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1989, 35(2):107-118.
摘要:洪古勒楞蛇绿岩层序出露较齐全,在岩石中保存了比较新鲜的造岩矿物。本文以电子探针分析数据为基础,讨论了其中辉石的化学成分特征,证明辉石化学成分受寄主岩石类型的制约:但在同一寄主岩石中,单斜辉石比斜方辉石富含较多的TiO_2、MnO和Cr_2O_3。统计分析表明,从蛇绿岩的底部到顶部,二种辉石的化学成分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从富Cr_2O→MgO→Na_2O、K_2O→NiO→FeO→TiO_2、MnO。根据辉石的化学成分特征提出堆积岩可能为岩浆堆积成因的观点。
1989, 35(2):119-126.
摘要:Wallace G.Dow 1977年提出在半对数直角座标系下,利用实测的镜质体反射率(R_0%)与其对应深度(H)的线性相关关系回归直线即称成熟度剖面估算地层剥蚀厚度的方法。本文根据镜体反射率主要受热力,其次受有效加热时间的影响且具不可逆性,对Dow的方法从理论到应用上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并给出了通过镜质体反射率与深度的线性关系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三种方法。
1989, 35(2):127-135.
摘要:江西省德安县彭山锡矿田,是一个典型的高挥发份花岗岩底辟穹窿构造。穹窿面积约180km~2,构成穹窿的地层为晚元古代震旦纪及早古生代地层。穹窿核部有一中生代高挥发份花岗岩隐伏岩体,围岩中有大量极其发育的圆弧形层间重力滑动断层及滑裂岩带,并伴有大量以隐伏花岗岩体为中心的放射状裂隙及断层。些种隐伏的高挥发份花岗岩侵入体,具有强大的底辟上升刺穿能力,并伴有极其丰富的气液成矿热流体,有关的内生热液矿床,严格受层间重力滑动断层及滑裂岩带控制。
1989, 35(2):136-144.
摘要:泰康组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岩性以灰绿色、黄绿色、灰白色粘土、粉细砂、含砾中粗砂为主。下部以边滩相为主,间有河床滞留相沉积;上部属于河漫湖相沉积。根据古地磁与热释光测年结果,泰康组断代:底界距今约3Ma、顶界距今1.2Ma。我们认为泰康组时代属第四纪早更新世。其底界即为松嫩平原第四系底界。
1989, 35(2):145-150.
摘要:
1989, 35(2):151-153.
摘要:东狼沟组为陈恺、熊永先(1935)在北京西山大灰厂西北创立的地层单位。当时描述不详,未见化石。1985—1986年,我们在研究坨里—大灰厂一带的白垩纪地层时,发现丰富的双壳类、腹足类、介形虫及鱼类等化石。化石群面貌近似于热河生物群,时代可确定为早白垩世早期。同时,对该组岩石、沉积环境也给予了简单叙述。
1989, 35(2):154-161.
摘要:由于火山产物形成的机制、搬运条件、定位状态和物质来源的多样性以及同一时代不同火山机体产物在平面上可能的岩相组合、迁移和嵌套等复杂情况,影响火山岩地层的划分、对比和填图。自提出火山岩区“双重填图法”以来,都侧重于工程程序的改革,而针对性地探索其特殊的工作方法还较少见。为此,本文提出用随机模拟和时间系列分析等数学手段去探索解决上述地质问题的可能性。通过宁芜火山岩区龙王山组4条实测剖面的具体分析,较好地解释了火山喷发一沉积双重作用下所形成地层的剖面结构、岩性展布规律、岩相迁移、对比特点、古火山构造定位及其形成环境分析等一系列基础地质问题,显示了此种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1989, 35(2):162-167.
