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柴达木盆地压(扭)性垂向交叉断裂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单位: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本文对青藏高原北部和柴达木盆地内的表层与深层(十几公里)断裂构造的发生,发展及应力场进行研究分析后,总结出本区几组不同方向断裂的性质、分布规律及成因模式。进而认识到这些不同方向,不同性质及不同级次的压(扭)性垂向交叉断裂构成了高原北部的构造格局。而盆地内的不同级次的深浅断裂构造的形成是与高原北部构造处于同一构造环境中并控制着油气的形成与聚集。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孙兆元.1985.论柴达木盆地压(扭)性垂向交叉断裂[J].地质论评,31(5):396-403,[DOI].
.1985.[J]. Geological Review,31(5):396-403.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