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年第42卷第sup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地质论评1996年第42卷增刊目次

      1996, 42(sup).

      摘要 (854) HTML (11) PDF 1.23 M (10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GEOLOGICAL REVIEW VOL.42 SUP.1996

      1996, 42(sup).

      摘要 (934) HTML (12) PDF 1.76 M (14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现代勘探与管理——油气勘探工程

      1996, 42(sup):1-6.

      摘要 (1292) HTML (13) PDF 3.42 M (13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油气勘探工程是运用油气地质学,相关学科知识和勘探技能,以最佳的方式建立石油和天然气储量而造福人类的专门技术。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基于现代勘探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不断完善,而先打勘探是勘探理论,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完善结合。油气勘探工程的提出,将是油气勘探从地质家个人的艺术这一传统观念,转变为油气勘探是勘探家的一门科学。

    • 东北亚古老克拉通油气勘探新领域及资源潜力

      1996, 42(sup):7-16.

      摘要 (1335) HTML (12) PDF 5.22 M (1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古老克拉通(8—18亿年前)基础上发育的盆地是全球90年代和下一个世 纪油气勘探的热点。在东北亚,这一类型的盆地有中国的塔里木、华北和俄罗斯 的东西伯利亚。古老的地层(包括元古宇与古生界)具有良好的烃源岩和油气生 成、运移、聚集的过程。多期构造运动、多个不整合面,造成油气多次聚集、逸散、 再聚集,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大型非常规油气圈闭和分布模式。中、新生代不同程 度的继承性下陷和沉积,对油气藏的保存是有利的,对古老油气藏的改造也是 明显的,并形成了独特的油气系统。古老地层的巨大沉积岩体积、丰富的烃类物 喷和后期良好的保存条件都表明这一类型盆地具有很大的天然气和石油潜力。

    • 枣南孔一、孔二段油藏精细描述

      1996, 42(sup):17-25.

      摘要 (1129) HTML (10) PDF 5.18 M (1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改善枣园油田开发效果,开展了一项综合研究,该研究从区域地质背景 入手,加强油层精细划分、对比及构造演化历史分析,以关键井研究作为求解地 质问题的“窗口”,进行沉积相与沉积微相、孔隙结构与成岩作用,流体非均质性 与储层宏、微观特征分析研究,并进行全油田范围的测井资料数据标准化,进而 开展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研究、原始含油饱和度研究、有效厚度划分标准及 夹层扣除标准研究,进行储层参数集总,多井评价与储量计算,建立沉积、构造、 成岩、储层、地化5类油藏初级模型;油田规模、层规模、砂体规模、孔隙规模4 级油藏静态模型及油藏动态模型。最终综合油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孔隙结构 特性、相渗特征及敏感性、润湿性、水驱油特征、生产动态特征,对油藏进行综合 评价,预测出有利、较有利储集区,高产、中产区及高效、低效区,提出改善枣园 油田开发效果的措施及远景设想。

    • 塔里木盆地原油轻烃组成特征和成因类型

      1996, 42(sup):26-30.

      摘要 (1104) HTML (11) PDF 2.78 M (1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首次运用轻烃稳态催化理论和C,轻烃相对组成系统研究了塔里木盆 地原油的成因类型。结果表明,塔里木迄今发现的原油按成因可划分为海相油、 湖相油、混源油和煤成油。其中,海相油代表塔里木的主要原油,集中分布在轮 南、东河塘和塔中等地区;而湖相油、混源油和煤成油则主要产自轮台断隆带和 库车坳陷等地区。不同类型原油中,Imcc6变化悬珠,由海相油的小于35%土2 到煤成油大于65%士2,它们之间有一个渐进变化的过程

    • 吐哈盆地构造演化与煤成烃富集规律

      1996, 42(sup):31-36.

      摘要 (1099) HTML (12) PDF 3.38 M (12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吐哈盆地是一个煤成烃盆地,已发现了一系列侏罗系煤成烃油气田。本文 认为吐哈盆地的演化具有初期伸展,主成盆期压缩的特点,主要成盆期带有左 旋扭动性质的扭动构造居多,构造样式复杂多变。盆地基底为前二叠系,沉积盖 层以中、新生界为主体。中下侏罗统是含煤层段,也是重要的生烃层系。中侏罗 统是煤成烃的主要储油层段,上侏罗统棕红色泥岩是区域性盖层。煤成烃的形 成演化具有多元复合、早生早排、富油富气的特点。生油凹陷、古构造、油源断裂 及各种三角洲砂体联合控制了油气田的平面分布。

    • 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形成机理及含油气性

      1996, 42(sup):37-43.

