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寨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发生机制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P642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0572159)、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20060674009)及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5D0016M)资助项目的成果.致谢:参加现场调查及地下水动态观测的还有王建良、陈积普、申林方及王志兵等研究生;感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向阳教授和李秀华教授在样品制备及测试分析中所给予的帮助!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uzhai Landslide and Its Occurrence Mechanisms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单位: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头寨滑坡方量约900×10^4m^3,其中400×10^4m^3滑离源区;后缘到堆积体前缘的斜长、水平投影及高差分别为3423m、3330m和763m,平均坡降13°。堆积体主要由玄武岩碎屑和粘土矿物组成,级配不连续,无分选,空间变化不显著。1.5~5m的巨块石、20cm以下的碎块石—粉砂粒和以粘土矿物为主的层状硅酸盐分别占堆积物的10%、81%和9%。滑床基岩为无斑玄武岩,滑床纵断面从上向下由倾角分别为48°、38°和15°的三段组成,第一段为主滑带。该滑坡是介于典型岩滑和典型土滑之间的风化玄武岩滑坡,是岩体长期演化的结果。以杏仁状玄武岩薄层为基础发育的破劈理化层间错动带是主滑带雏形,而以侧向卸荷为基础的物理—化学耦合风化最终使其转变为松散的易滑介质。褶皱运动产生的构造裂隙与柱状节理的叠加使滑体玄武岩呈现碎裂—镶嵌结构,而沿结构面发生的化学风化形成的腐岩壳使岩体进一步转变为“石夹土”结构,加剧了坡体的时效变形。坡体滑出源区碰撞解体后,来自腐岩壳、具有润滑和密封功效的以粘土矿物为主的细粒组分弥漫于核心石之间,不仅使土石集合体呈现流体特性,而且还使其在进入地效区后能够暂时封闭其下方空气,实现其在气垫上的远程滑移。风化过程及其产物对滑坡的发生及滑体的高速远程滑移均起到了关键性的控制作用。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徐则民 黄润秋 唐正光.2007.头寨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发生机制[J].地质论评,53(5):727-728,[DOI].
XU Zemin, HUANG Runqiu, TANG Zhengguang.2007.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uzhai Landslide and Its Occurrence Mechanisms[J]. Geological Review,53(5):727-728.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