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9年第25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庐山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学术会议照片选登

      1979, 25(1).

      摘要 (2199) HTML (15) PDF 1.01 M (18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照片1 许杰教授在观察冰川条痕石 照片2莲卿教授给青年地质工作者讲解冰川现象照片3王家坡u谷照片5西谷中的冰桌照"4大坳冰斗照片6庐山西麓羊角岭的冰碛庐山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学术会议照片选登@陈钢 @林景松

    • 复刊词

      1979, 25(1):1-1.

      摘要 (2146) HTML (13) PDF 657.48 K (17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地质学会先后于1922年和1936年,分别创刊了外文季刊《中国地质学会会志》和中文双月刊《地质论评》。这两种刊物曾在地质科学方面发挥了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作用。1952年,由于集中出版,中国地质学会决定将原有两种刊物改为一种中文期刊,定名《地质学报》。迨至1957年,为了适应国内地质科研迅速发展而大量涌现出的地质专业论著的交流与传播,《地质论评》又行复刊,到1966年为止,前后断续刊布了共24卷。其中除各种专门论文外,还增设了讨论、书刊评介、研究报道及地质活动等多栏。内容生动活泼,深受地质界读者的欢迎。

    • 四川盆地白垩纪半咸水有孔虫和介形虫的发现及其意义

      1979, 25(1):2-9.

      摘要 (2273) HTML (14) PDF 5.95 M (2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我国除西藏、新疆、台湾以外的白垩纪红层看作是单纯的陆相沉积。就在前几年,当笔者在这类地层中发现了少量与海水有关的介形类时,也没敢定作海相或半咸水相类型,而依旧套用淡水类型名称。直到近年,感到不少介形类似乎都与海水有联系时,我们才开始在这些地层中寻找有孔虫化石。1978年3月,我们在四川盆地四个地方的上白垩统灌口组的介形类分析样品中找到了大量的有孔虫化石,及与之共生的丰富的半咸水介形类。后来,在其他

    • 冀南等地接触交代型铁矿床中磁铁矿的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979, 25(1):10-18.

      摘要 (2674) HTML (11) PDF 4.77 M (23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接触交代型铁矿是我国铁矿的重要成因类型之一。几年来,我们在研究冀南、晋东南、晋南等地区接触交代型铁矿成矿规律的过程中,对铁矿中的主要金属矿物——磁铁矿积累了一些资料。经过初步整理和分析,现将铁矿床中磁铁矿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作一探讨。文中谬误之处,希同志们指正。一、矿床地质特征

    • 重视基础地质 促进学术交流——天津市地质学会组织震旦亚界地质考察

      1979, 25(1):18-18.

      摘要 (2032) HTML (12) PDF 695.62 K (18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天津市蓟县震旦亚界层型的研究,是我国重点科研项目中与地质构造和富铁矿有关联的项目。研究它,建立地层系统,阐明地质构造发展史,不仅可为探讨矿产的形成提供理论根据,而且可为探讨生命起源等重大理论问题提供基础资料。震旦亚界,主要分布于天津市蓟县县城以北,蓟县兴隆公路以东,自北而南,由老到新,连续出露,

    • 陕西汉中天台山的兰西锰矿

      1979, 25(1):19-25.

      摘要 (2493) HTML (12) PDF 4.70 M (18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兰西锰矿(Rancieite)因首次发现于法国兰西地区而得名。它是一种表生矿物,常与其他表生锰矿物伴生,主要由锰碳酸盐矿物风化而成。其理想化学式为Mn_4~(+4)(Ca,Mn~(+4))O_9·3H_2O。以前曾有人将Rancieite译为钙硬锰矿,纤硬锰矿。由于它与硬锰矿在性质上差别很大,故重译为兰西锰矿。由于兰西锰矿稀少、结晶不好、颗粒细小等原因,在国外经过了110年的时间(1859—1969)才被肯定下来。1859年Leymerie首先在法国兰西地区发现了该矿物,后又相继在法国、古巴、

    • 四川隆昌铁陨石物质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初步研究

      1979, 25(1):26-31.

      摘要 (2588) HTML (12) PDF 5.16 M (20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据四川省隆昌县志卷十二记载,隆昌铁陨石于明代(1368—1644)时陨落到隆昌县城西北郊约五华里的道观坪,清乾隆二十五年(1761)掘出,被人们精心保存。对隆昌铁陨石的性质、隆昌县志有“紫色,似石非石,似铁非铁,叩之有声”的描述。1972年,成都地质学院陈列馆将该陨石运到该馆陈列,尚无前人进行过研究。本文是对隆昌铁陨石的初步研究报告。

    • 超变质成矿作用与矿床成因分类

      1979, 25(1):32-35.

