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3年第29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古生代、中生代之交的华南双壳类——分带、对比与危机

      1983, 29(4):303-320.

      摘要 (1258) HTML (12) PDF 5.65 M (1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前言古、中生代的界线及生物界危机是近年来国际地质界瞩目的问题之一,但从双壳类角度来讨论的文章尚不多。二叠、三叠系比较完整的地区局限于中、东特提斯及北极海周围。其中,华南是在二叠纪末遍及全球的海退期中,极少数几个保留了大范围陆表海的地区之一。与伊朗、外高加索、喜马拉雅及北极区相比,华南区的优点是,不仅有层序较全的菊石和牙形刺群,而且伴生有丰富的双壳类,特别是海扇超科,这就为建立双壳类的分带并研究其演化提供了条件。本文根

    • 广西大厂龙头山泥盆纪生物礁的研究

      1983, 29(4):321-330.

      摘要 (1551) HTML (12) PDF 7.33 M (12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龙头山礁的岩石类型,主要造礁生物及生态,生物礁的微相和发育演化。在此基础上提出龙头山礁的沉积模式和控制因素。

    • 五台山地区变质作用的演化

      1983, 29(4):331-340.

      摘要 (1404) HTML (14) PDF 2.90 M (11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五台山地区的变质岩系是由一套中、低级的区域变质岩石和部分混合岩化岩石组成。这是一套原岩相当于海底火山喷发的基性—酸性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正常的沉积碎屑岩、粘土质岩石和部分化学沉积岩,以及不同时期的基性—超基性侵入岩,遭受两次以上的区域变质作用或局部叠加有接触变质作用的产物。

    • 亚洲东部有色金属成矿域及其特征的初步探讨

      1983, 29(4):341-350.

      摘要 (1881) HTML (10) PDF 3.31 M (1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前人研究成果及国内、外已有大量地质、矿产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亚洲东部区域地质构造及矿产资料的综合分析,本文试图对该地区有色金属成矿域的划分,成矿及分布特征等进行一些初步探讨。文中所指亚洲东部包括维尔霍扬-楚科奇褶皱区,蒙古-鄂霍次克褶皱系东段,内蒙古-兴安褶皱区,锡霍特褶皱系,中朝地台,秦岭褶皱系东段,扬子地台,华南褶皱系,缅马褶皱系,印支褶皱系等及亚洲所属诸岛屿。涉及的有色金属矿床有铜、铅锌、钨、锡、钼、锑、汞、金等。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区域矿床分布及成矿特征,将亚洲东部自东而西分为岛弧成矿域,大陆边缘

    • 贺兰山北段及桌子山区太原组的沉积和聚煤环境

      1983, 29(4):351-357.

      摘要 (1652) HTML (11) PDF 2.15 M (1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79年和1980年,笔者在贺兰山北段的蚕特拉、葫鲁斯太、石炭井、李家沟、马连滩、沙巴台、正义关、乌达、石咀山以及桌子山区的公乌素、老石旦、棋盘井、卡布其、木耳沟、千里山等煤矿区,对太原组剖面作了比较详细的观测和对比,系统地进行了砂岩斜层理倾向的测定。与此同时还查阅了大批钻孔资料,着重探讨了该区太原组尤其是其中段的沉积和聚煤环境。本文就是上述工作的初步总结。

    •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早、中侏罗世延安组沉积环境与煤炭资源分布规律

      1983, 29(4):358-364.

      摘要 (1620) HTML (13) PDF 3.94 M (12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著名的大型中生代内陆盆地,经历了形成、发展和萎缩消失的过程。早,中侏罗世则处于盆地稳定发展阶段。延安组是在印支运动后经过侏罗纪早期的剥蚀夷平基础上沉积的一套含煤地层。其特点是分布面积广,构造变动弱,经济价值大。但在不同部位,岩性、岩相、含煤性、煤层稳定性及其分岔、尖灭方向是有差别的。研究这些差异的原因,探索其规律性,对找煤勘探是有俾益的。笔者试图从沉积环境的角度探索煤层分布的特征,谬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 液态分离—南岭花岗岩分异方式之一

      1983, 29(4):365-373.

