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禹县大风口一带晚石炭世碳酸盐岩风暴沉积特征与类型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单位: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大风口太原组(C_3)碳酸盐岩主要形成于开阔陆表海潮下低能环境,并夹有十余层风暴沉积层。其中完整的风暴岩层序自下而上包括一个“具底模的冲刷面(A)→滞留层(B)→递变层(C)→平行层(D)→丘状交错层(E)→波纹层(F)→生物搅动层(G)”的物理作用标志系列和一个“逃跑迹→居住迹→觅食迹”的遗迹化石系列。本区可归纳出四种分别代表风暴浪基面以下较深水区(Ⅰ型),风暴浪基面以下较浅水区到正常浪基面之间(Ⅱ型)、正常浪基面附近(Ⅲ型)和风暴流(潮)水道(Ⅳ型)沉积的风暴岩层序类型。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刘光华.1987.豫西禹县大风口一带晚石炭世碳酸盐岩风暴沉积特征与类型[J].地质论评,33(3):249-257,[DOI].
.1987.[J]. Geological Review,33(3):249-257.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