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早侏罗世植物化石垂直分异及其意义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单位: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苏、皖、鄂东南沿江一带的早侏罗世沉积,下部以河流相为主,银杏类化石大量聚集;中、上部以湖沼相为主,苏铁类、蕨类特别丰盛。裸子植物的银杏类和苏铁类在剖面上的聚集分异现象,称植物化石垂直分异。影响分异的主要因素是;1,受生物进化律的支配,2,受古构造的控制,3,受古地理、古气候的影响。苏皖鄂坳陷,夹于秦岭-大别山隆起与江南隆起之间,内部发育不均衡,产生一系列次级盆地,各个分散盆地的岩性、沉积特征、植物化石十分相似,应该采用统一组名,建议坳陷内的早侏罗世统一称为武昌组,归属于象山群下部。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黄其胜.1988.长江中下游早侏罗世植物化石垂直分异及其意义[J].地质论评,34(3):193-202,[DOI].
.1988.[J]. Geological Review,34(3):193-202.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