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1963, 21(2).
摘要:交流会于1963年7月22日至27日在哈尔滨召开,会议收到地质方面论文14篇,物化探方面的四篇,其他方面的六篇。出席会议的代表有70余人。会议主要是探讨老矿区进一步找矿与勘
1963, 21(2).
摘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兰门特地质调查表的一位研究昌D.卡达巴创制了一种利用放射性元素测定古生物年代的新方法。这种方法曾发表在地球物理学杂志上。据称,U~(234)是U~(238)在放射
1963, 21(2).
摘要:根据1960年21届国际地质会议的决议成立了一个编纂构造地质国际辞典委员会,由苏联代表担任其主席及秘书长。该委员会在巴黎开会时
1963, 21(2).
摘要:美国最近发现了新的铍矿类型,其中包括含硅铍石(бертрандит)云英岩(科罗拉多州)、白钨矿矽卡岩中含似晶石(Фенакит) 的硅铍石(内
1963, 21(2):53-58.
摘要:本文所指湘赣边境,从西到东包括湖南茶陵、攸县、醴陵的南部;江西萍乡、莲花、永新的西部地区。据前所知,该区缺失晚泥盆世后期地层。 1951—1954年,廖士范,于本区调查铁矿地质时,对中泥盆统棋子桥灰岩之上一套浅海相地层,先后作了详细分层,将其全部归于上泥盆统佘田桥组,相当西欧弗拉斯期。1959年,湖南地质研究所也指出:湘东一带缺失锡矿山期的沉积。 1960年,笔者随同长沙地层中心站黄汉铎等同志,在萍乡附近测制剖面,于原视佘田桥组上部,采获了大量的Yunnanella。并在该组底部发现两层鲕状赤铁矿。此后湘赣二省地质局在区测过程中,又陆续发现上述化石。于是湘赣边境晚泥盆世后期地层之存在,始确证实。文中部分化石承杨遵仪教授复查和地质科学院李莉同志鉴定,谨此致谢。
1963, 21(2):59-63.
摘要:本文曾于1962年春在黑龙江省地质学会会议上作过讨论,事后又作了局部修改。本文是原黑龙江省地质局研究所负责编制一套地质图件的有关黑龙江省和大兴安岭地区的大地构造和成矿规律方面的初步总结和补充,这里仅总结了大地构造的主要特点和成矿规律方面已经确定的或显露出来的一些规律,笔者在这些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显然,有很多问题是有争论的,尚需作大量的统计分析工作和深入研究工作。
1963, 21(2):64-68.
摘要:华南某地铜矿,是一个以自然铜为主的含铜砂岩型铜矿床。此类矿床,在我国是首次发现。除南美洲玻利维亚的科罗科罗(Corocoro)有类此类型外,世界其他各地尚极少见。由于该类矿床具有一定的工业意义,因此对其成因问题值得进行详细的研究。现就其初步研究结果和同志们进行商榷。
1963, 21(2):69-77.
摘要:为配合某地含铌矿石工业利用,进行选矿试验研究,作者同田福纯、郭菊兰、路广兰、程五昆等同志,作了矿石物质成分研究,给选矿提供了含铌矿石、易解石矿物特征及其可选性能的资料。一、易解石矿物的特征
1963, 21(2):78-82.
摘要:1.年降水量与地表径流模关系曲线(以下简称关系曲线),就是在一个独立的集水流域内,以各个不同的年降水量作纵坐标,以与之相对应的单位面积年地表径流量为横坐标所构成的曲线。根据这条曲线,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在不同年降水量的条件下,地表径流量的大小。 2.在探讨该曲线在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之前,必须简单地重复一下,在一个独立流域内水均衡的概念:
1963, 21(2):83-95.
摘要:外国文献中总是认为最早命名和描述黄土的是十九世纪初期的德国人或者英国人,其实远在二千年前我国“禹贡”中就有关于黄土的科学记载。即使从其作为地质问题被载入文献的年代算起,到现在已有一百四十年之久。但对很多有关黄土地质问题,如成因、形成、分布规律及其性质等都还未获全部解决,甚至一些最根本的问题,如:黄土定义和命名,在国内外都也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其原因在
1963, 21(2):96-98.
摘要:宋叔和在地质学报第39卷2期上发表的“关于祁连山东部的‘南山系’和‘皋兰采’”一文中将祁连山东部(即亹沅以东,武威——靖远间)从北而南划分了下列若干构造单元: 阿拉善地轴
1963, 21(2):99-103.
摘要:地质学报第42卷第一期中刊登的缪富恩同志所写的“对南方小型煤矿勘探类型的划分”一文不仅阐明了南方小型煤矿一般地质特征,而且论述了划分煤矿勘探类型的一些原则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正确认识是作好煤矿地质勘探工作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引起广大煤田地质工作者的重视,并加以认真讨论研究。在这里我想就文章中涉及到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同志们探讨。
1963, 21(2):102-102.
摘要:今年9月9日-12日将在法国巴黎召开第五届石炭纪地层及地质国际会议。会议中心内容是讨论石炭纪的地层学、古生物学、沉积岩石学、煤岩学及微古植物学(孢子除外)等问题。会前、会后将进行专业参观和地质考察。参加会议的我国代表团已于8月26日清晨启程出国。代表团的组成是:团长尹赞勋、副团长孔勋、
1963, 21(2):102-102.
摘要:1963年9月9日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将召开国际岩浆期后矿床成因问题讨论会议。我国已决定派代表团出席。代表团的成员有:涂光炽、郭文魁和陈毓川三位同志。提交会议的论文为: 1.地质构造与围岩性质对产生原生带状构造的影响。(郭文魁)
1963, 21(2):104-105.
摘要:沈永和同志通过大青山某一地区硬质耐火粘土的研究后,在《地质论评》发表了“论高岭岩——火成岩的一个新种一文。随后受到了刘长龄同志的批评。沈永和相继又发表了两篇反驳性的文章,1959年又出版了“论高岭岩”一书。
1963, 21(2):106-107.
摘要:1960—1962年间,作者在广东西北部与广西接壤处的怀集、封开一带,进行矿产普查勘探工作的同时,发现了明显的第四纪冰川遗迹。第四纪冰川遗迹已知分布在怀集县县城、连麦、中洲以及封开县的长安、金庄、南丰、渔涝、江
1963, 21(2):107-109.
摘要:根据全国地层会议筹备委员会的建议,在王曰伦、马杏垣先生的指导下,李德本、李世麟、郭孟申、王泽九等四人于1959年四月组成了嵩山地层专题研究小组,在嵩山地区进行了五十多天的野外工作。工作中曾在五佛山群和侵入于登封杂岩的伟晶岩脉中分别采取了海绿石、白云母
1963, 21(2):109-110.
摘要:近年来地球化学普查方法受到各国愈来愈多的重视,不论是实际工作量还是研究工作量都有较大的增长。由于实际资料的不断积累,理论基础和新方法的逐步制定,有关地球化学方面的书籍接连出版。现仅将“矿产普查勘探中的地球化学”一书向读者介绍。本书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 H.E.霍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