      摘要 (2058) HTML (13) PDF 2.89 M (17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超变质作用形成的矿床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产在变质岩中尤其是前寒武纪变质岩中的大部铁、金、硼、部分稀有、非金属矿产与超变质作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因此,研究超变质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超变质作用是指区域变质作用的高级发展阶段。当高中级变质岩遭受进一步改造,在温度增高出现重熔并有岩汁参加的条件下,可形成各种混合岩、成分

    • 探讨我国金伯利岩形成的时代

      1979, 25(1):36-38.

      摘要 (2082) HTML (12) PDF 2.16 M (18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我国金刚石矿床的普查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深入探讨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的形成、控矿构造及形成时代等问题,对进一步扩大寻找原生金刚石矿床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我国已知的含金刚石金伯利岩形成的时代,进行初步探讨。谬误之处,敬希批评指正。

    • 从工程地质实践探讨地质力学的发展

      1979, 25(1):36-38.

      摘要 (1962) HTML (13) PDF 3.13 M (17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质构造对工程所辖地区岩体的变形破坏起着显著的控制作用。对工程地质问题,运用李四光教授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去解答,是有很强的说服力的。因工程地质是用土力学及岩石力学来解决土体及岩体变形破坏规律的,这与地质力学一样,都是探索力与介质相互作用关系的。根据工程建设的实践,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工程地质问题。其中由地质构造所引起的岩体失稳最突出。关键是工程施工改变了当地的平衡条件,导致地

    • 薄片中计算砂岩“主要结构系数”的新公式——附砂岩结构成熟度的数学分类

      1979, 25(1):43-47.

      摘要 (2347) HTML (11) PDF 3.72 M (2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64年作者曾经提出:砂岩的“主要结构”应包括大多数碎屑颗粒的形态、粒度分布和胶结物的数量”。多年的实践表明,在研究沉积岩特别是碎屑岩时,将“主要结构”和一般的结构概念加以区分是有意义的。在沉积岩研究的文献中,关于研究碎屑颗粒的形态、粒度分布或砂岩成熟度的研究方面,已经有许多基本的公式或图表,例如:哈巴科夫(

    • 煤层稳定性的一种相对定量方法

      1979, 25(1):48-49.

      摘要 (1973) HTML (13) PDF 1.21 M (18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煤层稳定性是确定煤矿勘探类型和勘探网密度很重要的参数。但就现有文献和规范来看,都只是作了一些定性的文字描述。因为它与勘探工程量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实际勘探工作中非常希望能有一种定量的方法。但由于煤层稳定性受(1)煤层厚度的两极值及其偏离平均值的大小;(2)煤层厚度值是否有变薄到最低可采厚度之下;(3)煤层厚度变

    • 评《渤海沿岸地区早第三纪孢粉》一书——并对有关菌类化石部分提出一些意见

      1979, 25(1):50-51.

      摘要 (2327) HTML (12) PDF 1.81 M (19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石油化学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编著的《渤海沿岸地区早第三纪孢粉》(1978)一书,不久前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问世。这部著作,系统地总结了近十多年来渤海沿岸地区广大石油工人、地质技术人员和古生物地层工作者辛勤劳动所取得的大量孢粉分析成果,发表了165个新种、7个新属、33个新组合,共计70科、

    • 我国西沙群岛永兴岛首次发现白垩及超微体化石

      1979, 25(1):52-52.

      摘要 (2208) HTML (14) PDF 826.91 K (18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石油部南海勘探部门于1973年下半年至1974年初在我国西沙群岛永兴岛打了第一口井——“西永一井”。1974年底笔者采得该部门提供的该井岩心标本,其中发现有洁白,质轻、松软和粘附性很强,酷似白垩的标本。初步鉴定发现含有超微体颗石藻类(coccolith)化石。1975年曾向该部门面告这一发现,1976年曾编入西沙群岛西永一井地层报告中,并附有颗石

    • 江苏宜兴五通群中一个楔叶新种的发现

      1979, 25(1):53-55.

      摘要 (2229) HTML (15) PDF 3.10 M (19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75年我院地质系部分师生,赴江苏宜兴丁山镇乌龟山大潮山一带,进行地质实习。在大潮山北坡五通群中发现大量植物化石。除有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Nath.)Hirm.,Sublep.wusihense Sze.lepidodendron hirmeri Lutz,Sphenophyllum pseudotenerrimum Sze等化石外,还发现数块保存好、颇为奇特的大型扇状叶片。其中一块显示出了叶轮,表明这些大型扇

    • 河南信阳火山岩筒群的发现

      1979, 25(1):56-57.

