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1984, 30(2):95-105.
摘要: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佘太镇地区的奥陶纪地层位于华北地台的最北缘。过去认为仅存在中下奥陶统,最高层位相当于华北地区的上马家沟组,未作进一步划分。1978年,许长城等发现在该地区有上奥陶统曾作过简要的报道。作者等于1979年对该区的奥陶纪地层又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工作,
1984, 30(2):106-113.
摘要:相对均一的岩石在受外力而发生破裂形变时,常出现两组共轭剪切断裂,它们相互交叉而切错方向相反。这种共轭剪断裂,可叫做X型断裂,也可称之为棋盘格式构造。剪切破裂面与最大主压应力轴(σ_3)之间的夹角,通常被称为剪切角(φ)。另外一种表述的方法是用两组共轭剪断裂面之间的两面角,这个角度通常近于90°,一般情况下,一对是锐角,另一对是钝角。指向最
1984, 30(2):114-125.
摘要:汞主要以辰砂(HgS)形式存在并产出于热液(包括各种成因的热卤水)矿床中。我国的汞矿床多为碳酸盐建造中的层控单汞矿床,根据矿床的地质研究和与辰砂共生的水晶包体分析以及硫同位素测定,表明运矿流体是高盐度的,其硫源为海相沉积硫酸盐。我国不少学者推断,我国绝大多数汞矿床与火山岩浆无直接联系,却与热卤水有着紧密的成因关系;有
1984, 30(2):126-134.
摘要:该矿床为沉积叠加热液多因复成矿床。伴生组分有金、银、铂、铟、镉、镓、锗等二十余种,是一个有综合利用价值的大型含金铜硫铁矿床。本次工作采用了矿相鉴定、化学物相分析、原子吸收光谱、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及数理统计方法,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查明了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
1984, 30(2):135-145.
摘要:本矿床是一个铅、锌、铁、锰综合矿床。对其成因有“溶洞堆积”、“沉积改造”及“热液交代”等认识。多年来,笔者从事本区的普查勘探工作,积累了一些实际资料,初步认为本区的成矿作用是多因素、多阶段的;成矿物质是多来源的。矿床既有沉积改造特征,又有热液成矿特点。
1984, 30(2):146-154.
摘要:我国天青石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成矿条件良好。经多年的普查勘探和综合评价,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矿床地质资料和研究成果。本文即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锶的地球化学和成矿机理,对我国天青石(包括菱锶矿)矿床的成因类型进行了初步划分,并根据各类型的特点,指出了我国天青石矿床的找矿方向。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许效松、王吉礼同志和地质矿产部钱大都、任希文同志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1984, 30(2):155-160.
摘要:西藏高原盐湖星罗棋布,它具有海拔高、数量多、成盐期短和盐类资源丰富的特点。扎仓茶卡就是著名而又有代表性的一个盐湖,通过该湖的剖析,有助于西藏盐湖成盐演化、成矿规律的研究,并为探索高原盐湖的成盐环境和盐类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1984, 30(2):161-169.
摘要:三门峡地区是我国北方第四纪地层著名的地点之一,它已有六十多年的研究历史,并在我国第四纪地质的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很多中外地质、地理学家对它进行过较为广泛深入的研究。但是,直到今日对三门峡地区第四纪地层序列、时代的归属、沉积环境的演变、挽近构造运动等有关问题仍存在着争论。
1984, 30(2):170-176.
摘要:一、前言自盛金章在苏南龙潭组下部发现茅口期(竹蜓)类分子以后,在江西铅山、福建、浙西、浙北、广东、湖南及赣南等地先后在龙潭组的下部发现了早二叠世化石,因而上二叠统下界是否上移的问题成为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问题。许多古生物地层工作者依据古生物而将龙潭组下部的时代改为早二叠世。但不少地质工作者依据岩石地层特征而主张仍属晚二叠世,后者的主要依据是: (一)在湘中、赣中等地东吴运动表现明显,而官山段及与其相当的地层仅在个别地点发现
1984, 30(2):179-183.
摘要:二十年代初,我国翁文灏(1920)首先将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类简单地划分为两种类型。即以长江中下游为代表与铁铜等有关的偏中性的一类,及以南岭为代表与钨锡等有关的偏酸性的另一类花岗岩,两者比较,前一类来自地下较深处,等等。其后,谢家荣(1936)曾分别称之为扬子式与香港式花岗岩类。自五十年代以来,我们(1958,1963)已开始认识到这种将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类的二分
1984, 30(2):187-189.
摘要:洞穴位于安图明月镇东南2.5公里的石门山村,东径128°55′35″,北纬43°5′17″。1964年作者与吉林省博物馆等单位人员对洞穴进行了清理,获得一批哺乳动物化石和一枚古人类牙齿化石。1979年我们又对洞穴进行孢粉取样,经分析获得非常有意义的结果。 (一)洞穴的地貌、第四纪地质概况
1984, 30(2):190-194.
摘要:一、自然铁的产状和特征该矿物产于广西省某地黄铁矿区熔结凝灰岩中,岩石呈褐黑色,具熔结凝灰结构,塑性玻屑和浆屑构成假流纹构造。玻屑和浆屑多数脱玻化后形成水云母、玉髓及铁的氢氧化物的混合物。岩石中含少量黄铁矿、磁黄铁矿和白铁矿。该矿物反光镜下:亮白色、略带淡粉红色色调。呈定
1984, 30(2):195-195.
摘要:由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四川省石油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沉积岩成岩作用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1月16日至21日在成都市召开。出席讨论会的有来自中同科学院、地质矿产部、石油工业部、冶金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国家海洋局和高等院校等系统的代表130多人。会上宣讲了50多篇论文,讨论的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近年来,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研究,已专注于对
1984, 30(2):196-196.
摘要:中国地质学会非金属矿产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3年11月16日至21日在大连市召开了全国石棉矿产地质学术交流会并同时举行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体会议。到会代表146人,分别来自地质,冶金,化工、建材、中国科学院及高等院校各部门。代表中有学识高深经验丰富的老一辈地质学家,大多数是从事实践的中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反映出我国非金属矿产地质事业生机勃勃的兴旺景象。
1984, 30(2):196-197.
摘要:在中国科技协会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气象学会、北京天文学会、中国石油学会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等六个学会的有关专业委员会于1983年11月19—24日在北京香山联合召开了全国天文、地质、地震、气象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来自70余个工作单位的120名正式代表和40余名特邀与列席代表参加了讨论会。提交论文报告130篇。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黄汲清致开幕词。学部委员李春昱,张文佑、翁文波、丁国瑜等出席了开幕式。
1984, 30(2):197-199.
摘要:东北三省地质学会于1983年10月18日在大连联合召开了“东北三省地质学会地质矿产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三省地质、冶金、煤田、石油,建材、化工、工程兵部队,地研所和地质院校的代表,会议邀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