      摘要 (1023) HTML (12) PDF 3.81 M (12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基本上覆盖了我国具有火山岩储层的油气田,诸如胜利、辽河、二连、 大港、大庆、江汉、江苏、新疆,以及渤海等,在岩心、分析化验、试油试气、测井和 地震大量资料基础上,通过对各种火山岩类储集空间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较 系统全面地总结出了我国岩浆岩储集岩的基本特征、形成条件、储集空间、储集 性能、分布规律及含油气性。所建立的火山岩类储层的评价和分类标准具重要 推广使用价值。指明自碎中一基性熔岩和具有高含量气孔一溶孔的熔岩是最佳 储集岩类,以裂缝型和裂缝一孔隙型储集空间为主。断裂破碎带、风化淋滤作用 和火山岩相带对优质火山岩储层形成和分布有明显控制作用。结论和建议对我 国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和开发有重要指导作用。

    • 江陵凹陷早第三纪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岩构造环境

      1996, 42(sup):44-51.

      摘要 (1257) HTML (14) PDF 3.56 M (1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方法对江陵凹陷产出 的基性火山岩类进行综合研究,确定其为早第三纪形成的石英拉斑玄武岩、橄 榄拉斑玄武岩和碱性橄榄玄武岩等3种岩石类型,分别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与 碱性玄武岩系列。拉斑玄武岩具有高钛、轻稀土富集型、高La/i.u值的大陆裂谷 盆地成岩构造环境的特征。

    • 隐流塑变玄武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理

      1996, 42(sup):52-61.

      摘要 (1321) HTML (12) PDF 5.72 M (12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隐流塑变玄武岩是一种新型的基性火山岩。它由喷溢相的玄武岩经隐伏火 山喷发作用改造而成。这种改造作用有残余酸性熔浆、热液的隐爆自碎作用、隐 流挥发作用、塑性变形作用及原岩局部的重熔冷凝固结作用等。在这些作用下 使该种岩石具有独特的野外产状、与围岩接触关系、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等。

    • 山西省兴县奥陶系古岩溶地球化学特征

      1996, 42(sup):62-69.

      摘要 (1053) HTML (9) PDF 4.33 M (12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岩溶作用改变了原始碳酸盐沉积物(岩)的化学成分,因此地球化学特征 可以作为鉴别古岩溶的重要依据。山西省兴县奥陶系马家沟组第五段第一亚段 (马五,)沉积于低能的、局限的、盐度较高的陆表海环境,基本上是经过岩溶作 用长期改造的碳酸盐岩。根据分析118个样品的CaO,MgO,SiO。,AIzO。, Fez03,Na20,K20,Co,Ba,Zr,Zn,V,Th,Ti,Si,P,Ni,Mn,La,Ce,Cu,Cr,Li,Se, u,B含量,得出沉积作用、岩溶作用、埋藏成岩作用控制着岩石的地球化学成 分。其中岩溶作用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在这些作用的共同影响下,马五。地层中 有高的Si02,A1203,FezO。,Na20,Ba,Ti,ce,Li含量,有略高的Th,Ni,cu,cr, La含量,有低的MgO,KzO,Sr,P,Mn含量。

    •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砂岩成岩作用研究

      1996, 42(sup):70-77.

      摘要 (1097) HTML (13) PDF 6.66 M (11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泌阳凹陷是我国东部的一个中新生代富含油气的小型断陷盆地,其中下第 三系核桃园组砂岩为主要储集层。研究表明:核桃园组砂岩不同矿物成分含量 变化较大,岩石类型丰富,其主要特点是不稳定矿物含量较高。凹陷内不同区域 核桃园组砂岩的成岩作用历史也有很大的不同,双河油田的砂岩成岩作用要比 侯庄地区的砂岩复杂得多。它们的孔隙类型也大不一样,双河油田砂岩以次生 孔隙为主,侯庄地区的砂岩以原生孔隙为主,而油气的运聚与砂岩中次生孔隙 的形成关系极为密切。

    • 松辽盆地梨树凹陷反转构造特征

      1996, 42(sup):78-82.

