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1957, 17(1):2-21.
摘要:一.過去中國銅礦業的概况中國自古以銅為主幣,並以銅製造各種兵器及器皿,因此,在各金屬中用途之廣,除鐵外以銅為最大,故對於銅礦,一向很為注意。據翁文灏氏的考據謂漢唐及漢唐以前,以山西、河南間黃河兩岸為最盛,其範圍大致與中條山山脈相符合。章鴻釗所著“古
1957, 17(1):22-29.
摘要:越過烏鞘嶺向西行,走入甘肅走廊,我們很容易察覺第四紀黃土逐漸減少,自古浪、武威以西就出現了分布遼闊的第四紀礫石,這就是一向為地質學家與地理學家所發生興趣的甘肅走廊戈壁灘。
1957, 17(1):30-46.
摘要:前言根據國家的需要,我們在甘肅省河西走廊山丹、永昌一帶,展開了大規模的地質勘探。一年多來所發現和證實的構造現象,首先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印像,就是斷裂線的頻率分布極不均匀。某些地區如山丹(新河)一帶呈高頻率的斷裂和強烈的揉褶,如新
1957, 17(1):47-56.
摘要:一.前言北票,位於遼寧省西部(原熱河省東部),東經120.8度,北緯41.8度。以前在本區工作的地質學家們對煤田地質方面注意較多,而對全區地質構造進行研究者很少。最早由丁文江測過礦區地質圖;1923年譚錫疇調查煤田地質,曾著有詳細報告。1928
1957, 17(1):57-63.
摘要:我們於1954华夏季從東北地質學院地質勘探系畢業後,由趙東南老師率領,到甘肅省賀蘭山北段去作生產實習。我們是在以生產為主、並完成生產實習任務的情况下,一同参加了原205普查隊,所摘的煤田地質普查工作。同時也作了兩個月前震旦紀桑乾系地層的路線測量。在工作中得到王錕工程師和同志、同學們的很大幫助,學會了初步運用理論結合實際(以理論指導實際,解釋實際的地質情况)。也學會了一些野外實際操作方法。但我還是剛離學校大門的地質工作者,在理論和經驗上還是極其缺乏的。我試想過寫這篇稿子,可是自己勇氣不足,在王錕工程師、張其澤工程師和同學、同志們的鼓舞和具體幫助下(王錕工程師又在百忙中給修改底稿),才使這篇稿子寫成。工作是同志們作的,是同志們的勞動結晶。因此我深深的感謝王錕工程師、趙東甫老師和杜弘祖、陸萬元、隆萬札布、趙樹仁、李家厚、李寬明、張銀芳、陳光漠、馮守忠、饒欽偉、李昌文、朱福亮等同學、同志的幫助。稿中如有错誤和與事實不合之處,請多指教幫助。
1957, 17(1):64-77.
摘要:一.引言山西大同煤田為我國著名的大煤田之一,位於華北山西省北部,跨大仁、左雲、右玉、平魯、朔縣等五縣,面積廣闊,儲量豐富。煤田東北15公里為大同市,乃北京通包頭的中途大站,另有同蒲鐵路以此為起點南經太原而達黃河北沿之風陵渡,交通方便。
1957, 17(1):84-90.
摘要:一.問題的提出自從1940年左右,日本地質學家齋藤林次把鞍山附近前震旦紀地層分為鞍山統,及對面山花崗岩,今井善鄉提出首山層以後,他們所提出來的,對本區前震旦紀地層的劃分,一直為中國地質學家所採用。
1957, 17(1):91-99.
摘要:複雜硫鹽類礦物和較稀少的硫化物礦物在自然界分布的數量是比較少的,並且其中有很多礦物因彼此性質近似而難於鑑定,這就使得人們對它們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難,並使之成為礦物學研究方面的薄弱環節。因之,關於闡述這方面問題已有的文獻是比較少,研究這些方面問題的中國材料也極其缺乏。
1957, 17(1):108-113.
摘要:地質學報1956年36卷1期發表了莊前鼎“煤的新分類法及成分與特性圖解研究”一文。這一報告表明作者對於煤分類問題的興趣以及在計算和圖解方面進行了頗多的工作。在這一工作中,作者企圖利用元素分析的數據相互混算的方法
1957, 17(1):114-116.
摘要:此文是北京地質學院戚錚同志根據1955年野外實習觀察,並結合當地工作同志部分意見,参考了前人工作成果,撰寫而成的。對於文中提出的兩個問題,筆者等提出了下列的意見和補充,請地質界同人加以討論:
1957, 17(1):125-129.
摘要:該書由C.A.雅可甫列夫主編,參加編寫的人有13位專家。1954年,由蘇聯國立地質保礦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全書除前言外,共包括11部分,301頁,插圖49個,而其中以第四紀堆積物的
1957, 17(1):130-131.
摘要: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祁連山本年工作於5月開始,11月結束,歷時半年。參加人員:高級研究人員5人(內北京地質學院教授2人),一般研究人員(地質方面的)約25人。蘇聯顧問西尼村教授參加和指導了部分工作。
1957, 17(1):132-132.
摘要: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在1956年開始了中國磷礦床的研究工作,主要目的是尋求解決中國磷礦床形成與分布規律的途徑,在1956年,計先後調查了安徽鳳台及貴州遵義兩個地點,現鳳台隊的資料已開始初步整理,該隊所得的主要成果有以下各點:
1957, 17(1):133-136.
摘要:1956年第二季度,煤炭工業部成立北京煤田地質研究所,現正在籌備階段,其中研究人員,大部由煤炭部地質總局調配,國家又分配了一批各有關專業的大學
1957, 17(1):135-135.
摘要:首先編委會要感謝張同志的批評。編委會對地質學報的編輯工作是作得很差的,而且是很被動的。張同志的幾點批評非常正確,我們誠懇地接受,並在此後工作中努力改進。批評的第一點,即對礦產地質反映得太少,這主要由於編委會沒有主動地去組織稿件,一般
主编 :杨文采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联系电话 :010-68999804
国际标准刊号 :0371-5736
国内统一刊号 :11-1952/p
国内邮发代号 :2-382
国外邮发代号 :BM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