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1988, 34(5):389-399.
摘要:本文尝试用数学定量的方法研究花岗岩中包体的成因,通过推导得出了不同成因类型的包体的微量元素定量模型,它们是:残留体模型、析离体模型、同源捕虏体模型。用稀土元素对上述模型进行了检验,其结果和岩石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的研究结果吻合。
1988, 34(5):400-413.
摘要:本文通过对皖南歙县岩体的地质产状和同位素年龄的研究,认为该岩体形成于晋宁早期;通过岩体与围岩板溪群千枚岩的微量元素含量的对比分析,认为歙县岩体是千枚岩在深变质条件下部分熔融的产物,并根据REE部分熔融模式计算出其熔融程度约为75%。
1988, 34(5):414-421.
摘要:本矿床银的第一个成矿阶段产物实质上是锌、铜、铅硫化物阶段的晚期相。从方铅矿中以固溶体分解形式先析出针硫铋银矿、硫银铋矿等,最后,沿方铅矿解理、晶粒间隙和闪锌矿边界处析出较多的含银黝铜矿。第二个阶段银沿构造微裂隙充填交代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矿体,相继生成深红银矿和硫锑铜银矿,前者常选择交代含银黝铜矿,后者常选择交代深红银矿和闪锌矿内的黄铜矿不混溶包体。第一阶段银矿物组合成顺向沉淀垂直分带,下部以银铋硫盐为主,向上银锑铜硫盐相对富集。由于第二阶段叠加的银锑硫盐交代作用由矿体中部往上逐步加强,因而形成交代重叠垂直分带。据此讨论了深部银矿化演变的趋势和远景。
1988, 34(5):421-421.
摘要:信阳群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和桐柏山北坡,主要由变质砂岩、板岩和石英片岩组成,具复理石建造特征,厚数千米,其时代长期争论,未得解决。 1987年笔者在大别山,仔细观察了信阳群岩性变
1988, 34(5):422-429.
摘要:本文根据70年代初所取得的大量钻井资料,结合作者近年来的野外实地调查及室内综合分析,对位于滇西兰坪思茅中新生代拗陷中的微型断陷盆地——景谷盆地的沉积特征、沉积相作了初步研究。景谷盆地为晚第三纪早期形成的一个微型地堑型断陷盆地,面积83km~2;在晚第三纪时期,盆地充填了厚达2400余米的陆相砂泥岩含煤地层,重要的沉积包括:水下冲积扇沉积,滨浅湖沉积及半深湖至深湖沉积,这些沉积已成为盆地中良好的油气生储盖组合;作者还探索性地建立了景谷微型断陷盆地的沉积模式。
1988, 34(5):430-438.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赋存于上三叠统大路边组(T_sd)海相碳酸盐岩中的云南勐腊新山菱铁矿属于沉积型礁控矿床。大路边组下段6-8层(T_3d~(1-6)-T_3d~(1-8))为典型的礁滩相沉积,菱铁矿与海绵斑礁互为消长关系,菱铁矿体产于礁滩之间的相对低洼部位。氧、碳同位素资料表明该矿床受大气降水改造强烈,矿床属于经后期地下水改造的礁控沉积型含铜、铅、锌菱铁矿矿床。
1988, 34(5):439-447.
摘要:最近对唐古拉山北坡地层和双壳类化石的研究表明,该区有确凿的侏罗纪巴柔期双壳类动物群。可以认为侏罗纪海侵在巴柔期首次侵入羌塘地区的大部区域。在该区华南常见的侏罗纪淡水双壳类Psilunio-Cunepsis-Lamorotula(Eolamprotulu)动物群之上、下层位均获得丰富的海相巴柔期双壳类为佐证。唐古拉山地区巴柔晚期的双壳类和西藏东部,云南以及缅甸等地双壳类相比,显示出强烈的地方性色彩,和西藏南部同期双壳类动物群相比较却有较大差异。本文描述9属10种,其中大多为国内首次报道。
1988, 34(5):448-456.
摘要:文章利用水文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水文学的原理和方法,识别出太原东山地下水的三种不同混合模式。在杨兴、大方山岩溶洼地,受污染的浅层第四系地下水向深部灰岩含水层的入渗混合。在东山煤矿,因矿坑突水引起灰岩地下水的侧向补给和径流,使原滞流区的灰岩地下水受到不断混合和淡化。在谷旦附近,煤系地层和灰岩地下水沿隐伏断裂带朝上向第四系含水层排泄,形成三种水的混合。
1988, 34(5):457-463.
摘要:本文在冰期形成的天文、地质因素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认识:1.提出冰期是在一定的天文-地质因素相迭加、共振作用下形成的。2.认为黄道倾斜(ε)的变化贯穿于整个地质时代的气候变化之中,是影响冰期形成的重要天文因素。3.根据冰期成因的迭加-共振模式,对晚元古代冰期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4.对晚元古代冰川活动的范围、次数、时限、等时性及非等时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1988, 34(5):464-473.
摘要:壳-幔细结构与地壳运动、构造变形、地震活动及其成因机制、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与成矿作用、地球的温度变化及演化等基本地学问题密切相关。本文以我国苏、浙、皖区和东海大陆架地壳细结构研究为例,结合国内外深部地质资料,探讨了异常地幔的三种可能成因;指出了苏南-东海大陆架有滑脱构造的某些地壳细结构特征;认为Moho面之下的M_0面可作为Air?模式的均衡补偿面。最后,文中给出了苏、浙、皖区均衡模式。
1988, 34(5):474-480.
摘要:本文通过模拟实验和简化的数学分析,研究了弧后扩张的动力机制。认为弧后扩张是由海洋岩石层的消减运动激发的次生力学现象。消减板片不断地向洋迁移以及消减速度、消减板片倾角随时间的增大(地幔热学效应的贡献可以忽略),是引起弧后扩张的重要因素。应用压力流动机制,可较好的解释弧后扩张的现象。
1988, 34(5):481-482.
摘要:目前,一个以风暴沉积为主体的事件沉积学浪潮正席卷着我国沉积学界。在近年有关沉积学文献中,风暴岩、风暴沉积这类名词数量激剧增多。因此,正
1988, 34(5):483-484.
摘要:HQ-13线是地质矿产部华东石油地质局在下扬子地区于1983—1985年做的一条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综合性区域勘查大剖面。西起安徽灵壁,经天长、扬州、无锡至上海奉贤,跨华北地台与扬子准地
1988, 34(5):484-484.
摘要:1987年,由地质矿产部562综合大队、矿床地质研究所、成都地质学院三单位在新疆东准噶尔地区发现(新疆第一地质大队钻探验证)一处与碱性花岗岩有关的锡矿——萨惹什克锡矿。该矿矿床工业类型属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