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1983, 29(1):9-16.
摘要:一、前言现代沉积岩石学的发展为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提出许多新的课题。应用浊流作用的理论来认识前寒武系中的浊积岩建造在国外已有所报导。本文试图以此理论来探讨辽东早前寒武纪草河群中的这一套特殊的沉积变质建造类型,以便引起大家对此问题的关注。
1983, 29(1):17-24.
摘要:一、概述本文所谓的“陕甘宁晋及内蒙古”地区,乃指陕西的中部和北部、甘肃的东北部、宁夏的东部及南部、内蒙古的西南部、以及山西的西部,大体是秦岭以北、贺兰山以东、阴山以南和吕粱山以西的地区,乃五省(区)的边缘地区,大体与“鄂尔多斯”地区一致。本地区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
1983, 29(1):24-24.
摘要: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982届研究生彭立红,在指导老师李春昱、肖序常选定的毕业论文。内蒙古温都尔庙群南带蛇绿岩地质时代及其板块构造意义。课题的研究中,经过耐心细致地岩块溶蚀处理,在温都尔庙蛇绿岩套上部的硅质岩中首次发现一个相当丰富的微体动植物化石群。在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卢衍豪、盛金章等专家的帮助下,初步鉴定出
1983, 29(1):30-30.
摘要:全国地层委员会于1982年7月22—24日在北京召开了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重点讨论了“震旦系”的含义和使用范围。这次会议是全国地层委员会召开的一次专门讨论我国地层学中问题的重要会议。会议由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武衡同志主持并致了开幕词;尹赞勋副主任就地层分类及有关建立震旦系问题作了发言,程裕淇副主任为大会作了总结。全国
1983, 29(1):31-39.
摘要:华北中部太行山带晚中生代时曾有过强烈的火山-深成岩浆活动。本文拟通过对它们原始面貌及演化的分析来探讨当时的构造环境以及它与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岩浆活动带的关系。
1983, 29(1):40-49.
摘要:华北新生代玄武岩按生成时代可分为早第三纪,晚第三纪和第四纪三期。图1表示了它们在研究区中的大致分布情况,有关细节可见作者的另一篇论文。本文着重讨论它们的岩石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1983, 29(1):50-56.
摘要:钛榴石是钙铁榴石的一个变种。钙铁榴石中TiO_2>6%时称钛榴石。关于钛榴石中钛的价态、钛在晶体结构中的位置以及Fe~(2+)在晶格中的存在与配位等问题,自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都是有争议的。本文通过华北某地钛榴石的系统研究,提出对上述问题的解决途径。
1983, 29(1):57-65.
摘要:在中国东部,燕山运动无论在广度和强度上都是一次重要的地壳运动。它主要发生于侏罗纪、白垩纪,并在不同地区伴随有岩浆活动、火山喷发、褶皱及断裂、断陷盆地的形成及成矿作用等。由于燕山运动是在地质历史晚期才出现的,它不可避免地要给早期形成的沉积物、岩浆岩、地层、矿床等带来影响和留下烙印。
1983, 29(1):66-74.
摘要:作者根据对中国一些主要矽卡岩铁矿床的研究,认为在该类铁矿成矿过程中挥发组份氟、氯、H_2O等和碱质(钾、钠)交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挥发组份在矽卡岩铁矿床的矿石、围岩和矿物中的分布人们早已注意到,在许多内生矿床的矿石和蚀变岩石中常含有多量挥发组份,诸如氯、氟、硫、硼、CO_2、H_2O等。它们被称为矿化剂,对矿质的萃取、搬运和沉淀富集,起着积极的作用。
1983, 29(1):75-80.
摘要:超深井(Super deep well)的定义随着钻探工程技术的发展和钻井深度的不断加深而变化。1969年以来,国际上习惯于将用旋转钻机(石油钻机)施工的6000米以深的井和用地质岩心钻机施工的2500米以深的钻孔,通称为超深井。近三十年来,由于近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地质科学向外层空间和地球深部(内层空间)两个方向发展,从而使人类探索地球深部的奥秘有了可能。深部地质学—一门新兴的地质学科正在兴起。为研究地壳与上地幔专门施工的地质井、地层井,赋予超深井以崭新的含义,称为莫霍井(Mohole),深度通常
1983, 29(1):81-86.
摘要:早在四十年代苏联学者A.A.萨乌科夫(1946)根据汞的电离能高,易于还原,在自然界倾向于成自然汞,以及自然汞具有特别高的挥发性能和强大的穿透能力,曾预言它是一种良好的探途元素。五十年代中期E.A.谢尔盖耶夫(1955—1956)首次用比色法在汞矿床上方圈出了壤中气汞异常。证明了A.A.萨乌科夫的预言是正确的。但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比色法测定壤中气中的汞过于繁杂,灵敏度和精确度太低,未能取得明显的地质效果,随后壤中气汞量测量的研究一度
1983, 29(1):87-97.
摘要:由于光谱分析方法具有多元素同时测定的优点,故在化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至今在国内外书刊中所介绍的这类分析方法尚未能满足当前区域化探工作的要求。为此,本文制订了一种加罩电极载体蒸馏和电弧浓缩相结合的光谱分析方法,可在同一根电极上分组连续测定银、砷、硼、钡、铍、铋、镉、铈、钻、铬、铜、铁、镓、锗、汞、铟、镧、
1983, 29(1):98-98.
摘要:1982年9月6日至12日在苏联梯比里斯城召开了第六届国际矿床成因讨论会。会议是由附属于国际地科联的国际矿床成因协会(IAGOD)组织的。会前,会后组织了五条路线的地质旅行和参观。会议的主要议题是:1.成矿的热液系统;2.类花岗岩岩浆作用与成矿的联系;3.研究矿床时分析地质信息的数学方法。在会议期问附属国际矿床成因协会的各委员会和工作组进行了以下专题的学术讨论:1.西亚、东地
1983, 29(1):98-100.
摘要:第11届国际沉积学大会于1982年8月23—27日在加拿大汉密尔顿(Hamilton))的麦克玛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举行。来自世界各地1200多名沉积学家和年青的沉积学工作者参加了大会。我国派出18名沉积学者参加,受到大会和各方面的重视与欢迎。这次大会在沉积学的广阔领域中举行了一系列的(36个中心课题)专题性报告和讨论,它们涉及了当今沉积学领域中许多众所关注的问题,如沉积盆地分析,沉积和板块构造、环境沉积学、大陆边缘的沉积
1983, 29(1):149-8.
摘要:中朝准地台,包括我国祁连山、秦岭以北、阴山山脉向南、东北南部、渤海以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部等地,轮廓近似三角形。所谓的中—末元古代,包括距今大约1900兆年至大约600兆年的一段时间。从沉积和构造角度探讨本地区演化史,已有近40年历史,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如黄汲清、王鸿祯、张文佑、马杏垣等都有论述。此外,还有许多报告和论文,讨论了准地台中某个地区、或某些有关演化的问题。本文将就中朝准地台在中—末元古时期构造、沉积和岩浆作用的演化提出粗浅看法,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并就教于关心这些问题的同志。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