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1965, 23(5):345-358.
摘要:一、新生代地层新生界在本区分布较广,发育颇全,动植物化石丰富,且具不少有用矿产。据此次观察,扼要叙述于下(图1)。 I.下第三系——丽江组早先米士曾说过,“有一套厚层石灰角砾岩”“相当广泛地分散覆盖在滇西北,它非常可能相当于滇东的、被看作老第三系的石灰角砾岩”。这也就是冯景兰最先见到的“丽江
1965, 23(5):359-364.
摘要:研究不整合面不仅能阐明地壳运动的性质和发展历史,而且在找矿勘探工作中也有实际意义。人们都熟知石油的聚集与不整合面有密切的关系。有些沉积型铝、铁、锰矿床产在不整合面上海浸岩系底部。某些风化淋滤型铁、铀矿床产在不整合面的情况也见有报导。古风化壳矿床也是产在不整合面上的。但是对不整合面在内生成矿作用中的意义却了解的很少。近几年来,在我国的一些内生矿床中发现不整合面上产出有岩浆侵
1965, 23(5):365-371.
摘要:一、矿区地质概况矿区位于燕山沉降带,区内地层以前震旦系混合片麻岩为主,含金石英脉广泛发育其中,矿区南北两侧由震旦系组成;燕山期花岗闪长岩岩株沿近东西向断裂带发育,呈串珠状排列;岩体两侧直径约十公里范围内的次一级断裂裂隙带内,热液型石英脉十分发育,石英脉内均含有不定量的硫化物,部分石英脉含金。
1965, 23(5):371-378.
摘要:热矿水是宝贵的资源。研究清楚北京附近热矿水的成因,对开发和利用首都地下热矿水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野外工作和有关资料的综合整理分析,试就一、北京温泉、小汤山附近地区热矿水形成的自然条件和二、小汤山热矿水的成因进行初步探讨,不当之处,欢迎同志们批评指正。在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赵俊义工程师的热心指导与帮助,特此致谢。
1965, 23(5):379-382.
摘要:从地层学,即成层的沉积学研究,可以把地球固体面上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得到分析和认识。地质人员利用层迭的原则来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除非有逆掩或横断所引起的倒伏情况外,一般说来,认为上覆地层比下伏地层要年轻。对花岗岩类岩石来说,目前地质人员认为这个原则
1965, 23(5):383-384.
摘要:敖振宽等同志在“论岳麓砂岩”一文中,通过对古植物、沉积旋迴、古地理和地壳运动等方面的研究,指出在湖南分布颇广的岳麓砂岩与雪峰砂岩基本上为同时沉积,均为上泥盆世末到下石炭世初,约与欧洲的Etroeungtian期相当。并进而将岳麓砂岩与东南各省的五通系对比,认为“岳麓砂岩大致与五通系、珞珈山石英砂岩、峡山系等相当,虽然后者可能时代会略早于岳麓砂岩,但我们认为它们基本上还是可以对比的”。这个结论,笔者认为还值得商榷。
1965, 23(5):385-391.
摘要:“头泉组”系1960年王曰伦所命名。标准地点是在石家庄以西的获鹿县头泉车站,其地质时代划为古生代始寒武统。1963年王曰伦又将“头泉组”与国内外有关地区进行了对比,进一步阐述了它归属古生代而且是在震旦系以上;下寒武统之下的过渡岩组,同时肯定了该岩组在地质构造上的意义。王曰伦的论文发表后引起了许多地质工作者的注意。笔者与河北区测队的同志们,自1960年以来,在包括“头泉组”标准地点的
1965, 23(5):394-400.
摘要:大地规模的断裂体系很早以前就引起了构造地质学家们的注意。本世纪初W.H.霍布斯(Hobbs)指出地壳具有块断性质。继而,1938年R.A.臧德尔(Sonder),1948年H.克鲁斯(Cloos)和B.B.布罗克(Brock)等阐明了地壳具有区域性构造断裂体系。特别是R.A.臧德尔发现许多地震震中局限在某些区域性断裂中。H.施蒂勒(Stille)详细地论述了欧
1965, 23(5):401-403.
摘要:一、绪言本地区包括武昌、鄂城、大冶、阳新、咸宁、嘉鱼、蒲圻、通山、崇阳、通城等县一带约15000平方公里范围。它属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古台拗(即下扬子拗陷)的西部。关于本区印支运动的存在,和褶皱形成、岩浆活动、以及矽卡岩型钢铁矿床成矿等的时代问题,
1965, 23(5):404-406.
摘要:四川西南部,康滇地轴中段东缘,铅锌矿床的成因历来存在着不同认识,现将笔者收集到的一些资料,就几个问题进行讨论。一、关于“隐伏花岗岩”问题康滇地轴中段东缘发育着震旦系、寒武系、奥
1965, 23(5):407-408.
摘要:一、矿床地质概况矿床产于上泥盆统中。该岩系下部为天子岭组灰岩、泥质灰岩,常夹有碳泥质薄层,为主要含矿层;上部为帽子峰组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和碳质页岩,其中矿化较微弱。矿区外围数公里有燕山期花岗岩,一般认为矿床的形成与该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矿区断裂构造极发育,北北东向断裂往往是大致平行地相间分布,并且把矿区分割成同方向的长条状断块。矿化主要集中在F_4逆断层的两
1965, 23(5):409-411.
