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0年第26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我国首次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集》公开发行

      1980, 26(1).

      摘要 (2240) HTML (14) PDF 749.67 K (19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总结我国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普查的丰富地质成果,以适应地质工作迅速发展的需要,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持,于1971—1974年编制了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集》。参加这项编图工作的有: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所、地质力学研究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以及各省、自治区地质局等共三十多个单位二百多人。

    • 昆明市晋宁王家湾震旦系剖面兼论云南东部震旦系的划分

      1980, 26(1):1-6.

      摘要 (2139) HTML (14) PDF 3.76 M (18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云南东部震旦系分布广泛,发育良好,是研究震旦系的重要地区之一。 1965年8月,笔者与云南地质局曹仁关同志等一道,在晋宁王家湾,实测了震旦系剖面。1977年8、9月间又对原测剖面做了厘定。在此期间,地质科学院邢裕盛同志到该剖面采集一批微古植物样品并鉴定了其中的微古植物化石;云南地质局二十地质队对重要接触关系及磷矿层做了揭露及编录。1977年12月至1978年3月,云南省地质局震旦系研究队(以下简称研究队)对该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地表揭露,重测了剖面,取得许多新成果。通过这些工作,提高了该剖面的研究程度。本文拟就各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厘定后的层序作一介绍,并就云南东部震旦系的划分和上界,提出粗浅看法。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 甘肃龙首山东段一条二叠纪生物地层剖面及其意义

      1980, 26(1):7-15.

      摘要 (2930) HTML (12) PDF 5.71 M (20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甘肃的陆相二叠系,以往研究较差,划分粗略,难与其它地区确切对比。1935年G.柏克塞尔(Bexell),概述了祁连山(亦称南山)北麓的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因发现含安加拉植物群的地层覆盖于含华夏植物群地层之上,曾引起中外地质古生物学者的重视和讨论。 1976年夏,甘肃地质局区调队在永昌县河西堡西北龙首山东段测制了一条完整的陆相二叠系剖面,这对甘肃陆相二叠系的详细划分和进一步探讨柏克塞尔所述剖面所涉及的古生物地层问题,均有所帮助。

    • 贵州铁矿山沉积改造菱铁矿床的成矿方式及沉积改造机理的探讨

      1980, 26(1):16-24.

      摘要 (2243) HTML (12) PDF 5.52 M (2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贵州铁矿山菱铁矿床过去认为是热液菱铁矿床。近年来一些人提出为沉积改造菱铁矿床。作者等进一步研究以后,也认为应是碳酸盐岩中沉积改造菱铁矿床,属层控矿床这个范畴。一、矿床地质概况及三种成矿方式的地质特征该矿床有工业价值的菱铁矿体多赋存在隆起区与沉降区的过渡带,并在古断裂的近古海域一

    • 地质博物馆顺利开展地质标本的国外交换工作

      1980, 26(1):24-24.

      摘要 (2116) HTML (13) PDF 581.43 K (18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地质部地质博物馆收到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以及一些标本收藏家的来信,希望交换或购买我国地质标本。为此,地质博物馆已经开始开展标本交换工作。近一年间,博物馆向我出国代表团,考察团以及来访的外宾,所提供的标本共有1000余块。根据国外有关单位的要求,博物馆直接与他们建立了联系。由此引起了国外有意进行标本交换的一些

    • 中南区白垩纪至早第三纪岩相古地理概要

      1980, 26(1):25-29.

      摘要 (2332) HTML (13) PDF 4.10 M (19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东部的白垩纪至早第三纪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的燃料、金属、膏盐、天然碱等矿产,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白垩纪至早第三纪又是一个特殊的地史发展阶段,无论是构造运动、沉积建造、古生物,或是古地理、古气候都有其特色。过去大区域的研究工作很少进行,只局限于个别盆地或地区。近几年来,我们开展了中南五省(区)的岩相古地理研究工作,编制了岩相古地理图七张,获得了许多新认识。本区的岩相古地理是在研究地层古生物、沉积韵律和构造发展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地层对比结果,将本区白垩纪至早第三纪分成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早中期、晚白垩世晚期至早始新

    • 辽南含金刚石金伯利岩形成的地质条件

      1980, 26(1):30-34.