      摘要 (1202) HTML (11) PDF 3.26 M (1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分析了前人关于反转构造的概念及不同认识,结合本区梨树凹陷内发 现的反转构造及其圈闭特征,进一步明确了反转构造的形成条件及其表现形式 和识别标志。本文认为反转构造是早期拉张阶段的,原控制沉降区的同沉积正 断层在后期挤压力作用下,性质发生变化,由正转逆形成一种“下正上逆”的构 造表现形式,同时在同沉积边界断层附近或断陷主体部位引起地层褶皱反转而 形成各种长轴背斜的一类构造样式。这种背斜圈闭由于地质条件独特,往往可 形成较大的含油气圈闭。

    • 廊固凹陷构造特征及成因解析

      1996, 42(sup):83-88.

      摘要 (1655) HTML (13) PDF 3.30 M (12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廊坊一固安凹陷(简称廊固凹陷)为第三纪断陷,构造位置属于渤海湾盆地 西部、冀中坳陷北部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该凹陷西以大兴断裂为界与大兴凸 起相接,东以牛东一河西务主断裂为界,与武清凹陷相连。呈北东向延伸,长约 70~80km,面积约2800km2。该凹陷的发育受大兴断裂控制,下第三系呈典型的 箕状凹陷。断陷内次级断层十分发育,特别是由于本区始新统一渐新统发育了 厚达千余米的泥岩层,形成了固安一北寺垡和曹家务一柳泉2个泥岩上拱构造带, 泥岩构造顶部则发育复杂的地堑断裂系。廊固凹陷典型的构造样式为基底卷入 型张性断块组合,但从盖层构造变形特征分析,早第三纪末本区曾受到过挤压 作用的影响。

    • 塔里木盆地轮台断隆油藏聚集史研究

      1996, 42(sup):89-94.

      摘要 (993) HTML (11) PDF 3.37 M (1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针对轮台断隆油藏原油地球化学性质的非均质性,尤其是原油成熟度 存在的差异性,确定了湖相油(正常比重原油和黑油)注入方向为该断隆的西南 端,而煤成油的注入方向则为东北端。正常比重原油和黑油形成的油藏为原生 油藏,而凝析气藏则为原生油藏原油经运移分镏作用而形成的次生油气藏

    • 裂隙性油气储集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996, 42(sup):95-101.

      摘要 (1029) HTML (11) PDF 4.45 M (1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论证了裂隙性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中的重大意 义,对裂隙系统分类、裂隙性油气藏分类以及裂隙性储集层的渗流特点进行了 系统的分析,并指出裂隙性油气藏研究中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犁式正断层控油规律

      1996, 42(sup):102-107.

      摘要 (1114) HTML (13) PDF 4.05 M (1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可计算出济阳坳陷犁式正断层的轨 迹,实例计算相关系数都在o.97以上。犁式正断层的形成与以下四个因素有 关:(1)沉积层中塑性地层的存在,(2)压实作用,(3)断块地层的旋转,(4)陡岸 带湖水的侵蚀作用。沿犁式正断层分布的水下扇岩性圈闭受犁式正断层倾角的 控制,当犁式正断层的倾角在20。左右时水下扇即消失。

    •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

      1996, 42(sup):108-115.

      摘要 (1157) HTML (11) PDF 4.30 M (1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的伸展量在5.4—9.2kin之间。构造沉降量变化很 大,在65—1082m之间。其主要活动期是在阿尔善组(K。)及腾格尔组(K。)沉积 时期。以114Ma(T。)为界,凹陷具有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发育期,在剖面上,它 是由上部坳陷与下部断陷组成。在平面上,分东部洼陷与西部洼陷,其构造活动 东西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西早东迟、西强东弱。主要油气远景在西部洼陷的 北部陆坡带。

    • 塔里木盆地北部北西向断裂的特征及地球动力学机制

      1996, 42(sup):116-123.

      摘要 (1104) HTML (10) PDF 4.55 M (1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塔里木盆地北部(简称塔北)区域构造上最显著的特征是受走向ENE和 Nw两组区域性大断裂的控制,形成了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基本构造格局n]。 本区Nw向断裂以基底卷入型压性逆冲为基本特点。构造发育受中新生代塔里 木板块西南缘大地构造演化控制。这一时期的主要地质事件有早二叠纪末期塔 里木板块与西昆仑地体的碰撞;侏罗纪西昆仑地体与喀喇昆仑地体的碰撞;第 三纪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

    • 控制超压泥质岩裂隙开启的主要因素

      1996, 42(sup):124-129.

