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1966, 24(1):1-7.
摘要:黄汲清在“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一书中叙述民乐(1954年的译本中误为民和)附近的老君山有“一个很厚的夹有凝灰岩成分的砾岩层”,并指出其时代属早石炭世多内昔(期)的可能性更大。从此,我国很多地质学者广泛以老君山砾岩的名称代表了上述地层。据笔者在许多地点的观察,“老君山砾岩”往往并不是以砾岩为主(特别是中上部),而
1966, 24(1):8-14.
摘要:这一铅锌矿床氧化带内的菱锌矿晶体形态种类较多,变化也大,是氧化带分带和形成条件的重要指示体。作者对氧化带不同部位的各种形态的菱锌矿晶体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该氧化带内有菱锌矿新的单形z{0552}和新的聚形:c{0001},e{0112},r{1011},z{0552}。此外,我们对菱锌矿的结晶习性和分带性做了一些探讨。
1966, 24(1):15-25.
摘要:对内蒙一铬铁矿矿床成因认识尚不一致。作者在整理研究该矿床地质资料时,对矿床成因有所认识,特写本文就教。本文曾承陈正工程师、陈竺亭、杨德隆、田庆、赵幅庆、万维铿、李建业、贾永禄等同志审阅初稿,特此致谢。
1966, 24(1):26-33.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实际资料出发,具体地阐述一矽卡岩型铜硫(铁)矿床的地质构造、围岩、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文中不当之处,望同志们批评指正。写作本文,承邵克总工程师的帮助,特致感谢。
1966, 24(1):51-52.
摘要:关于地球的起源有过不同的学说。古代人的设想往往缺乏科学根据,这里不谈了。近代学说,如星云说、星子说、宇宙尘埃说等,都承认地球从无到有,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地球发生、发展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前一阶段是地球形成的阶段。地球从无到有,形
1966, 24(1):52-0.
摘要:科学通报1962年11期发表了杨敏之的“钼矿化有关热液蚀变铁叶绿泥石的研究”一文。文中将该区的绿泥石命名为“铁绿泥石”(delessite)。我认为该名称值得讨论,理由如下: 1.绿泥石族矿物的化学成分分类命名最早是由G.车尔马克(Tschemark)提出的,他将绿
1966, 24(1):53-56.
摘要:震旦纪藻类化石的研究对震旦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藻类化石多数组成迭层石,分布在灰岩,泥灰岩,白云岩和页岩中。迭层石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有柱形,圆锥形,椭球形,板形等。它们大部分是由许多向上凸起的基本层理重迭而成的(图1图版I.1)。基本层理则
1966, 24(1):57-61.
摘要:摆在矿井地质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任务,就是如何正确地预测掘进工作面前方断层及褶皱出现的情况。因此,必须在矿山井巷中进一步探索地质构造变化的规律。我们根据江西钟家山煤矿,十年来的矿井地质资料及有关文献,综合分析,得出三条最基本的
1966, 24(1):62-67.
摘要:如何恢复蚀变超基性岩的原岩,许多研究者进行了不少的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所要求的岩石化学全分析项目多,分析时间长,费用高,运用烦琐,不适用于野外工作。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超基性岩矿物共生组合所决定的岩石化学成分特点,采用简项分析,通过蚀变
1966, 24(1):68-71.
摘要:1961年作者到若尔盖高原进行地貌调查,发觉此高原有不少地区分布着黄土,因而收集了一些有关资料。现介绍如下:
1966, 24(1):71-0.
摘要:在区测工作中,我们在广东发现一标准的碱性侵入岩体——角闪霞石正长岩体。该岩体呈岩株状侵入广东佛冈花岗岩基的西南边缘。岩体形态象哑铃,长轴约10公里,呈东西向延展,南北宽0.5—3公里不等,出露面积约15平方公里;围岩
1966, 24(1):72-74.
摘要:高骊山段一名最早见于李四光、朱森的“南京龙潭地质指南”(1932)一书中,但在李毓尧等著的“宁镇山脉地质志”(1935)一书中才有详细的描述,并在高骊山、龙潭、赤燕山等地采得植物化石及瓣鳃类化石碎片。植物化石主要有:Lepidoden-
1966, 24(1):75-76.
摘要:安徽南部黄龙群下部白云岩已往未发现过化石,故其时代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上,对华南广泛分布而变化很小的中石炭统下部白云岩的时代认为在尚未找到化石前依其岩性与上覆含(竹蜓)石灰岩关系密切,暂划
1966, 24(1):79-82.
摘要:希夏邦马峰(8012米,过去地图上叫高僧赞峰),是世界上最后被征服的一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它位于我国藏聂拉木县境内(喜马拉雅山中段)。该图片集精选了地质、地貌与第四纪地质、现代冰川和生物等方面的照片共95幅,基本上反映了该峰现代的自然面貌。在现代冰川上发育的冰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