      摘要 (2396) HTML (11) PDF 3.71 M (18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金刚石是发展国民经济和国防尖端工业不可缺少的战略物资。自1972年以来,在辽宁南部地区发现了三个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矿带,几十个金伯利岩岩体(岩筒和岩脉)。几年来,许多地质工作者,对本区金伯利岩体的控矿条件,进行过不同程度的研究,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观点:1)金伯利岩岩

    • 内蒙古白云鄂博白云石碳酸岩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1980, 26(1):35-41.

      摘要 (2651) HTML (13) PDF 5.68 M (22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及其围岩——白云岩以富含稀土和铌而著称于世。许多学者认为该白云岩是沉积岩,并将孕育其中的稀土、铌,铁等矿产,归因于“高温热液”或“沉积变质-热液交代”作用所致。虽曾有人对白云岩提出“岩浆碳酸岩”的异议,因无专文论述,尚未引起重视。作者结合前人资料对本区白云岩的成因进行了研究,查明本区白云岩实属岩浆

    • 铬矿床成矿作用的探讨

      1980, 26(1):42-46.

      摘要 (2166) HTML (15) PDF 3.11 M (18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笔者在学习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从事铬矿工作的实践,对铬矿的成矿作用和特征,略有体会,现不揣浅陋,笔之于后,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一、超基性岩与铬矿床的成因联系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铬矿床,均与超基性岩有关。据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Cr~(3+)与Mg~(2+)离子半径相近(Cr~(3+)为0.63,Mg~(2+)为0.65),二者离子电位均较大,并且都随SiO_2的增多而减少。同时又因Mg~(2+)

    • 试论“上泥河湾层”与“午城黄土”的时代归属问题

      1980, 26(1):47-50.

      摘要 (2318) HTML (14) PDF 2.27 M (21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关于桑干河流域湖积层的地质时代问题,早在1924—1927年间,巴尔博(G.Barbour),德日进(Teilhard de Chardin)、桑志华(E.Lincent)在沿桑干河河谷的泥河湾至大同一带进行地质考察时,就创立了“泥河湾层”这一地层名称。1931年,德日进和皮维坨(J.Piveteau)对“泥河湾层”中的化石进行了研究,认为“泥河湾层”的时代属上新世末期,并

    • 对华夏系构造体系控制山西省石炭二叠纪成煤规律的初步探讨

      1980, 26(1):51-55.

      摘要 (2113) HTML (12) PDF 3.41 M (18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据近30年来煤田地质普查与勘探资料以及在编制石炭、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图的基础上,对华夏系构造体系在山西展布及其控煤问题,提出肤浅看法,错误之处,望指正。一、成煤前的古构造分析通过区域性地质资料分析,本区在太古代时期,基底由古老的变质岩系组成。阴山和秦岭古纬向构造,

    • 钾盐矿床成矿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

      1980, 26(1):56-59.

      摘要 (2140) HTML (15) PDF 3.18 M (18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二十年来,我们在从事钾盐地质工作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有些在国外认为是规律性的东西,与我国的实际资料不完全相符,有些在国外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我国不完全适用;还有许多国外未被重视的现象,在我国则成为关键性的问题。这些情况都说明需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参考国外的资料,对钾盐矿床的形成条件进行深入研究,提高我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来指导找矿实践。

    • 地壳和地幔分界面性质的评述

      1980, 26(1):60-66.

      摘要 (3346) HTML (11) PDF 4.43 M (19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直到本世纪初,人们才认识到地球有几个圈层。根据卅年代布伦(K.E.Bullen)的计算和划分,地球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圈层。其最外部是地壳,最内是地核,两者之间是地幔。此三圈层之间各有一分界面。本文只论述地壳和地幔之间的分界面,以下简称“分界面”。

    • 非均质矿物反射率与物台旋转角关系及其实用

      1980, 26(1):67-73.

