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岩浆热液系统和成矿概念模型 |
Received:August 12, 2009 Revised:October 17, 2009 点此下载全文 |
Cite This Paper:HOU Zengqian,,YANG Zhiming.2009.Porphyry Deposits in Continental Settings of China: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Magmatic Hydrothermal System,and Metallogenic Model[J].Acta Geologica Sinica,83(12):1779-1817 |
Hits: 3106 |
Download times: 3666 |
|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编号 40730419)、杰出青年基金(编号 4042501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 2006BAB01A08)、地质调查项目(编号 1212010818096)资助的成果。 |
|
中文摘要:中国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包括斑岩型Cu( Mo、 Au)、斑岩型Mo、斑岩型Au和斑岩型Pb Zn等矿床类型,主要产出于青藏高原大陆碰撞带、东秦岭大陆碰撞带和中国东中部燕山期陆内环境,在地球动力学背景、深部作用过程、岩浆起源演化、流体与金属来源等方面与岩浆弧环境斑岩型矿床存在重要差异。在大洋板块俯冲形成的岩浆弧,主要发育斑岩Cu Au矿床或富金斑岩Cu矿(岛弧)和斑岩Cu Mo及斑岩Mo矿床(陆缘弧)。相比,在大陆碰撞带,晚碰撞构造转换环境发育斑岩Cu、Cu Mo和Cu Au矿床,矿床受斜交碰撞带的走滑断裂系统控制,后碰撞地壳伸展环境则主要发育斑岩Cu Mo矿床,矿床受垂直于碰撞带的正断层系统控制;在陆内造山环境,早期发育斑岩Cu Au矿床,晚期发育斑岩Pb Zn矿床,它们主要沿古老的但再活化的岩石圈不连续带分布,受网格状断裂系统控制;在后造山(或非造山)伸展环境,则大量发育斑岩Mo矿和斑岩Au矿,它们则主要围绕大陆基底—克拉通(或地块)边缘分布,受再活化的岩石圈不连续带控制。大陆环境斑岩Cu( Mo, Au)矿床的含矿斑岩多为高钾钙碱性和钾玄质,以高钾为特征,显示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性。岩浆通常起源于加厚的新生镁铁质下地壳或拆沉的古老下地壳。上地幔通过三种可能的方式向岩浆系统供给金属Cu(和Au):①提供大批量的幔源岩浆并底垫于加厚下地壳底部,构成含Cu岩浆的源岩;②提供小批量的软流圈熔体交代和改造下地壳,并诱发其熔融;③与拆沉的下地壳岩浆熔体发生反应。大陆环境含Mo岩浆系统高SiO2、高K2O,岩相以花岗斑岩为主,花岗闪长斑岩次之,既不同于Climax型,又有别于石英二长斑岩型Mo矿床,岩浆起源于古老的下地壳。金属Mo主要为就地熔出,部分萃取于上部地壳。大陆环境含Pb Zn花岗斑岩多属铝过饱和型,与S型花岗岩相当,以高δ18O(>10‰)和高放射性Pb为特征,Sr Nd Pb同位素组成反映其来源于中下地壳的深熔作用,金属Pb Zn主要来源于深融的壳层。大陆环境含Au岩浆系统以富B花岗闪长斑岩为主,常与矿前闪长岩密切共生。Sr Nd Pb同位素显示,含Au岩浆主要来源于上部地壳,但曾与幔源岩浆发生相互作用。金属Au部分来源于上地壳,部分来源于地幔岩浆。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显示各具特色的蚀变类型和蚀变分带,其中,斑岩型Cu( Mo, Au)矿热液蚀变遵循Lowell and Guilbert模式;斑岩型Mo矿主要发育钙硅酸盐化、钾硅酸盐化和石英 绢云母化;斑岩型Pb Zn矿主要发育绿泥石 绢云母化和绢云母 碳酸盐化,缺乏钾硅酸盐化;斑岩型Au矿强烈发育中度泥化。斑岩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初始为高温、高fO2、高S、富金属的岩浆水,由浅成侵位的长英质岩浆房在应力松弛环境下出溶而来,晚期有天水不同程度地混入。Cu、Mo、Pb Zn通常沉淀于流体分相和流体沸腾过程中,而Au则主要沉淀于岩浆 热液过渡阶段。 |
中文关键词:斑岩矿床 含矿斑岩 岩浆起源 动力学机制 成矿模型 大陆环境 |
|
Porphyry Deposits in Continental Settings of China: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Magmatic Hydrothermal System,and Metallogenic Model |
|
keywords:porphyry deposits ore bearing porphyritic rock magmatic origin geodynamic setting Metallogenic model continental environment China |
View Full Text View/Add Comment Download rea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