摘要:花岗岩浆侵入于较稳定的构造单元的过程中,沿构造裂隙运行较长距离,由于渗滤作用而产生分异,使花岗岩浆演化较彻底,其晚阶段演化程度高,含矿(锡、钨)性好。广西与华南岩控锡、钨矿化基本上与此种花岗岩有关。花岗岩形成或岩浆侵入在较活动的构造单元时,被侵入的地质体呈塑性或半塑性。如地槽褶皱回返时期,花岗岩几乎与被侵入的地质体一起上升,极少或没有渗透分异现象。花岗岩浆的演化就不彻底。岩体含矿(锡、钨)性差,极少成矿。故被花岗岩浆入侵的构造单元的性质,是引起花岗岩演化程度和含矿性差别的重要因素。
1989, 35(2):168-175.
摘要:本文对南岭及其邻区几个地质矿产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些看法:如认为前寒武系可划分为三个系;该地层是金、锡的矿源,是南岭地区、金、锡矿质的主要来源;元古代的蛇绿岩、根据其特征是形成于边缘海的拉张带或深大断裂带,是原生侵位的;现所认为和锡矿有关的雪峰期花岗岩体,有可能是以四堡期为主的多期复式岩体;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所影响的范围,是由当时沉积海盆的边缘至中心逐渐减弱,形成了上下地层接触关系为不整合—假整合—整合。
1989, 35(2):176-177.
摘要:国际元古代活动带地球化学和成矿作用讨论会于1988年9月6日—10日在天津举行。这次会议是在IGCP217项元古代地球化学组织的倡议下,得到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IGCP中国委员会和北京大学地质系的赞助,由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一次前寒武纪地学方面的盛会。会议反映了当前国内外对元古代地球化学和成矿作用的研究现状和新进展。
1989, 35(2):177-178.
摘要:1988年9月6日,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大师、矿床学巨匠谢家荣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为此,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学会在1988年12月1日于北京西山饭店隆重举行谢家荣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纪念会,缅怀谢先生为中国地质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从事于地质科研、教学和野外实际工
1989, 35(2):178-179.
摘要:中国地质学会于1988年11月28日—12月1日在北京召开了“地质科学、地质工作向何处去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地质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与会代表250余人。 11月27日晚,由秘书长王泽九同志主持,全体代表参加,开了预备会议。就这次会议的开法、日程及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
1989, 35(2):179-182.
摘要:一、五年来的工作情况学术活动方面 1984—1988年共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及活动160次,其中国内147次(84年28次,85年26次,86年29次,87年31次,88年计划33次),参加者近万人次,提交论文8000余篇;与有关国际组织和兄弟学会共同组
1989, 35(2):185-187.
摘要:我会现行章程(简称原会章)是1983年12月经我会第五次会员通讯方式通过的,至今已五年了,近五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以及学会工作都经历了重要的改革与发展,各方面的情况有了一些变化。根据变化了的形势,33届常务理事会指定朱国
1989, 35(2):188-0.
摘要:鉴于学会专兼职干部把远大理想和从事本职工作结合起来,用改革开放,搞活的精神,在学术交流,地质科学普及,科技咨询,继续教育,编辑出版刊物及学会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做出了优异的成绩,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对全国性学会的专兼职干部进行了表彰奖励,
1989, 35(2):189-192.
摘要:1988年11月28日—12月1日,中国地质学会在京召开了“地质科学、地质工作向何处去”学术讨论会暨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来自全国各地20多个部门二百五十多位地学界的专家、学者就地质科学的发展、地质工作的形势和地质工作改革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大会收到“地质科学、地质工作向何处去”论文41篇,其中,12位专家、学者在大会上发了言,其余,在分组会中进行了交流。
1989, 35(2):192,161-0.
摘要:亲爱的同志们: 正当改革大潮奔涌九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曙光绽露于华夏大地之时,中国地质学会在京召开了“地质科学、地质工作向何处去?”学术讨论会暨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值此之际,谨向中国地质学会全体会员及全国地质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经历风风雨雨,中国地质学会已渡过66个春秋。抚今追昔,思绪万千。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