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
大黄鱼溶藻弧菌LPS的间接ELISA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
|
|
|
|
鄢庆枇 方恩华 苏永全 王军 庄峙厦《台湾海峡》,2004,23(1):56-61
|
|
用酚 水法从20dm3溶藻弧菌培养液中分离得到脂多糖(LPS)97.6mg,以0.5mg cm3的LPS溶液通过耳缘静脉注射免疫实验兔,经过3次加强注射后从颈动脉放血制备抗血清.该抗血清的效价为1∶2560,对副溶血弧菌等10株细菌的交叉反应效价都较低.用免疫吸附过滤法去除血清中的非特异性成分.用吸附后的抗血清进行溶藻弧菌间接ELISA检测,其检测限为97×104个 cm3.以ELISA进行大黄鱼体内溶藻弧菌检测.结果表明:用LPS抗血清可以较为灵敏地检测大黄鱼体内的溶藻弧菌,该方法不仅可以用于诊断大黄鱼的溶藻弧菌病,也可以检测无病症带菌大黄鱼. 相似文献
|
162.
|
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潮滩大型底栖动物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
|
|
|
|
高阳 蔡立哲 马丽 徐华林 王勇军 昝启杰《台湾海峡》,2004,23(1):76-81
|
|
2002年1月对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潮滩0~10、10~20、20~30cm层的大型底栖动物的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羽须鳃沙蚕主要分布在10~20cm层,奇异稚齿虫、德氏狭口螺、尖刺樱虫、寡鳃齿吻沙蚕、莫顿长尾虾、沼蚓和小头虫主要分布在0~10cm层.大型底栖动物在0~10cm层呈高密度分布是各种类型潮间带生物分布的共性,其原因是沉积物越深含氧量越低、食物越少.大型底栖动物个体的分布深度与其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
163.
|
福建省酸雨形势与污染损耗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
|
|
|
|
庄世坚《台湾海峡》,2004,23(1):101-106
|
|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近年来的酸雨形势,分析其特征与成因,并对其酸雨污染的影响与损耗进行评估,提出解决福建省酸雨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
164.
|
营养强化的轮虫在鲻鱼育苗中的效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
|
|
|
|
叶金聪 蔡良候 林向阳 温凭《台湾海峡》,2003,22(1):53-58
|
|
经连续2a采用小球藻轮虫、酵母轮虫和乌贼肝油+小球藻进行营养强化的轮虫培育鲻鱼苗,直观比较鱼苗的存活率和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以乌贼肝油营养强化轮虫为饵的鱼苗,经35d的培育存活率最高,为25%-61%;以小球藻轮虫为饵的鱼苗次之,存活率为13%-24%;而以酵母轮虫为饵鱼苗的存活率是最低的,仅培育10-15d,仔鱼就全部死亡;以乌贼肝油营养强化轮虫为饵的鱼苗生长速度最快,个体大小整齐、肥满,变态时间比小球藻轮虫组提早1-2d,最长达3-4d。 相似文献
|
165.
|
地理信息技术在海岸带资源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
|
|
|
|
黄金良 洪华生 张珞平 张玉珍《台湾海峡》,2003,22(1):79-84
|
|
概述了海岸带资源环境的特点及存在的环境问题,分析了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在海岸带资源环境管理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报道了地理信息技术的数据搜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的强大功能在海岸带资源环境管理的若干应用,并以福建省和厦门市为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
166.
|
台湾海峡毛颚动物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
|
|
|
|
蒋玫 王云龙 徐兆礼《台湾海峡》,2003,22(2):150-154
|
|
本文分析了台湾海峡毛颚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特征,并就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与台湾海峡西部、东海等邻近海域相比,本区毛颚动物具种数少,数量小,季节变化幅度较小等特点.它的数量分布状况与闽斯沿岸流、南海西南季风漂流以及黑潮支流在本区运动消长有关。 相似文献
|
167.
|
溶藻弧菌脂多糖对大黄鱼的毒性与免疫保护性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
|
|
|
|
鄢庆枇 苏永全 王军 周永灿《台湾海峡》,2003,22(2):163-167
|
|
用酚水法从20dm3大黄鱼的病原菌--溶藻弧菌菌液分离出脂多糖(LPS)溶液380cm3,冻干后得到LPS粉末97.6mg.在注射剂量为0.2cm3不同浓度LPS溶液对大黄鱼肌肉注射毒性试验中,LPS注射浓度为0.5 mg/cm3 时, 5d内能引起大黄鱼死亡;当LPS浓度提高到2 mg/cm3时,大黄鱼的死亡率达到100%.以剂量为0.2 cm3、浓度为0.2 mg/cm3的LPS溶液对大黄鱼进行免疫注射,15d后用0.2cm3浓度为9×108 个/cm3的溶藻弧菌进行攻毒试验,40%的大黄鱼获得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
168.
|
三沙湾的水质状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
|
|
|
|
刘家富 郑钦华 陈洪清 余祚溅 林永添《台湾海峡》,2003,22(2):201-204
|
|
本文根据1999年9月~2000年8月福建三沙湾水质监测资料,对该湾海水理化要素测值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以DIN、PO4^-P、COD为富营养化评价指标,用营养状态指数评价该湾水体的营养状态.以水质综合评价指数对该湾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湾内水体氮、磷含量较高,且至夏、冬季的高于春、秋季;夏、冬季所有测站与秋季部分测站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
169.
|
天然虾青素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
|
|
|
|
蔡明刚 王杉霖 李文权 郑爱榕 陈清花 王宪 齐安翔《台湾海峡》,2003,22(3):377-385
|
|
本文介绍了天然虾青素的基本生理功能,并较详细地论述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海洋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通过比较人工合成虾青素和不同天然来源的虾青素在安全、生物效价等性能上的差异,指出基于微藻培育的虾青素在水产应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应用开发价值,文章最后初步探讨了天然虾青素在水产饵料方面的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
170.
|
广东徐闻西部沿岸海区"珊瑚类"的物种及其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
|
|
|
|
卢伙胜 何秀玲 陈春亮 宣立强《台湾海峡》,2003,22(4):445-448
|
|
广东省徐闻西部沿岸海区的珊瑚资源状况基本查清,发现分布的珊瑚共计2目17科49种.其中石珊瑚11科35种,软珊瑚6科14种.连片分布面积约5940hm^2,沿着海岸线呈南北走向的狭长带状分布.高出海底1.00m的高礁区分布在水尾角以北和大腰岭邻近沿岸的3.00~5.00m水深海域以及灯楼角以北水深3.00~6.00m沿岸海域.石珊瑚以木珊瑚科中盾形陀螺珊瑚、鹿角珊瑚科、滨珊瑚科分布最为普遍.柳珊瑚中以海底柏科赭色海底柏、黄叠叶柳珊瑚,鞭柳珊瑚科中以灯心柳珊瑚、鳞灯心柳珊瑚,类尖柳珊瑚科中的扁小尖柳珊瑚、紧绒柳珊瑚,软柳珊瑚科中的侧扁软柳珊瑚等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一般分布在石珊瑚的外围和较深水域。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