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晴隆矿区晚二叠世煤地球化学变异的地质成因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P619.283 P618.510.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 40 13 3 0 10 )资助成果。


Geological Genesis of Coal Geochemical Anomalies of the Late Permian Coals from the Qinglong Coalfield in Western Guizhou, China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单位: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运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INAA)、电离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电离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X射线荧光光谱(XRF)、冷原子吸收光谱(CVAAS)、离子选择性电极法(ISE)、逐级化学提取试验(SCEE)等,结合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SEMEDX)和MPV—Ⅲ显微镜下观察的煤岩学特征的分析,对贵州晴隆矿区上二叠统含煤岩系8号煤层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该煤层中Cu(263.4μg/g)、Cr(154.2μg/g)、Hg(0.86/μg/g)、Mo(82.47μg/g)、Ni(63.3μg/g)、Pb(200.4/μg/g)、Se(4.25/μg/g)、U(154.8/μg/g)、Zn(214.6/μg/g)和Zr(754.3μg/g)等元素异常富集;而As和F的含量不高,其含量分别为1.58/μg/g和83.4μg/g。逐级化学提取结果显示,该煤层中Hg、Mo、Ni、Pb、Se和Zn元素主要赋存在低温热液成因的黄铁矿脉中;Cr、U和Zr主要存在于粘土矿物中,其中Cr和Zr可能与康滇古陆陆源碎屑供给有关;Cu不仅与粘土矿物有关,而且也和煤中黄铁矿有关。表明低温热液流体和陆源碎屑供给对该煤中主要微量有害元素的含量和赋存特征起了决定作用。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李大华 唐跃刚.2005.黔西晴隆矿区晚二叠世煤地球化学变异的地质成因[J].地质论评,51(2):163-168,[DOI].
LI Dahua ),TANG Yuegang ) )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 Beijing, ) Chongqing Institute of Coal Geology, Chongqing,.2005. Geological Genesis of Coal Geochemical Anomalies of the Late Permian Coals from the Qinglong Coalfield in Western Guizhou, China[J]. Geological Review,51(2):163-168.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