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1980, 26(2):89-95.
摘要:本文记述了在山西乡宁县下善公社甘草山的山西组中所发现的昆虫化石。包括1个新科,2个新属,1个新亚属和6个新种。这些化石保持了石炭纪某些原始复杂脉纹的组合特征,与西欧、北美石炭纪蜚蠊和原蜚蠊化石,尤其与苏联库兹涅茨克盆地包拉红层()中一晚石炭世化石面貌基本相似。与此同时,脉纹已趋简化,标志着蜚蠊类已向着更进化的阶段发展,使它的面貌特征与中石炭世蜚蠊不完全相同,也与太原组蜚蠊保持更多的复杂类型的性质不同。因此,认为昆虫出现的时代属于晚石炭世晚期较为合适。
1980, 26(2):96-105.
摘要:东北北部二叠系比较发育,分布广泛,蕴藏有铁、锰、磷、石灰石等矿产。研究二叠系各组特征,特别是其中以火山岩为主的组,对于本区二叠系的划分、对比和逐步认识东北北部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及古火山活动,进而指导寻找有关矿产,均有其理论和实际意义。大河深组是吉林省中部早二叠世早期大规模火山活动的产物,广泛分布于桦
1980, 26(2):106-111.
摘要:西北区志留纪笔石地层在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前后只有祁连山和大巴山作过系统工作。祁连山由穆恩之等建立了早志留世中晚期3个笔石带,大巴山由卢衍豪建立了早志留世早及中斯6个带,霍世诚则分为8个带。对于秦岭,在区调工作中采到一些笔石仅早志留世初期的标本可以定种,收在全国地层会议学术报告汇编里。
1980, 26(2):112-120.
摘要:一、概述中国东部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系列的火山岩中广泛分布着超镁铁岩包体。这些包体是我们直接能观察到的该地区上地幔的标本。它对于了解该地区上地幔物质组成和地温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仅就收集到的包体资料,侧重对其温度压力条件进行估计,尝试着对这些地区上地幔的组成和地温分布进行一些讨论。超镁铁岩包体主要是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在浙江和福建等地还分布有石榴石二辉橄榄岩。此外,还有少量的纯橄榄岩、斜方辉石岩、单斜辉石岩、二辉石岩,含角闪石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
1980, 26(2):121-128.
摘要:众所周知,侵入岩体围岩接触变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有关花岗伟晶岩围岩接触变质带的研究,一般仅限于对花岗伟晶岩脉旁宽度不大的电气石云英岩化蚀变带进行一般性描述。本区的花岗伟晶岩,除电气石云英岩化蚀变带外,还发育有宽度很大,类型特殊的堇青石接触变质带。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不但可以指示与该区花岗伟晶岩成因有关的隐伏矿体的存在,同时根据堇青石变质带本身的特征,还可以大致预测花岗伟晶岩的类型、产状、规模、埋藏深度及其主要矿化特征、矿化程度等。显然,它可以为区内发现隐伏花岗伟晶岩矿体,寻找与本区相类似地质特征的花岗伟晶岩矿床,提供极为宝贵和可靠的资料。
1980, 26(2):129-134.
摘要:湖南某黄铁矿在一九七五年以前一直是作为铁矿或多金属硫化矿床进行工作的。一九五八年前后相继有几个地质队做过一些地表地质工作,认为是泥盆系棋子桥组中的风化残积铁帽。一九七二年我队开展物探和地表地质工作,采用自然电场法,圈定了六个局部异常,最高异常值—600毫伏,认为该铁帽可能与热液交代硫化矿床有关。一九七五年对铁帽和自电异常开展验证评价,开始在铁帽上连续施工数孔,均未遇到硫化矿体,仅见底部棋子桥组灰岩。之后,在西部最后一
1980, 26(2):135-140.
摘要:该矿床位于康滇地轴中段菜子园东西向断裂带南侧。矿床的主要有益元素镍呈类质同象代换磁铁矿中低价铁形成铁镍磁铁矿。铁镍磁铁矿在我国属首次发现。该矿呈星点状、网脉状等形态赋存于镁质超基性岩蚀变生成的蛇纹岩中。本文主要介绍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富集规律。我们在工作中得到我队许多同志的热情帮助,并参阅了黄荣章、杨本锦等同志编写的有关的地质评价报告,苏世清同志帮助清绘插图,在此一并致谢。
1980, 26(2):148-151.
摘要:内生金属矿床的形成,除有一定的物质来源外,其成矿物质运移的通道和储存的空间,则是受构造控制,本文以云岭蚀变花岗岩型铌钽矿床为例,着重阐述构造体系对成岩、成矿的控制作用。云岭铌、钽矿位于武夷山新华夏系隆起褶带中段,其南部、东部及北部出露地层有震旦系的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夹石英砂岩、变粒岩、板岩、千枚岩及硅质岩。中上泥盆统零星分布。矿区西面为一沉降带,
1980, 26(2):152-155.
摘要:福建沿海全新世有孔虫动物群极为发育(表1),本文依据福鼎、长乐、厦门等地有孔虫的生态研究,对福建沿海全新世的气候变化作尝试性的分析。如有错误,请批评指正。武汉地质学院郝诒纯老师审改文稿,福建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及童永福同志给以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表示深切的谢意。
1980, 26(2):156-162.
摘要:众所周知,由于超基性岩浆岩中常含有铬、镍、钴、铜、铁、金刚石、石棉和铂族元素等重要矿产,以及它们与地幔岩相似,所以近年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弄清这类岩石的生成条件不仅为研究其中所含矿产的成矿作用和分布规律所必须,而且也是解决地球演化问题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温度和压力是研究这类岩石生成条件的两项重要的基本参数,鉴于目前很
1980, 26(2):162-162.