      摘要 (2370) HTML (15) PDF 1.10 M (17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九七三年,我们在信阳地区工作中,发现了四里庙(3号)火山岩筒。后来,又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的岩筒。一九七七年初,编写信阳地区1:5万地质报告,首次提出了信阳火山岩筒群的存在。信阳火山岩筒群,分布在信阳盆地的南部边缘,参看信阳火山岩筒分布示意图(图1)。多数火山岩筒产于震旦系片岩内的构造破碎带之中,在地貌上常

    • 新矿物红石矿的补充研究简报

      1979, 25(1):58-58.

      摘要 (1990) HTML (15) PDF 599.36 K (18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矿物红石矿在1972年发现的。它的初步成果在1974年第三期地质学报上作过报导。由于作者水平低,工作时间短促。报导中存在不少错误。经过一年来的继续深入研究,比较详细地测定了矿物的成分,晶系及晶胞参数等。本文将新取得的该矿物的主要数据作简略地介绍。一、矿物的化学成分由电子探针分析取得的结果列入表1中。

    • 矿相显微镜下同时观察不透明与透明矿物的新方法

      1979, 25(1):59-59.

      摘要 (2109) HTML (14) PDF 1.31 M (19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能在同一岩矿切片上,同一台矿相显微镜下,用来自垂直照明器的同一光源,观察研究不透明与透明矿物及二者间的成因结构关系,半个世纪来国内外一些岩矿工作者先后做过不少探索。基于当前矿床学的发展要求研究不透明与透明矿物间的结构关系,以解决矿石成因和成矿规律等问题,笔者不嫌其陋,在总结以往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简便易行而行之有效的新方法,以供参考。

    • 三元系相图读图浅说(一)

      1979, 25(1):60-65.

      摘要 (2776) HTML (12) PDF 2.45 M (20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相图是根据物理化学实验数据作出的一种形象地表示实验结果的图件。地质科学中,相图主要应用于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和地球化学等领域的研究中。此外,在冶金、硅酸盐和建材工业上亦应用广泛。本文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和判读三元系相图,通过少数典型图例的剖析而掌握对多数三元系相图的使用,从而为所从事研究的地质学课题服务。本文拟分两期刊载)。

    • 中国地质学会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领导机构——黄汲清当选为理事长

      1979, 25(1):65-65.

      摘要 (1883) HTML (14) PDF 696.73 K (19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地质学会自1962年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之后,相隔17年,于1979年3月26—30日在北京召开了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有:31届理事会理事,各省、市、自治区地质学会的会员代表,各部门推荐的理事候选人,已经成立和正筹备成立的专业委员会的负责人,科协学会部的负责人,兄弟学会的代表及特邀代表,共262人。国家科委副主任武衡、中国科协副主席裴丽生、国家地质总局局长孙大光莅临大会,并作了

    • 开幕词

      1979, 25(1):66-69.

      摘要 (1997) HTML (14) PDF 2.49 M (17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各位理事、各位代表: 中国地质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现在开幕了。这次大会是在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粉碎“四人帮”以后地质学会召开的一次盛会。也是继1962年中国地质学会第三十二届年会和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的一次盛会。回忆过去十余年来,在林彪、“四人帮”的封建法西斯的文化专制主义和愚民政策的摧残和破坏下,学会组织瘫痪,学术活动被迫停止,科技人员被迫害、被歧视、被压抑,

    • 中国地质学会工作报告(摘要)

      1979, 25(1):69-71.

      摘要 (2303) HTML (12) PDF 2.39 M (18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质学会秘书处委托我把学会1978年3月恢复活动以来所开展的一些工作,各省、市、自治区地方学会一些活动情况,以及今年工作设想向大会作一汇报。全国科学大会提出各种专门学会要积极开展工作之后,中国地质学会便立即恢复活动,至今正好是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里,我们开展了如下的工作: 一、组织学术会议交流了成果,活跃了学术空气

    • 中国地质学会章程

      1979, 25(1):72-73.

      摘要 (2006) HTML (15) PDF 1.34 M (17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第一章总则一、中国地质学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我国各部门从事地质科技工作具有一定经验和水平的科技工作者自愿参加组成的学术性群众团体。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简称中国科协)的组成部分。二、本会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新时期总任务的要求,团结广大地质科学技术工作者,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为地质战线出成果、出人才,为使地

    • 闭幕词

      1979, 25(1):74-76.

