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丁青宗白蛇绿混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洋中脊叠加洋岛的成因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P618.51

基金项目:

注: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0534019)的成果. 致谢: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刘颖高级工程师、曾文高级工程师和胡光黔高级工程师在样品测试分析过程中给予了有益的帮助;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旗研究员审阅了初稿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诚表谢意.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单位: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宗白蛇绿混杂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丁青地区,是丁青蛇绿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定该蛇绿混杂岩的构造属性,探讨其成因,对其进行了岩石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宗白蛇绿混杂岩存在两套成因不同的岩石。混杂岩中的玄武岩和辉长岩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其成因可能与来自地幔深部的“热点”作用有关。而混杂岩中的辉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MORB相似,形成于洋中脊(洋内弧后盆地扩张中心)环境,并有受“热点”作用影响的印记;具有强烈亏损的地球化学特征的方辉橄榄岩则代表了洋内岛弧的基底残片,是已经亏损的地幔再次熔融产生玄武质岩浆后的残留物。这两套不同成因的岩石在板块汇聚过程中一起构造侵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韦振权 夏斌 周国庆 钟立峰 王冉 胡敬仁 陈国结.2007.西藏丁青宗白蛇绿混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洋中脊叠加洋岛的成因[J].地质论评,53(2):187-197,[DOI].
WEI Zhenquan, XIA Bin, ZHOU Guoqing, ZHONG Lifeng, WANG Ran, HU Jingren, CHEN Guojie.2007.[J]. Geological Review,53(2):187-197.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