,下段:平顶山砂岩段;中段:双壳类泥灰岩段;上段;石膏钙核段。平顶山砂岩段的地质时代为晚二叠世,地层上可同华北石千峰组下部对比,平顶山砂岩段同下伏上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经陆块南缘局部为不整合,称之海侵超覆,据石千峰组所含化石,说明华北陆块东南部晚二叠世为开阔海环境。
1997, 43(2):210-216.
摘要:系统地使用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信息预测深部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找矿预测专家系统,已在新疆哈密地区香山岩体上就用并取得明显效果,设计的两个验证钻孔都已打到矿体。
1997, 43(2):217-224.
摘要:针对我国煤矿区目前普遍存在的排,供矛盾和环境地质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了矿区排水,供水,环境保护三位一体优化结合的经济-水力管理模型。该模型通过布设地面矿坑抽水孔和奥灰浅排孔等地上应急取水建筑物,增强了结合系统整体抗御突发性水害的能力,较好地解决了供水水源安全,稳定问题,同时,三位一体结合模型较为圆满地处理了长期以来从地质勘探到评价管理各个不同阶段,排,供和环保3个不同部门各立门户的封闭局面,避免了大
武强 , 罗元华 , 孙卫东 , 金玉洁 , 叶贵钧 , 夏镛华 , 林曾平
1997, 43(2):217-224.
摘要:针对我国煤矿区目前普遍存在的排、供矛盾和环境地质问题,本文首次提出了矿区排水、供水、环境保护三位一体优化结合的经济-水力管理模型。该模型通过布设地面矿坑抽水孔和奥灰(奥陶系灰岩)浅排孔等地上应急取水建筑物,增强了结合系统整体抗御突发性水害的能力,较好地解决了供水水源安全、稳定问题。同时,三位一体结合模型较为圆满地处理了长期以来从地质勘探到评价管理各个不同阶段,排、供和环保3个不同部门各立门户的封闭局面,避免了大量的重复投资,提高了评价、管理、决策的整体水平。本文以焦作矿区典型地段为研究实例。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