      摘要 (1275) HTML (11) PDF 3.34 M (1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根据测井资料研究了华北盆地沧东一南皮凹陷及东濮凹陷前梨园洼陷 早第三纪异常超压带内超压泥质岩裂隙的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开启超压泥质 岩裂隙是在一定深度区间内集中发育。超压泥质岩裂隙开启的条件是泥质岩中 流体热增压要超过泥质岩抗压强度,控制上述条件的主要因素是泥质岩孔隙 度、地温与埋深。超压泥岩裂隙段是最深、最有利的排烃段,它与有机质成熟度 的对应关系与地温梯度有关。

    • 山西省柳林奥陶系古岩溶顶部储层及控制因素

      1996, 42(sup):130-136.

      摘要 (1030) HTML (12) PDF 5.21 M (1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山西省柳林奥陶系古岩溶顶部储层主要由白云岩和石灰岩组成。孔隙度为 o.5%一13.58%,平均为5.06%。渗透率为o.0125×10~一1224×10_3"m2, 平均为21.67×10_3/xm2。经过淋滤、溶蚀作用改造的白云岩具有最好的储集性 能。最有意义的储集空间是溶蚀孔、洞、缝。根据岩性,储集空间的特征,碳、氧 稳定同位素分布,铁、锰、钠、锶的含量,白云石的有序度MgCO。含量,方解石 充填物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可以得出下述结论:影响储层发育的因素有 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淡水的淋滤作用和古岩溶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及充填作 用。

    • 长江荆江段现代沉积研究

      1996, 42(sup):137-146.

      摘要 (1225) HTML (12) PDF 5.17 M (1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系统地报道了长江荆江段河流沉积学最新研究成果。荆江段发育众多 的不同类型的沉积砂体,包括了河流沉积所有微地貌单元,计有:心滩、江心洲、 高弯曲流边滩、低弯曲流边滩、分流河口三角滩、决口扇、牛轭湖等。系统地阐述 了沉积物碎屑成分、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粘土矿物及有机碳、岩石相类型及组 合等特征。对于五种占主导地位的沉积砂体,结合水槽实验,全面分析了其沉积 过程和加积规律以及建筑结构要素,根据砂体不同单元的沉积特点,进一步划 分了微相带,并提出了沉积作用模式。

    • 我国含油气湖盆扇三角洲相模式

      1996, 42(sup):147-152.

      摘要 (1467) HTML (14) PDF 3.13 M (14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含油气湖盆的扇三角洲可划分为三种相模式,即水进型模式,水退型 模式和吉尔伯特型。水进型扇三角洲一般形成于湖进阶段,具向上变细的沉积 层序,可进一步划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端三个相带。水退型扇三角洲一般形成于 湖退阶段,发育向上变粗的沉积层序,可进一步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 前缘和前三角洲三个相带。青尔伯特型扇三角洲亦发育向上变粗的沉积层序, 并具明显的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大型砾质前积层的出现是其特有的标志。

    • 黄骅坳陷张东地区沙二段Ⅱ油组水下扇及滩坝的模拟研究

      1996, 42(sup):153-160.

      摘要 (998) HTML (12) PDF 4.41 M (11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再现了水下扇的形成及演变过程,剖析了水下扇沙体的平面展布特 征、沙泥组合特征、沉积层序及水动力机制,并建立了水下扇的沉积相模式。另 外,通过人造波浪模拟了湖滩的形成。

    • 中国淡水湖相富有机质油页岩的有机质特征及沉积聚集环境

      1996, 42(sup):161-169.

      摘要 (1285) HTML (10) PDF 3.98 M (14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GC,GC/MS,干酪根镜鉴和碳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典型淡水湖 相油页岩进行了综合研究。富有机质油页岩可形成于潮湿气候条件下长期稳定 发育的中、小型凹陷或断陷湖盆底部厌氧带,也可形成于内陆大型湖泊的中深 至深水缺氧一少氧相带。水体分层、有机质相对高产率及细菌等微生物的强烈活 动是造成沉积表层水体还原性及有机质富集与保存的主要因素。

    • 沉积盆地物理分析——波动分析

      1996, 42(sup):170-179.

