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鞍本地区沉积变质型富铁矿的成因:Fe、Si、O、S同位素证据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The genesis of the high-grade iron ores in the Anshan-Benxi BIF-hosted: evidence from Fe, Si, O and S isotopes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辽宁鞍本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鞍山式沉积变质型(BIF)铁矿矿集区,弓长岭铁矿是我国唯一的由鞍山式贫铁矿经后期热液改造形成的大型磁铁富矿。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比研究了鞍本地区贫铁矿、富铁矿和蚀变围岩的铁、硅、氧、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和空间变化规律,结合磁铁富矿的地质特征,对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成矿作用和富矿成矿机制提出了新的认识。指出鞍本地区富铁矿的成矿作用与辽东地区古元古代造山运动结束后(1.85Ga)地壳抬升引发的非造山岩浆侵入和热液活动有关,成矿溶液由大气降水演化形成或在形成演化过程中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溶液淋滤了辽河群蒸发盐地层中富13C碳酸盐、富34S石膏等成矿物质,成矿溶液具偏酸性弱还原特征;成矿溶液与贫铁矿及围岩反应使铁质活化迁移,铁质活化再富集是鞍本地区富铁矿形成的重要机制,温度降低、氧逸度升高是溶液中Fe2+氧化形成磁铁矿沉淀的主要原因;在Fe2+被氧化形成磁铁矿的同时,成矿溶液中的CH4被氧化形成石墨,与磁铁矿一起沉淀下来,形成含石墨磁铁富矿;溶液中SO42-被还原形成富34S黄铁矿。

    Abstract:

    The genesis of the high-grade iron ores in the Anshan-Benxi BIF-hosted: evidence from Fe, Si, O and S isotopes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李延河,张增杰,侯可军,段超,万德芳,胡古月.2014.辽宁鞍本地区沉积变质型富铁矿的成因:Fe、Si、O、S同位素证据[J].地质学报,88(12):2351-2372.
LI Yanhe, ZHANG Zengjie, HOU Kejun, DUAN Chao, WAN Defang, HU Guyue.2014. The genesis of the high-grade iron ores in the Anshan-Benxi BIF-hosted: evidence from Fe, Si, O and S isotopes[J]. Acta Geologica Sinica,88(12):2351-2372.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14-10-15
  • 最后修改日期:2014-11-20
  • 录用日期:2014-11-20
  • 在线发布日期: 2014-12-09
  • 出版日期: