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4年第40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关于尼格里的岩浆残余溶液的讨论

      1994, 40(3):193-199.

      摘要 (1613) HTML (14) PDF 2.69 M (1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岩浆与水的有限混溶,含水岩浆结晶都以固相线温度告终或当固相线温度时未结晶的岩浆全部共结,且岩浆中超过饱和度的多余水在共结前均呈水气相释放,笔者认为,含水岩浆结晶时,在结晶期或结晶期前释放出水气相,并可能成为热液,但不生成由岩浆结晶逐渐演化而成以水为主的残余溶液,因此,尼格里推断的硅酸盐-水的二元相图依据不足,“残余溶液”是不存在的,所以岩浆期后热液成矿理论也是缺乏基础的。

    • 论“华夏古大陆”—铅同位素研究证据

      1994, 40(3):200-208.

      摘要 (2007) HTML (14) PDF 3.82 M (14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东南部地区一批中生代花岗岩类岩石中长石铅同位素数据表明,至少可将该地区地壳基底岩石划分三大块体。一是武夷块体,其范围包括江-绍断裂带以南,赣江-河源断裂以东和政和一大埔断裂中,南段以西地区,它们的中生代花岗岩长石铅同位素^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4Pb/^204Pb三组比值平均分别为18.226;15.620和38.725;另一块体为闽台块体,即政和一大埔断

    •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区钙长石产出的地质环境及成因机制

      1994, 40(3):209-215.

      摘要 (1469) HTML (12) PDF 4.34 M (1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区容矿岩石内含有钙长石大晶体岩石的岩石学,钙长石的产状,钙长石及有关矿物的成分特征等作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对其自生成因的机理进行了探讨,阐明了成岩作用对矿床的形成有关重要的地质意义。

    • 对用Fe^3+/Fe^2+探讨庐山地区第四纪古温度的讨论

      1994, 40(3):216-220.

      摘要 (1553) HTML (13) PDF 3.04 M (1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认为用Fe^3+/Fe^2+值推算庐山地区第四纪古温度是可行的,但认为在推算方法上必须严谨合理,文中论证了用Fe2O3/FeO值代替Fe^3+/Fe^2+值推算古温度,且用少量样品的实验分析结果来划分庐山地区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地层是欠妥的,其计算结果误差达0.41-4.35。据笔者采用容量法对庐山大校场部面10个样品Fe^3+和Fe^2+含量的测试,发现这些样品反映的第四纪古温度值未有低达0℃

    • 山西省热矿水形成机制分析

      1994, 40(3):221-228.

      摘要 (1572) HTML (12) PDF 4.21 M (12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在深入研究地质北景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热矿水的含水介质,水动力场,水化学物和温度场的特征,划分了热矿水系统,探讨了热矿水的起源及形成机制,将山西热矿水的形成归纳为异常增温型和正常增温型两种基本模式,异常增温型又根据地质结构的不同,地下水径流条件的差异,列举了三种典型模式,最后指出了寻找热矿水的方向,开发利用热矿资源应注意的问题。

    • 我国东部晚白垩世和早第三纪海侵与油气关系

      1994, 40(3):229-236.

      摘要 (1643) HTML (13) PDF 3.89 M (11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综合我国有关沉积和古生物资料,尤其对有孔虫的研究和对各门类化石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我国东部晚白垩世和早第三纪各受过两期海侵,晚白垩世海侵主要发生在松辽盆地,,与早期海侵相应的半咸水沉积为青山口组一段,晚期相应的半咸水沉积如嫩江组一,二段,早第三纪古新世到始新世早期,与其相应的半咸水沉积,如:苏北-南黄海盆地泰州组二段和阜宁组,三水盆地布心组,江汉盆地洞庭坳隐沅江组。始新世晚期到渐新世,与其相应

    • 古植代陆地维管植物的多样演化和绝灭

      1994, 40(3):237-244.

      摘要 (1485) HTML (13) PDF 4.25 M (1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描述了石炭-二叠纪陆地维管植物在物种,生态和遗传方面的多样性,并根据古生代末这些植物在时空上的演化过程和数量统计数字,确认二叠-三叠纪集群绝灭事件同样在植物中存在,进而还探讨了植物集群绝灭事件发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其直接外部原因,可能是局部地质事件(如:构造活动,火山爆发)引起热带雨林大面积消失,使气候变干埋所致。又根据当今对化石植物生殖生物学的研究结果,认为当时大部分植物(即古植代植物)的生殖

    • 吕梁—晋北地区晚前寒武纪镁铁质岩墙群侵位方式的磁组构证据

      1994, 40(3):245-251.

      摘要 (1403) HTML (13) PDF 3.18 M (1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华北克拉通区内的吕梁-晋北地区广泛发育晚前寒武纪镁铁质岩墙群,该地区近EW向和NW-NNW向岩墙的磁组构测量结果表明,岩墙群磁各向异性与岩墙侵位的关系密切,磁化率的长轴能指示其岩浆侵位的流向,该区的岩墙群的岩浆源位于东侧的燕辽拗拉槽处,岩浆沿岩墙走向以一定爷角由ESE朝NW-NNW向流动,具板内裂谷模式。

    • 北祁连山中段早中奥陶世蛇绿岩中席状岩墙杂岩的发现及其…

      1994, 40(3):252-264.