      摘要 (1169) HTML (11) PDF 5.20 M (14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试图应用波动原理及波动方程来定量描述沉积盆地的发展与演化过 程。按照反演的思路,首先根据实际钻井和测井资料可以恢复各地质时期的古 沉积速率。这是一条随地质年代变化的不规则曲线。应用滑动窗口方法可将该 曲线逐步分解出一些有规律的周期波,并可以计算它们的周期、振幅,从而建立 描述沉积速率曲线的波动方程。应用该方程可以预测深部及周围无资料地区的 沉积、剥蚀过程,计算剥蚀量和定量地恢复盆地的形成演化史。文中给出了该方 法在西西伯利亚的应用实例。

    • 中国东部早第三纪海侵与全球海平面升降

      1996, 42(sup):180-187.

      摘要 (1234) HTML (12) PDF 4.65 M (12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西北晚上新世一第四纪咸化湖泊沉积中发现了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 它们作为海侵证据的可靠程度有待商榷。《中国油气区第三系对比表》的发表, 对旧地层年代值作了重要修改,中国大陆东部早第三纪湖盆的湖平面与全球海 平面升降变化不相对应,因此,根据旧的地层年代值所作的湖平面与全球海平 面升降相吻合而得出的海侵结论缺乏可靠的年代地层学的基础。

    • 河流相地层的层序地层学与河流类型

      1996, 42(sup):188-193.

      摘要 (1373) HTML (12) PDF 4.23 M (16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分析基准面变化对河流沉积作用方式的影响以及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 野外露头观察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河流相地层层序中的体系域与河流类型之 间的关系。低水位体系域主要由辫状河流的砂砾质沉积物组成,河道的彼此切 割造成在垂向上互相叠覆、横向上连片分布的砂体。低水位的后期可能出现曲 流河沉积。水进体系域有利于网状河流沉积,主要由细粒的溢岸沉积物组成,其 中夹着一些较窄的带状河道砂体。如果可容纳空间的增长速度远大于沉积物的 堆积速度,水进体系域中可能会出现湖泊相或海相夹层。高水位体系域主要是 由曲流河沉积物组成,其中也可出现网状河沉积。物源区的构造抬升可能会造 成河流相地层中的Il型层序。

    • 滇南金平地区泥盆纪构造古地理学研究

      1996, 42(sup):194-198.

      摘要 (1196) HTML (12) PDF 3.80 M (1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笔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野外和室内研究工作,结合区内断 裂带的分布特征、生物古地理、层序地层学及区域地质构造背景,以较为详实的 资料论证了金平地区在泥盆纪时期可能为一游离于扬子地台与南方古大陆之 间的一小地体,为古特提斯造山带及南北古大陆分界线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河间油田东三段湖泊滩坝储层与水淹特征

      1996, 42(sup):199-206.

      摘要 (1249) HTML (12) PDF 3.95 M (1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河间油田东三段发育湖泊滩坝沉积并形成了富集性砂岩油藏。滩坝砂岩油藏的水驱油状况主 要受渗透率影响,而渗透率又受砂体相带的控制。在近岸砂坝发育地区,水淹面积和水淹厚度 较大。远离近岸区,水淹厚度较小,水淹面积不连续。油层内水淹状况主要受沉积层序的韵律 性质控制。

    • 云南金平及其邻区泥盆纪层序地层及其油气意义初探

      1996, 42(sup):207-214.

      摘要 (1298) HTML (10) PDF 4.45 M (15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对云南金平、大理和蒙自地区泥盆纪露头层序地层学的初步研究,识别出该 区的泥盆纪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域。金平地区为Ⅱ类层序地层,自下而上为海侵体系 域,凝缩段,高水位体系域;大理地区为不完整的Ⅱ类层序地层,自下而上仅见海侵体系域 ,凝缩段;蒙自广南地区为Ⅰ类层序地层,自下而上为低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凝缩 段,高水位体系域。该区泥盆纪不同时期的海平面变化曲线与全球泥盆纪陆棚沉积环境海平 面变化曲线总体趋势基本一致。

    • 山西省兴县奥陶系马家沟组顶部的沆积期后作用

      1996, 42(sup):215-221.

