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1965, 23(1).
摘要:第一期内蒙清水河地区及山西河曲晚古生代植物摹·······,············4···························……匣互回(‘)论中国五通拿植物摹的时代问题··································································……李星学(8)北京西山的香踢构造··············································································…
1965, 23(1):1-6.
摘要:地质部贾福海、高存礼、刘广润、袁道先等同志1952—1953年间,在内蒙清水河流域及山西河曲县一带工作时,采集了大量化石。并于1954年寄交作者鉴定。这批材料中、晚古生代的植物化石保存完美、种属丰富。此外,作者手头还掌握两批采自本区的标本。一是中国科学院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叶
1965, 23(1):7-0.
摘要:1961年夏,在内蒙某超基性岩体工作之际,在100余米深处的岩心中,发现一种纯白色细粒状矿物,呈宽约2—3厘米的细脉穿入在斜辉橄榄岩内的辉绿岩脉中。经过对其各种性质的鉴定与研究,巳确定为一种新的矿物,并依据其产出地点,定名为索伦石。
1965, 23(1):8-12.
摘要:长期以来,五通群植物羣一直是被认为具有早石炭世植物群特色而知名于世的,斯行健并曾建议用五通期(Wutungian)来代表这一独特植物群所属地史单元。在解放以后的十多年里,随着大规模的地质调查研究,不但对五通群植物羣本身增加了不
1965, 23(1):26-28.
摘要:1923年袁复礼在甘肃六盘山东部山官庄“平凉系”中发现富产笔石的页岩,定为中奥陶世。关士聪等将其时代扩大为寒武纪及奥陶纪。1957年某勘探队在平凉大岔河和山口子等地发现灰黑色灰岩夹鲕状灰黄色薄层灰岩,厚为4米,未采到化石,时代定为寒武纪。1958年11月,笔者曾在平凉三道沟脑大台子及小湾子等地发现该灰岩之下为紫色片状页岩夹薄层灰岩,接触关系明显。根
1965, 23(1):29-41.
摘要:矿床成带分布的现象已为地质界所公认。1907年首先由斯比尔作了初步的综合。五十余年来,各国学者对该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际资料,对带状分布的成因提出了各种假说。因问题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建立比较完整的学说。广西某矿带矿床带状分布极为清楚,本文拟对所存在的矿床带状分布进行描述,并对
1965, 23(1):42-49.
摘要:前言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证实,在铝土矿中除了基本的造岩元素以外,经常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稀有微量元素,其中特别是锂、铍、钪、镓、锗、铌、锆、钒等分布甚广,它们的含量虽低,但可以在加工铝土矿过程中顺便提取;同时,许多元素还可作为矿床形成条件的地球化学
1965, 23(1):50-53.
摘要:笔者曾确认太行山中生代构造的主要型式是雁行式,即“多字型构造”,是由南北向水平扭动所引起的。张庆麟对此看法以及有关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异议。最近,笔者又接触到太行山的构造问题,提出以下一些意见,以作答复并供商讨。
1965, 23(1):54-60.
摘要:黔东上板溪群是一套受了区域轻变质作用的地槽型的类复理式建造。总厚约900米至17,000米。其中是否有火山碎屑岩的存在,曾有人提出怀疑,但并无实际资料说明。据我们几年来工作所获资料,肯定黔东上板溪群中,从乌叶组至隆里组底部,均有火山碎屑岩的存在,其中又以清水江组最为发育。以平乐、平
1965, 23(1):61-65.
摘要:一、前言钾长石斑晶在我国不同时代的花岗岩特别是燕山期的花岗岩中,有着广泛的发育。对这些钾长石斑晶形成机制,学者们持有不同的意见:有认为是直接从花岗岩浆中较早结晶而成的(Bowen,N.L.1927;Заварицкий A.H.
1965, 23(1):65-0.
摘要:1963年在燕山地区的一个金矿中发现一个与辉铋矿紧密共生的金富矿团。该富矿团约有900公斤矿石,经过冶炼后,共产出24开黄金约33公斤,原生金成色率为76%,含有20—25%的银,银呈固熔体状态。象这种类型的金富矿团尚属少见。该矿床属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类型;含有多种金属元素,又称多金属工业类型矿
1965, 23(1):65-66.
摘要:1963年夏,笔者于湖南雪峰山东麓新化县炉关区云溪人民公社一带研究地质构造时,在湖南省百万分之一地质图(1963)所示的江口组“p?bx1/3”位置,发现有一套层状呈暗灰绿色含有气
1965, 23(1):66-67.
摘要:自1960年以来,广西东北部兴安图幅区测工作中,在东起全州、西至龙胜、北起资源、南至桂林范围内,获得了一些新的地质资料。新发现的地层有中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上石炭统、二迭系。在奥陶系中发现了许多保存良好
1965, 23(1):68-69.
摘要:本书是研究迭层石方面的最新著作之一,也可以认为是自1914年美国人C.D.华可脱(Wal-cott)奠定该学科研究基础以来的最新发展水平。作者在前言中指出,尽管研究迭层石已七十多年,但其地层意义至今未定。原因是,迭层石本身研究很差,各个标志的分类意义、不同类型沿剖面的分布、迭层石随时间的演化都不明了;其次,
1965, 23(1):70-71.
摘要:中国古生物学会于1964年12月5日至12日在南京召开了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正式代表70人,列席代表14人,到会旁听的150余人,其中年青人占了百分之七十五。会议共收到论文187篇,其中偏重地层的论文13篇;古植物方面的58篇;古无脊椎动物方面的93篇;
1965, 23(1):71-0.
摘要:一九六四年北京科学讨论会于一九六四年八月二十一日至八月三十一日举行,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四十四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三百六十七人参加。与会的地质学家有:东非科学院(肯尼亚、坦桑尼亚共和国、乌干达)代表L.A.J.威廉姆斯,缅甸代表团团长尼尼,中国代表孟宪民、张文佑,特邀代表尹赞勋,加纳代表
1965, 23(1):72-73.
摘要:1964年11月5日在蓟县召开的震旦系现场学术讨论会,经过论文报告、参观和讨论,于11月12日下午胜利闭幕。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大区地质科学研究所和八个省、市、自治区地质局及科研机关、大专院校等27个单位的87名代表。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朱效成、孙云铸、程裕淇等副院长亲自领导了会
1965, 23(1):73-74.
摘要:一.简况第二届全国第四纪学术会议和陕西蓝田新生界现场会议合并于1964年10月30日在西安召开,第四纪部分会期六天。大会收到论文108篇,论文摘要57篇。分别在第四纪地层,黄土,冰川及冰缘,地貌、新构造及一般第四纪问题等五个组内宣读了78篇论文。会议的后两天分三个专题组,即黄土问题、黄淮海平原第四纪地质问题和第四纪古冰川及现代冰川问
1965, 23(1):75-78.
摘要:中国科学院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著名的古植物学家斯行健先生,因脑溢血不幸于1964年7月19日在南京病逝,他的逝世是中国地质、古生物学界的一个重大损失。斯行健先生字天石,1901年生于浙江诸暨县。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8年赴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