      摘要 (1676) HTML (12) PDF 4.61 M (14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液态分离在基性超基性岩方面,特别解释其熔离成矿时,是得到世界学者公认的,但是在研究花岗岩方面,却很少人论及液态分离问题。花岗岩作用中,多少年来通常讨论的问题是结晶分异、同化作用、混染作用和气体蒸馏作用等,仅有少数学者论及花岗岩浆液态分离的可能性。从南岭花岗岩大量地质资料,结合实验结果来分析,液态分离可能是南岭花岗岩形成中许多重要作用之一。液态分离的研究,对理解花岗岩成因、演化和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不整合对于油气运移聚集的重要性及寻找不整合面下的某些油气藏

      1983, 29(4):374-381.

      摘要 (1530) HTML (12) PDF 4.87 M (11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不整合对于油气运移聚集的重要性 A.I.Levorsen早已指出不整合对于油气聚集有密切的关系。世界上这种例子很多,不胜枚举。现仅举几个著名油田为例,以说明之。例如委内瑞拉马拉开波(Maracaibo)盆地的玻利瓦尔(Bolivar)沿岸油田,在不整合面的上下都有油藏(图1),其上为中新统砂岩油藏,其下为始新统油藏。J.B.Miller等认为不整合面上的中新统石油来自始新统。又如我国玉门老君庙油田,过去对于该油田的油源一直是个争论的问题。现据石油部石油地质工作者对原油中孢粉和原油的分析,有充分证据证明

    • 论矿产补充资源的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1983, 29(4):382-387.

      摘要 (1429) HTML (11) PDF 3.03 M (1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从作者1979年初次提出“矿产补充资源”这一课题以后,引起了人们广泛兴趣和关注。因为这一课题把在许多场合被人忽视的非传统矿产资源的地质和经济评价问题,科学地提到了地质学研究领域中来。它涉及到矿物学、矿床学、矿山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和资源评价等专业,它对于非传统地质学和资源开发都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可以预见,随着非传统地质学和矿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这一门新兴专业必将迅速从理论和方法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而形成自己的体系。

    • 中国盐湖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1983, 29(4):388-395.

      摘要 (1458) HTML (10) PDF 2.95 M (12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概述现代盐湖矿床,是第四纪以来可溶盐分通过迁移,集聚于成盐盆地;矿化水的浓缩和盐类矿物的沉积而形成的。迄今,有不少盐湖的盐类沉积作用现在还在继续进行着。现代盐湖矿床,按其赋存形状分为固体矿床和液体矿床两种类型。后者又可分为地表卤水(指湖水)、晶间卤水(指赋存在盐层孔隙、晶间或夹层内的地下卤水)两类。我国多数盐湖都是固、液并存的矿床。

    • 中国地质学会第32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记要

      1983, 29(4):396-396.

      摘要 (1271) HTML (11) PDF 1.08 M (10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会议由副理事长程裕淇主持,王泽九秘书长就会议议题内容作了说明,与会常务理事对如何举行中国地质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第33届理事会,修改学会章程以及征集、审查第27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现纪要于下:

    • 立足改革 乘胜前进——中国地质学会在厦门召开第三次工作会议

      1983, 29(4):397-397.

      摘要 (1170) HTML (14) PDF 729.45 K (9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83年3月26日—4月1日,中国地质学会在福建厦门召开了第三次工作会议。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研究会和各省、市,自治区地质学会的负责同志,秘书长及专(兼)职学会工作干部共102人出席了会议。其中有省、市、自治区学会的理事长和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12人。中国科协学会部也派人前往指导。

    • 数学地质在石油资源预测和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学术讨论会简讯

      1983, 29(4):398-398.

      摘要 (1611) HTML (11) PDF 937.51 K (11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83年4月10日至16日在四川省乐山市由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学会共同主持召开了数学地质在石油资源预测和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学术讨论会。来自石油工业部、地质矿产部、中国科学院等10个系统76个单位的157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数学地质是地质学和数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随着电子计算机在地质学中广泛应用而发展起来。数学地质的兴起是从大量多元统计方法引入到地质研究领域开始的,最初主要在沉积学、地层学和古生物学方面得到应用。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向地质学研究领域的深入,数学地质又吸收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