      摘要 (1071) HTML (12) PDF 4.85 M (1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山西省兴县奥陶系马家沟组第五段第一亚段(马五1)主要由沉积于低能的陆 表海环境中的泥晶灰岩及经岩溶作用改造而成的砾状泥晶灰岩组成。由于溶有有 机碳的大气淡水淋滤, 泥晶方解石的 δ13C值, 在 -12.4‰ 至 -2.4‰ 范围内, 平均为-5.89‰。没有变化的原始海相泥晶方解石的δ18O值高, 为-4.3‰。大部分泥晶方解石有低的 δ18O值, 最低的δ18O值为-13.1‰; 平均δ18O值为-6.85‰。锶含量为013×10-6—98×10-6,平均值为305×10-6,Na2O含量在0%-0.04%范围内,其平均值为0.02%。 Fe2O3和MnO含量分别在0.05%- 6.21%与0.01%-0.08%范围内, 其平均值分别为 1.03%与0.02%。方解石充填物较泥 晶方解石有较低的δ13C,δ18O值和Fe2O3,MnO,Na2O含量,以及略高的锶含量。说明方解石充填物受淡水影响较强, 且形成于不同的埋藏深度。方解石充填物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52-289℃, 平均为162℃; 盐度w(B)为0.9%-15.3%, 平均为5.9%。说明大部分方解石充填物形成于较深的埋藏条件下。

    • 济源凹陷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远景

      1996, 42(sup):222-228.

      摘要 (1074) HTML (12) PDF 3.81 M (1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济源凹陷油气藏类型属“中生新储”的断块油藏。凹陷内中生界生油岩有机质丰富、母质类型较好、成熟度高、成烃潜力大;下第三系中低孔渗储集层发育、圈闭类型多;油气运移史与构造圈闭形成史相匹配,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远景。近期应以凹陷西部下第三系浅层油藏为主要勘探目标。

    • 塔里木盆地库车油气系统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1996, 42(sup):229-235.

      摘要 (1290) HTML (11) PDF 3.29 M (1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根据多项地球化学参数研究表明,库车油气系统 原油既有海相油又有陆相油,但陆相油在该系统中占显著优势。海相油姥鲛烷略呈优势,Pr/P h<1.50;补身烷含量高于升补身烷,其重排化合物含量较低;三环萜烷含量丰富,以C23为主峰;五环三萜烷相对丰度不高,C29TS化合物和C*30重排藿烷含量低。陆相油姥鲛烷呈明显优势,Pr/Ph>1.50;升补身烷含量高于补身烷;其重排化合物含量高;三环 萜烷含量贫瘠,以C21为主峰;五环三萜烷相对丰度较高,C29TS化合物和*30重排藿烷含量高。此外,海相油和陆相油中均检测到高丰度的类胡萝卜烷系列化合物。

    • 中国淡水湖相油页岩干酪根生油潜力及特征

      1996, 42(sup):236-241.

      摘要 (1228) HTML (12) PDF 3.17 M (12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应用GC,GC/MS,PyGC,RockEval等方法对我国典型淡水湖相油页岩进行了研究, 认为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淡水藻类等水生生物繁殖,为高潜力油页岩主要有机母质。 浅湖沼湖过渡相或三角洲前缘相,陆相植物母质不同程度输入可形成各类含ⅡⅢ类过渡 型干酪根的富有机质油页岩,一般具中低生油潜力。

    • 庆华地区延长组储层富集区块的研究

      1996, 42(sup):242-246.

      摘要 (991) HTML (10) PDF 2.97 M (10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非均质性是地质体的基本特点,尤其是低渗透油气层的显著特点。在普遍低渗的背 景下,可能存在局部的相对富集区块,这些区块往往油气产量较高,预测这些区块分布规律 一直是石油地质学家追求的目标。笔者等从沉积相带孔隙特征油气运移聚集这样一个油 气成藏系统出发,提出一种预测方法,并对鄂尔多斯盆地庆华地区延长组低渗油气层的局部 富集区块进行预测,经勘探实践验证,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 油气资源定量评价系统

      1996, 42(sup):247-258.

      摘要 (1353) HTML (11) PDF 6.51 M (13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总结了中国和原苏联在油气资源评价中多年来的经验,根据评价任务和使用参数 等,提出了油气资源评价的五个子系统。这五个子系统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评价系统,基本 能够满足油气资源评价中的各种需求。单一评价方法分类正在老化,成因法、统计法和专家 系统正在互相溶汇,在完成某一类评价任务中而形成统一的评价系统。本文提出的五个子系 统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它们互相独立地工作,并可以互相比较所获得的结果,互相校正。这 五个子系统的工作程序基本相同,即选择评价区、确定边界条件、建立理论模型。选择标准 区,用标准区的资料对所建立模型进行校对,并获得评价中可用的实际工作模型,进行计算 并比较计算结果。因此数据库、三维模拟、计算机、数学方法及计算机绘图是资源评价中必 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 油气田水文地质学的方法体系及其发展趋势

      1996, 42(sup):259-268.