      摘要 (1629) HTML (15) PDF 5.90 M (14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蛇绿岩套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席状岩墙杂岩近来在北祁连山中段南县大岔大坂北坡的早中奥陶世蛇绿岩中被发现,这一发现对于祁连山早古生代蛇绿岩来说尚属首次,而且对于研究绿岩的发展演化及探讨奥陶纪时洋底扩张都有重要意义,席状岩墙杂岩由一系列具单向冷凝边的辉绿岩墙组成,以一墙挨一墙的形式产出,岩墙间无任何填充物,席状岩墙杂岩在矿物组合上,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及良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配分模式,甚至金属硫化物矿化

    • 大别山前寒武纪变质地体基本组成

      1994, 40(3):265-273.

      摘要 (1754) HTML (13) PDF 5.28 M (14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新城-圻春断裂为界将大别山前寒武纪变质地体划分为华北陆块南缘和场子陆块北缘两个次级变质地体,两个次级地体不仅在地球物理,构造变形方面明显不同,而且在物质成分上有显著差异,它们有各自独立的变质地层系统,遭受了不同类型的变质作用,有完全不同的岩浆活动图象,上述差异均可指示华北,扬子两古陆碰掸对接时扬子陆块北缘向北俯冲至华北陆块南缘之下,这可能包括两次合作用,从元古代开始至中生代最终结束的长期复杂

    • 钨、锡流-熔分配实验结果及其矿床成因意义

      1994, 40(3):274-282.

      摘要 (1525) HTML (13) PDF 4.43 M (15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用实验确定了钨、锡在成分不同的花岗质熔体相与共存水热流体相的流-熔分配系数(D_(Me)~(V/L))及其与介质溶液(NaF,KF,HF,NaCl等水溶液)摩尔浓度间的函数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钨、锡的分配行为明显不同。在相同条件下,随体系的不同,D_W~(V/L)比D_(Sn)~(V/L)大几倍至二十倍。钠和钾对钨、锡的流-熔分配行为的影响基本相同,而氟和氯对钨、锡的分配行为的影响相差甚远,花岗质熔体的主成分对D_W~(V/L)和D_(Sn)~(V/L)有复杂的影响。利用这些结果探讨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矿床的成矿机理,得出了一些与前人不同的新认识。

    • 一代大师 千秋风范——隆重纪念袁复礼教授百年诞辰

      1994, 40(3):283-0.

      摘要 (1551) HTML (14) PDF 891.95 K (10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袁复礼教授是老一代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他热爱祖国人民和科学、教育事业,在地质学、地理学、古生物学、考古学和地质教育等方面,都做出重要贡献。1993年12月是袁老百年诞辰,他的几代学生聚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深情缅怀这位德高望重、功绩卓著,深受人们爱戴的地学先驱。 袁先生祖籍河北徐水,1893年12月31日生于北

    • 关于颁发第三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的决定

      1994, 40(3):284-0.

      摘要 (1418) HTML (15) PDF 595.93 K (10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导下,我国广大地质工作者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为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国民经济建设的总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党、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称赞。 为了发扬李四光精神,鼓励广大地质工作者多做贡献,使我国地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李四光地质

    • 中国地质学会1994年学术会议计划

      1994, 40(3):284-287.

      摘要 (1246) HTML (15) PDF 2.33 M (9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1 岩溶开发利用学术讨论会(岩溶水文地质、岩溶工程地质、岩溶区农田水利及岩溶探测技术方法等为30届国际地质大会遴选优秀论文),约100人。会期:1994年11月下旬(5—6天)。地点:昆明(铁二院岩土工程公司,地矿部岩溶地质研究所承办,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 2 大陆构造学术讨论会——迎接30届国际地质大会

    • 昆仑秦岭基底缝合带的主要特征

      1994, 40(3):287-0.

      摘要 (1511) HTML (12) PDF 878.22 K (10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昆仑-秦岭-大别东西造山带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课题,是地质矿产部“八五”重要基础地质研究项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共同承担,姜春发为首席科学家。他们调查了东西昆仑、帕米尔和东秦岭、大别山,收集到许多新资料,提出一些新认识,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姜春发提出的基底缝合带的概念,颇引人关注。 昆仑-秦岭-大别东西造山带,将中国地质和自然

    • 阿尔金断裂系是陆内转换断裂系

      1994, 40(3):288-0.

      摘要 (1364) HTML (11) PDF 769.47 K (11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位于塔里木地块和柴达木地块间的阿尔金断裂,占据青藏高原北缘的2/3。阿尔金地区前寒系基底的组成、性质,历来被认为是解决我国西部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性质及其对比的关键。近年来,随着青藏高原成为全球构造研究的热点,阿尔金断裂也倍受人们关注。由首席科学家崔军文承担的地质矿产部“八

    • 《Permian Gastropoda of China(中国二叠纪腹足动物)》一书出版

      1994, 40(3):288-0.

      摘要 (1424) HTML (14) PDF 445.84 K (9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潘云唐、余汶合著的《中国二叠纪腹足动物》(Permian Gastropoda of China)专著(英文版,约合12万字,附中文摘要)年前由海洋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是我国腹足类古生物学断代总结性专著之一,总结了我国二叠纪腹足动物化石的研究历史,化石地质时代分布,各时代的化石组合,古地理分布,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