摘要:斜方辉铅铋矿零星地分布于赣南某些钨锡石英脉矿床中,有时可在个别矿床局部富集。以往本区一般把斜方辉铅铋矿描述成辉铋矿,并常谈到辉铋矿和方铅矿的共生。根据我们在野外对几个钨锡石英脉矿床中所采集的标本和经过室内的矿物鉴定,认为前人所指的辉铋矿矿物中的一部分矿物是斜方辉铅铋矿。
1965, 23(5):411-411.
摘要:根据已有地层资料,都认为西南上二迭统峨嵋山玄武岩组直接覆盖于茅口灰岩组之上,呈整合、假整合、不整合接触。但笔者1964年在黔西南盘县南部某区发现上、下二迭统接触间有一套沉积岩系,厚度38.5米。现将某区这套地层简介如下:
1965, 23(5):412-417.
摘要:差热分析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热分析方法,它是利用差热分析仪测量矿物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由于物理或化学变化而产生的热效应,从而鉴定其物质成分的一种方法。由于该分析方法比较简单,并且具有特殊的性能,对一般显微镜不易鉴定的矿物如细分散矿物,似晶质(非晶质化)矿物和某些盐类矿物等鉴定效果很好。因此这种方法便成为鉴定上述各类矿物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此
1965, 23(5):418-420.
摘要:读了地质论评22卷2期讨论栏内的“关于‘白沙井层’成因与时代的研究现状”一文,感到极大的兴趣。有关白沙井组(层)时代属中更新世、成因属河流相沉积的依据,除了上述文章所列出五点以外,还可以补充下列的重要论证。另外,对文章中某些论点提出商榷。 (1)在白沙井组的形成过程方面文章中仅列出了白沙井组的物质组成,而对它的形成过程没有阐明。过去主要是对它的形成过程有争论。
1965, 23(5):421-422.
摘要:读了刊登在“地质论评”22卷4期上的吴锡浩、钱方两同志的“川江徐家沱—金刚沱河段现代河床砾石粒度和形态变化的初步分析”一文后,感到文中在统计计算和其它方面有一些问题,现顺次列于下,以供讨论。 1.关于平均粒径d的计算及其与搬运距离S的关系方面,有三点可讨论之处。首先,由吴文表2推断,他们是据各测点砾石三轴的加权平均值按算式d=(a·b·c)~(1/3)直接算
1965, 23(5):423-425.
摘要:一、矿区地质概况本区位于康滇地轴东部。次级隆起的南缘。隆起与凹陷间以一东西向深断裂为界。断裂以北普遍分布着前震旦纪昆阳群,断裂以南则以震旦纪至中生代的地层为主。断裂线上尚见有海西期辉长岩、辉绿玢岩及玄武岩出露。本文拟述之铜矿床是赋存于上震旦统底部的沉积中——受改造矿床。矿层的产状平缓,倾角一般为10—30°。其下覆之昆阳群褶皱强烈,倾角
1965, 23(5):426-427.
摘要:一、含煤沉积特征大兴安岭西部中生代各煤田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即根河流域区;海拉尔河流域区;伊敏河流域区。以大地构造位置而言,则可以分成两个北东-南西向的含煤条带、各煤田煤系的基底岩层一般皆由古生代前变质岩、海西期花岗岩及中侏罗世兴安岭火山岩组组成,其上由10—20米之第四纪
1965, 23(5):428-429.
摘要:最近由北京地质学会主持,举行了“中国Dalmanitina层的时代问题”的小型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孙云铸、王晓青、刘鸿允等14人。会上盛莘夫先生用大量实际材料、图表、实物对Dalmantitina层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得出该层应归于上奥陶统的结论。其主要论点是: 一、中国的Dalmanitina 属三叶虫,在浙西
1965, 23(5):429-430.
摘要:前言:黔南三都地区锅塘组(O_1~1)是一套灰色条带状灰岩夹页岩的地层,富含Nileus(?)sp.,Symphysurus(?)wimani(Troedsson),S.sp.,Geragnostus sp,Niobella sp.,Apatokephalus(?)sp.,Euloma sp.,Macropyge sp.,Phalacroma sp.,Hysterolenus sp.,Asaphidae,Olenidae,Dictyonemasp.,Callograptus sp.,等。其中并没发现 Acroce-phalina。
1965, 23(5):431-431.
摘要:广西富、贺、钟区姑婆山花岗岩虽可肯定侵入于大宁花岗闪长岩之中,但其地质时代过去一直未能确定,因为花岗岩所侵入的最新地层为石炭系。南岭区测队曾在本区下侏罗统长石砂岩中发现过锡石,本区锡矿床肯定与花岗岩有生因上的关系。但他们一则因为所见锡石量少,二则他们认为长石砂岩未见有姑婆山花岗岩中的特征锆英
1965, 23(5):431-432.
摘要:1956年以来,在江苏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成因特殊的铁矿,它们的共同特点和规律有下列七点: 一、所有这些铁矿,都赋存于紫红色火山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凝灰质页岩和安山质砾岩层中;这些岩层,一般以微不整合的关系,覆于晚侏罗世龙山组地层之上,个别地方以不整合关系覆于早-中侏罗世象山群地层之上;这些岩层之上,一般皆为偏碱性安山岩、粗面岩,它们两者为整合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