      摘要 (1242) HTML (12) PDF 5.17 M (1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简略地回顾了油气田水文地质学的起源和发展史,勾画出油气田水文地质学的方法 体系,讨论了水文地质学在油气勘探和开发各个环节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 油气田水文地质学今后发展的趋势。

    • 地下水与油气的二次运移和聚集

      1996, 42(sup):269-275.

      摘要 (1248) HTML (11) PDF 4.76 M (1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下水对油气二次运移和聚集的控制作用,可划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种方式。宏观控制作用, 是指盆地中的区域地下水流,对油气二次运移和聚集的影响,它决定了油气运移的区域方向 和聚集的主要区段,而微观控制作用是指圈闭或储层中的地下水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影响。 它决定地下水和圈闭、储层的几何形态、岩性与油气圈闭和油气藏的形成、保存与破坏之间 的相互关系。本文讨论了地下水,对油气二次运移与聚集的宏观和微观控制作用及其研究方 法。

    • 盆地波动分析中的数学模型及计算机实现

      1996, 42(sup):276-282.

      摘要 (1051) HTML (11) PDF 3.89 M (10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波动分析的内容包括时间尺度的波动分析和空间尺度的波动分析两个方面。 时间尺度波动分析是通过恢复不同地质时期沉积速度入手,建立沉积速度直方图,对沉积速 度直方图进行三次样条插值、付利叶变换及滑动平均等数学方法处理,可以分解出不同级别 的周期波来;空间尺度的波动分析是从构造形迹的研究入手,选择波束方向、个数,量取波 的波长、振幅,通过计算机模拟构造形态。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两者的数学模型及其计算机实 现过程,并探讨了该模型的应用前景及其存在的问题

    • 次生孔隙发育带储层参数测井地质综合分析

      1996, 42(sup):283-288.

      摘要 (1051) HTML (11) PDF 3.01 M (10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次生孔隙发育带储集层的测井地质响应特征 ,对工区测井资料进行数据标准化,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最佳曲面拟合技术,确定了储 集层物牲参数与测井响应值间的转换关系,描述了储层参数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

    • 储层模拟技术及其在挪威北海油田的应用

      1996, 42(sup):289-295.

      摘要 (1001) HTML (10) PDF 4.25 M (1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地震分辨率之下的储集层非均质性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储层模拟。随着计算机技术 的迅速发展,已出现了众多的模拟方法和技术。其中使用较广的技术主要有三大类:概念型 模拟方法、地质统计/概率统计模拟方法和过程响应模拟方法。本文介绍和讨论这些方法 技术及其在挪威北海油田的应用。

    • 非均质油田储量计算方法与技术

      1996, 42(sup):296-301.

      摘要 (1713) HTML (12) PDF 3.99 M (11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东部油田通常以断 层多、储层高度非均质为特点。传统上,计算该类油田储量时,其储量参数的求取,往往取 决于某些取芯井资料,这势必掩盖了油田的非均质性。为了尽可能地揭示非均质油藏全部地 质特征,从根本上评价高度非均质油藏,本文以枣园油田为例,针对非均质断块油田地质特 点,在对其进行整体研究、描述基础上,通过合理划分计算单元,利用岩芯、测井资料精确确定储量参数,探讨了非均质油田储量计算的方法、流程及关键技术。

    • 沉积盆地热演化波动问题初探

      1996, 42(sup):302-306.

      摘要 (1008) HTML (11) PDF 2.77 M (10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应用波动分析的观点,探讨沉积盆地温度变化的波动性及盆地演化过程中温度和热流的 波动变化,提出沉积盆地热流变化的波动模式,并以此研究了单井的热流变化情况,从而为 沉积盆地热史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方法。

    • 牛庄洼陷万全油田沙三中储集层描述识别及综合评价

      1996, 42(sup):307-316.

      摘要 (1230) HTML (11) PDF 5.18 M (1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通过综合利用地震地层 学、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及石油数学地质的理论和方法,阐述了万全地区沙三段地震地 质特征,探讨了三角洲地区的储集层对比法,描述了储集层的沉积分布特征及孔隙度发育特 点。通过环境校正、油田测井资料数据标准化,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最佳曲面拟合技术 ,建立了储集层属性参数与测井响应值间的转换关系,描述了目的层储集参数的空间分布特点,建立了典型砂岩体的数学模型。利用模式识别及模糊综合评价技术,对工区储集层进行 了分类与评价,预测了有利的储集层储集区

    • 地球化学模拟及其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的应用

      1996, 42(sup):317-323.