      摘要 (2093) HTML (12) PDF 3.46 M (18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反射率R_φ公式垂直入射的直线偏光入射到非均质矿物光片上,当偏光振动方向与矿物主反射方向斜交时,此时的反射率R_φ的公式可根据图1导出如下 R_φ=R_2cos~2φ+R_1sin~2φ (1)式中R_1和R_2为非均质矿物在光片上的两个主反射率,本文规定R_2>R_1,φ为入射偏光振动方向与矿物主反射方向2的交角(图1)

    • 我国广东省发现自然钌

      1980, 26(1):74-76.

      摘要 (2063) HTML (13) PDF 2.37 M (18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铂族矿物中Os—Ir—Ru三元系的端员矿物自然钌发现于我国广东省阳春县南湖大墩岭超基性岩体中。1976年初,根据电子探针资料作过初步定名,并先后在内部发行的《广东阳春县南湖大墩岭含铂超基性岩体氧化带中的铂钯赋存状态研究》及《广东地质实验情报》(1978年第四期)作过初步报导。自1978年起,我们继续对该矿物作深入研究,重新测定了成分和其它物理性质,并在武汉地质学院彭志忠教授帮助和指导下作了X射线分析。自然钌在矿物学研究方面又进了一步。

    • 岩石声学的研究初获成果

      1980, 26(1):76-76.

      摘要 (1970) HTML (11) PDF 623.52 K (18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有这样的事实:岩石矿物受热时,发生分解反应、释放包裹物及出现相的转换等现象,同时,要发出特征性声音,人们称这类自然现象为“热声效应”。不同的岩石、矿物受同一温度热辐射,产生的声音强度、频率谱是不同的;还有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岩石、矿物,不同的化学元素能吸收不同波长的能量而发生声响,称为“光声效应”,通过“光声效应”

    • 湖北大洪山地区的玻基纯橄岩

      1980, 26(1):77-81.

      摘要 (2251) HTML (11) PDF 2.63 M (20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73—1978年间,湖北省第八地质大队在大洪山一带进行普查找矿的同时,相继发现了一批以玻基纯橄岩和苦橄岩为主体的超基性火山岩体。玻基纯橄岩在国内尚属少见。笔者在工作期间所获得的有关该区玻基纯橄岩的一些实际资料,整理简介如下,以供交流。

    • 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扩大会议纪实

      1980, 26(1):82-84.

      摘要 (2041) HTML (14) PDF 2.21 M (18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79年9月21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地质学会正、副理事长及在京常务理事参加的理事长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黄汲清、许杰、邹家尤、袁见齐、朱国平、徐克勤、张伯声、郭文魁、李春昱、康永孚、苏欲然、阳建华、王文寿、王泽九等同志。列席会议的有杨志令、边知非及秘书处的同志。

    • 地质部在拉萨召开“青藏高原地质科学讨论会”

      1980, 26(1):85-87.

      摘要 (2024) HTML (15) PDF 1.95 M (18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时代最新、地壳厚度可能最大的高原,是世界重要造山带关键地区之一。由于地层发育齐全,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频繁,加之具有丰富的矿藏资源,故为国内外地质学工作者所瞩目和向往。从五十年代初期开始,在各大区地质局的基础上,有关各省区即在高原建立了地质机构。通过近三

    • 冀东前震旦纪变质铁矿的科研工作取得可喜成果

      1980, 26(1):87-88.

      摘要 (2087) HTML (13) PDF 610.97 K (17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地质学会河北省分会和唐山地区地质学会于8月22日至28日在秦皇岛市共同组织召开了“冀东前震旦纪变质铁矿学术交流会”。会议检阅了近年来对冀东地区前震旦纪变质铁矿科学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参加这次学术交流会的除我省的代表外,还有各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以及临近省、市(辽宁、内

    • 湖南省地质学会矿山地质学组首次举办学术报告会

      1980, 26(1):88-88.

      摘要 (2203) HTML (16) PDF 594.09 K (18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胜利召开的大喜日子里,湖南省地质学会矿山地质学组,于1979年6月22日,在湘潭锰矿首次举办了学术报告会。省冶金、煤炭、化工、二机、建材系统所属矿山以及科研、设计、大中院校等50个单位,13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历时4天。会议宗旨是:介绍地质研究成果,交流工作经验,把矿山地质的实践和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