      摘要 (1933) HTML (14) PDF 2.62 M (16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主席、各位理事、各位代表: 中国地质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从本月26日开幕,历时五天,今天就要圆满结束了。我代表大会主席团和本届理事会就这次大会所讨论的问题作一初步总结。这次大会是自1962年第三十二届年会和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相隔十七年之久才召开的,是在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粉碎“四人帮”以后的科学的春天里召开的。代表们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非常重视这次大会的召开。一些年事已高的地质界老前辈,他们都是地质学会的

    • 中国地质学会三十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

      1979, 25(1):77-78.

      摘要 (2362) HTML (15) PDF 320.33 K (18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理事长:副理事长:黄汲清程裕淇卢衍豪高建明王泽九王鸿祯黄汲清张文佑侯德封顾功叙孙殿卿陈国达翟光明许杰邹家尤袁见齐张伯声徐克勤朱国平马杏垣乐森导尹赞勋俞建章张文佑侯德封秘书长:困秘书长:常务理事会:徐煌坚程裕淇卢衍豪高建明涂光炽王尚文孙殿卿陈国达翟光明岳希新姚培慧许杰邹家尤郭文魁康永孚孙枢袁见齐张伯声伶城贾福海刘崇礼徐克勤朱国平关士聪l常隆庆l杨志令马杏垣乐森得宋叔和任湘尹赞勋俞建章曾鼎乾袁学诚余忠 王泽九理.会:涂光炽 岳希新 许杰 孙殿卿 严坤元 赵金科 徐馒坚 傅承义 罗跃星 王朝钧 何发荣 王承祺

    • 中国地质学会已成立和拟成立的专业委员会、研究会及工作委员会一览表

      1979, 25(1):78-79.

      摘要 (2114) HTML (15) PDF 783.07 K (20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名称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或筹备时间 1965年成立 1979年改选 1965年成立’ 1966年成立 1978年补选 1978年成立 1978年成立 1979年成立 1978年筹备 1978年筹备 1978年筹备挂靠单位及负责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主任委员黄汲清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国家地质总局勘探所主任委员苗禾丰国家地质总局水文局主任委员贾福海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国家地质总局水文局主任委员辛奎德中国地

    •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报》《地质论评》编辑委员会委员名单

      1979, 25(1):79-80.

      摘要 (2198) HTML (13) PDF 276.83 K (18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尹赞勋陈国达彭志忠王池阶袁道先杨遵仪张伯声郭文魁黄振威顾功叙王鸿祯陈庆宣宋叔和黄绍显袁学诚卢衍豪程裕淇陈毓川孙殿卿边兆祥徐仁董申保冯钟燕刘东生阎俊峰李廷栋池际尚叶连俊张宗枯戴广秀黄汲清吴磊伯岳希新业治铮曹添李春显涂光炽郑直陈梦熊彭脱张文佑徐克勤姚培慧王大纯边知非马杏垣蒋溶王尚文王思敬程裕淇张文佑主编:程裕淇副主编:张文佑 《地质学报》常务编委会名单杨遵仪岳希新宋叔和李春显陈庆宣王尚文彭志忠杨遵仪郭文魁叶连俊主泊:郭文魁川主的.叶连俊 《地质论评》常务编委会名单马杏垣蒋溶王鸿祯王池阶姚培慧冯钟燕边知非马…

    • 第二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简讯

      1979, 25(1):80-81.

      摘要 (1975) HTML (11) PDF 1.01 M (17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第二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于1979年3月13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380名代表和160名列席代表出席了会议。第一届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付主任黄汲清教授致开幕词,第一届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付主任兼秘书长马杏垣教授报告会议筹备经过。国务院付总理、国家科委主任方毅同志、国家科委付主任武衡同志、

    • 在第二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上不同观点的构造地质学家,各抒己见

      1979, 25(1):81-82.

      摘要 (2201) HTML (11) PDF 1.42 M (18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第二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在“双百”方针指引下,发扬了学术民主。我国著名大地构造学家黄汲清、尹赞勋、张文佑、孙殿卿、陈国达、马杏垣、张伯声、李春昱、郭令智、王鸿桢在3月14日大会上各抒己见,宣讲了自己论文或报告。黄汲清首先在会上作了“试论地槽褶皱带的多旋回发展”的报告。他指出“欧州及苏联地质学家在论述地槽发展时,是单旋回观点。这种观点是不符合实

    • 中国地质学会复会以来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简讯

      1979, 25(1):82-84.

      摘要 (1946) HTML (12) PDF 1.62 M (17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地质学会自1978年3月恢复活动以来,召开过许多学术会议同时进行过多起对外交往活动。现扼要报道如下: 一、国内召开的学术会议 1.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学术会议,1978年9月在江西庐山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150多个单位,共279名。会议期间,收到论文和论文摘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