摘要:西藏北部申扎地区的古生代地层,最初由地质部青海石油普查大队黑河中队(1957)发现于申扎县东南的他尔玛一带。自下而上划分为:他尔玛灰岩系,抄龙列丁砂页岩系和米酒雄灰岩系,时代笼统定为石炭二叠纪,并怀疑有泥盆系存在。二十余年之后,1978年西藏地质局综合普查大队一分队在开展百万分之一日喀则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于申扎县北的永珠一带发现了比较完整的古生界
1980, 26(2):163-166.
摘要:今天是我国卓越科学家、中国地质学会前理事长李四光同志的九十诞辰,我们地质界在此集会,举行他的科学活动成就报告会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华主席于1978年3月24日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对于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作出重大贡献的许多科学家,包括已故的李四光、竺可祯等同志,人民是怀着深深的敬意的。”广大科学工作者和人民群众都以敬
1980, 26(2):167-169.
摘要:杰出的青年地质学家赵亚曾先生,1929年11月正从四川步行进入云南,紧张地进行路线地质调查工作。行至昭通县闸心场留宿,晚间遇大股土匪行劫,遭枪击毙命。年仅31岁。赵先生去世已整整五十年了。在这五十年中,特别在解放以来的三十年里,祖国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各方面都显示着天番地覆的变化。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悲惨局面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土匪拦路抢
1980, 26(2):170-171.
摘要:李四光同志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也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先驱者。他毕生的科学实践,对我国地质科学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于他的科学成就,毛主席、周总理和华主席都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为了表示对李四光同志的怀念和敬意,中国地质学会
1980, 26(2):171-172.
摘要:第二届全国地层会议于1979年11月15日—11月23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地层学工作者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会。出席这次会议有中国科学院、地质部等十三个部委和各有关大专院校的从事生产、科研、教学等方面的代表,共五百余名。应邀前来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十一位外国著名的地层古生物学家,他们是:美国古生物学会主席格兰特,哥伦比亚大学教援
1980, 26(2):172-173.
摘要:1979年11月23日—12月1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沉积学和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14个系统148个单位的代表312人。石油工业部闵豫副部
1980, 26(2):173-174.
摘要: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煤炭学会于1979年10月29日—11月4日在西安市共同召开了第一届全国煤田地质学术交流会。参加这次大会的共181个单位,220名正式代表和113名列席代表。会上宣读论文142篇,连同书面印发交流的一共有424篇。与会代表对这些研究成果按专业分组进行了热烈讨论。在这次学术交流中,提
1980, 26(2):174-175.
摘要: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地质矿床学术会议,于1979年11月5日至11日在成都市召开。参加会议的单位有80多个,167人,提交会议的论文280篇,宣读了119篇。会议广泛地进行了学术交流,讨论了金属矿床成矿的一些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推荐了质量比较好的论文。交流了经验,提高了认识,开扩了思路。对促进今后
1980, 26(2):175-176.
摘要:中国地震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于1979年11月17日至22日在大连召开。与会的有:全国地震系统、有关高等院校、科研和产业部门的地震科学工作者,共286人。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国地震学会试行会章,选举产生了中国地震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会由87名理事组成(其中包括给台湾省保留一名),顾功叙当选为理事长,马杏垣、丁国瑜、卫一清、傅承义、王仁、刘
1980, 26(2):176-177.
摘要:中国地质学会首届工程地质学术会议于1979年11月2日—10日在苏州召开。这次学术会议是我国工程地质界一次空前的盛会。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许杰同志亲自到会指导并为大会致开幕词。参加会议的代表共二百人。大会收到论文317篇,反映了我国工程地质学的水平和欣欣向荣的景象。会议进行了大会论文宣读和小组中心议题发言及讨论。通过这些学术活动,与会代表广泛交流了学术
1980, 26(2):177-178.
摘要:1979年9月10日至16日,中国地质学会和新疆地质学会在乌鲁木齐市郊联合召开了新疆地区第四纪地质及第四纪冰川讨论会。会议就新疆地区的第四纪冰期的划分和对比,第四纪地层的分层,以及第四纪地质构造基本特征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1.第四纪冰期划分方面。大家同意对天山三个冰期的原有划分意见,即分为望峰冰期(力行达坂冰
1980, 26(2):178-179.
摘要:1979年9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怀柔有色矿召开了中国地质学会矿山地质专业委员会首次会议。二机部、建材部、化工部、轻工部、地质部、冶金部系统的生产、科研和学校的代表2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冶金部地质司司长朱周平,常务理事康永孚和副秘书长姚培慧同志到会讲
1980, 26(2):179-180.
摘要: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79年10月24日在杭州召开成立大会。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石油工业部、地质部和有关高等院校等单位共10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地质部海洋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林真平同志代表海
1980, 26(2):180-181.
摘要:辽东前寒武纪地质现场学术讨论会于一九七九年十月五日在鞍山召开,十月十四日在海城范马闭幕。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地质学会,地质部地质所、天津地质矿产所、安徽、山西、山东、黑龙江、吉林省地质局区调队,东北工学院,辽宁冶金、非金属、鞍钢、煤田等地质公司,00269部队,海城滑石矿,沈阳地矿所及省地质局所属有关队等32个单位,共68名代
1980, 26(2):181-182.
摘要:以美国加里福尼亚理工学院地质地球物理系C.艾伦教授为团长、纽约州大学地质科学和环境研究系吴大铭教授为副团长的、由著名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组成的板块构造代表团一行十人,于1979年10月5日—11月2日在我国先后访问了北京、成都、拉萨、昆明、广州,到实地考察了雅鲁藏布江南岸的日喀则冲堆蛇绿岩剖面、中贝混杂岩堆积剖面和拉萨西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