      摘要 (1172) HTML (12) PDF 4.36 M (12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含油气盆地是一个复杂的地球化学系统。在该系统中将发生一系列复杂的水岩相互作用, 其结果将导致储集层孔隙度和渗透性的变化,最终影响油气的勘探和开发。本文首先介绍了 水岩相互作用地球化学模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然后讨论了地球化学模拟在油气勘探和开 发中的应用。

    • 油气资源定量预测中多类方法评价结果的相互验证

      1996, 42(sup):324-330.

      摘要 (1114) HTML (12) PDF 3.88 M (10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用于成藏组合油气资源定量预测的方法很多,各有所长和不足。每种方法要求有一 定数量的地质资料或勘探信息作为预测的依据,因而各受一定应用条件的限制。本文以挪威 中部大陆架Halten台地侏罗系成藏组合为例,介绍应用两类不同的方法进行油气资源量和油 气田大小规模特征预测的相互验证。

    • 油气藏上方烃类异常与地温的关系

      1996, 42(sup):331-335.

      摘要 (1310) HTML (12) PDF 2.78 M (1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例证明背斜油气藏(田)上方具环晕状烃类异常,单斜油气藏(田)上方具顶部块状烃类异常 。油气藏上方烃类异常特征与地温异常特征类似。地温控制下的烃类垂向迁移是油气藏 上方烃类异常形成的主要原因。

    • 计算机绘制地质图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改善途径

      1996, 42(sup):336-340.

      摘要 (1294) HTML (13) PDF 3.01 M (1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地质情况异常复杂,使得计算机绘制的地质图件至今未被所有地 质学家所接受。本文就针对其中的若干问题作些讨论和分析,最后提出改善计算机绘制地 质图件质量的途径。

    • 灰色理论精细评价油气储层的标准和权系数

      1996, 42(sup):341-348.

      摘要 (1332) HTML (10) PDF 3.93 M (1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各类测井数据、岩芯剖面、地质分析和试油资料,建立测井、地质关系数据库。匹 配、自动拟合和提取参数,分别以评价参数对精细划分的岩性、物性和含油气情况进行统计 。利用其正态统计特征值,建立精细评价油气储层的标 准;利用相应标准值绝对差为准确率,标准离差平方和的方根为分辨率,以其准确率、分辨率 自动组合放大,建立精细评价油气储层标准的权系数。通过埕岛油田不同含油层系储层的精 细评价和综合解释,论述了这一分析方法的标准和权系数建立、处理实例及应用效果

    • 油藏早期动态描述的试井技术及其在塔里木盆地的应用

      1996, 42(sup):349-355.

      摘要 (979) HTML (13) PDF 3.20 M (10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传统上油藏描述比较注重静态资料(地震、测井、地质)的描述。本文探讨了用探 井试井成果研究油气藏的原理,较系统地阐述了油藏早期动态描述的研究方法, 并以塔里木盆地某油田为例,介绍了油藏动态描述的初步成果。

    • 含油气盆地热史研究的电子顺磁共振(EPR)方法

      1996, 42(sup):356-361.

      摘要 (1233) HTML (12) PDF 3.13 M (11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可以简便地测定沉积有机质中干酪根的自由基。自由基浓 度(Ng)是有机质热演化成熟的良好指标; 本文根据新生代盆地内系列成熟度样品的自由基 浓度值,利用拟合计算的方法,反演了盆地热流的变化历史; 所得到的热流变化结果与用Ro 方法反演所得结论一致。

    • 塔里木盆地北部探井典型试井曲线对油气藏的认识

      1996, 42(sup):362-367.

      摘要 (981) HTML (14) PDF 3.14 M (10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塔里木盆地勘探阶段试井资料录取丰富齐全,为油气藏早期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文介绍了塔北地区探井典型试井曲线特征,重点论述了如何根据试井曲线评价 储层及油气藏性质(包括储层介质类型、不渗透边界、非均质性、油水边界等)的方 法。

    • 对数正态发现过程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1996, 42(sup):368-375.

      摘要 (1213) HTML (12) PDF 3.92 M (1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加拿大地质调查局的对数正态分布发现过程模型作为新一代油气资源定量预测的统计模 型,已被许多石油公司及有关部门应用。为更深入地了解该模型的特征及应用条件,我们应 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该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如油气田总体的分布形式,发现的效率以及勘 探程度等对预测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本文介绍敏感性分析的结果。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